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利玛窦,意大利耶稣会士,万历十年(1582年)奉派到中国。在中国的肇庆等地传教,并曾任在华耶稣会士领袖。晚年他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也就著成了本书,本书介绍了中国的名称与版图,中国的政治制度、科学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内容、来华的传教士们等内容。本书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明朝中西关系史尤其是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目录

中译者序言 /1

英译者序言 /29

金尼阁致读者 /37

第一卷

 第一章 关于耶稣会所从事的中国传教事业——撰写本卷的理由及其方法 /l

 第二章 关于中华帝国的名称、位置和版图 /3

 第三章 中华帝国的富饶及其物产 /10

 第四章 关于中国人的机械工艺 /19

 第五章 关于中国人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学位的运用 /27

 第六章 中国的政府机构 /44

 第七章 关于中国的某些习俗 /63

 第八章 关于服装和其他习惯以及奇凤异俗 /82

 第九章 关于某些迷信的以及其他方面的礼节 /87

 第十章 中国人的各种宗教派别 /99

 第十一章 撒拉逊人、犹太人和基督教的教义存中国出问的诛刍 /114

第二卷

 第一章 圣沙勿略努力要进入中国,但未成功 /127

 第二章 耶稣会士再度尝试远征中国 /139

 第三章 1582年传教士三度被允许进入中国,但未能建立居留点 /147

 第四章 传教士被邀赴肇庆,他们在这里修建房屋并开辟一个中心 /157

 第五章 传教士开始向中国人传布基督教 /167

 第六章 罗明坚神父退场,利玛窦神父摆脱了一项严重的指责。他以自己的数学知识震慑了中国人 /173

 第七章 派向中国皇帝的西班牙使团183

 第八章 另外两位传教士获允来中国。访问浙江 /188

 第九章 神父们丧失了他们的新住所。罗明坚神父作广西省之行 /193

 第十章 监督返回澳门。困恼的传教士洗清了另一桩严重的指责 /197

 第十一章 罗明坚神父留在澳门。孟三德神父回到肇庆。另一场事件爆发了204

 第十二章 罗明坚神父去罗马安排教皇的使节。麦安东神父去肇庆。广东发生了新的困难 /208

 第十三章 在肇庆播下了未来的丰收215

 第十四章 在肇庆的最后努力和传教士被逐 /220

第三卷

 第一章 传教团又恢复了,在韶州的新居留点231

 第二章 范礼安神父巩固了传教团242

 第三章 瞿太素 /245

 第四章 在韶州的最初努力 /251

 第五章 麦安东神父之死 /256

 第六章 南雄的信教者 /261

 第七章 夜晚的强盗 /265

 第八章 石方西神父逝世 /272

 第九章 利玛窦神父抵达皇都南京 /275

 第十章 利玛窦神父被驱逐出南京 /286

 第十一章 在南昌开辟了传教事业 /293

 第十二章 皇家的亲属 /300

 第十三章 在南昌的永久基地 /303

 第十四章 韶州又发生了麻烦 /307

第四卷

 第一章 回到南京 /313

 第二章 从南京到北京 /319

 第三章 在北京的失败 /328

 第四章 陆路去南京的旅程 /336

 第五章 数学和皈依者 /347

 第六章 南京的领袖人物们交结利玛窦神父 /356

 第七章 利玛窦神父和一位拜偶像的和尚辩论 /362

 第八章 南京传教会的房舍 /369

 第九章 南京最初一批新信徒受洗375

 第十章 他们再度启程去北京 /382

 第十一章 在天津入狱 /388

 第十二章 奉旨出狱到北京去 /399

 第十三章 他们在北京失去了自由410

 第十四章 朝廷批准了北京的传教会422

 第十五章 两位引人注目的归信者428

 第十六章 偶像崇拜者自己遭到失败434

 第十七章 在韶州的庄稼开始成熟了44l

 第十八章 更暗淡的韶州岁月 /452

 第十九章 在南京的进展 /464

