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果蔬茶点录/洪丕谟饮食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小小一盘蔬菜、一杯清茶,人生吃福,就在其中了,关键看你能不能吃出文化、吃出品味、吃出情趣。

本书是“洪丕谟饮食随笔”之一,着眼于蔬菜水果茶饮点心,全书则又分“瓜果情思”、“园蔬风韵”、“素食养生”、“茶饮点心”、“饮食杂谈”等五个部分。

内容推荐

“洪丕谟饮食随笔”收录了丕谟历年来所写的有关饮食的文章,因此无论用于闲情赏读还是专题研究,都能使读者一册在手而了无遗憾。《果蔬茶点录》由书名便可以知道该书着眼于蔬菜水果茶饮点心,全书则又分“瓜果情思”、“园蔬风韵”、“素食养生”、“茶饮点心”、“饮食杂谈”等五个部分。

目录

瓜果情思/1

 清凉惬肌啖西瓜/3

 风韵动人水蜜桃/6

 鲁迅最爱吃杨桃/10

 樱桃浪漫唇一点/13

 新尝荔枝说古今/15

 葡萄水灵惹人爱/18

 新鲜芒果系情思/22

 果市新宠猕猴桃/24

 菠萝异于菠萝蜜/26

 酸甜多汁文旦柚/28

 物种变迁漫说梨/30

 杨梅山上吃杨梅/32

 颇通佛性无花果/36

 杏子杏仁随缘尝/39

 买颗莲蓬剥子吃/42

 小苦微甘说银杏/45

 保肺清心话百合/47

 龙眼安神又益智/49

 补中养血聊红枣/51

园蔬风韵/53

 蔬中尤物笋飘香/55

 菜中隽品是萝卜/57

 清凉入药蓬蒿菜/60

 风味清糯话米苋/62

 三月荠菜赛灵丹/64

 清香扑鼻马兰头/66

 拨雪挑来塌地菘/68

 暑天应景夜开花/70

 荐新老圃摘黄瓜/72

 淳朴亲切赞南瓜/74

 清清脆脆南瓜藤/76

 冬瓜暑天第一蔬/78

 夏令佳蔬说丝瓜/81

 苦瓜利于糖尿病/84

 难忘清炒佛手瓜/86

 蚕豆应是本地好/88

 清炒茄子山家尝/90

 脆嫩清香豌豆苗/93

 太湖莼菜赛西湖/95

 奉化芋艿芋中王/97

 美味芬芳荔浦芋/99

 柳松菇是啥东西?/102

 胡荽异香好处多/104

素食养生/107

 葛粉葛根亦妙味/109

 大豆王速溶豆粉/112

 家常豆腐趣无穷/115

 臭豆腐干真乐惠/118

 豆豉鲜辣好风味/120

 功德林净素卤味/124

 清心寡欲素浇面/126

 扬州干丝沁心脾/129

 千里飘香臭无比/131

 请客吃素少杀生/133

 家居漫话荷包蛋/135

 粗粝亦足饱我饥/137

茶饮点心/141

 养性怡情谈喝茶/143

 我爱清新龙井绿/146

 天下奇珍说白茶/149

 祛风明目菊花茶/151

 美容长寿苦丁茶/154

 泰山云雾女儿茶/156

 三杯侗族打油茶/158

 药茶调养妙难言/161

 程裕新尝百岁佛/164

 春申江上老茶馆/167

 栊翠庵里漫品茶/173

 茶煮西峰瀑布冰/179

 马尼拉喝鲜椰汁/183

 银杏饮品跨世纪/185

 葡萄美酒夜光杯/187

 牵情惹思女儿红/190

 自制烧卖更有情/193

 大饼油条豆腐浆/195

 高桥松饼千层酥/198

 黄桥烧饼香脆松/200

饮食杂谈/203

 一次最最简单的接风宴/205

 宝本味醂调味一绝/208

 归真返朴饮食观/210

 旅游饮食有讲究/212

 厨房巧作美容屋/214

 吃粥养生多情趣/217

 健康长寿宜素食/219

 吃了再说/221

 意外惊喜读《食经》/223

 《上海佛寺素食》/226

试读章节

清凉惬肌啖西瓜

初夏晚上友人来访,拎来两只西瓜,皮色青青,悦人眼目,未曾入口,一种清凉惬肌的快感,就先已沁入肌骨。

西瓜是好东西,在水果里,西瓜是我平生最爱吃的一种。夏天晚上,新浴出水,舀半只西瓜,坐在日光灯下边吃西瓜边看书的滋味,真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此享受。

