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冰鉴学管理/品国学学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冰鉴》是清代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相人的书,历来被奉为识人宝典。长期以来,相人被传得神乎其神,主要是附加了很多玄学的内容。撩开这层面纱就会发现。所谓“相人”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尤其是管理心理学。曾国藩正是用这套方法选取和培养了大量人才,从而建功立业,成为清代中兴名臣。《品冰鉴学管理》从《冰鉴》中吸取优秀的内容,着眼于人才的识别和任用,从东方人的文化心态出发,结合西方管理思想,力图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竞争的根本,谁拥有最具独创思维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前瞻的资源。本书由百川编著。

内容推荐

《冰鉴》堪称中国古代的人才战略经典。是一本微言大义、博大精深的作品。《品冰鉴学管理》从《冰鉴》中吸取优秀的内容,着眼于人才的识别和任用,从东方人的文化心态出发,结合西方管理思想,力图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竞争的根本,谁拥有最具独创思维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前瞻的资源。另外,大量的人才能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队,这支团队将是竞争中最大的筹码。但是,如何有效地识人、选人、聚人、用人,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品冰鉴学管理》着眼于此,从多个角度来阐释方法和原则,为读者提供参考。本书由百川编著。

目录

上篇:识人有术

第一章:识神骨知清浊

 由形而入神,由神而人心

 辨明清浊,考察雅正

 欲辨正邪,先观动静

 神有余与神不足

 存于心而现于外的精神

第二章:辨刚柔知性情

 五行消长中的刚柔之道

 内刚柔,鉴人须知的精神世界

 刚极则粗,喜高怒重应三思

 柔极则蠢,伏跳不伉当昂扬

 转念思深,心机深重需仔细

第三章:见容貌知品行

 貌合两仪,写在脸上的富贵

 容贵整,外形反映气质

 少年两道眉,临老一付须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服饰反映偏好

第四章:鉴貌合知神异

 情态是人精神的流韵

 大旨辨清浊,恒态常见

 细处论取舍,时态多变

 情态识人的应用

 揭开“伪表情”的面具

第五章:观举止知城府

 察行观止,体态识君子

 肢体能言,举止看人心

 坐立庄重,站如松柏坐如钟

 龙行虎步,走路姿态显风度

 细微末节拆穿身体谎言

第六章:闻声音知条理

 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闻声相思,可知英雄

 节奏变化,语速与人的心理

 语言和表情的配合

 领导语言的艺术

第七章:望气色知精神

 气色,状态的外在显现

 内为精神,外为气色

 古人辨气色精神

 察言观色,人心可见

 气可养而致

下篇:驭人有法

第八章:使英才为我所用

 事业发展,首务得人

 招贤纳士,求才不遗余力

 选拔人才,衡才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克服用人唯亲

 留人留心,莫让人才流走

第九章: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无威不灵,无信不立

 赏有信,罚必果

 不可因一人而坏风气

 智慧领导力

第十章:识其才尽其用

 任人所长,容人所短

 注重团队建设

 不求完人,只求能人

 徐察其才而位置之

 抓大放小,领导须合理授权

第十一章:重教诲勤考绩

 人才以陶冶而成

 用养并重,不可偏废

 用人必责以实效

 考察之法,轻言重行

 营造竞争环境

第十二章:仁胜恩礼胜威

 以诚换诚,关心下属情须真

 以心交心,重视员工满意度

 事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

 举杯酒以让功,不独占功劳

 胸怀宽广,原谅别人的错误

第十三章:奖为主惩以辅

 人才应惜之,员工须赏识

 满足人的实在需求

 将可激之,慎用负面激励

 重起轻落,惩戒的力度

 讲究批评的方法

第十四章:化解内部冲突和矛盾

 管理者要有容才之量

 说服与命令

 用“和”字化解矛盾

 留心你的问题下属

 听取员工的抱怨

试读章节

我们已经知道“观人观神”的重要意义,但是“神”听起来是一个虚无并且难以确定的东西。既然如此,“神”究竞要如何辨别呢?