 第二十章 澳门神学院院长被指定参加中国传教团 /470

第五卷

 第一章 中国成为利玛窦神父主持下的独立传教区 /477

 第二章 利玛窦神父的中文著作 /482

 第三章 几位著名的士大夫信徒及共著作 /489

 第四章 基督教在南昌 /494

 第五章 韶州的光明和阴影 /499

 第六章 瞿太素终于皈依了基督 /506

 第七章 欧几理德的第一次中文版 /511

 第八章 中国传教团的奠基人在澳门逝世 /519

 第九章 黄明沙修士成为所谓广州叛乱的受害者 /52l

 第十章 神话式的资助叛乱——传教士洗清了诬告 /532

 第十一章 契丹与中国——一位耶稣会兄弟的不平凡的远游 /541

 第十二章 契丹与中国被证明是同一个国家 /549

 第十三章 鄂本笃修士在中国逝世 /559

 第十四章 南昌的迫害——苏如望神父逝世 /567

 第十五章 迫害加强了南昌的传教 /578

 第十六章 中国的第一个圣母会 /582

 第十七章 教会在南京成长起来 /591

 第十八章 郭居静神父和徐保禄在上海 /597

 第十九章 从韶州到澳门的离奇的旅行 /603

 第二十章 利玛窦神父之死 /610

 第二十一章 利玛窦墓——中国皇帝的赐地 /617

附录

1978年法文版序言(史若瑟) /651

试读章节

中国人只喝牛奶,而不用山羊奶做奶酪或作为饮料。他们剪羊毛,但在使用羊毛方面赶不上欧洲人熟练;并且虽然他们很看重进口的毛织品,他们却不懂怎样把羊毛织成料子做衣服穿。他们的确织成一种很轻的夏天用的毛料,贫穷的阶层很需用它们来做帽子并制成毡毯当垫褥用。这种毡毯还用于社交仪式,下面就将谈到。‘毛料在中国北部更为需要,那里几乎和欧洲北部一样寒冷刺骨,虽然事实上中国北疆离极地更远得多。的确,至今还不大清楚为什么华北的江湖在冬天会结那么厚的冰,除非是因为它们离鞑靼积雪的山很近,在这些山的险坡上当地人猎取狐狸皮和寒种鼬鼠(scythian wea‘sel)皮,做成长袍抵挡严寒的冰霜。

所有已知的金属毫无例外都可以在中国找到。除了黄铜和普通的铜合金之外,中国人还制做一种仿银的金属,但并不比黄铜价钱更贵。他们用熔化的铁可以塑造比我们更多的物品,比如大锅、壶、钟、锣、钵、栅门、熔炉、武器,刑具和很多别的东西,手艺和我们的金属工艺差不多。金被认为是一种贵重金属,但他们不象我们把它估价得那样高。银被用作货币,无论是论重量或做成银币,都是一切商业来往中的法币。这当然会造成困难,例如银价的浮动,就必须在兑付银票时时常加以考虑,而且易于造假,造假是常见的事。P14

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用水的仪器,样子象是个巨大的水罐。用火操作的仪器则是用香灰来测时的,有点象仿制我们用以滤灰的可以翻转的炉格子。有几种仪器用轮子制成,用一种戽斗轮来操作,里面用砂代替水。但是所有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至于日晷,他们知道它从赤道而得名;但还没学会怎样依照纬度的变化摆正日晷。

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至少他们在这方面肯定超过我们。这个国家有极大数目的年轻人从事这种活动。有些人组成旅行戏班,他们的旅程遍及全国各地,另有一些戏班则经常住在大城市,忙于公众或私家的演出。毫无疑问这是这个帝国的一大祸害,为患之烈甚至难于找到任何另一种活动比它更加是罪恶的渊薮了。有时侯戏班斑主买来小孩子,强迫他们几乎是从幼就参加合唱、跳舞以及参与表演和学戏。几乎他们所有的戏曲都起源于古老的历史或小说.直到现在也很少有新戏创作出来。凡盛大宴会都要雇用这些戏班,听到召唤他们就准备好上演普通剧目中的任何一出。通常是向宴会主人呈上一本戏目,他挑他喜欢的一出或几出。客人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戏,并且十分惬意,以致宴会有时要长达十个小时,戏一出接一出也可连续演下去直到宴会结束。戏文-般都是唱的,很少是用日常声调来念的。

在物件上用印盖章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这里也很普遍。不仅信件上要盖章加封,而且私人字面和诗词以及很多别的东西上也都加盖印章。P24

