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塞纳河畔的管子工(二十世纪法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绝密行动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当纳粹德国磨刀霍霍之际,法国情报机构却熟视无睹,反而陷入政治派别斗争中,其领导人帕西成了牺牲品;当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之时,法国情报机构却在殖民战争中大显身手,才有了维护法国殖民利益的夜盗埃及大使馆行动,秘密军屡战屡败的谋杀戴高乐的阴谋,在摩洛哥刺杀民族主义领袖本·巴尔卡的暗杀等。美国情报人员以谋士自许,法国情报机构却是甘当小偷,在炸毁绿色和平组织的旗舰“彩虹勇士号”的“法兰西门”行动中,在阿丽亚娜火箭间谍案和专门培养一批撬门入室的“管子工”的训练上,无不体现了其这个鲜明特色,本书正是在对上述事件的描述中,将法国情报机构的特色展露在读者面前,从中领悟其得与失,成与败。

内容推荐

当纳粹德国磨刀霍霍之际,法国情报机构却熟视无睹;当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之时,法国情报机构却在殖民战争中大显身手;美国情报人员常常以谋士自诩,法国情报机构往往甘当小偷。

目录

第一章 浴火重生/1

希特勒的坦克碾碎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碾碎了法国的情报机构。命中注定,法国情报工作必须在战火中重铸。

第二章 波澜起伏的“游泳池”/37

政治化是法国情报机构的痼疾,复杂的派别斗争困扰着刚成立的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帕西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第三章 管子工/45

情报工作是一种专业化极强的活动,鱼龙混杂的局面不利于情报工作的开展。为使情报搜集更有效率,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招募了一批能工巧匠,成立了第七处,从而在正规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四章 夜盗大使馆/69

维护法国的殖民利益成了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的首要目标,为配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第七处摸进了埃及大使馆。

第五章 面向东方/81

作为西方冷战成员国中的一员干将,法国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策划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情报活动,结果是毁誉参半,荣辱与共。

第六章 军火之战/93

为控制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武器来源,绞杀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的抵抗,军火贸易科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战争。

第七章 秘密军谋杀戴高乐/103

识时务者为俊杰。戴高乐认识到法国的殖民政策逆世界潮流而动,因此准备采取措施改变它。而一帮殖民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却想通过谋杀戴高乐来保住殖民帝国,这真是痴人说梦!

第八章 光辉孤立/129

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为配合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进行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情报活动。

第九章 谍影憧憧/147

苏联叛逃者的危言耸听使法国情报机构陷入一场危机。由于怀疑克格勃已经控制了法国情报机构,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驻关联络员挂冠而去。

第十章 暗杀本·巴尔卡/165

一位为摩洛哥的独立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民族主义领袖,因为触犯了王权的利益,遭到了国王的追杀。在法国国外情报暨反间谍局的密谋下,本一巴尔卡神秘失踪。

第十一章 代号“永别”/191

他志愿充当法国的间谍,只因为他迷上了法兰西文化。同他的出现一样,他的消失也很突然。但是,只因他的出现。克格勃在西方的活动遭到重挫。

第十二章 “法兰西门”/203

绿色和平组织的旗舰“彩虹勇士”号

在新西兰港口奥克兰意外爆炸,摄影师在爆炸声中魂归天国。谁是凶手?破案小组寻踪觅迹。当真相大白之际,对外安全总局成了替罪羊。

第十三章 莫须有的阿丽亚娜火箭间谍案/227

轰动一时的阿丽亚娜火箭间谍案,事实上却是领土监护局刻意罗织的结果,它严重地毒化了当时的法苏关系。

第十四章 充当间谍的国防部长——埃尔尼/239

克格勃放长线钓大鱼的最佳案例。80年代法国社会党执政时,他是总统密特朗的密友,当过法国国防部长,可谁知道,从60年代开始,当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的时候,克格勃就在他身上下功夫了!

第十五章 大步前进/251

冷战结束了,但情报工作并没有终结,产业间谍异军突起,昔日盟国成了今日敌手。风云变幻之际,法国情报机构也在寻找自己的坐标。

试读章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国、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俄国“赤化”,德国战败,法国成了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一支最强大的军队。法国的日子似乎好过了许多。但是,其中滋味,只有法国人自己心知肚明。德国是战败了,但德国并不承认自己的战争责任,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反扑。这一点,明智的法国人都知道。《凡尔赛和约》签字后,一战英雄、法军统帅福煦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不是和约,而是二十年的休战。”下次战争何时爆发,法国能否挺过这次危机,谁也说不准。法国人心中惴惴不安。法国情报部门一直监视着德国的动向,提防德军的东山再起。

根据《凡尔赛和约》,战败国只许保持十万人的军队,并且不得拥有坦克、重炮和作战飞机。但是,德国军国主义分子为建立庞大的军备在秘密地准备着。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政坛异军突起,开始重振军备。到1939年,希特勒已经将军队扩充到275万人,拥有1万门大炮、3200辆坦克、4000余架作战飞机,并建立了一支拥有112艘战斗舰艇的海军。1936年,德军违背《凡尔赛和约》,进入莱茵河西岸,再往后,它又吞并奥地利,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苦心经营的反德包围圈土崩瓦解。

