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法评论 刑法方法论的展开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刑事法评论》第42卷。本期的主打专栏是“刑法方法论”,主要是教义学在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中的展开。另外,本期还设有“因果关系与归责”“共同犯罪”“死刑与实证研究”“刑事诉讼”“刑事政策”以及“专题研究”等栏目。
本卷所涵盖的主题包括法教义学释疑、刑法中条件说研究、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实证研究、刑事审判中被告人人格调查的三种模式、论犯罪控制策略的类型、危害原则的发展与犯罪化标准的构建等,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及司法实务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出版可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关注刑法方法论的人士,将会从本书获益匪浅。
目录
刑法方法论
法教义学释疑——以刑法教义学为重点/邹兵建
一、引言
二、源于实践理性而非形式逻辑
三、尊重规范效力但不盲目服从
四、重视概念体系思维但不自我封闭
五、现状有不足但未来可期
刑法方法论的实践展开/周光权
一、刑法中的客观性思考与案件处理
二、刑法中的体系性思考与犯罪认定
三、刑法中的规范性思考与出罪可能性
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初论——以定罪量刑为中心/沈海平
一、何为法律思维
二、究竟有没有法律思维
三、法律方法的功能与局限
四、小前提之建构——如何将案件事实契入规范结构
五、大前提之建构——如何发现和续造法律
六、法律论证:如何证立司法判决
论刑事诉讼法教义学研究的范式回归/王星译
一、引言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研究范式之反思
三、刑事诉讼法教义学研究范式之倡导
四、刑事诉讼法教义学与相关范式的关系
五、结论
因果关系与归责
刑法中条件说研究/孙运梁
一、条件说的基本立场
二、条件说的问题点
三、合法则的条件说
四、合义务的替代行为
五、择一的因果关系(双重的因果关系)
六、假定的因果关系
七、因果关系的断绝与因果关系的中断
八、累积的因果关系(重叠的因果关系)
九、结语
“合义务替代行为”概念之否定/王广利
一、问题与方法
二、合义务替代行为与假定因果关系之混乱
三、“合义务替代行为”概念之证伪
四、合义务替代行为不能作为假定因果关系的例外
五、结论
环境犯罪归责原则研究/张继钢
一、因果关系之脱离
二、严格责任之否定
三、客观归责理论之借鉴
四、规范化归责原则之提倡
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何庆仁
一、从共同犯罪的概念、现象到归责原则
二、区分制的归责原则:相互性归责与从属性归责
三、单一制的归责原则:单一归责
四、共同归责是区分制与单一制共同的归责原则
五、个人责任原则不是共同犯罪的归责原则
不只是共犯: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行为入罪之检讨/李婕
一、问题的提出:立法和司法之脱离
二、片面对向犯处罚范围的理论检讨
三、片面对向犯处罚范围之界限
四、买卖居民身份证件罪的体系解释
五、结语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研究:以危险性本质说为基底的展开/王若思
一、问题的提出
二、传统路径:过失共同正犯视角
三、从危险性本质说看结果加重犯的共犯
四、在具体案例中的展开
论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谭堃
一、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理论本质
二、赋予共谋者以正犯性的二条路径及问题
三、共谋共同正犯正犯性的“形成支配”本质
四、“共谋”之于“形成支配”的意义
死刑研究
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实证研究/于洪伟
一、研究思路的确定和判例样本的选取
二、故意杀人罪行极其严重的判断标准
三、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判断标准
刑事诉讼
刑事审判中被告人人格调查的三种模式——兼论我国被告人人格调查的模式选择/康黎
一、被告人人格调查前置模式
二、被告人人格调查延后模式
三、被告人人格调查裁量模式
四、我国法庭上的被告人人格调查及其模式选择
刑事政策
论犯罪控制策略的类型/葛磊
一、犯罪控制策略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四种类型的犯罪控制策略
三、犯罪控制策略之间的关系
德国刑事政策的当前形势/〔德〕贝恩德·海因里希文李倩译
一、引言
二、德国刑事政策的现代趋向
三、现代刑事政策的几个领域
四、结语
专题研究
危害原则的发展与犯罪化标准的构建/王晓晓
一、密尔的危害原则:干涉自由的唯一标准
二、范伯格的危害原则:道德原则作为犯罪化标准的补充
