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底两万里/世界名著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海面上出现了一只神秘的“怪兽”,它频频袭击各国海轮,这“怪兽”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这只搅得人心惶惶的“怪兽”是一艘名叫“鹦鹉螺”的潜水艇。它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尼摩船长。我们将与尼摩船长一起,去参观海底森林,去探访海底的大西岛废墟,去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去和沙鱼、章鱼等水中的霸王们搏斗……

《海底两万里》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本书通过对“海上怪物”的追踪,描绘出了神奇的海底世界,这里有海底平原、海底森林、海底墓场、珍珠世界、沉没的大洲和古城堡……凡尔纳还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设置了很多惊险的场面,使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零年问世,暨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张书不及百岁不看的读者,是大可放心一阅的。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内景只是一艘潜水艇。但就是这么四个半人,这么一艘潜水艇,一个神秘的船长瓯北悲,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在各种探险历程中,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海底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  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这样一部小说,读来既倍使人赏心悦目,也令人动魄惊心。令人永生难忘,不愧为一部世界名著。让人百看不厌。

目录

上部

第一章 逝去的巨礁/2

第二章 赞成与反对/8

第三章 我坚持己见/14

第四章 尼德·兰/19

第五章 前去冒险/25

第六章 全速前进/31

第七章 无名的巨鲸/39

第八章 动中之动/46

第九章 尼德·兰的火气/53

第十章 海人/59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67

第十二章 全靠电力/74

第十三章 几个数字/80

第十四章 黑潮/86

第十五章 邀请信/95

第十六章 海底漫步/102

第十七章 水下森林/108

第十八章 太平洋底四千里/114

第十九章 瓦尼科罗群岛/121

第二十章 托里斯海峡/130

第二十一章 陆地上的几天/137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霹雳/147

第二十三章 强迫睡眠/157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165

下部

第一章 印度洋/174

第二章 尼摩船长新奇的建议/182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珍珠/190

第四章 红海/199

第五章 阿拉伯海底隧道/209

第六章 希腊群岛/216

第七章 地中海的四十八小时/225

第八章 维哥湾/232

第九章 沉没的大陆/240

第十章 海底煤矿/248

第十一章 萨尔加斯海/257

第十二章 抹香鲸和长须鲸/264

第十三章 大浮冰群/274

第十四章 南极/284

第十五章 意外还是事故/295

第十六章 氧气短缺/302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310

第十八章 章鱼/318

第十九章 湾流/327

第二十章 从北纬四十七点二四到西经十七点二八/336

第二十一章 大屠祭/343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遗言/351

第二十三章 结局/357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逝去的巨礁

一八六六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人无法忘记。那年曾有一件古怪罕见的事情发生。对于这件还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奇怪现象,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依旧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海员们的情绪非常激动,至于那些使得港口所有居民都惊慌失措,以及让内陆舆论沸腾的形形色色的传闻就不用提了。欧洲与美洲的大商贾、船主、船长或者各种船只的掌舵人、世界各地的海军官员,后来甚至连欧洲与美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关心这个事件。

事实上,事情是这么引起的:前不久,海上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非常长、呈梭状的物体,有的时候泛出磷光,体积要比鲸鱼大很多,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有好几艘船只在海上遇到过。

种种航海日志里面记载了有关这个“庞然大物”的事实,比如这个物体或者这个物体的样子,它行驶时非常快的速度,运行当中所显示出的让人诧异的能量,它那种如同天赋一般的生命活力,严格来说,相互之间还是非常相符的。假如说这个物体是一种鲸类动物,那么它的体积远远地超过了所有该学科中过去加以归类的鲸鱼。居维埃、拉塞拜德、杜梅里与卡特法日先生等人——除非他们看到过,意思也就是,除非这些学者自己亲眼看到过——肯定会否认有这样一种庞大怪物的存在。

把数次观察的结果平均一下——除去那些比较保守的估计,就是认为这个物体的长度为二百英尺,也不赞成那些过分夸张的意见,就是说这个庞然大物有一海里宽、三海里长——我们能够非常肯定地下结论,如果这个非同寻常的生物的确存在的话,那么它的体积已经远远超过了到今天为止鱼类学家所认可的各种鱼类的体积。

但是,这种生物的确存在着,它存在的真实程度已毋庸置疑。所以,对于它这样奇异的出现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激动或者骚乱,我们凭借人类所固有的好奇心就会感到这一现象是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了。至于那些说这件事情是子虚乌有的观点,则根本就不能站稳脚跟。

