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之边缘/世界经典海洋作品译丛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边缘世界

大海边缘是个陌生而美丽的地方。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大海边缘一直都动荡不安。在这里,海浪猛烈地冲击陆地,潮汐向陆地步步紧逼、再退去,周而复始着。海岸线每天都在不断变化。不仅潮汐向陆地前进和撤退的节律是永恒的,海洋本身的变化也永不停歇。海平面随着冰川的消融而升高,随着深海盆地中沉积物的累积而升高,也随着受地壳内部张力作用的海岸线的弯曲变形而起落。今天被海水淹没的陆地可能会多些,而明天则可能少些。大海边缘一直是个难以捉摸、难以界定的分界线。

海岸具有双重属性,它随潮汐的涨落而变化,此时属于陆地,彼时又归于海洋。退潮时,海岸暴露于严寒酷暑中、狂风暴雨和烈日下,充分感受到了陆地世界的种种严酷。而涨潮时,海岸又化作水世界,保持相对稳定的远海状态。

只有最顽强、适应能力最好的物种才能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生存,不过潮汐线一带却挤满了动植物。尽管海岸世界条件艰苦,但生物却几乎占领了每一处可容身的角落,展现出生命巨大的坚韧与活力。最显眼的生物栖居在潮间带的岩石上;其他半藏着的则躲在裂缝和罅隙中,蜗居在大卵石下,或蛰伏在潮湿阴暗的海底洞穴中。还有些生物,粗心的观察者可能会说那里没有什么生物。而实际上,它们可能深藏于沙底洞穴、隧道和缝隙中。它们在坚固的岩石间挖隧道,钻进泥炭和黏土里。它们覆盖在种子、漂浮杆或是龙虾坚硬的几丁质外壳上。它们极其微小,如在岩石表面或码头桩上蔓延滋长的细菌;有的像针孔一样细小,如海面上闪闪发光的球状原生动物;还有些微生物漫游于沙砾间的暗池一带。

海岸是个古老的世界,自从有了陆地和海洋,便有了这处水陆交会之地。这个世界让你时刻感受到生命持续的创造力以及滚滚向前的动力。每当我走近海岸,我总能发现它新的美,感悟其更深的寓意,感受错综复杂的生命网,每种生物都与其他生物及其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一提到海岸,我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某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美得不可方物。那是一处隐藏在洞穴中的潮池,只有每年潮水退到最低处时才得以一窥它独特的魅力,时机难得。我特地趁低潮期前往,希望能一睹其芳容。潮水将在黎明时分退去。我知道,如果西北风能停,远处风暴也不来搅局的话,海平面就会降到潮池入口以下。可是,夜里忽然毫无征兆地下起了阵雨,雨点就像砾石一样砸在屋顶上。清晨,太阳尚未升起,天空透着灰白色的微光。水天一色,晦暗苍白。海湾外,明月如圆盘挂在西天,在遥远海岸模糊的地平线上悬着——八月的满月将潮水牵引到最低处,透着异域风情的海洋一角便显露了出来。在我观望的当儿,一只海鸥从云杉林上空划过,它的胸脯被清晨的霞光染成了玫瑰色。不管怎样,天气还算过得去。

之后,我站在靠近潮池入口的潮际线上方,玫瑰色的霞光犹存。我站在一处陡峭的岩壁上,脚下一块长满苔藓的暗礁向深水延伸开去。礁石末端,暗褐色昆布在海浪中随波荡漾,像皮革般柔滑光亮。那凸显的礁石是通往隐秘的小小洞穴和潮池的唯一路径。偶尔会涌来一波特别强的海浪,没过礁石顶端,在岩壁上碎成飞沫。不过大浪的间隔较长,足以让我走到礁石上对这处奇异的潮池一探究竟。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我跪在海藻铺就的湿毯上,向潮池中望去,洞穴黑暗,里面的池水很浅。洞穴底部距顶部仅几英尺高,水面平滑如镜,洞顶生长的一切生物都在水面上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

水面下,水体清澈透明如玻璃,可以一眼望到那铺满翠绿海绵的潮池底部。洞顶上一块块灰白色的海鞘闪闪发光,池底则长着一丛丛浅杏色的海冠花。就在我向洞穴底部探望时,一只精灵般的小海星由洞顶垂了下来,悬在一根细线上,或许是它的一根管足。它垂下来,触碰到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倒影如此生动形象,仿佛那不是一只,而是一对海星重叠在一起。水中倒影和清澈潮池的美都是稍纵即逝的,很快海水就将涌来灌满潮池,而这一切都将随之消失。

每次走进大潮退去后的这片神奇区域,我都会去寻找所有海岸生物中最精致美丽的那一类——外形如花,但却并非植物而是动物的生物,它们就绽放在深海的入口处。洞顶悬垂下来的花朵是筒螅,淡粉色,镶着花边,像秋牡丹一样美丽纤弱。这里的造物雅致得看起来都不像是真的。它们的美太脆弱,让人觉得不适合生长在这个潮水冲撞的世界里。不过,每一处细节都有其独到的功用,每一段茎秆,每一只花瓣状的触手都是用来适应生存的。我知道,在潮水退去时,它们只是在等待,等待着海水再度归来。当潮水再次涌来,这些脆弱的花头便又会充满活力,它们纤细的茎秆会随波摆动,长长的触手会在水流中过滤找寻生存所需的全部养料。

