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精选了2011年度最优秀的中篇小说作品,尽显年度中篇小说写作之精髓。收录了《盖楼记》、《她的城》、《点绛唇》、《你们》、《上庄记》、《城外的小秋》、《如风》、《夏朗的望远镜》、《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凤还巢》、《春风杨柳》、《逃亡者2》、《黄鸡白酒》十三篇经典中篇小说作品。

内容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201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精选了2011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作品。

《201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1年度我国中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目录

盖楼记

她的城

点绛唇

你们

上庄记

城外的小秋

如风

夏朗的望远镜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凤还巢

春风杨柳

逃亡者2

黄鸡白酒

试读章节

盖楼记

乔叶

1.新区

去年,姐姐的大女儿苗苗考上了郑州轻工职业学院,这么一来,每次回老家,苗苗搭我的顺风车就成了必然。我和姐姐的日常联系也自然而然地多了起来。各自出嫁之后,在姊妹五个中间,我和姐姐相见最少。原因很简单,我们五个里,唯有她现在还生活在乡村。我的乡村生活史在十五年前就已经结束,曾经和其他三个兄弟在县城生活过几年。十年前调到郑州之后,我每次回去的目的地基本也都是县城,不到清明上坟或者农历十月初一给祖宗们“送寒衣”,再或是春节走亲戚,一般不会和姐姐碰面,对姐姐的情况也就所知甚少。兄弟姊妹多,哪能整天想着他们。各有各的活路,平常里,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没时间去特别关切谁。但是,苗苗在这里,经常见面,终归要絮些家常闲话,对姐姐的细节也就听得越来越多。听着听着,我觉得姐姐似乎是越来越陌生了:姐姐学会了卤鸡腿和卤猪蹄,姐姐从不刷牙,姐姐在绣十字绣,姐姐的小姑子因为信了邪教而住了监狱,姐姐正在给她的孩子做棉衣……

姐姐对我的感觉,应该也是一样。一年多来,每次我碰到姐姐,我们之间亲热是亲热,客套是客套,但也横亘着体积庞大的生疏。我会问她:“黏玉米那么贵为啥不种点儿?”“去磨坊磨面也太啰嗦了吧?”她会问我:“听说你有仨电脑,要恁多干啥?”“整天坐飞机不害怕?多费钱。”我的提问,她的回答认真。她的提问,我的回答敷衍。但我并不觉得亏欠。我很清楚,无论认真还是敷衍,这些问答对我们之间的那道沟壑而言都只是杯水车薪。无论是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品质,那道沟壑都很难填补。主要原因当然在我。自从当了乡村的叛逃者之后——叛逃者这个词是我最亲爱的记者闺密对我们这些乡村底子城市身份的人的统称——我对乡村想要了解的欲望就越来越淡。记者闺密对此也有深入潜意识的尖刻评价:只要有路,只要有车,只要有盘缠,只要有体力,所有的叛逃者都只想越逃越远。

对她的评价,我只用沉默应答。

“明儿能回吗?”那天是个周四,姐姐打电话问我。

“什么事?”我问。姐姐没事不打电话,只要打电话肯定是有事,而且八成还是钱的事,一般来说还不会太少。其他三个人虽然在县城,日子却都只是过得去,不如我宽裕,且又都是兄弟,有媳妇管着,不好贴补她。逢到用钱的事,姐姐也只有向我伸手。前两年她翻盖新房,我就贴给了她三万。

“没啥事。”

“说吧。你先电话里说说,让我有个底儿。”

“啥底儿不底儿的。”姐姐笑了,她这么一笑,我心里就有了底儿,“咱姨高血压犯了。这回有点儿重,半边身子都不利落了。你要是得空,就回来看看。”

“咋回事?”

“电话里说不清,见面再说。到底能回不能?”