这一段时期,法国的对外政策给人的印象是极其软弱。尤其是在达拉第执政时期,法国简直是惟英国马首是瞻,达拉第跟着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亦步亦趋,在绥靖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牺牲小国的利益,以满足希特勒贪得无厌的欲望,最终惹火烧身。

法国情报部门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德国身上。围绕德国,二局建立了许多情报站。二局曾较早地预告过希特勒的上台。当德军占领莱茵河西岸的迹象日趋明显时,二局也发出了警告。法国驻德国武官多布莱曾多次警告,德国在为进军莱茵河西岸做准备。二局有关德国陆军实力的估计也很准确,误差仅7个师。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对德军使用闪击战,并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作为突击力量的新战法,二局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1935年二局就报告,德军在战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就是使用独立的装甲兵作为突击力量,配合空军协同作战。二局提醒总参谋部注意德国不断加强空军力量的做法。

德国装甲兵将领古德里安的名著《重视装甲部队》一面世,二局就把它搞到了手,并及时翻译成法文,供全军部队研究参考。二局通过对古德里安军事思想的分析,清楚地意识到,德国的战略已经侧重于初期的突然性和运动战。到德国进攻波兰时,二局更是将这当做了解德军战法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对战争进行了跟踪研究。德波战争刚刚结束,法国驻华沙军事代表团就发回了有关德军战法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是保罗·阿蒙刚将军起草的。他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德军是如何使用俯冲轰炸机和坦克打开波军的防线,深入波兰腹地,歼灭波军有生力量。他注意到,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使波兰的陆军在地面上动弹不得。

阿蒙刚的报告结束后,二局局长英里斯·高合上校又作了补充发言。他指出,德军新的战法表明,德军的目的不是攻城掠地,而是歼灭波军的有生力量。这可以说是欧洲战争史上的一大创举,与一战时的阵地战有着天壤之别。在判断德军的进攻时间和主攻方向上,二局也取得过炫目的成就。

德匡进攻法国,有四条路线可走。其一是取道荷兰或比利时,其二是在突击马其诺防线的同时在比利时和卢森堡南部实施侧翼作战,其三是通过瑞士从南部绕过马其诺防线,其四是跨越阿登森林。法国最高统帅部一直认为德军会选择前三条进攻路线,尤其是第二条路线最有可能。

但二局却认为德军极有可能通过阿登森林突击法国。1940年3月22日,二局负责德国事务的保罗·佩洛尔报告说,德国人突然开始研究从色当到阿布维尔的路线,而且特别关注道路、桥梁和河流等障碍情况。他认为:德军通过比利时向英吉利海峡的进攻迫在眉睫。比利时方面也提醒说,德国人似乎已将注意力转移到阿登山区。4月12日,二局了解到,德国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色当到亚眠的道路上。这些情况随即向东北战区司令乔治斯将军做了汇报。但是,法国最高统帅部固执地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通过马其诺防线向法国发起进攻。法军总司令甘末林说,跨越阿登山区需要9天时间,德国人不会这么傻。实际上,希特勒正是在这一点上出奇制胜。

关于进攻的时间,二局也做过预计。4月30日,法国驻波恩的武官报告,德国的进攻可能在5月8日至10日发动,突击中心可能是色当。第二天,一份来自瑞士的情报也证明了这种估计。这份情报说,虽然德军的进攻方向包括了马其诺防线,但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色当。来自德军内部的情报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自愿为盟国效劳的德军谍报局特务保罗·蒂梅尔透露,德军的进攻将从5月10日开始。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上将通过他的副手奥斯特与荷兰隋报局的沙斯少校建立了联系。奥斯特先后5次向沙斯提供了德军实施“黄色方案”的情报,但这些警告都没有兑现。

从1939年9月大战爆发到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发动进攻,法国最高军事机构一共发出过121次有关德军进攻的警告,其中有41次是二局提供的,但都没有兑现。法国国防会议以及参谋本部对二局很恼火,认为二局提供的情报质量太差,无法相信。事实上这是冤枉了二局。希特勒太狡猾了,作战计划一变再变,进攻时间更是一目三变。二局能耐再大,也不可能事事预报正确。

但是,二局的这些成就不能推卸它对法国战败的责任。二局认为它对法国的战败是没有责任的,因为它及时提供了德军的情报,但统帅部不相信,责任不在二局,而在最高统帅部国防会议、参谋本部。但是,细细追究,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恶果,二局其实也难辞其咎。在很多情况下,二局提供的情报确实不能相信。对德军的空军和装甲兵实力的估计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1940年5月10日,法兰西战役刚刚开始,二局估计德军有4700辆坦克,这个数字比之于德军真实的坦克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出入,过分地夸大了德军的实力。但5月15日二局的估计更是离谱。它告诉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和总理达拉第,说德军的坦克数量在’7000辆至7500辆之间。这个数字又比几天之前的数字多出许多来。后来了解到德军实际上仅有2574辆坦克。再如,1939年6月二局估计德军有9000架飞机,但实际上,到西线战事爆发,德军能投入战斗的飞机也不过3500架。二局的错误估计长了敌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这种失误,对法国而言是灾难性的。

