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妥协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妥协之旅》是著名诗人王明韵的一部自传式的散文。作者用了十个章节、近八万字的篇幅,诗一般的语言和至情,描写出他的生命的成长和成熟,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这里的“成熟”不是指生理上的完成或作为一般社会人的圆熟,而是指一种新型精神人格的根本转型,成为崭新的“现代人”。《我的妥协之旅》便是这位“现代人”蜕变或觉醒过程的写照。

内容推荐

王明韵编著的《我的妥协之旅》是一部病书,一部充满了疼痛的书,一部肉体挣扎抵抗之书,更是一部灵魂的妥协服膺自稳之书,一部诗人生命与精神的自救史。本书是文学的也是哲学的,最为直接地说,它是关于生命的一种细微而又宏大的生动言说。这种言说之所以会让人在阅读的时候被深深吸引,就不能不说,这得益于作者是在用痛苦滋养生命,把内心的一次次失败、绝望作为生活的馈赠和财富。

目录

序1:一部诗人的自救史

序2:一个“现代人”的觉醒

序3:面对命运,有时我们是如此不堪一击

序4:灵魂安放处,诗性丛生

第一章 缘起:我的耳鸣史

第二章 挣扎:全曰制痛苦

第三章 寻医:崩溃的边缘

第四章 不舍:生死别离时

第五章 救赎:有白乌飞临

第六章 际遇:对邪恶说不

第七章 现场:救灾救自己

第八章 慈悲:向善而悟生

第九章 行走:出发德令哈

第十章 妥协:比远方更远

寂静处(代后记)

试读章节

8岁,或者更小一些,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的老外婆去世了。一家人忙着奔丧,没人注意到我病了,身上长满了麻疹,高烧、惊厥、说胡话。待被发现时,病毒已侵袭了我的全身,高烧不退,进而小便排解不下,肚子憋得像紫茄子,生命危在旦夕。村里的老人说,他老外婆太疼他了,舍不下他,要带他一起走。这时,刚刚失去奶奶的母亲还在病床上,没有人敢告诉她我的情况。外公一抹眼泪,喊来村里的壮劳力,踏着深过膝盖的积雪,用麻绳编织的网床把我一步一步抬到了二十公里开外的地区南关医院。病房里住着和我年龄差不多大小的三个小男孩,不幸的是,他们在我入院三天内,排队似的一个一个离开了这个未知的世界。第四天轮到我了,昏迷多日,黎明时分我睁开了眼睛,我吓坏了,外公一边给我输氧,一边把棉袄袖子塞在嘴里,不让自己哭出声音,而他的脸上、皱纹里全是泪水,俨然一个泪人。原来,他已经接到了院方的第二份病危通知书,天亮以后,我就要因为缺钱和再也无法导尿而停药,而被赶出病房,等待死神的降临。我用力伸出手,给外公擦眼泪,不想外公哭得更狠了,他似乎早已忘了丧母之痛,不顾一切地守护着我。而我哪里知道,此刻,外公刚刚得到消息,知道我奄奄一息,病床上的母亲偷偷跑出医院,在徒步来医院的路上,不慎跌人数米深的被大雪覆盖的机井,正在医院急救……

天亮后,我被赶出了医院,医生说,这孩子治也是死,不治也是死,还是让他少受点罪吧。外面,阴风怒号,鹅毛大雪下个不停,长长的大冰凌像一个个诅咒挂满房檐。外公脱下他的棉袄,把我裹紧,平放在医院走廊的避风处,掏出身上仅有的硬币.排队为我买了一碗冒着热气的羊肉汤,他要为我送行了;他知道这冰天雪地的,我,一个弱小的病儿,路上的寒冷和艰难。他只喂了我一口,我就吐了出来。我再一次睁开眼,看见了外公眼里的泪水和恐惧。此时,我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村里的壮劳力正走在要把我往回抬的路上。按照乡下的风俗,小孩子死后不能入祖坟,只能抛在乱坟岗里,做野鹰野狗的食物。我想,那时,外公头顶的天一定塌了,他的心也一定碎了。我想,那时,我一定濒危如女大学生赛娜,只是,我的身边,有我最亲爱的外公,他与死神不舍昼夜地争夺着我.最终用他的生命和圣爱,把我从死亡线上抢了回来。

