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生必知的100年流行音乐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们说,20世纪到来之前,世界各地的音乐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翻滚着,相互碰撞、交织、纠缠。

于是,20世纪到来之后,这个熔炉里所发出的独特而美妙的声音终于爆发,使世界为之震惊。

今天,我们已经见证了这些震惊,我们看到了摇滚的反主流价值观、流行的巨大商业成就、爵士的即兴精神、说唱的无拘无束……

然而,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本书带你探询欧美流行音乐发展脉络,感受欧美经典音乐的无限魅力,涵盖了摇滚、爵士、布鲁期、灵歌、民歌、乡村音乐、朋克、另类、重金属、电子乐、流行音乐等等。内容不仅涉及到音乐家、歌星的成长历程、音乐工业的兴衰、风格流派的潮起潮落。也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流行文化现象。让我们放耳朵去流浪,一起感受欧美的流行经典……

内容推荐

如果你喜欢听音乐-请打开CD机;如果你想要了解音乐,请翻阅此书。

通过此书能够全面地了解欧美流行音乐。书中涵盖了摇滚、爵士、布鲁期、灵歌、民歌、乡村音乐、朋克、另类、重金属、电子乐、流行音乐等等。内容不仅涉及到音乐家、歌星的成长历程、音乐工业的兴衰、风格流派的潮起潮落。也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流行文化现象。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同时通过流行音乐这面镜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代西方流行文化发展的脉络。同时该书也为国内在介绍欧美流行音乐图书出版方面填补了一项空白。