序言

这部在利玛窦神父_死后问世的书,我没有丝毫意思声称它是我的著作,而宁愿把它的真正原著者告诉给你。下面论述的内容几乎完全是他的活动以及他的行为,他比任何其他人更勇敢地以他的行为实现了这次传教的原定计划并坚定地努力去发展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利玛窦神父于1552年10月16日出生在意大利安柯那(Ancona)省的马塞拉塔(Macerata)。也就在这里,他由后来加入了耶稣会的世俗教士贝涅维格尼(Nicolo Benivegni)神父指导,开始了他的学习。后来他进入当地的邪稣会学院深造,成绩优异,十七岁时,他的父亲送他到罗马继续求学。他学了三年法律;在这个时间内尽管奉父命忙于攻读和神职不那么密切有关的学科,他仍然继续在罗马培植他从马塞拉塔的神父们那里所汲取的精神,并维护他所已经发展了的倾向。在这里他成为圣母会的成员,并在它的牧师的指导下按它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生活。他听从神意的召唤,要求加入耶稣会,从青年时起他就感到对它的爱好了。他在罗马由波郎索(Giovanni.Polanco)神父接纳入会,后者代替当时正在访问西班牙的波尔嘉(Francis Borgia)神父的会长职务。利玛蜜于1571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入耶稣会;他知道他父亲心里对他另有安排,就寄一封信回家,请求他父亲同意他的作法。这封信惊动了他的父亲,所以他马上动身去罗马,决心要让他的儿子退出耶稣会的望道期。赴罗马途中,他在行程的第一天就在多伦蒂诺(1"olentino)病倒;他相信自己的病是出自天意,所以返回家里并给他儿子一封信,说他所做的决定很有道理,明显地符合上帝的圣意。

利玛窦的望道师是后来因主持印度、日本和中国的耶稣会而闻名的范礼安神父。直到1577年,利玛窦在罗马的耶稣会学院攻读哲学和神学。那一年,东印度教团团长薛尔伐(Martino a Sylva)神父从印度抵罗马;在他的协助下,利玛窦和几名耶稣会同道得到第四任耶稣会会长梅古里昂诺(Everardo Mercuriano)神父的批准,参加了印度教团。在他从罗马取道西班牙去热那亚的途中,人们没有能够劝说他去看望他在马塞拉塔的亲友,甚至绕道去那个城市参观著名的罗列托(Loretlo)圣母院。他和他的同伴们接受了教皇格利哥里第十三(Gregory the Thirteenth)的祝福,然后直赴葡萄牙。他们发现印度商船已经开船之后,便在高因盘利(Coim。bra)度过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第二年他们前往里斯本乘船赴印度。

让我们在这里插进利玛窦常常极为满意地提到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sebastian),国王对他的任务是十分关切的。当他们去拜访他并致敬时,团长神父向他说,跟他一起从意大利来的人都是贵人,有的出身于名门望族,大家都渴望去教化印度群岛并促进葡萄牙的事业。他们当中有系出名门但后来’却更以殉道而闻名的阿瓜维瓦(Rudolph Aquaviva)、斯宾诺拉(Nicola Spinola)、巴范济(Francesco Pasio)、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及我们现在所谈的利玛窦;他们每个人都以生活圣洁并在耶稣会担任职务而知名。他们说,国王对团长神父的回答是:“给印度群岛那么多帮助,我该怎样向会长神父表示感谢才好呢?力善良的国王很知道,耶稣会是由不同民族的子民团结在基督的旗帜下而组成的。

他们乘坐一艘命名为圣类思(Saint Louis)的船离开葡萄牙,于1578年9月13日到达印度的果阿(Goa)。利玛窦在印度停留了四年,完成他的神学课程,在果阿和柯钦(Cochin)任修辞学教师,并在准备着更伟大的事业。他由耶稣会的官方视察员委派参加中国教团。经过几乎三十年的工作和成功地管理了中国教团之后,他认识到自己的日子已临尾声,便着手以按顺序的叙述方式记录了这次传教的始末,以便给未来撰写教会编年史的作家们提供资料。有许多要记录的事件,除了他本人而外荐没有一个人能够从初期开拓的迷雾中恢复其真相了,因为他是唯一参与这些事件的人。在他死前几个月或者不如说几天,他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他的记述,同时留下一些空白以待用各个传教中心行将送给他的记录加以补充。他的手稿在他逝世后从他的书桌里发现,还有其他有关教团事务的文稿。

利玛窦的记述是供欧洲使用的,由于担心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的勤劳记录会在长途跋涉的危难中,以及由牲口驮着作陆路旅行的险阻中丢失掉,所以我们决定把它译为葡文,并保留一份他所写的意大利文原稿。剃玛窦神父写他的日记时相信,未经耶稣会总会长神父的披阅和赞同之前它是不会被人阅读的。这是这位人物谦逊之处;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所写的东西只不过是对他所做过的事情的叙述而已。

