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拟目及说明
第二讲叙语
第三讲泛论
第四讲史料论略
第五讲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
第六讲诗部类说
第七讲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第八讲楚辞余音
第九讲贾谊
第十讲儒林
第十一讲五言诗之起源
图书 | 傅斯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讲义 |
内容 | 目录 第一讲拟目及说明 第二讲叙语 第三讲泛论 第四讲史料论略 第五讲论伏生所传《书》二十八篇之成分 第六讲诗部类说 第七讲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第八讲楚辞余音 第九讲贾谊 第十讲儒林 第十一讲五言诗之起源 在线试读 第一讲拟目及说明 这一科目里所讲论的,起于殷周之际,下到西汉王莽 时。别有补讲若干篇,略述八代时新的方面,和唐代古今文学之 转移关键。 泛 论 一思想和语言——一个文学界说 二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三成文的文学和不成文的文学 四文人的职业 五文学的环境“全”的意义 六文体之演化 七文人的天才 八工具的和艺术的 九论文艺批评之无意义 十翻译 十一史料论略 十二泛论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篇殷商遗文 一汉文起原之一说 二殷文书之直接材料 三殷文书之间接材料 第二篇著作前之文学 一殷周列国文化不是单元之揣想 二西周的时代 三周诰金刻文附 四泛论“诗”学《周颂》附韶武说《大雅》 五《小雅》和《鲁颂》、《商颂》 六三百篇之文辞 七《周易》 八何为“东周”东周的分期 九 《周南》、《召南》和《国风》 十 “史”断烂朝报的春秋观 十一私家记言文的开始《论语》 十二 《国语》记事文的开始附论《文侯之命》及<秦誓》 十三不风不雅的诗体由老子到苟赋 十四子家与战国的时代 十五不著述的子家分论 十六 《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秦前文籍表及考证存疑 十七 《世本》、《战国策》问题《竹书纪年》问题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傅斯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讲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斯年 刘师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6095030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