目录

从非洲到美洲/2

唱起忧伤的歌谣/3

送给自己一顶伟大的头衔——“布鲁斯之父”/5

三角洲吉他之神——罗伯特·约翰逊/9

布鲁斯音乐在得克萨斯/14

得克萨斯布鲁斯的奠基人/14

罐乐队/17

种族唱片/18

大萧条中的布鲁斯:旧去新来/22

芝加哥电声布鲁斯/24

电声先行者们/27

吉他布吉之父约翰·里·胡克/3O

布鲁斯之王B·B·金/30

布鲁斯在20世纪后半叶/33

民谣收集者/38

吟游歌手,边走边唱/40 

歌单民谣,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41

“旧”世界民谣的美国化 /43

工业社会中的民谣,不可避免的衰落? /45

现代民谣之父:伍迪·格斯里/47

六十年代民谣复兴/50

爵士之根/56

拉格泰姆,向着爵士乐的方向 /58

布鲁斯音乐的影响/59

新奥尔良:爵士乐的诞生地/59

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60

刚果广场(Congo Square) /60

克里奥尔文化(Creole Culture)/60

宗教活动/6l

种族法规(Code Noir)/6l

音乐“军火”/6 2

乐队传统/62

新奥尔良式葬礼/63

在摇摆的时代/66

比博普革命/68

1950年后:爵士乐的多元化时代/7l

在美国的土地上 /78

来自欧洲的影响:歌剧与小歌剧/80

小歌剧在美国/81

歌舞杂耍/82

卡巴莱,从欧洲到美国/85

锡盘街上的叮当声/86

美国音乐剧诞生及早期音乐剧/89

百老汇的变革/9l

辉煌的20世纪70、80年代/93

现代音乐剧/97

它在孕育中/101

摇滚诞生/104

山猫和王者:艾尔维斯·普莱斯利/109

摇滚的挫折/112

在“没有”摇滚的年代/115

英国人来了……/122

“赫尔曼的隐士”乐队/12 5

“谁人”(The who)乐队/12 5

“动物”(An i ma 1s)乐队/12 6

“新兵”(Yardbirds)乐队 /127

“对立文化”的诞生/132

迷幻摇滚,嬉皮文化的承载者/134

激进摇滚,向“艺术”进发/140

重金属,走在“硬”路上/144

朋克,这是一场“运动”/150

“新浪潮”——想不出别的名儿了 /155

多元时代,摇滚多元/157

神奇的DJ/164

糖山小子,说唱的第一炮/165

DJ“大师”格兰马斯特·弗拉什/166

Run—D.M.C.第l张说唱白金唱片/167

人民公敌/168

街头小子说唱音乐/168

流行代言人/169

欧洲波普(Europop)/172

电子乐时代的到来/173

合成器波普(S y n t h P 0 P)、豪斯(House)、科技舞曲(Te chno)与迷幻舞曲(Tranc e)/175

欧洲舞曲(Eurodance)/176

“暗夜”中的欧洲新金属/178

默片时代的特别配乐/184

影院管风琴/185

经典音乐备受青睐/186

有声时代的到来/187

《爵士歌手》,有声电影的里程碑/187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188

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制作/191

当电影与摇滚相遇/194

电影配乐新风格/196

现代电影作曲家“四雄”/19 7

新一代成长壮大/199

附录:最令人感动的电影配乐/20 1

附录: 感动世界的十首歌曲

1blowing in the wind

 随风飘荡/214

2 where have a11 the flowers gone

 花儿都哪里去了/215

3 Earth Song

 地球之歌/217

4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221

5Say You Say Me

 说你,说我/223

6 Unchained Melody

 奔放的旋律/225

7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乡村路,带我回家/227

8 Hote1California

 加州旅馆/228

9 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231

10 Memory

回忆/233

试读章节

1941年版的《哥伦比亚百科全书》(c01umbia Encyclopedia)在描述布鲁斯音乐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布鲁斯是一种典型的黑人世俗音乐,潜行于其中的是一种强烈的忧伤与自我怜悯。”然而正是这种充满忧伤与自怜的音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对其后的各种音乐产生施加魔法一般的巨大影响。如今,它已无可非议地成为了现代西方流行音乐的主要基础之一。

在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大乐队(Big Bands)音乐、节奏布鲁斯(RhytIlIn andB1ues)、摇滚、乡村、波普(Pop)甚至现代古典音乐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从非洲到美洲根源的根源

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黑人们脸上涂着像鹦鹉羽毛—样艳丽的色彩与图案,身上挂着兽骨、羽毛与石头,围着火堆,热烈而疯狂地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地舞蹈着。在舞蹈者的周围,几十面鼓正在为他们进行伴奏。不同的鼓敲打着不同的节奏,各条节奏线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随意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节奏,舞者便可开始摇摆身体。当激情被鼓声与摇摆点燃时,人们开始尖叫、欢呼与歌唱……

这样的鼓声与这样的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都不一定能算得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昕发出的生命之音。它不一定是拿来“享用”的,却一定是来自最朴质最自由的心灵!

假如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其他音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我们所说到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血泪迁徙

1619年,一艘处于困境中的荷兰帆船在现在的弗尼吉亚州詹姆斯城靠岸,他们用20个非洲奴隶换了一些食物和其他必需品,然后慢慢驶开。这就是北美洲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奴隶贸易的开始。

在随后的两百多年间,共有40多万名奴隶被贩卖到美国。这些黑人奴隶艰辛地劳作着,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繁衍。到1860年美国内战开始时,黑人奴隶的人数已经达到300万左右。

美国黑奴真实的生活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所知并不确切,因为那时的黑人没有任何法律权利.也没有多少人为他们做记录。但是不管怎样,不管他们是如何在武力的压迫下变成奴隶,如何忍辱负重地生活着,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250年间的整整15代黑人奴隶跟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人—样,是真正的人,他们有着希望、恐瞑、欢乐、伤痛,有着和你我—样强烈的隋感。

唱起忧伤的歌谣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被印第安人称为“江河之父”,在决定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年轻国家的命运中,它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中北部的湖沼区,向南流经19个州,最后达到新奥尔良并注入墨西哥湾。它有十万条支流,其中最长的长达2500英里,为美国提供了15700英里的内河航道。南方沿河两岸有很多种植园,而在新奥尔良上游几百英里范围内的低地地区,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特别发达,因为在这一地区,河水的冲积为土地带来了肥沃的养料,而纵横交错的水路又为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个地区被称为密西西比三角洲。

密西西比河的“黑色戒律”对奴隶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严格规定,其中就包括不能打鼓或吹号角——因为奴隶主担心奴隶们会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联络,共同谋反。但是唱歌并没有被禁止,因为一方面,这是为了让奴隶们在劳动时不至于太感枯燥,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奴隶主们也希望奴隶们通过唱歌将压抑的情绪释放出去,免得积怨太深,给自己带来麻烦。

