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少儿茶艺指导用书(全3册)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每册共六个单元,单元中华茶之礼,介绍茶的文化礼仪,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呈现部分茶诗、茶谣、茶经等茶文化,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感受传统茶文化的无限魅力。第二单元中华茶之器,展示了常见茶器及其特点、作用、使用、清洗等基本内容。第三单元中华茶之艺让学生了解、体验、感悟行茶十式,第四至第六单元围绕中华茶之叶主题,让学生了解、品泡经典名茶。本书六个单元各包含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围绕小茶童唱茶谣、亲子茶会、会变的茶叶等不同主题展开,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感悟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品读经典茶文化,在体验乐趣的环境中,带领学生了解过去,同时也是了解现在和未来,在实践中为学生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本书可作为以中华传统文化“茶文化”为载体的小学校本课程,也可以作为研究茶艺课程相关人员的培训用书或参考资料。 目录 《少儿茶艺指导用书(上册)》 单元 中华茶之礼 课 茶知识我知道 第二课 小茶童读茶诗 第三课 小茶童习礼仪——学站姿 第四课 小茶童习礼仪——鞠躬礼 综合实践 小茶童唱茶谣——《茶礼拍手歌》 第二单元 中华茶之器 课 我和茶具交朋友——认识公道杯、品茗杯 第二课 我和茶具交朋友——认识盖碗 第三课 小茶具大学问——认识行茶套组 第四课 小茶具我爱护——茶具的洗护 综合实践 茶剧我表演——《我是一只小茶壶》 第三单元 中华茶之艺 课 行茶十式之一、二、三 第二课 行茶十式之四、五 第三课 行茶十式之六、七 第四课 行茶十式之八、九、十 综合实践 一杯香茗敬亲人——亲子茶会 第四单元 中华茶之叶(上篇) 课 国家宝贝有绿茶——绿茶之初识 第二课 西湖龙井没有龙——品饮绿茶 第三课 青青茶叶是乌龙——乌龙茶之初识 第四课 兰花香里有观音——品饮铁观音 综合实践 山东绿茶都好香——品饮山东绿茶 第五单元 中华茶之叶(中篇) 课 我和白茶做朋友 第二课 太姥娘娘与白茶仙子 第三课 香香甜甜就是我 第四课 白鹤茶传说——黄茶之传说 综合实践 会变的茶叶 第六单元 中华茶之叶(下篇) 课 神奇的黑叶红汤——红茶之初识 第二课 苹果兰花祁红香——品饮红茶 第三课 黑茶生于马背上——黑茶之初识 第四课 越陈越香普洱茶——品饮黑茶 综合实践 闻香识茶 《少儿茶艺指导用书(中册)》 《少儿茶艺指导用书(下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少儿茶艺指导用书(全3册)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大可,王莹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84016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7000 |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 首版时间 | 2020-01-01 |
| 印刷时间 | 2020-01-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