西瓜属于葫芦科一年生茎蔓草本植物。陶弘景称它为寒瓜,汪颖《食物本草》还说它是“天生白虎汤”。在中药方里,白虎汤有清热消暑的作用,西瓜的作用,比起白虎汤来,可以说是毫不逊色,且又过之;然而西瓜入口时那种凉润清甜的美滋,又岂是白虎汤能够比拟的呢?

西瓜除消暑之外,还能利尿,据说是由于瓜瓤里含有的瓜氨酸和精氨酸在起作用。晚上小便多的人,临睡前吃了西瓜,那就有戏唱了,一晚上至少得起床三五次。对于这种经历,我年轻时也经常有:一方面是西瓜凉润诱人,好西瓜剖开来后,连空气里也沁满了凉绿;一方面是晚上吃西瓜后一夜折腾,让尿儿憋得你没好睡,刚躺下不久又得起床了。近几年来晚上小便渐少,方才少了吃瓜受罪的折腾。

其实折腾归折腾,瓜还是要吃的。瓜是浙江平湖的好,50年代里弄里叫卖一种老虎黄西瓜,剖开来黄瓤黑子,美快宜人。近年来,黄瓤西瓜见得少了,反而成了珍品,到处都是红瓤西瓜的天下,并培育出无子品种,产地在海南岛、浙江、河南、本地等等,什么地方都有。

顾名思义,西瓜来自西方,关于它传入中国的一些情况,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得明白:“按胡峤在回纥得此种归,名日西瓜,则西瓜自五代始入中土。陶弘景注瓜蒂,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耳。”

眼下,西瓜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西瓜非但清凉可口,解渴生津,并且绿玉似的瓜皮和镶嵌着明黄、鲜红的瓜瓤,在赏心悦目中真堪入画。平时翻看画册,曾见金农画有好几块切开了的西瓜,瓜上黑子点点,画上题词:“此物能消渴,想见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青门是汉朝长安市的东南门,原名霸城门,因为门色青青,所以老百姓都习惯称它为“青门”。汉朝邵平曾经在青门外隐居种瓜,故金农在题词里遂有了“想见青门门外路”的想像。其实,当年邵平在青门外栽种的瓜,未必就是西瓜,看来很可能是让画家给误解了。丢开考证,从画面想到“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真是生活里到处都充满情趣,充满诗意,那瓜价的便宜,更是让人想像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犹如生活在桃花源,亲切又怡然。

从金农的《西瓜图》,又自然想到家里张大壮所画的《瓜果消暑图》横幅。此图高挂在百尺楼西面墙上,画面从右到左,参差利落地画着紫葡萄、桃子、鲜藕,以及刚刚采摘下来带藤连叶的西瓜。大壮先生生前喜欢喝绿茶、吃西瓜、鲫鱼、火腿等,所以别人要想得到他的画作,在大热天送上西瓜,往往总可如愿以偿,获得佳作的回报。曾不止一次地看到过张先生所画的西瓜,有整只连叶的,也有对剖开来,甚至切成块片的;有黄瓤的,也有红瓤的,都能画得水灵灵的,把西瓜的清凉风韵给和盘托了出来。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近些年来,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西瓜,比如在宾馆吃饭,饭后送上水果拼盘,纵使隆冬严寒,也可品尝到海南岛或暖房里所产的西瓜,这当然是古人无论如何也没法想像得到、享受得到的。

P003-005

序言

丕谟其实不是真正的美食家,虽然他写了不少有关饮食方面的文章。丕谟最初写这些文章,实在是为了应付各方约稿,如《食品与生活》、《现代家庭》、《文化与生活》、《医古文杂志》、《知识与生活》、《家家乐》、《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金融报》、《上海经济报》、《食品卫生报》、《调味品》、《食尚》等十几家报纸杂志的文债,逼得急了,出去吃饭,正好有了素材,于是饭桌上人家一门心思吃饭,他却一心两用,一面吃、一面记,有时还拉着我一起记。没有纸张,索性就在套筷子的小纸封上因陋就简地记上一些菜名,时间一长,饭桌上的老朋友如宋建华、山本等知道了他这一习惯,吃饭伊始,便赶快让服务员拿来纸笔,供他记录。

