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年孙中山(经典珍藏版)/陈廷一传记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孙中山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陈廷一编著的这本《青年孙中山(经典珍藏版)》为我们描绘的就是孙中山青年时代求生、求学、求革命的传奇经历,对孙中山救国救民的活动、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进行了充分展现,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

内容推荐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四万万中国人都在沉睡,唯他独醒。他崇民主尚共和,倡导“三民主义”救中国,在黑夜的旧中国天空燃起熊熊大火;他屡战屡败,坚忍不拔,百战一胜,最终推翻千年帝国,创建了亚洲第一共和国,他被国民推选为共和国首位总统。他爱共和甚于生命;他衣食朴素,勤政亲民;人称“布衣总统”。他是谁?他就是孙中山,陈廷一编著的这本《青年孙中山(经典珍藏版)》的主人公。本书讲述了他青年时代的传奇经历。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山出生

 翠亨村,一方人杰地灵的圣土

 紫气东来,降世是在一个紫霞明丽的早晨

 乱世出英杰,他的名字几经改变,代表他的历史、

 他的荣耀、他的性格、他的传奇……

第二章 个性少年

 兰溪河,流淌着他少年的泪

 倔强的“石头仔”

 自称“洪秀全第二”的大人物

 影响他一生的传奇式的胞兄——孙眉

第三章 不平凡的求学之路

 走出家门,走出封闭,奔向大洋那方奇土

 孙中山:架刺鸠国王唯一颁发奖品、证书的中国籍优等生

 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致使他与胞兄矛盾激化。斗争的

 结局,终止学业,他被驱赶回国

 燕雀安知鸿鹄志,家不容身去香港

 孙中山来港一年。家庭风波重起,几至兄弟反目

 从“学头”到“医国手”

第四章 经世抱负

 胞兄弟重新握手言欢

 以行医为名,慕寻革命道路之实

 上书李鸿章,寻求改革;洋洋万言,字字情深

第五章 初露锋芒

 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

 11月24日,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国内形势是摇起义旗的信号

 大海追逐着他的足迹,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四方

 2月21日,香港兴中会总会诞生

 欲起义先伏奇兵,欲开炮先隐炮声

 密谋策划,在杏花楼上悄悄进行

 告密,巧借他人之口

 悲歌逃生寻归处

第六章 伦敦蒙难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亲情唤他不回头

 报国尽孝难两全

 遇险,是在访友的时候……

 在死神到来前

 营救,分秒必争

第七章 劫后风采

 西方舆论,使清廷一败涂地,使孙文一举成名

 中西文化的产物:“三民主义”的由来

 寻找救国力量,意与康梁合作

 惠州发难,再显不屈

第八章 成立同盟会

 八国联军进北京,社会人士转向同情革命

 “非将保皇党铲除,断不能做事”

 结友人,反“保皇”,人“洪门”

 初识黄兴,相见恨晚。结成同盟,共兴中华

 宋查理筹款,一下子筹了100万,孙中山说:为革命,你劳苦功高

 谈论女人,孙中山语惊四座

 陈天华投海,以抗议日本政府之诬蔑。以自身之殉为留学生示警,以图其强

 会员认为是凶兆,孙中山却说:这是好兆头!俗话说见血大吉。

古代军队出征还要以血祭旗呢!今天新加坡同盟会成立,就开门

见红,何不是好兆头

 有人毁誉,说孙中山私吞革命捐款,为胞兄孙眉在港修建一座洋楼。

孙中山说:保皇派这样造谣,可以理解;革命党内这样传言,我就不安了

第九章 炮击清军

 庆龄对孙中山说:爸爸给我们看过你的照片,他说,中国是睡着的,这个人却是醒着

 孙中山含着热泪说:12年了,我这是第一次真正踏上国土。这条小河,真像翠亨村外的兰溪……

 炮弹在敌营中爆炸。孙中山道:反清20余年,始得亲自操炮击中清军

 最后撤离炮台,中山感慨万端道:我是不愿意下去!

 我十多年没有踏过中国的土地,现在踏在这座山上,觉得很高兴,我可舍不得下去啊

 “天不留有人留;天不救有人救”