把我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还有一位恩人——一位在病房里打扫卫生的“右派”——老人家出来倒垃圾时.遇见了叫天不应呼地不灵的外公,他走近他,压低声音说,老哥,我是中医,这孩子得的不是该死的死病,能救。外公闻此,扑通一声跪倒在雪地上。当年,日本鬼子让他带路,他不带,被打得遍体鳞伤,他也没跪;当年,土匪去他家抢粮食,子弹穿透他的左胸,他也没跪;现在为了我,为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小生命,他跪下了,屹立在皑皑白雪中,像一尊雕像。老中医见状,忙把外公扶起,让他把我送到医院后面的巷子里,他说他是“右派”,救活了好,如果救不活,被发现了,他也活不成。积雪深深,寒冷刺骨的小巷子里,老中医取出银针,从我头部的蝶骨开始下针,他用手指丈量着,经过一个个穴位,标杆似的竖起了一根根银针,一直扎到脚趾指尖,再沿着对应的方向扎回来。当再次扎到肚脐附近时,全是血水的小便一滴滴渗了出来,滴到了洁白的雪地上,像不慎弄倒了红墨水瓶,又像是刚刚在这里经历了一场肉搏,殷红的血水,染红了一片片见证苦难和奇迹的雪花……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想到赛娜,那个惊恐绝望中的女孩.那样的时刻,如果有一双温暖的手伸向她,她一定不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相对于她,我是幸运的,大难临头之时,有外公寸步不离、寸土不让的守护,有背负苦难、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把我拖拉上岸的老中医,我不仅侥幸活了下来,并且一直活到今天。

P9-10

序言

1996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拒绝为别人写序》。那并不是单纯地对他人排绝,更主要是对我自己某种不情愿界限的承诺。18年来一直自我恪守。

我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只是一个无聊的践诺者没有找到值得破例的机会。今天我破例,、

这书,非等闲文字,非闲适文字。

它是一部病书,一部充满了疼痛的书,一部肉体挣扎抵抗之书,更是一部灵魂的妥协服膺自稳之书,一部诗人生命与精神的自救史。

第一次知道王明韵是一个创伤性永久耳鸣病者!

那位诗歌会上总儒稚沉静端坐者,他在耳鸣吗?那位封面总印着浓重外国诗人画像的《诗歌月刊》主编,他时刻耳鸣吗?那位在黄山第三代诗会上为我颁奖的人,在把奖杯递给我的时候他正在耳鸣吗?

耳朵里永远有一种声音,每时每刻,永不停止……那是什么活着的滋味?

半月前我手伤缝针入院,那时还不知写这个序。半夜,微型手术的局麻后我被疼醒。一丝丝的小疼痛从手里发出来.占据了整个夜晚。我当时立即想到了“空鼻症”。这个近年造成血腥自杀或他杀的中国式医学暴力疾病,仅仅由于常年的鼻腔干燥感、窒息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劳、烦躁、焦虑、抑郁……如果手上的一小根神经不问断地疼下去,我将怎么办?

人,这种进化到无比精密的生物,即使最微小的不适,也会令人产生不安,造成感觉的变形或思维的残缺。如果这种不适是持续不断的、每时每刻的,甚至是疼痛的!难耐的!——即当它被乘以漫漫一生的巨大时间基数后.这痛苦,将怎样无以伦比!

当不幸降临于诗人

本书作者,正是在这年年日日持续不断的痛苦中,耗尽了前半生的宁静与安详。在中国诗人中,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遭受着不问断的折磨。王明韵如血如泣的自述,令每一个阅读者感到不安。  他还能写诗吗?写出来的诗,全是配乐诗。全是从永恒噪音里面抢救出来的诗。

该怎么计算他比常人多得多大得多的写作成本、诗歌成本?

耳呜.如天罗地网,让我无处可逃……

如笛响,如蝉呜,如流水,如风起,如嘶嘶之声,如嗡嗡之音,如火车隆隆,如马蹄踏踏……蝉、蛐蛐、蝈蝈,失修的发报机!