由于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法国政府对形势的估计就过于悲观。达拉第政府实施绥靖政策,固然是达拉第本身的因素在起主要作用,但谁能说二局过于夸张的力量估计对达拉第的决策没有一点影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风气。夏尔·戴高乐说,法兰西民族已经腐败了。就连美国驻柏林记者威廉·夏伊勒也说,法国没有发生大战,即使有也很微不足道。“法国人在他们的土地上遭到他们最憎恨的敌人进攻的时候,也似乎麻木不仁,没有一点斗志。法国社会和法国人的精神完全崩溃了。”

这种颓废在二局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二局认为法国再战必败,而对法国的敌人,二局却是仰慕不已。它崇尚德军的作风,崇尚德军的战术,在对德军的实力做出估计时,它总是夸大其词。这一点,连英国人都看出来了。英国秘密情报局断言,二局对德军实力的估计总要夸大百分之三十左右。后来,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在法庭上指责二局:“说到坦克,你们总是故意夸大德军的力量。你们没有区分6吨重的坦克和30吨重的坦克,而且把德军部署在挪威和北非的坦克数量全部计算在内。”

法军最高统帅部对二局的虚假情报估计深有体会,在很多情况下,它对二局的情报估计并不相信。而二局为了引起统帅部的注意,就只有进一步地夸大其词,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后来二局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如德军的突击地点在阿登,甘末林认为不是。二局不管用什么方法,就是改变不了他的信念。二局辛辛苦苦地搜集情报,却得到这种结果,也是其始料未及的。

法国的崩溃结束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结束了二局的历史。随后,贝当解散了领土监护局,法国的情报机构不复存在。

序言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在这一百年里,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伴随着难以计数的局部战争。然而,无论是在烽火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岁月,间谍的作用总是不可或缺的。20世纪也是情报工作大发展的世纪。有着“世界上第二种最古老职业”之称的情报工作,在经历了5000年的停滞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情报机构常设化、情报人员专家化、情报技术智能化,构成了20世纪情报工作最主要的特点。世界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秘密战线上纵横捭阖,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情报战。在历史的台前幕后,以间谍为主体的情报人员演绎了一出出英雄传奇,他们自己也被冠以各种称号:“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女性”、“拯救了整个世界的勇士”……以007为原型的间谍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的时候,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把我们庞大的星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延续了数千年的情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情报搜集和情报处理技术使情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斗争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传统的以搜集政治、军事情报为目的的间谍活动没有中止,以刺探经济情报、提升本国综合国力为己任的经济间谍又异军突起。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在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先机,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情报工作。为了适应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各主要大国纷纷对情报体制进行调整,增加情报经费投入,更新情报观念,发展情报技术。

中国兵圣孙子曾经说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为了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长城,我们必须高起点、全方位地谋划情报工作,科学决策,与时俱进,确保在军事斗争和情报竞争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了解20世纪各主要大国的情报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掌握其基本特点,从而有的放矢,筑起防泄密、反渗透的高墙,尤其重要。基于这一因素,我们编写了这套《绝密行动丛书》。

不同于坊间流传的情报作品,本套丛书抓住了国际隐蔽战线斗争的本质特征,反映了20世纪隐蔽战线的风云变幻,再现了活跃在台前幕后的情报人员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的智慧和作用。书中既有刀光剑影下血与火的场景刻画,也有灯红酒绿中灵与肉的搏斗,更有对隐蔽战线斗争特点、规律的冷静观察和细致分析。因此,本丛书既可以给读者以惊心动魄的感官刺激,也可以启迪读者进行理性思考。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本丛书的编著者大多为专业人士。丛书主编长期从事情报史研究,是我国情报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有着丰富的著述经验。本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是:不犯某些情报题材作品选材不当、史实失真、夸大传奇的通病,用专家的智慧遴选材料,以史家的胆识诠释事件,切实把那些能反映20世纪情报历史演进轨迹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列为写作对象,尊重史实,贯通现实,让读者通过生与死、血与火的层层雾霭,找到那条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长廊。此外,作者虽然是专业研究人士,但主张“以文学之笔状描历史”,在恪守真实的前提下,力求将文章写得生动、流畅。全套丛书文笔流畅,配图精美,具备较强的可读性,相信读者朋友们不会有味同嚼蜡之感。

书评(媒体评论)

我感到,戴高乐的敌意并未消除。在他看来,我们依然是扒手,是砸保险柜的盗贼。他打心底里反对我们的做法。可他忘记了不可能有别的办法,忘记了在我们的国家里,一些出类拔萃的军官领取菲薄的薪俸,冒着巨大的风险,从事着这种秘密工作。  ——勒鲁瓦,法国特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塞纳河畔的管子工(二十世纪法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绝密行动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勾宏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2132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6.536
丛书名
印张 1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