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三编 |
内容 | 作者简介 梁景和,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合著)、《生活·观念与多维的社会文化史》、《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史论与论史》等;主编有《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社会生活探索》《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以及大型丛书“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炽盛在持续——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四年历程(2015~2018)(代序) 梁景和 上编理论与方法 重建百姓日用之学 刘志琴 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 梁景和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25年反省与进路 李长莉 开放与多元:21世纪中国社会史理论探讨与学科建设 常建华 寻求意义:深度解释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深化 左玉河 社会文化史行进的四重维度 梁景和 从“革命史观”到“社会文化史观”——中国近代史解释体系的演变与趋向 陈廷湘 观念史研究的回归——观念史研究范式演进的考察 李宏图 本土崛起与借镜域外——社会文化史在中国的若干发展 吕文浩 从微观史、日常生活史到社会文化史 张立程 中编书序与书评 《当代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前言 李长莉 社会文化史的行进与反思——读梁景和主编“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辑札记 李俊领 告别宏大叙事,拥抱日常生活——评梁景和主编《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续编》 张弛 “有血有肉”的社会史研究——《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述评 张宜强 医学与社会文化之间——百年来清代医疗史研究述评余新忠 陈思言 “无言谁会凭阑意”——读《狂澜与潜流——中国青年的性恋与婚姻(1966~1976)》 王宇英 近代华北泰山信仰研究的新成果——评《天变与日常: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华北泰山信仰》 宋永林 婚姻制度与婚姻文化互动的新视角——评李慧波著《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 武婵 权力话语体系下的性别突围——评黄巍博士的《自我与他我——中国的女性与形象(1966~1976)》 陈东林 下编纪要与综述 中国“性伦文化”研究述评 梁景和 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论——基于四个研究机构学术实践的回顾 徐全民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近年来举办学术会议综述 杜峰 等 后记 梁景和 内容推荐 中国本土萌生的社会文化史从1988年至2018年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本书是对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其发展状态的一个关注,主要视点仍然聚焦于理论与方法、书序与书评、学术综述等三个部分。中国社会文化史的学术视野、路向和学术志趣多种多样,而中国本土萌生的社会文化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这一部分的努力与前行,能为中国社会文化史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三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景和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643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6000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首版时间 | 2020-08-01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