在田野里歌唱时,黑奴们使用“呼应式”唱法,即由奴隶的领头人喊出他要说的话,其他奴隶用齐唱作为回答。这种唱法发源于西非——这些黑人们的故乡,在现代音乐里它已经发展成一种极为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不过奴隶们歌唱的内容大多仍是表达他们的怨恨和斗争的愿望,因此,他们不得不将真正的含义隐藏起来,在歌词中使用双关。在一些种植园里,奴隶们还被获准可以在周日礼拜,慢慢地,黑人圣歌(spiritua1s)在教堂旧木板的摇晃中形成了。

 很多种植园主准许黑人在星期六晚上举行歌舞晚会,这是奴隶们最好的发泄机会。太阳落山的时候,奴隶们的歌唱便开始了,然后拍手和舞蹈也加了进来,他们玩闹着,跳着快步的舞蹈,尖叫,喊着劳动时的号子,向上帝祈祷,哭诉他们悲痛的处境。他们就这样不停地歌唱和喊叫,直到精疲力竭。也许在某些时刻,他们看起来好像还非常欢畅,但在欢畅的背后,其实仍隐藏着深深的悲伤。

 劳动的号子、圣歌的旋律、摇摆的节奏、以及无以言传的忧伤,构成了最原始的布鲁斯音乐。后来的人们将这种黑人音乐称为“布鲁斯”的时候,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听劐了这音乐背后的无限伤痛——布鲁斯的英文原词B1ue s本意即是“忧郁”。

黑人们在歌唱的时候,并不使用欧洲的七声音阶,而是使用五个音符的音阶,我们常称之为“布鲁斯五声音阶”。这种五声音阶里有特定的“布鲁斯音”,这些布鲁斯音会使得歌曲变得忧伤,从而充满了布鲁斯的“味道”。同时,布鲁斯采用特定的节奏型,拿吉他弹奏为例,布鲁斯演奏者将一拍(一小节为四拍)分成三份,吉他弹奏的第—个音占去头两份的长度,第二个音则占剩下的第三份。这样连起来之后,就形成了充满眺跃感的布鲁斯节奏型。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在一拍里弹三下,比如在过渡句里。这种摇摆的节奏型贯穿整个曲子,使得人们—听就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音乐晃动身体。

另外,最早的布鲁斯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歌者在演唱的时候时不时会“走调”。后来的乐器演奏者也睛l仿这种“走调”,例如使用口琴演奏时,演奏者把口琴拿在弯成杯型的手掌中,再随着手型的变化,就可以模仿人们演Ⅱ昌布鲁斯时的效果。吉他手用推拉琴弦的方法来改变音高,他们还用刀片、瓶颈、钢管等在琴弦上来回滑动着演奏,这种滑奏法可以追溯到非洲的某些没有品格(吉他的琴颈被象牙细条或者别的材料制成的细条分成很多段,—段叫做一个品格,两个相连品格之间相差一个半音)的弦乐的演奏方法,它所产生的声音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哭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布鲁斯音乐开始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形成。这个地方后来也被人们称为“布鲁斯摇篮”。 送给自己一顶伟大的头衔——

“布鲁斯之父”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了,黑人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与独立。

内战之前,大部分的白人商业歌曲作者其实都在努力追赶黑人音乐的水平,不过内战之后,黑人音乐也开始受到了白人音乐的影响。传统的黑人圣歌在这个时候也达到了一个高潮,以至于当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 ctoria)在1871年听到圣歌的时候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非洲的班卓琴、爱尔兰和苏格兰移民带来的小提琴连同曼陀铃和吉他等乐器在南方地区很受欢迎。在黑人音乐与欧洲音乐的碰撞下,爵士钢琴音乐在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这可以说是第一种深受黑人音乐影响并且广为流传的音乐形式。

黑人音乐家威廉姆·克里斯多夫·汉迪(william·christopher·Handy)是第——个将南方黑人乡村音乐带A主流的人。……P2-5

序言

在熔炉里翻滚

欧洲人常常嘲笑美国人没有“历史”,这个观点显然经不起推敲。因为除了北美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外,其他美国人的祖先也都是几百年前从有着灿烂文明和历史的欧洲、非洲等地移民到美洲去的。从19世纪初期开始,大量的中国、日本、印度以及东欧国家移民也相继涌入美国。不管他们来自何方、讲何种语言、是什么肤色、处于社会哪—个阶层,他们的身上都深深地烙着各自民族和文化的印记。所有悠久的历史都在这片大地上碰撞,所有深厚的文化也都在这里融合。这片广袤而新奇的大陆正似—个滚烫的巨大熔炉,锻炼和铸就着新的“美国的”文明和“美国的”人。