三、丹·柯恩及李普斯坦的批判:危害原则无力犯罪化无害的不当行为
四、冯·赫希及斯密斯特的遥远危害:风险行为的犯罪化根据
五、贝克对危害原则的发展:不被犯罪化的权利
六、评述与结论
先行行为保证人类型之否定/徐万龙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先行行为理论谱系的勾勒
三、先行行为理论的法理基础
四、对上述法理基础的批判
五、结论
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错误:一个学术史的考察/丁胜明
一、引言
二、早期:事实错误说
三、中期:罪责说的崛起和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理论的复兴
四、晚近:理论走向复杂化和精细化
五、展望:解决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错误问题的场域
有关被害人受骗同意的几个问题/付立庆
一、两点前提性说明
二、学说状况描述与若干评价
三、法益关系错误说的基本类型及其评价
四、对法益关系错误说的主要批判及其研析
五、替代法益关系错误说的种种努力
六、客观真意说的具体应用
七、余论:单纯被害人错误同意的处理
刑法适用方法视角下的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关系论/方鹏
一、我国刑法理论关于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区分标准的聚讼
二、将罪刑相适应、法益同一性作为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区分实质标准之批判:回归德日刑法的理论本源
三、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相同点”辨析:我国刑法理论的误读与辨正
四、分析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关系的三个维度:以刑法适用方法为视角
五、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疑难之处:罪名“或然包容”关系中构成要件的解释、构成要件包容性评价
六、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区分规则小结及实案演练:构成要件包容性
评价及案情事实“溢出”构成要件规则
边沁惩罚理论研究/宁利昂
一、边沁惩罚理论的根基
二、边沁的惩罚种类观:身体刑
三、边沁的惩罚种类观:通过损失或没收的惩罚
反恐刑法:性质、模式与架构/李瑞生
一、反恐刑法:概念、性质、界定
二、反恐刑事立法模式之争
三、反恐单行刑法模式之提倡
四、反恐单行刑法模式架构原则
五、反恐单行刑法之架构
六、结语
论三角诈骗中的财产处分权/马寅翔
一、问题的提出
二、财产处分的含义甄别
三、财物处分权的判断标准之厘清
四、财产性利益处分权的判断标准之界定
五、余论
论盗窃罪的教义学构造/徐凌波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盗窃罪
二、德国盗窃罪教义学的结构争议
三、盗窃罪的根基:所有(Eigentum)与占有(Gewahrsam)的对立统一
四、盗窃罪教义学体系的继受与改造
民间高利贷行为的刑法双向规制——基于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的分析/郭浩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间高利贷行为刑法规制的合理性
三、民间高利贷行为的刑法双向规制
论持有型犯罪/〔德〕弗里德里希-克里斯汀·施罗德文陈昊明译
一、引论
二、历史、国际法
三、研究进展
四、双重前置化
五、刑事政策理由
六、反对刑罚前置化的法律理由
七、持有型犯罪的刑法理论和教义学难题
八、其他不含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条款
疯子抑或坏坯子?——我国女性暴力犯罪人形象的迷思与澄清/劳佳琦
一、疯子抑或坏坯子?
二、研究样本和方法
三、生平与境遇
四、犯罪与惩罚
五、服刑与改造
六、发现与思考
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破解途径探究——以“帅英骗保案”为基点/温行健
一、引言
二、回溯与反思:帅英骗保案
三、分析刑民交叉实体问题的理念流变
四、以保护规范目的为指导的分析方法之提倡
五、结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法评论 刑法方法论的展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溯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10281
开本 16开
页数 6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84000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4.04,D915.30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