曾国藩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眼睛里,一个人的骨相,主要体现在面孔上。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是察神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眼神去把握和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心有所动,必会从眼神里流露出来,无论是神光内敛,还是锋芒外显,眼神所传递的心性正邪、智慧愚笨都是无法掩盖的。

《冰鉴》中还提到,“古人论神,有清浊之辨”。神清,是天资聪颖的表现,神浊,则主愚笨。但这句话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少年人的眼睛是明亮清澈的,老年人的目光则显得浑浊昏暗,那么就能说明少年人一定比老年人聪明吗?答案是否定的。前文说过,神并非不可改变。神的清浊变化跟大脑思维有关,经过读书学习和生活磨炼,大脑思维渐渐变得敏捷,人是完全可以由浊人清的。

神清也是有若干层次的,有神清而足,有神清而不足。神清而足是有大智慧的人。神清而不足者则是自身很聪明,但是神不足,精力不充沛,做事无法持之以恒,这样的人虽然聪明,也很难成大器。小孩子的神一般都是清朗的,由于后天教化和环境的影响,天分得不到锻炼和运用,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就会逐渐生“锈”,渐渐变“浊”。

宋代王安石有一篇著名的文章《伤仲永》,说金溪农家里有一个名叫方仲永的小孩,他从小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有一天忽然哭着要纸笔。当父亲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后,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这样的孩子简直就是神童啊,可惜的是,他的父亲很愚蠢,带着神童方仲永到处拜访,实际上是显耀。认为既然是神童,就不必要让他再学习。又过了几年,仲永已十二三岁,著名诗人王安石又去看望仲永,并叫他当场作一首诗,却发现文采与辞藻都已经大不如前。又过七年后,仲永已经变得与和普通人一样了。很显然这是由清入浊的例子。一个人的天赋无论多么好,如果不学习仍然会泯然众人矣!

由浊变清也是不乏其例的,因为人的禀赋会在不断地开发中提高,所以即使是天分不高的人,只要经过刻苦学习,同样能够做到以勤补拙,成就一番事业。曾国藩本人就是由浊人清的显著例子。曾国藩年少时,并不比别的孩子聪明,反而愚笨。他曾与弟弟曾国潢师从汪觉庵。汪先生对聪明伶俐的弟弟大加赞赏,而不喜沉默不语的曾国藩。有一次曾国藩没有把书背好,汪先生训斥他时失口说道:“你将来要是会有出息,我给你背伞!”

虽然只是先生的气话,曾国藩却记在了心里。原来曾国藩自幼倔强,不肯服输。就如他自己所说,“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气。”曾国藩24岁时去长沙参加童试。父亲的朋友欧阳凝祉出题面试。写成后,欧阳称赞道:“这是金华殿中人语气!”并表示愿为他说媒。可是长沙的“名门闺秀”哪里看得上这个乡下人。欧阳却认定曾国藩日后必定前途无量,干脆效仿刘邦的丈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曾国藩。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欧阳先生识人之明和胆气之壮了。

老先生相中的这位乘龙快婿没有让他失望。曾国藩于27岁考中进士。后还乡,按理当去拜谢老师汪觉庵。临去他带了一把伞,进门便放在汪家的神龛旁。告辞时,他起身便走,刚到门口,突然对汪觉庵说:“我忘了带伞。”汪先生连忙去把伞取了过来。曾国藩接过伞,话没多说,就走了。汪先生回到屋里,突然间忆起当年那句话,一时间哭笑不得。

欧阳凝祉的识人之明无疑是每个人领导者需要具备、也是渴望具备的,不过老先生凭借自己的判断,就赌上女儿一生的幸福,这样的豪赌却是领导者所需要慎重的了。正像我们前面所讲的那样,人可以由清人浊,亦可以由浊人清,故而除了需要悉心观察之外,更要善加培养。如曾国藩所言“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天才不可猝得,而人才则可以“陶冶而成”,就好比一块玉石,要想成为和氏璧那样的瑰宝,必须经过琢磨陶冶。