和其他的文化形式一样,音乐也搭乘一艘船只从世界各地飞到了这片土也上。英格兰的清教徒们在教堂里唱着圣歌和赞美诗,非洲的黑奴在田间吆喝着简短的曲调和重复的劳动号子,法国商人带来了浪漫,西班牙探险家带来了激情,爱尔兰农夫带来了欢快,印第安土著则保留着古老与神秘。

一种独特的美国之音在熳慢形成之中。

人们说,20世纪到来之前,世界各地的音乐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翻滚着,相互碰撞、交织、纠缠。

于是,20世纪到来之后,这个熔炉里所发出的独特而美妙的声音终于爆发,使世界为之震惊。

今天,我们已经见证了这些震惊,我们看到了摇滚的反主流价值观、流行的巨大商业成就、爵士的即兴精神、说唱的无拘无束……

今天,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听到什么“现代”音乐,我们都会发现它们多多少少带着那些熔炉之声的影响。

然而,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目让我们先到这熔炉的源头去走一走。

原住民之声

北美大陆的第一代音乐家当然是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土著居民。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这片土地上就居住着至少300多种不同的土著美洲人。音乐,是这些早期居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在祭祀、渔猎、聚会还是求医治病时,音乐都扮演着神奇的角色:通过音乐人们可以“通灵”,与祖先或神灵交流;音乐可以使渔猎的人满载而归;歌唱能获得姑娘的芳心,娶她做自己的新娘;音乐还能够使病人康复。

虽然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很多土著音乐渐渐衰败甚至消失,但某些土著音乐的影响仍然不小,比如我们今天常常听到的夏威夷音乐就是夏威夷土著音乐与现代音乐经过长期碰撞与融合而形成的。

清教徒的赞美诗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批英国政治避难者来到了北美大陆,他们在马萨诸塞登陆,建立了普利茅斯城,奠定了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基础。船上的清教徒先辈们(PilgrimFather)随身携带了一本《安斯沃斯圣诗集》(Ainsworth Psalt er),书里收录了39首圣歌和赞美诗。这些译自希伯来语《旧约全书》的宗教诗歌,配上英国、法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曲调,就成了殖民者们在新土地上最早吟唱的歌曲。殖民者们在开荒拓野的同时,也在教堂、宗教聚会中和自己家中唱歌。

不过,他们中很多人都没受过多少教育,目木识丁者大有人在,所以往往得由一个人来“领唱”,其他人则跟随其后全体“齐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呼应式”的唱法。有的研究者曾经开玩笑说:与其说“呼应式”唱法发源于非洲,还不如说它来自欧洲。“呼应式”风格对后来美国的音乐影响巨大,在爵士(Jaz z)和布鲁斯(Blue s)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或演奏,不过,这种影响主要还是来自于早期的美国黑人音乐。

另外,有些早期的清教徒还非常喜欢民歌和舞蹈,他们也将英国的民谣带到了这片新土地上。

阿巴拉契亚(Appa I ach j a)民歌

阿巴拉契亚区域是指位于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带,它是美国东海岸区域和中西部的分界线。欧洲移民、黑人和垆印第安人散居于此。虽然人口稀少,但在文化上,这里却—直是变革的中心之一。

由于此处的欧洲移民大多数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所以凯尔特民谣在这一地区影响深远。同时,英国歌单民歌(Broadside Folk,指通过印刷歌单传播的民歌)、非洲黑人民谣、吟游歌手和杂耍戏院的音乐都在这一地带流传和演变。

在不断的交融和变化中,阿巴拉契亚的音乐逐渐成了“水壶乐队(Jug Band,一种民间乐队,使用以水壶制成的打击乐器和其他以生活用品制成的乐器)”、乡村布鲁斯(Countr Y B1ue s)、山地乡村乐(Hi 11bi l1y)等音乐风格的基础,并且为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的形成做了一系列良好的铺垫。