“回。”我说。正好刚刚换了新车,我得尽快磨合。从郑州到姐姐家是一个小时车程,不远不近,恰恰是好尺寸。我让姐姐给我烙点儿油饼,蒸点儿馒头,再给我收一些土鸡蛋。吃过几回姐姐给的这些乡下吃食之后,我看郑州户口的这些东西就再也不顺眼了。

第二天午饭后,我带着苗苗一起回去。从郑州出发,沿着花园路向北走了二十分钟,然后上了中州大道——也就是107国道,在郑州市区这一段叫中州大道。沿着107继续向北,过了黄河大桥,左转进入郑焦晋高速,再走上半个小时,从焦作口下来,就是现代路。现代路再向北大约五公里,就到了焦作市高新区。

焦作古称“山阳”,汉献帝刘协当年被曹丕分封至此,便被称为“山阳公”。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乎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像一张软烙饼,越摊越大。焦作也不例外。如果是郑州这样的城市,四周都是平原,那就东西南北随便摊好了。但焦作不行。在整个六县四区的版图里,老市区就像“凸”字的那个山峰,稳稳镶嵌在太行山的怀抱中。向北发展山区旅游还行,但摊大城市绝不可能。市区西面紧邻山西,东面紧邻新乡,也都杜绝了摊大的可能性。别无选择,唯有向南,向南,再向南。从市区向南八十余公里,直到黄河岸边,都是焦作的广阔领地。于是决策者们大手一挥,在老市区之南十来里的地方划出了一片高新区,几个位于新区内的村子顿时交了好运,应声而出,荣耀登场。我的娘家乔庄村和姐姐的婆家张庄村也有幸忝列其中。据说市里很多重要的行政部门都已经在高新区里圈定了一席之地。

高新区最大的横向路是未来路,在现代路和未来路交叉口左转,顺着未来路向西三公里,就是我的娘家乔庄,再往西两公里,就是姐姐的村庄张庄。乔庄和张庄都紧挨着未来路,在路北。未来路原名叫灵泉路。灵泉路的路名来源于灵泉河,灵泉河又得之于灵泉村,这个村在张庄西边大约十里。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说来俗套。相传这个村有一个人养了一条好狗,此狗特别灵异。某年此地大旱,庄稼即将枯死,众人却求雨不得,此狗看众人郁闷,就跑到村东某处用爪子狠挖起来,挖出了一个偌大泉眼,泉水汩汩向东流去,形成了一条河,此狗便成了灵犬,此泉便叫做灵泉。为了纪念此事,村民们便将村名改了。灵泉灵犬虽是皆有,相比之下,灵泉到底更雅致一些,灵泉村因此得名,灵泉河和灵泉路便也随之而生。

因为乔庄依河,我小时候便常和小伙伴们去河边玩耍,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清流汩汩,明澈见底,水草丰茂,鱼蟹繁多,我摘金银花,掐薄荷叶,挖甜甜根,盘小泥鳅……那是我小小的童年天堂啊。十七岁那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回乡,从教生涯的处子秀是在张庄小学。张庄小学也紧挨着灵泉河。我经常带着孩子们从河里打水清洁教室地面,被河水清洁过的地面自有一种水草的清鲜。也曾经在放学路上被调皮的男生故意挤撞到灵泉河里,湿透了浑身的衣裳——只因他上课时揪前面女生的辫子,被我恶狠狠地体罚过——这十几年前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怎么就如同一幅中世纪的风景画呢?