 人们谑言孙中山为“孙大炮”。孙说:我这革命的大炮有什么不好?大炮可以打倒皇帝!大炮可以

打倒军阀!大炮可以打倒帝国主义!大炮可以

打倒一切反动派

第十章 历史转折

 血之教训:会党之人不足依靠,非建立自己的武装不可。唯新军是革命的希望

 孙中山在欧美筹款。一饭店老板说:失败多少次了?我再也没有钱可捐了

 一封急信呈在孙中山的办公桌上,令他百思不解、周身颤抖

 汪精卫谋刺摄政王,北京什刹海银锭桥下埋好地雷

第十一章 临时大总统

 枪声在武昌爆响,成功在于向内陆发难

 蒋介石出山,黄兴投江,袁世凯摘“桃”,忠奸争天下

 中山归国,感慨万千:16年的海外漂泊终于画上了句号

 出任临时大总统

 “布衣总统”的称谓和来历

第十二章 南北和谈

 袁世凯“逼宫”受挫,又与孙中山议和作梗,落得个里外不是人,于是暗杀事件发生……

 汪精卫语讥中山:你不会对大总统的职位恋栈吧?中山

 义正词严:这不是什么恋栈,既然历史把重任赋予我们,就要不辱使命

 袁世凯撤和谈代表的职,意味战事重新开始,南京将处在敌人炮口之下

第十三章 走入平民

 “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铁路狂想曲

 北京会见,孙中山与袁世凯握手

第十四章 二次革命

 谁是暗杀宋教仁的元凶

 “铁路狂想曲”演奏的最后一章

 上海,接到孙文速查凶手的急电……

 丑事败露,主谋袁世凯如坐针毡,辣手频施

 南北起烽火,“二次革命”写真

 赏洋10万元,袁世凯追杀孙中山

第十五章 悄然而至的爱情

 打倒了溥皇帝,又出个袁皇帝;关键时刻革命党内部又出现了分裂

 宋庆龄抵日。与孙中山见面的时候,少女的脸红红的,楚楚动人

 中山恼怒地说:我怎么会舒服?艰难顿挫的时候,有谁能理解我?连黄兴都准备去美国了

 庆龄的单相思和她的“南柯一梦”

 这一夜,孙中山失眠了……

第十六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先得知秘密的是宋家大小姐——宋霭龄

 宋嘉树得知此事:岁差悬殊,这不是爱情!庆龄被软禁了……

 庆龄失踪,孙中山心急火燎

 有情人终成眷属

试读章节

兰溪河,流淌着他少年的泪

槟榔山麓,兰溪河畔,是孙中山童年、少年活动的天地。盖祖国名山之多,只有家乡的槟榔山给他的印象最美;盖祖国江河之奇,只有门前的兰溪河给他的印象最壮观。如果说爸爸的爱是高高的槟榔山峰,那么妈妈的爱就是浩浩的兰溪河水。但是苦于那个年代,天灾人祸,作为地无一垅的父母,两手空空,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孩子的享受。只有靠父母的那片爱心,来编织孩子心灵中的童话。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也更理解父母的苦衷。孙家虽然在翠亨村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但孩子成熟早,皆懂事,夫唱妻随,长辈爱护子女,子女孝敬长辈,融融乐乐,幸福美满。

哥哥孙眉年长中山12岁,孙中山3岁时,15岁的孙眉经父亲托人安排,到离村3华里的地主家当长工。后来哥哥受不了那气和累,偷偷回家向全家人哭诉。恰逢舅舅杨文纳来家做客,始与舅舅商量,由舅舅带孙眉远涉重洋到檀香山的农牧场去当雇工。这年孙中山仅有5岁,孙眉也只有17岁。分别是在一个尘土蔽日的黄昏,父母把儿子送到船上,吃尽人间苦的父母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长子孙眉身上。

“阿爸,阿妈,多保重。”孙眉挥着手。

“孩子,要听舅父的话!”

6岁,还属顽童时代,可是孙中山6岁时,贪玩已与他绝缘。他已随姐姐孙妙茜上山割草打柴,或到塘边给猪捞饲料。孙家养的一头耕牛、两头猪、七只鸡,基本上是靠他和姐姐喂养。翠亨村离海较近,有时孙中山还随外祖父杨胜辉去赶海取蚝,供全家美餐一顿海味。

逢年过节,虽是家贫,母亲总是加上野菜炒上几个鸡蛋。蛋是自家产的,端到桌上,供全家七口人享受。每逢这时,懂事的孙中山总是让爸妈先尝。

“孩子,你小,应该多吃点,吃了好长个。”

“阿爸、阿妈也应该长得高啊!”

“不,你说错了,阿爸阿妈再吃也长不高了,只能长老了。”

说到这里,全家人都笑了,小中山也若有所悟。

艰辛的年代,孕育着艰辛的故事。

在中国,7岁是孩子入学的年龄。小中山想入学却不敢提,因为他清楚父母亲手里没有钱,只好眼睁睁地望着富人家的孩子唱着歌儿上学堂,把泪水抛洒在兰溪河畔。

9岁那年,过春节时,阿爸满面春风,把小中山叫到身旁,突然问:“孩子,我送你上学,好吗?”

“送我上学?”小中山摇头说,“我……阿爸手里没有钱。”

“有了!孩子,你瞧!”阿爸从兜里掏出了3张崭新的票子,在中山面前晃了晃。

“真的!”小中山一下子搂住了阿爸的脖子,高兴地叫起来,“我要上学!我要读书!”那是他心灵的呼唤。

“是孙眉哥哥给你捎回来的,并写信告诉我,是供你上学的。”

“哥哥?”中山睁大了眼睛。

“是啊!”阿爸说。

原来在海外的哥哥孙眉,经过几番周折,吃尽天下人难吃的苦,在夏威夷群岛五大岛之一的茂宜岛拓荒。后来,在舅舅的支持下,独立经营一所农牧场,又开办了商店,生意干大了,家乡人说是发了,由贫农户成了华侨资本家。

于是,孙中山在10岁那年才进了本村冯氏宗祠内的私塾学堂读书。据孙中山本人回忆,在放学以后,他还要帮助家里下地插秧、锄草、捉虫、放牛。他光着脚丫穿着条补丁摞补丁的裤子,跟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10岁前没有穿过一双鞋子。他是血性男儿。艰苦的岁月,度日如年的家境,并没有磨平他个性的棱角。相反早知稼穑之艰难,更增强了他以后在革命的岁月里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精神,导致了他日后对农民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的格外关注。

P11-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年孙中山(经典珍藏版)/陈廷一传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廷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0042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17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04015373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