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唐宋词美学(精)/杨海明词学文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唐宋词为阅读者提供的审美新感受,以阐明唐宋词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和特殊地位。全书具体论析了唐宋词的新颖艺术包装和主体美感特色,展示词所特有的文体特性和文学景观,同时兼顾词中“变体”的研究,对其别立一宗的风貌做出描述,使读者对唐宋词的认识更趋全面和丰满。 作者简介 杨海明 1942年生,苏州人。1960-1964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1978-1981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师从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后执教于苏州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唐宋词研究。著有《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史》《唐宋词美学》《唐宋词与人生》等。一些著作在海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唐宋词史》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首届“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两部专著被翻译成韩文,四部专著在台湾地区再版。2016年获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颁发的“中华词学研究终身成就奖”。 目录 第一章 风情独异:唐宋词所提供的审美新感受 一、音乐加关女:词所活跃其中的文化场圈 二、享乐与宣泄:词所赖以促发的心理需求 三、以富为美:唐宋词中的富贵气 四、以艳为美:唐宋词中的香艳味 五、以柔为美:唐宋词中的婉媚态 六、以悲为美:唐宋词中的愁苦心 第二章 以情动人:唐宋词所营建的言情文学“特区” 一、身受挤压:前代言情诗歌的蜿蜒进展 二、时来运转:词人创作观念的大胆转轨 三、所造独工:词之言情“质量”优异于诗 四、感人至深:词所拥有的丰厚“感情资本” 第三章 要眇宜修:唐宋词的新颖艺术包装和主体美感特色 一、声情并茂的音乐美 二、“优化组合”的声律美 三、雅俗共赏的语言美 四、情景交炼的意境美 五、柔媚婉丽的风格美 第四章 别立一宗:词中“变体”的向诗回归 一、词分“正”“变”:“变体”词的判别标准 二、事出必然:“变体”词的产生原因 三、向诗回归:“变体”词的基本风貌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宋词美学(精)/杨海明词学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海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4131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20-07-01 |
首版时间 | 2020-07-01 |
印刷时间 | 202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28 |
CIP核字 | 2020097649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6 |
宽 | 178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