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陇蜀古道历史地理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陇蜀古道是中国古代从陇右翻越秦岭山地西段和岷山山地通往四川的道路系统,由青泥道与白水路、祁山道、阴平道和岷山道四部分构成,是蜀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精选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陇蜀古道历史与交通线路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反映了学术界在蜀道专题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上的新探索,有助于全面、系统了解陇蜀古道研究面貌,把握蜀道研究的新动向,同时有助于加深对蜀道“原真性、独特性和完整性”的认识。本书适合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学者、学生及对陇蜀古道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与参考。 目录 编 总论 陇蜀古道考略/高天佑 三国时期陇蜀古道研究/魏晴晴 蜀道学刍议/高天佑 “陇蜀古道”研究概述/焦红原 秦戎 陇蜀古道研究述评/苏海洋 蜀道研究的新进展——评《陇蜀古道:青泥道研究论文集》/苏海洋 第二编 青泥路与白水路 川陕古道中的青泥路和白水路/李之勤 受军事支配而大起大落的嘉陵江水运——兼谈故道与故道水/王开 唐宋时期青泥路的高精度复原研究/苏海洋 北宋以后白水路的变迁/石志刚 “故道”陇南段的文献和文学考察并“木皮道”的有无/蒲向明 青泥路考/张士伟 《新修白水路记》校释/祁宏涛 北宋《新修白水路记》的书法艺术价值/冯岁平 第三编 祁山道 从考古看祁山古道的形成/苏海洋 春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祁山道/苏海洋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祁山古道/苏海洋 祁山古道北段研究/苏海洋 祁山古道中段研究/苏海洋 祁山古道南段研究/苏海洋 杜甫陇蜀纪行诗《木皮岭》地理位置讨论/刘雁翔 成县古道钩沉/胡祥庆 杜甫入蜀行程北段路线新考/苏海洋 宋金时期西垂与河池的马盐交易通道——牛尾道、祁山道/鲁建平 祁山古道:沟通南北丝路之陇蜀要津——以陇南祁山古道的文献和文学考察为视角/蒲向明 蜀汉用兵祁山与曹魏陇右战局之演变/宋杰 第四编 阴平道 阴平道初探/鲜肖威 历史上的阴平正道和阴平斜道/蓝勇 丝绸之路河南道西蜀分道白龙江支道/陈良伟 沓中考/裴卷举 王俊英 “阴平道”与“左担道”名称考证/万娇 阴平道考略/李龙 阴平古道和河南道及其陇地一段的文献文学考察/蒲向明 石门沟古栈道遗迹与宋代茶马交易/蔡副全 对江油戍有关史实的考辨/曾穷石 蜀汉江油关遗迹考实/向远木 第五编 岷山道 西山道/蓝勇 公元3-9世纪岷江上游地区的开发及其在交通史上的地位/周伟洲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陈良伟 丝绸之路岷江支道的重要作用/李绍明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陇蜀古道历史地理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海洋,王宏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599032 |
开本 | B5 |
页数 | 4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8000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