……烦恼、恐怖、痛苦,失学……

——第一章《缘起:我的耳呜史》

无法想象.当时间被耳鸣拉得无限漫长,当痛苦成为最基本的日常经验,一个人连活着本身都变成了无法忍受。与王明韵相比,我们听到的声音,永远是短暂的,临时的。而他的耳朵里永远驻扎着一个恶毒的噪音乐队。那噪音,不啻于一个魔鬼、一种生物,仿佛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加入了另一个人。他被强迫倾听,时刻地,无奈而必须。这对诗人,太残酷。

一个人完整的意识世界在无法排除的前提下,被强行占据了一个听觉空间、感觉空间。于是人的思维意识被迫分裂,分裂成“意识主体”与“意识副体”两个部分。另一个副体.像一个赖在家里永远不肯走的客人,由于其不可更改,永不间断.所以常常强行占据了主体的地位。这对一个人来说非常恐怖。

书中另一个人物s 1 en n a赛娜,就是在疾病的状态下.主体意识被病态的抑郁意识缠绕而最终湮灭。

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之所以一代一代被引用,是他说出了“幸”与“不幸”之间看似微小其实差异巨大的区别。幸福与不幸,并不是两个各占50%的相等概念。幸福,是一种没有固定标值的情感指数。一般人的满足感只须具备一些基本因素就可得到。而不幸则是在任何一个或几个生存的必要因素缺失下无限可能地发生。正因为“不幸”具备了多样性和不可测性.而幸福却简单得要命,所以幸福那油腻腻的嘴脸都相差不多.而不幸发生的动因则没有边际。大到饥荒、战乱、暴政,小到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甚至某些生命元素和身体部件的微小残损。因此,不幸几乎超越任何规范与模式。

像常人一样,诗人同样希望远离苦难,但不幸却与诗人密不可分。诗人对世界的悲悯,使之先天站在不幸者的一边。诗人对生灵万物的关注与体味,使他具备了某种动物与植物的善性。对于风雨雷电、阴晴圆缺,及对周遭发生的一切.诗人都不由自主地加入浓重的个人心理体察。由于常年的自我感觉训练,诗人身体的各类知觉系统变得格外敏感、精致。

即使不幸是一个丑女,这丑女也会被诗人反复观察体味。

残酷地说,不幸发生在诗人身上,不幸本身是幸福的。它幸运地得到了细微的体会与感觉。它额外享受了各种词语的描绘,获得了那么多比喻与描述。在本书的最后,这个恶魔甚至获得了主人公宽容的正式承认,获准成为作者身体与生命中被迫接纳的一部分。迪了作者向全社会自曝病史的勇气。王明韵真诚地写道:

我这部书稿的写作,就是缘她而来。

当我在微博上看到sienna赛娜——一位年轻女大学生写下的一封遗书,我才在屡屡犹豫之后,决定向朋友、向更多的人、向社会展开我一直隐喻的、隐秘的另一面。我这样做,是想对一切尚在挣扎中的叫“赛娜”的人们,给出一点点、哪怕像一个小逗点、一个芝麻粒大小般的帮助。我知道,我不能拯救所有的人,即使是我自己,但我还是愿意努力将我说出。

3.同行者

赛娜自绝的结局,或许是因为她缺少同行者。

王明韵生命的同行者中,不仅有亲人、朋友,还有动物、鸟类,还有与他同行的救灾者远行人。

我要说的是另一类同行者。这些过时的、邪恶的、反诗歌的文学元素,虽然与作者同一行业,但双方却形同陌路。

在本书第六章《际遇:对邪恶说不》中记叙的白桦、沈苇、赵丽华等诗歌事件中,一贯宽容仁爱的王明韵,对这些诗歌邪恶力量果敢地说不!

在20l 0年之后的几年中,以王明韵为主编的《诗歌月刊》义正辞严地捍卫了诗歌的自由与尊严。与八十年代的诗歌反抗不同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刊格、独立经济地位的王明韵,在邪恶面前表现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他心怀决绝,而又漫不经心地与之周旋。以自由的精神与诗人的诙谐,无情地拒绝并戏谑了那些诗歌的蛀虫。

说不,是妥协之旅的重要章节。从中我看到了诗人的尊严与果敢。

他们绝不属于真正的诗人与文学范畴。他们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噪音,与耳鸣同属一类。

“妥协”二字如高僧

我再说一遍:这书,非等闲文字,非闲适文字。

这是一位当代诗人的病史、妥协史、自救史。把闭塞了一生的痛苦、挣扎都写出来,把获救的程序写出来。这是一种释放,也是解脱,更是对尚未跳下悬崖的赛娜们的提前劝解与警戒。王明韵的自救史,可以看作是诗人精神历程的一个范本.也可以看作是诗人交付给世人的另一种以身说法的功德。