在令人陶醉的海陆交会之地,占据我内心的这些现实与我一小时前在陆地世界上的所见全然不同。这与我此前在日落时的乔治亚海岸的大沙滩上感受到的渺茫与辽远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彼时正值日落后,我沿着潮湿而闪烁的沙滩走到潮水退却的尽头。回首望去,目光穿越广袤的滩涂,无垠的海面上有海风掠过,沟渠里灌满了海水,退潮时留下的浅水坑随处可见。我充分意识到,这片潮间带虽被大海规律性地暂时遗忘,但涨潮一来,这片失地便会立即被大海重新收复。在低潮区的边缘,海滩及其陆地提示物显得无比遥远。入耳的只有风声、潮水声和海鸟的呜叫声。再就是,海风掠过水面,海水流经沙滩,以及浪头翻滚下落溅起的浪花的声音。滩涂因海鸟而骚动起来,北美鹬的叫声此起彼伏。一只鹬鸟站在海水边缘发出尖锐而响亮的呼号;遥远的海岸上传来应和声,这两只海鸟随即彼此会合。

黄昏降临时,滩涂上呈现出一派神秘景象。散落的水洼和小溪上反射出夜晚来临前的最后一抹亮光。此后,夜鸟隐于黑暗,彩色的羽毛已无法分辨。三趾滨鹬像小幽灵一样在沙滩上疾走,北美鹬矗立的暗影随处可见。我常常走到离它们很近的地方时,它们才会有所警觉——三趾滨鹬奔跑起来,而北美鹬则惊叫着到处乱飞。黑剪嘴鸥沿着海洋边缘翱翔,或像灰黑色的大飞蛾一般在沙滩上空翩翩起舞,与身后黯淡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它们会“剪开”蜿蜒的潮水在水面捕食,水面上微微漾开的涟漪意味着下面有小鱼。P1-3

目录

第一章 边缘世界

第二章 沿海生物面面观

第三章 岩石林立的海岸

第四章 沙滩外沿

第五章 珊瑚海岸

第六章 永恒的海洋

附录:生物分类体系

序言

像大海一样,海滩也同样令人着迷。它吸引着我们回去,回到那个我们远古祖先的发源地。在潮汐海浪循环往复的节奏声中,在潮间带丰富多样的生物群里,我们被运动变化之美深深吸引。我相信,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吸引,那就是来自事物内在的意义和重要性。

我们往下走到低潮线时,踏入的是一个跟地球一样古老的世界——泥沙和水最初在这里相遇,它们彼此结合、彼此碰撞,永不停歇地变化着。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海滩有其特殊的意义。最初的生命发端于海滩边,这些原始的生命在浅滩一带繁衍、进化,经历无尽的时空流转,最终演化成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

要理解海滩,单单给物种归类还不够。当我们站在沙滩上,是否能感受到地球和海洋交替着雕琢地形地貌,岩石和沙土应运而生;是否能觉醒意识的双目双耳,感受海滩上一直奔涌着生命的脉搏——摸索着,冷酷地寻找立足的根基。唯有感受到这些,我们才能开始了解海滩。要理解海滩上的生命,单单捡起一个空贝壳,说“这是骨螺”或“那是天使翼贝”是不够的。真正理解它需要下意识地联想到曾经住在这个空壳里的小生物的一生:它在惊涛骇浪中是怎么活下来的,它的天敌是谁,它怎么觅食,怎么繁殖,它跟所生活的海域有怎样的关系。

海滩的世界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崎岖的砾石滩,普通沙滩和含珊瑚礁等物种的沙滩。每类都有其相对应的动植物类群。美国的亚特兰大沿海地区是少数几个三大典型海滩都能找到的地方。我将描绘的海滩生活画卷会选它作背景。但海洋世界是相通的,此画卷的轮廓没准也适用于地球上的其它海滩。

海滩将生命与地球紧紧联系,不可或缺,我在前文中就是基于这一角度来解读海滩的。第一章,我会回忆一系列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文中提到的所思所感阐述了为什么对我而言海之边缘是如此美丽,让我如此着迷。第二章,我会介绍几种海洋力,它们是全书的基本主题,会反复出现,譬如海浪、洋流、潮汐、海水这些塑造并决定海滩生物的力量。第三、四、五章,我会分别解读砾石海滩、沙滩和珊瑚礁世界。

鲍勃·海因斯为本书画了大量配图,好让读者熟悉书中所提到的生物,等他们自己去探索海滩时,也能认出来。为了方便那些乐于整理归类各项发现的读者(毕竟归纳是大脑的天性),附录部分列出了常规的动植物分类表,并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

内容推荐

《海之边缘/世界经典海洋作品译丛》是蕾切尔·卡森的“海洋三部曲”的终结篇,以大气、精妙、充满诗意的文笔描绘了海滨生态的万千生相。本书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对海岸生态系统的介绍,讲述了潮汐与陆地的相互地质作用,岩石、沙滩、珊瑚这三种海滨生态类型的特征和美丽。

编辑推荐

《海的边缘》是蕾切尔·卡森海洋三部曲的第三本,该书于1955年出版。在《海之边缘》中卡森对海岸生态系统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读,对于每一种生物,卡森都从“它为何居于此,它如何适应自身的构造、栖息地以及整个环境,它如何获取食物,它的生命周期、天敌、竞争对手和伙伴是怎样的?”等角度向我们娓娓道来,与之相关的,还有潮汐与陆地相互作用,岩石、沙滩、珊瑚等海岸生态类型的特征。她“将海滩从背景图画中剥离出来,让它活起来……生态学的概念将会主宰此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之边缘/世界经典海洋作品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蕾切尔·卡森
译者 徐依含//唐顺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796259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1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6282620
中图分类号 X145-49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