当时基督教来华教团的状况要求派一位团长到欧洲去促进在华传教事业;我被选担任这个职务,主要想到的是阅读利玛窦神父纪事的手稿并把它译为拉丁文。我这样想的原因是,首先我发现这项工作不能由一个不熟悉教团事务或不熟悉所提到的那个国家各地情况的人来完成;其次是,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还有必要补充尚未完成的各个部分,并且增加某些条目和充实另外一些,那是我们好心的神父出自谦虚曾经完全省略或者信笔兼带过的地方。这样,尽管海上旅程漫长,天气晴朗,大海安详,翻译工作却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j而且我深感我所努力完成的这件事需要有比在一群吵闹水手中所常有的更多的闲暇和安宁。然而不管这些,我相信我会在旅途终结之前把书弄完,假如我能继续正常地在海上航行的话。但相反的,有着很充分的原因,我从印度航海到波斯湾,然后却走了陆路,穿越波斯,阿拉伯沙漠和土耳其一部分,最后到达赫里奥波力斯(Heliopolis)(在开罗附近)。从这里,我渡过地中海,抵达塞浦路斯、克里特、赞特(Jacynthe、Zante),最后在上帝的指引下到了奥特朗多(Hydrumtum、Otranto)。在旅程的后半部,我只是偶而写作并且不断受到干扰,直到抵达罗马为止;在罗马,我设法在晚上从其他事务中抽出几个小时。这里仍然有很多次中断,由于我染病而没有什么时间写作,但我们按朋友的请求和上级的建议,确实去努力继续完成这项工作。

耐心的读者,你必须了解,我们对于向你提供事实真相。要比提供文学体裁的乐趣更感到兴趣。至于记述中所包含的事物的真实性,只要是在人力所能达到的真理限度之内,那就简直没有留下什么可怀疑的余地。利玛窦神父是很有德行而不会去骗人的,又很有经验而不会受骗的。而我本人呢,我敢向你保证,我所补充的都是我亲眼所见或者得自其他神父的真实报告。他们或则是亲身目睹,或则是得到教会编年史的肯定。我不仅到过中国,而且旅行过它的六个主要省份,见过所有的传教中心,并且我相信还对整个教团的事务累积了透彻的了解。我们认为最好把这些都告诉你,哪怕哕嗦些,免得迄今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各种书籍中出现相反的看法会使你产生怀疑。

到现在为止,有两类写中国的著者:一类想象得太多;另二类听到很多,不加思索就照样出版。我很难把我们自己的某些神父排除在这后一类之外J他们信任中国的商人,不知道商人们的普遍习惯是夸大一切事情;把那些根本莫须有的事情说成是真的。当我们的神父们第一次获允进入中国内地时,据说很多事情他们都相信,而在获允进入该国的最初几年内,他们很可能把许多完全不可置信的事情都从书信里传到欧洲。十分显然,谁也不能指望不经过多年的接触就透彻了解欧洲的生活。对中国也一样,为了完全了解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一个人就必须花费多年时间到各个省份去旅行,学习讲方言并阅读他们的书。所有这些我们都已做到了,因此唯一合情合理的就是相信我们最近的这部叙述将取代在它以前出现的那些撰述,它所记录的事应该被当作是真实的,当然也要适当地容许人为的差误;这些差误如蒙指出,我们将满怀感激地根据最近的观察加以订正和修改。

因此,仁慈的读者,就请享用我们目前这份献礼吧,直到我们能够准备一部更丰富、更详尽的历史时为止。如果上帝保佑在那么多的流离颠沛之后,我还能被允许返回我原来的岗位,并且如果假我以若千年的光阴,那么我将为你写一部有关中国人的风俗习惯的记述,以及一部中国编年史概要,它将从四千年前谈起,按时代顺序毫不间断地写下来。它也将包括一部拉丁文的中国伦理典范,让人们看到他们是如此善于辩论道德问题,从而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是多么适宜于接受基督教的信仰。

同时,你必须满足于这种作为开胃酒的努力。我要请求你原谅本书的简略,因为我事务繁忙,那都是由一些从事传教工作的神父造成的。我也要请求你对本书行文缺乏文采多加包涵,因为长时期以来为了学习外国语言,我已丢掉了写作技巧,所以很可能本文的粗糙与你那富有经验的耳朵的精妙鉴赏是不相协调的。

再见

罗马,1615年,1月,1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何高济//王遵仲//李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07275
开本 32开
页数 7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7
出版时间 1983-03-01
首版时间 1983-03-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6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