每一个词在每一本书里都有不同的特定含义。妥协,在王明韵这里,除了原有的三个义“①合适、稳妥,②完毕、落底,③让步、退缩”之外,还另有他的独特语义。

依据本书的全部文字陈述,我认为王明韵独特的“妥协”语义还包括以下内容:

1.对自我意识思维的对话关系。

2.与疾病痛苦之间平等的和解关系。  3.与天下万物之间共存共荣的关系。

4.由自我解脱后升华出来的博爱立场。

几乎用去了一生,王明韵完成了自我救赎的全过程。

净空法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别人都没有错。别人的错也是你的错”。我不知道,如果一位高僧患了王明韵命运,他如何自救;而面对那些玷污寺庙的邪恶者,高僧该如何妥协。

换了你、我、他,谁都不能保证比王明韵做得更好。这是我读后最痛切的感受。

后记

我一直想找个寂静处。

一直找不到。到处都是喧嚣处。

原来是耳鸣所缠绕,我走到哪里,它就响到哪里,响彻云霄。

我无处可躲,或曰:无处可逃。

那我索性随便走走吧。我选择了阳澄湖。大闸蟹还只是卵状,河藕尚在萌芽中。

这是三月,乍暖还寒,我在陌生之地独居。

我散步,听鸟雀歌唱,内心宁静极了。我向往的是如此之寂静呵!

我在垂钓者身后,一语不发,鱼一语不发,这寂静之地有一场预谋!

我写作——两只手同时写。

一只写《我的妥协之旅》。

另一只写《大象很大蚂蚁很小》。

日进8000字,很快,不到一个月,我完成了两个小长篇。

这些日子,一个人独处,我似乎找回了自己,也似乎也回到了内心。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光里,我赦免了自己:沉重的肉体和挥之不去的耳鸣。

看见花开,看见了灯盏……

听到蛙鸣.内心春潮涌动……

我还等什么呢,悲戚与恩怨,都成了过往式。

我的人生在路上。

我有个坏毛病,一部作品,写好后,一放就是数月。

这其间,坏事变好事,我数易其稿,直到我对自己说:算了,不改了。

感谢叶廷芳老先生,以高龄,在酷夏,抱病为我写序。

感谢敬亚兄,屡有高见,让我受益匪浅;骨伤之时,为拙作扶笔披墨。

感谢仁发,亲爱的兄弟,百忙、千忙之中,灯下伏案。

感谢晓娅女士,公公辞世,泪迹未干,总把所托惦记心上。感谢礼孩兄、沉河兄为拙作付出的心血。

感谢阳澄湖,是它无边的湖水滋润了我。

感谢让我感念的情与爱,正是这些,让我重生。

我相信我找到寂静之所了。  我相信我将在寂静之所里安妥自己。

亲爱的朋友,向你们致意.并请相信我1

2013.11.24

书评(媒体评论)

诗歌作为一种自我修正之道,诗性则是这道上终极的光辉,诗性的神光打开了诗人拥挤、紧张的生命维度,诗人开始反思生存的自在方式、灵魂的大境界。他幽默苦难,幽默困境,幽默忙碌,在杂草丛生处寻悟非秩序的自然之美。在与自然、生物接近了解的过程中,诗人领悟到观心自在,乃人生和写诗的大境。

孙晓娅

《我的妥协之旅》是文学的,也是哲学的,最为直接地说,它是关于生命的一种细微而又宏大的生动言说。这种言说之所以会让人在阅读的时候被深深吸引,就不能不说,这得益于作者是在用痛苦滋养生命,把内心的一次次失败、绝望作为生活的馈赠和财富。

宗仁发

这书,非等闲文字,非闲适文字。它是一部病书,一部充满了疼痛的书,一部肉体挣扎抵抗之书,更是一部灵魂的妥协服膺自稳之书,一部诗人生命与精神的自救史。

徐敬亚

至此,一个从跌打滚爬的生命征途中站起来的诗人,他经过了自觉的不停的自审、自鉴、坚持和放弃,不仅懂得了尊重同类的生命尊严和权利,而且也学会了尊重和呵护更大量的野生弱小生命的生存权利,从而,既与人类世界做到互相宽容,又与人类世界的大环境即大自然取得谅解。

叶延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妥协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明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5567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405924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