欧洲来的专业人士

1762年,北美的第一个音乐协会圣赛希莉亚(St.Cecilia Soci ety)在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镇成立。作为当时的文化重镇,查尔斯镇吸引来了大批的欧洲音乐家。随后,费城、纽约、波士顿等北方城市逐渐取代了查尔斯镇的文化中心地位。欧洲的古典音乐传统在这些地方倍受欢迎。

费城拥有著名的作曲家亚历山大·瑞恩纳戈尔(A1exander Reinag1e),约翰.克里斯多夫·莫勒尔(John Christopher Moller)以及瑞纳尔·泰勒(Rayner Taylor)等。

英国的歌唱家本杰明·卡尔(Benjamin Carr)在当时极为有名。他不但是个歌唱家,还是个作曲家,他弹奏管风琴和钢琴,同时也忙于自己的音乐出版事业。1793年他与父亲和兄弟来到纽约,很快他们就成了美国著名的音乐出版商,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拥有数家出版社。

同样来自于英国的詹姆斯·伊维特(James Hewitt)是美国早期最著名的音乐家,他成名于伦敦,随后才远渡重洋来到纽约。他的歌剧《坦慕尼》(Tammany)是第一部描写美国土著的作品,在美国公映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黑人音乐

黑人音乐对美国音乐的影响恐怕是其他音乐形式难以企及的。

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是黑^音乐赋予了美国音乐独特的性格,使其走出了欧洲音乐的荫庇,真正成为了美国“自己的”音乐。

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隶被运到了北美大陆。随着美国殖民地的扩张,黑奴被大量贩卖到美国,他们大多来自非洲西部的部落,讲好几百种语言。他们所属的部落有的相互敌对,有的完全与世隔绝,有些大的部落也和北非的穆斯林有来往,甚至与东非、南非的文化有接触。

黑人在种植园里艰辛地劳动,他们无法忘记美丽的家乡和曾经的自由。

于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匕,他们仍然用自己的方式歌唱,在歌声中劳作,用歌声来安慰受难的灵魂。

黑人在他们的音乐中保留了复杂的节奏形式——复合节奏(P01yrhythm)。

非洲黑人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在非洲鼓乐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节奏在同时进行着,并行不悖。这种节奏感对布鲁斯、爵士以及说唱等音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黑人们用歌声来陪伴艰辛的劳作,劳动号子渐渐发展成劳动歌曲。劳作结束之后,他们向上帝祈祷,通过宗教安抚倍受煎熬的心灵。慢慢地,他们从劳动歌曲中发展出自己的宗教歌曲——充满激情而又朴实无华的黑人圣歌(Negro spirituals,或者简称spirituals)。

黑人圣歌不但抚慰了黑人苦难的心灵,也消除了劳作的枯燥,给黑人带来了欢乐。在圣歌中,还常隐含着秘密的内容,有的是表达对奴隶主的不满,有的则是在组织反抗和叛逃。最著名的圣歌《甜蜜的马车轻轻摇》(swing Low,sweet chariot)被称为黑奴的自由之歌,歌中唱到“甜蜜的马车轻轻摇,载着我回到我的家”,这里的“马车”其实是指19世纪著名的秘密组织“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 i lway),这个组织在40年间帮助近10万的南方黑奴逃到了美国北方和加拿大。

黑人圣歌的演唱方式常常是“呼应式”的,—个歌者唱一句,其他的人应答—句。这种唱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他们在西非的祖辈们。“呼应式”风格是黑人音乐对美国音乐最大的贡献之一,在布鲁斯、爵士和说唱乐中它的影响无处不在,而在白人为主导的乡村、摇滚以及其他风格中,我们也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从圣歌中发展出来了福音歌曲(Gosioe1)、灵歌(Soul),对20世纪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黑人歌曲的基本形式与欧洲音乐风格的碰撞促生了布鲁斯音乐;随后,深受布鲁斯音乐影响的爵士乐于20世纪初期诞生。爵士乐被公认为是美国对世界最大的奉献之一,而布鲁斯音乐则常被认为是很多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基础。这两种音乐使得美国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音乐对美国音乐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因为接下来的旅行中,还有无限的美景在等着我们。

还是赶紧上路吧!朋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生必知的100年流行音乐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816232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