从1995年起,丕谟应《食品与生活》编辑吴春先生的邀约,为杂志开辟了《百尺楼饮食随笔》专栏,专栏每期发表一组文章五六篇。文章中,丕谟既谈吃的趣味,又谈吃的掌故,吃的学问,还有饮食中折射出来的世事兴衰,浓浓人情,再加上文风轻松,化深奥为浅显,变寻常为神奇,“融饮食文化于闲聊之中,寄人生情味于可读之里”,所以文章很受读者的欢迎。日子一久,自然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渐渐地便有了几本饮食随笔方面的专著,如《吃福》、《天下美食》、《吃玩大上海》等,丕谟由此被人们套上了一顶“美食家”的桂冠,并和真正的美食家林苛步、江礼呖两位先生一起被称之为沪上最具权威的“美食三剑客”。有趣的是,他后来竟还被推选为上海食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

丕谟以为,民以食为先,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维持生命,要努力工作,要享受生活,每天都要和吃打交道。生活差的人为维持生活吃口苦饭,生活好的人又翻出花样动脑筋吃这吃那,都是为口而忙。况且他本人既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又躬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提高的人间盛世;既感受到吃的清苦,也感受到吃的享受,加之年华的老去,阅历的加深,情趣的转幽,对于吃的一道,自然又在经历中生发出不少的兴味,几多的感慨。比如在文章中,丕谟认为,吃鱼吃肉是福,吃菜吃素更加是福,“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由此不仅可以看出他个人的饮食脉络:尽量少吃和不吃猪、牛、羊肉,多吃水产、蔬菜、水果,多喝清茶,而且也体现了他励志奋发、专注事业的奋斗精神;还有他说古代何曾生活穷奢极欲,吃顿饭就要花上万钱的巨数,引得苏东坡作《东园》诗说:“秋来霜露满东园,莱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由此丕谟想到了中国人的吃,尤其想到久禁不止,一掷千金万金而无所痛惜,吮吸民脂民膏的公费吃喝之风,然后他极为愤怒地说,那真是该让人诅咒,被推上道德法庭的。从中则又反映出丕谟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忧国忧民的正直情怀。一滴水可以观照大海,一芥子容纳了整个须弥山,同样,丕谟的小小饮食文章也折射了当今的社会风貌。

今年暑假,承上海远东出版社的青睐,要将丕谟的饮食随笔结集出版,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于是本人便欣欣然地将丕谟所有的饮食文章梳理一遍,又经一番调整、补充,终于有了眼下这套“洪丕谟饮食随笔”。其中《上海美食寻踪》着眼于上海本地美食,全书分为“上海滩各地特色菜馆”、“特色专吃”、“品味西菜”、“素斋面点”、“美食街景”等五个部分;《文化食旅》着眼于上海之外的各地美食和世界美食,全书又分“各地美食”、“环球美吃”、“节令食俗”、“吃喝学问”等四个部分;《果蔬茶点录》由书名便可以知道该书着眼于蔬菜水果茶饮点心,全书则又分“瓜果情思”、“园蔬风韵”、“素食养生”、“茶饮点心”、“饮食杂谈”等五个部分。这套随笔收录了丕谟历年来所写的有关饮食的文章,因此无论用于闲情赏读还是专题研究,都能使读者一册在手而了无遗憾。

需要说明的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年中,上海的发展速度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饮食行业同样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天都有新店开张,每天都有旧店关门,加上市政建设、市容改建,丕谟笔下的一些酒家、饭店也有不复当年原址原貌的,比如坐落在曹家渡的原沪西状元楼,它的楼面早在前两年已被王家沙点心店盘下。考虑到丕谟的饮食文章着眼于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情趣,所以对于相关的文章,便依然保留原貌,不作调整,还望读者鉴谅。

“不必大吃大喝,小小一盘蔬菜、一杯清茶,人生吃福,就在其中了,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够吃出文化、吃出品位、吃出情趣。”丕谟如是说。

希望您喜欢这套“洪丕谟饮食随笔”。

姜玉珍于新百尺楼东窗

2006年8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果蔬茶点录/洪丕谟饮食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丕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63469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4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