正因为曾国藩本人不是所谓的天才,所以他也并不是“天才论者”。曾国藩认为,天下并没有现在的天才,也没有生下来就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只有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反复的磨炼才能由“浊”入“清”,成为才堪大用之人。这一点也应为管理者,尤其是观人者所重视。P8-10

序言

《冰鉴》是清代名臣曾国藩所著的一部相人的书,历来被奉为识人宝典。长期以来,相人被传得神乎其神,主要是附加了很多玄学的内容。撩开这层面纱就会发现。所谓“相人”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尤其是管理心理学。曾国藩正是用这套方法选取和培养了大量人才,从而建功立业,成为清代中兴名臣。

人的面部神情和心理活动有很密切的联系,内心世界最终会反映在人的脸上,尤其是眼睛里,故而孟子说“相人莫良于眸子”。《冰鉴》中相人的方法不仅仅是看相貌,而是有着深层的观察与广泛性的联系。《冰鉴》以相人为基础,涉及骨相、行为、心理、谋略、人才等多个领域,是一门交叉学科下的管理经典。

曾国藩事业的成功,除了与他自身的修养有关外,还和他麾下的各色人才有关。他善于发现人才,并恰到好处地任用人才,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发挥。曾氏对人才的萃选、使用是建立在他对人才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他能够从一个人的情态看出人所受过的教养,从精神状态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宏远与否,能从一个人的声音听出一个人的肝胆,还能从一个人的脸色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这些表面上看玄而又玄,实则是长期锻炼出来的敏锐洞察力。人的外表和情态就像是一部密码,里面隐藏着人的的思想、信念、意志、行动力、人际、气质、能力、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了解了这些以后,就可以量才所用。

《冰鉴》中的管理原则,是曾国藩长期实践的结果。曾氏在选用人才之前,必对所选之人进行长期考察,了解人才的优点与短板。曾国藩初见江忠源,谈话后认为“此人必立名天下,然当以节烈死”,后来江忠源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名动全国,但最终在合肥兵败投水自杀,印证了曾国藩的评语。曾国藩评价左宗棠“取势甚远,审机甚微,才可独当一面”;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沈葆桢“器识才略,实堪大用”,历史证明这些品评的正确性。明辨人才优劣后,曾国藩在使用中尽量扬长避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擅长治军的,安排到营务处;精于计算的,安置到粮台、转运局、筹饷局等;善于发明创造的,安排到制造局,充分激发每一位人才的聪明才智。曾国藩的量才使用,不但组成了一个拥有多方面人才的智囊团,而且也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大量人才,如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成为封疆大吏;罗泽南、彭玉麟成为军阵大将;郭嵩焘成为外交人才;李善兰、华衡芳成为自然科学家;俞樾成为经学家;容闳成为派幼童赴海外留学的导师……经他推荐和保举的人大多分任各重要部门,大多都能独当一面。而这一切,都和曾氏的识人、用人战略分不开。

《冰鉴》堪称中国古代的人才战略经典。本书从《冰鉴》中吸取优秀的内容,着眼于人才的识别和任用,从东方人的文化心态出发,结合西方管理思想,力图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竞争的根本,谁拥有最具独创思维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前瞻的资源。另外,大量的人才能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队,这支团队将是竞争中最大的筹码。但是,如何有效地识人、选人、聚人、用人,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本书着眼于此,从多个角度来阐释方法和原则,为读者提供参考。

《冰鉴》是一本微言大义、博大精深的作品。笔者在编撰中未免有疏漏,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毛泽东

蒋介石凡有重要人事安排,他必先招榜上有名,观察其相貌气色,然后再做选用与否的决定。其相人之法得自曾国潘学说之处甚多。曾国藩著有《冰鉴》一书,是谈气观相的一代宗师。据说蒋纬国在担任三军大学校长期间,《冰鉴》一书曾被指定为学生匝要参考书籍。

——《蒋氏王朝兴衰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冰鉴学管理/品国学学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百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979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6-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