大陆首部具深刻反省的剿匪平乱的残酷历史小说,无论英雄枭雄,军人草寇,个人命运皆难以自主……
50年代初的清匪反霸,本身不算一场战争,它只是中共天下底定后的无数零星战斗,是为巩固基层政权重建社会秩序而必须进行的一次大扫除运动。但对于许多参与者来说,却是他们一生的战争。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搏取功名,身经死亡,感受仇恨、友谊和爱,并结下影响平生的各种因缘——这其中包含着非常酷美而哀伤的故事!
图书 | 父亲的战争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大陆首部具深刻反省的剿匪平乱的残酷历史小说,无论英雄枭雄,军人草寇,个人命运皆难以自主…… 50年代初的清匪反霸,本身不算一场战争,它只是中共天下底定后的无数零星战斗,是为巩固基层政权重建社会秩序而必须进行的一次大扫除运动。但对于许多参与者来说,却是他们一生的战争。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搏取功名,身经死亡,感受仇恨、友谊和爱,并结下影响平生的各种因缘——这其中包含着非常酷美而哀伤的故事! 内容推荐 50年代初的清匪反霸,本身不算一场战争,它只是中共天下底定后的无数零星战斗,是为巩固基层政权重建社会秩序而必须进行的一次大扫除运动。但对于许多参与者来说,却是他们一生的战争。他们在这场战斗中搏取功名,身经死亡,感受仇恨、友谊和爱,并结下影响平生的各种因缘——这其中包含着非常酷美而哀伤的故事! 在旧中国,匪的存在是与王共生的——有官就有匪。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代表一种江湖文化。匪的构成也十分复杂,并不简单的是一群杀人越货的强盗;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它也不只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但对任何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来说,匪都是一种非法的存在。因此也必将要予以扫荡。无论剿抚降诛,其中都演绎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戏剧。 而本书的构思初衷,则试图通过一群生动的人物,重塑在共和国诞生之初那场伟大的剿匪运动中的一代无名英雄,是他们在一次次的短兵相接和血肉相搏中,真正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匪的历史。同样,本书也将通过对不同匪类的刻画,重新诠释旧中国形成而遗留的各种人生悲剧。 可以说,这是一部具复杂情节和深刻反省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关于英雄与枭雄、军人与草寇、仇限与爱情、政治与伦理、忠义与残暴—去于善与恶的史诗。 试读章节 1929年的何云卿,又混得只剩一把驳壳枪了。 组织上本来要派他出国去学军事,可他汉字都才学会签名,看见书就攒着当手纸,哪有心思去上洋学堂。他几乎没加考虑就决定,还是回老家扯旗放炮拉杆子过瘾。 这个世界,业分仕农工商,人分三教九流,原本就有一种人天生便是吃江湖饭的。这碗饭,讲的就是平地抠饼对面拿贼,也算是老祖宗留下的一路活法。处在治世,他们就穿州过府,干艺乞食。放在乱世,便不免揭竿啸聚,作浪兴风。何云卿大抵还在十岁时,就已经自命为江湖中人了。这一路趟下来,二十几年过去,他已经杀人八千,自损一万,朝廷里封过军长,江湖中则早就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了湘鄂西一带袍哥组织的龙头大爷。 他和那些在湘赣起义中被打垮的其他将领不一样,他乃草根出身,早在被程潜招安之前,就已经在湘鄂川黔四省道上扬名立万打下地盘了。别说袍子下还揣着火器,就算还是几面白刃,他只要回到故地来,依旧一脚可以跺出一口井来。 人一回老家旧路,先自多了几分底气。且莫说这回他来鄂西要拜访的主儿,原是这里威镇八方的豪强,星斗山的舵把子一跛豪。 跛豪和他,都曾是清末民初这四省边区的马贩,在袍哥帮中,也同字辈。那年他们同去云阳贩私盐,偏碰上大雨不绝长江发水,盐都化成了咸汤,竟是蚀了血本。何爷胆大,撮合着跛豪一起去偷一大户的马匹,结果却与洪帮结下梁子。人家在地面上丢不起这个份儿,一路追杀,全靠跛豪射得一手好药箭,两位爷才得全身而退。 后来何爷举事,先结拜了八位兄弟,号称“八义团”,跛豪就占着其中七爷的位子。冲盐局杀税警,夺那几十条毛瑟枪,跛豪也都躬逢其盛。何爷是草莽中的龙凤人物,并不甘于称雄山泽,一听说湘人蔡锷在云南誓师,他那会儿还真不清晰帝国和共和的区别,也在湘西小城,打出了护国讨袁的军旗。其实帐下总共不过百十条枪,其中还有一半是从枪口上装药的。跛豪对国家事向来无甚鸟兴趣,他还是带着鄂西兄弟打道回府,继续做他的山大王去了。 江湖上虽然讲究有难同当,但何爷为人大气,并不勉强兄弟。再说此次举义虽然是挑战洪宪朝廷,然而各省纷自独立,南北对峙,鹿死谁手犹未可定。成败荣辱一念间,他如混得个出将封疆,何愁这些故旧不风随景从。万一时运不济,地面上一脉未绝,他还可以亡命江湖,再图东山。 人世间的荣枯穷达仿佛真有天命。何爷扯旗未久,就被程潜将军看中,收编了他这支杂牌民军。以后又一路北伐,屡战皆胜,打到武汉时,他已然官居国民革命军的主将。他的战功和江湖地位,都使得国共两党皆想跟他结交。偏偏他向来不懂政治和主义,只认朋友义气,共方派来和他喝酒论交的又是极会为人处世的邹公;两位抡碗大干,几番醉过,自然成了割头换颈的兄弟。