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两部分, 主要内括: 中国的由来 ; 中国史的年代 ; 古代的开化 ; 夏殷西周的事迹 ;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 古代社会的综述 ;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 ;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等。
图书 | 吕思勉中国政治史 |
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两部分, 主要内括: 中国的由来 ; 中国史的年代 ; 古代的开化 ; 夏殷西周的事迹 ;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 古代社会的综述 ;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 ;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等。 目录 第一章中国的由来 第二章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六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秦汉问封建政体的 第十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十一章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后汉的盛衰 ...... 摘要 第一章中国的由来 在上册(编者注:“上册”指吕著《中国通史》上册,共十八章,讲述中国文化史;自第十九章起为吕著《中国通史》下册,讲述中国政治史,下册现收入本书,即《中国政治史》,章序将第十九章起改为第一章起。)中,我曾按文化的项目,把历代文化的变迁,叙述了一个大略,现在却要依据时代,略叙我们这一个国家几千年来盛衰的大略了。社会是整个的,作起文化史来,分门别类,不过是我们分从各方面观察,讲到最后的目的,原是要集合各方面,以说明一个社会的盛衰,即其循着曲化的状况的。但是这件事很不容易。史事亡失的多了,我们现在对于各方面,所知道的多很模糊,不但古代史籍缺乏之时,即至后世,史籍号称完备,然我们所要知道的事,仍很缺乏而多伪误。用现代新史学的眼光看起来,现在人类对于过去的知识。实在是很贫乏的。(编者注:文中小号字,系作者所注,下同。)贸贸然据不完不备的材料,来说明一时代的盛衰,往往易流于武断。而且从中学到大学,永远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的,将各时代的事情,复述一遍,虽然详略不同,而看法失之单纯,亦难于引起兴趣。所以我这部书,变换一个方法,上册先依文化的项目,把历代的情形,加以叙述,然后这一册依据时代,略述历代的盛衰。读者在读这一册时,对于历代的社会状况,先已略有所知,则涉及时措辞可以从略,不至有头绪纷繁之苦;而于历代盛衰的原因,亦更易于明了了。 ........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史学家。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其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等断代史,以及《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吕思勉中国政治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思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6082740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