车上了未来路,我摇下车窗,放慢车速,仔细慎重起来——否则就会迷路。最近几年,每次去姐姐家,我都会迷路。能不迷吗?馍要一口一口地吃。这是一句豫北乡下的俗话。乡村变新区按说也该如此。但其实不然。这吃馍的口张得巨大,吃的速度也快得让人震惊。头一口就是修路。如果说田野如一张地毯,那么,现在这块地毯已经被路裁剪得横七竖八了——不,七八太少,应该说是横九竖十或是横N竖N。单单一条未来路上岔出来的路口就有多少个啊:神州路,民主路,太行路,世纪路……呵,忽然又想起兰州的一个路名:一只船。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多少这样的路名呢?熟悉的陌生人,忽然又想起这么一个词组。不,也许把“陌生”和“熟悉”这两个词倒置过来更恰当吧,毕竟曾经是熟悉的,熟悉在先。——尽管已经是面目全非,但仔细观看,也还是可以看出过去的影子:灵泉河虽早已销声匿迹,但尚有隐约的凹陷印证着原来的河道。也在未来路边的高新区管委会,显然是昔日的乡政府鸟枪换炮的硕果。原来错车都很困难的灵泉路,即便已经摇身一晃成了未来路,即便有了豪华如总统套房般的六车道,即便它绿化带、慢车道、红绿灯、减速带、警示标语等一应俱全,即便不时有联通、移动和房地产公司的巨大广告牌为它化妆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时尚风范,但它总还是东西向的,总还是要通向乔庄和张庄的,我只需要认准了这一点儿,心里就基本踏实了。何况在那些巨型广告牌的间隙,还不时闪现出一些村庄民居后墙上的乡野广告来为我垫底:“耿村金成响器”、“李万李三蒸馍”、“范庄高铁锤种猪”等等,地点人物业务内容皆有,四角俱全,且一个字都不浪费,朴素简白到了极点。相比之下,官方的一条安全行驶的警示语几乎就婉转到了《红楼梦》里“覆”和“射”的程度: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开车接打手机,那您以后很可能就不用再交话费了。

路太宽,车太少。即使有意克制速度,也很容易让车跑得像飞起来一样。前面就是乔庄。我把车速放慢,再放慢。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路似乎是一样的路,仔细看却还是有些不一样起来:路面越来越窄,越来越窄——我想了想,明白了:这边还没有修建慢车道和绿化带。

我默默地看着自己生活过二十多年的乔庄,没错,就是这里。村里的街上几乎没有人走动,空空落落,再没有了牛,也没有了马。远远望去,乔庄小学的红旗依然在飘着,飘着——它在村里的二道街上。紧挨着未来路的那排房子倒是有些热闹:有几家在盖房子。我搜寻着记忆深处,想着都是哪些人家的房子:五婶家,七叔家,生产队长家,大队会计家,小学同学秋香家……而在未来路的南侧,与这些人家隔路相望的地方,原本该是春绿秋黄的庄稼地,现在已经成了正在火热施工的楼盘。两家,一家是“忆江南”,还有一家是“曼哈顿国际花园”。我不由得微笑:江南好,只是风景旧曾谙。曼哈顿,当然也好,省了多少昂贵的国际航班机票钱啊。

没有伤感。见得太多了,哪儿还伤感得过来呢?

路面很干净。苗苗告诉我,她一个初中同学辍学后就在这条路上当清洁工,也就是扫扫地,捡捡碎纸和塑料袋什么的,一个月五百块。

张庄的村名显示在路标牌上。很快,姐姐家到了。

P1-4

序言

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若不能及时筛选,并通过书籍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些作品是很容易被新的创作所覆盖和湮没的。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也许这与它的市场效益不太丰厚有关。长江文艺出版社出于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的目的,不计经济上一时之得失,与我部合作,由我部负责编选,由他们负责出版,向社会、向广大读者隆重推出这一套选本,此举实属难能可贵。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每年一套,准备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我们认为,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除了示范、引导价值,它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我们不会忘记许多著名选本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们也希望这套选本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套书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选,雷达同志总负责,具体的分工是:

中篇小说卷由牛玉秋同志负责;

短篇小说卷由胡平同志负责;

报告文学卷由李朝全同志负责;

散文卷由韩小蕙同志负责;

诗歌卷由韩作荣同志负责;

微型小说卷由姚雪雪和陈永林同志负责;

随笔卷由李东华同志负责。

中国作协创研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作协创研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4997
开本 16开
页数 4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4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1.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5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