到了宁汉合流国共分裂时,邹公一声召唤,他便带着一军人马开到赣中,打响了暴动的第一枪。 但这次宣战毕竟只是仓促行事,并无长远计划,很快义军便被反应过来的国军打散。何爷率部一路突围打到潮汕,终于不敌,只好只身跑到香港,辗转来到上海才重新和组织接上头。一番审时度势,他觉得乱世英雄起四方,出国不如还乡。以他的声名旧威,不愁打不出一片天地,他就是这么个敢赌不服输的爷。就这样,他又大摇大摆地打马来到了鄂西地界。 梨川县乃鄂西边陲的要塞,东连湘西,南下酉水,西通万州。相传上古蛮王巴蔓子为抵抗蜀军,曾向楚国借兵并许以土地相谢。后战胜,楚使索城,巴蔓子谓:国土不可私割,然个人食言,当以头颅谢罪。遂自刎。楚王感动退兵,并命厚葬巴蔓子头颅于此都亭山。 迄今这个古镇还是巴人后裔居多,民风骁勇,不失先祖烈性。自古这里又是人川平乱的要道,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只能在此设土司自治。雍正以后,强行改土归流,这里才有了外来的流官,但基本还是采取轻徭薄赋的办法以免激起民变。 但毕竟山深林密,天高皇帝远,一旦灾年频仍民不聊生,往往便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的强人出世。有清以来,这里从天地会,白莲教,一贯道,神兵到复兴会,哥老会,党社运动就没断过。任何政府都把这里视为匪患的重灾区,时剿时抚,终归是鞭长莫及。同样,所有江湖行帮和政治社团,也必然将此地当做藏身播火的窝点。进则北望中原窥视神器,退则转战山林龙潜大野。因而,这里的古老官道上,熙熙攘攘的往来客中,你还真不知道奔忙着多少胸怀利器的异日英雄。 湘西一别,何爷只听说跛豪带着一彪人马回到鄂西,端过一个县城,后来又被吴佩孚的直系军打进山里,就再无消息。他知道这位七爷野性难驯,肯定还在江湖行走刀头舔血,要找到他并非难事。 这一带地面都是他当年卖马贩盐踩熟了的老路,虽然十几年久违,想必还有些故旧袍泽,能牵出往日情面。天下袍哥是一家,凭他的湘西龙头辈分,以及对帮内规矩和海底切口的熟稔,他走到哪里也能找到供饭的主儿。 他先在街上一晃,从那些坊肆楼栈中,立马看出一家唤做“哥来客栈”的旅舍,是江湖人物的行脚处。他车身进店,先拣了个当窗的座子占下,不紧不慢地掏出烟斗,开始燃起一团氤氲火气。店堂里散坐着一些茶客,似乎皆是寻常往来的熟人,吃茶聊天,打尖小酌,角落的竹躺椅上还有吞云吐雾的大烟客。 他看得出来,虽然大家佯装自说白话,但还是注意到了他的烟斗——在这个年代的这个小镇,玩这种洋玩意儿的毕竟还少。他一生好的就是这一口,更喜欢占风气之先玩个时髦,此刻,他还真的感谢伯仁兄送他的这件法国货。 店主是个年轻人,表面的热情卑微中自有一种不卑不亢的分寸。打小就习惯了的迎来送往,已经把他磨成了一个江湖老客。他打眼一望,就知道新来的这位客官,隐然自带一种贵气。他拎壶执杯过来,热情地招呼:这位大爷稀客,先喝杯热茶。 喔,再加四个茶杯。P1-4 后记 很早以前,就开始想写父亲——不仅指家父,而是我们这代中年人的父辈——那些在青春时代投身共和国创建洪流中的人。他们多数成长于旧式家庭,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效命新政,于清匪反霸等一系列运动中迅速成为战士。他们怀抱理想,轻身躁进,为打造他们想象中的新中国付出种种牺牲,并在以后的各种运动中历尽坎坷。现在,他们多数业已作古,但关于他们那一代真实心路历程的记录却十分鲜见。 当年,身患绝症的父亲与我闲聊时,说起他平生惭愧的一件往事,他临死仍觉几分歉疚——他在剿匪时招降了一名匪首,却在日后按上级指令将之秘密处决。这在改朝换代的大革命时代中,只是一件寻常小事;但它却可能是个人生命中耿耿于怀的大事。 父亲的真实故事诱发了我对清匪反霸这一运动的兴趣,在大量了解那一段历史和家族史之后,我写出了第一个长篇社会学性质的散文——《地主之殇》。之后,又应约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电视连续剧《父亲的战争》。 之所以还要将这个沉重的故事改写为长篇小说,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电视剧的削足适履,已经完全背离了我的原创初衷,它甚至使历史面目全非。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作为文学创作者.我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只是尽可能地还原一点人性的真实。因此,即便是再次重复刻划自己内心深处的哀伤,也觉得于后世,未必是一个多余的赘疣。在冥冥中期待一点能从虚构中探索本真的异代知己,于愿足矣。 感谢林荣祥、陈梁、赵野诸兄为成全这一文本所给予的支持。感谢责编和出版社对此梓世所付出的努力。 最后感谢我亡故多年的父亲,是他用他的艰涩身世和悲苦情怀为我提供了写作的血液和胆汁。 完稿之际,正好是清明,谨此祭典他以及天下所有未曾瞑目的亡灵。 野夫 三稿于大理茶隐村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父亲的战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野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484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2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