因为实际上一八六六年七月二十日,加尔各答一布纳希汽轮航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在澳洲东海岸五海里的地方,曾碰到过这个庞大的动物。刚开始,船长巴克还猜想那是一座不为人知的巨礁,在他正打算要测定它准确的方位时,忽然看到由这个怪诞的物体里喷射出两道水柱,狂怒着冲向云天,蹿出一百五十英尺高。由此来看,如果不是这座不为人知的巨礁上有一个间歇热喷泉,那“希金森总督号”所面对的肯定是一种还没有被人发现的海洋哺乳动物,两道夹杂着水汽的泡沫水柱从它的鼻孔里喷出来。

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在太平洋的海面上,西印度·太平洋汽轮航运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也看到了类似的事情。可以说,这个怪异的鲸类动物可以以一种令人吃惊的速度由一个地方游行到另外一个地方,并且行动非常敏捷,因为“希金森号”与“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曾经分别在距其七百海里处两个不同的地点看到过它,并且间隔的时间只有三天。

半个月以后,在离上述两地两干海里的地方,在国立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与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近舷对驶于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的时候,它们分别在格林威治子午线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之处一起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两条船一起观测到的结果表明,既然“山农号”与“海尔维蒂亚号”两条船都是首尾相差一百米,都比不上它的长度,而当时身体最长的鲸鱼,比如那些经常在阿留申群岛的久兰马克岛与翁居里克岛邻近海面出没的鲸鱼,超过五十六米的向来都没有——甚至连这个长度都不曾达到,所以,能够粗略地估计出这个哺乳动物的长度最少是三百五十多英尺长。

这样的报道不断涌来:横渡大西洋的“贝莱尔号”对其所做的各种新观测;伊斯曼舰队的“埃特那号”同这个庞然大物的一次相撞;法国大型驱逐舰“诺曼底号”军官们对此写下的记录;分遣舰队司令官弗兹·詹姆士手下的高级船员在“克利德勋爵号”船上进行的非常准确的方位位置测定。这所有的一切在那个时候的确是轰动一时。在民族性轻浮的国度,大多将此事看成是笑谈,而那崇尚实用的国度,如英国、美国、德国,对此事非常关注。

在许多大的中心城市,这个庞然大物变得是无人不知,人们在咖啡馆中对此赞叹不已,在报刊上对此嘲弄不休,把它搬上舞台进行戏演。报纸恰好有了制造形形色色怪闻轶事的时机。在那些发行量非常小的报刊上,甚至连与种种巨形怪异动物有关的报道都出现了,由白鲸、北极海里可怕的“莫比·狄克”一直到巨型大物“克拉肯”——它能够用触须把五百吨重的轮船缠住,并把它拖下海底——应有尽有。有些人甚至把古典文献都搬了出来,其中有亚里士多德与蒲林尼的意见,他们对于这些怪物的存在都不否认,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记述,除此之外还有哈林顿先生那毋庸置疑的报告,报告上讲他在一八五七年曾在“加斯迪兰号”上看到过一种巨蛇,这样的巨形蛇到现在为止仅在旧时北极探险船“立宪号”经过的海面上看到过。

那个时候,在学术团体里与科学报刊上,相信者和怀有疑虑的人两派当中不停地展开争论。这些“怪物问题”让人们心情非常激动。自我感觉是内行的杂志编辑们和一些自以为是的文人交起火来,在这场值得让人怀念的论战里洒下了大量的笔墨,有的人为此甚至都付出了鲜血的代价,由于他们的矛头针对的并非海蛇,而是变成了最能触犯人的人身攻击。

在这次论战中,双方各不相让,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战事起伏不定,一直持续了六个月的时间。流行小报都在无休无止地驳斥着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联合会、华盛顿史密森协会发表过的那些论文,反击着《印度群岛报》、摩亚诺神父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中的讨论报道,还有法国与另外各国大报上面刊登的科学专栏传闻。这些文采丰富的作者们有意使用对手曾经使用过的林奈的一句话“大自然不制造蠢东西”,实际上,这一带有戏谑性的摹仿目的是请求当代人别造大自然的谣,去随意相信那些“克拉肯”、大海蛇、“莫比·狄克”与头昏脑涨的海员们捏造出来的另外一些海怪的存在。最后,一份尖酸刻薄的嘲讽小报有一个读者最喜欢的编辑,他胡乱地写了一篇大体叙述的文章,像伊波利特一样向这庞然怪物送上致命的一击,在大家平日的笑谈当中把它给结束了。智慧最终还是把科学战胜了。

在一八六七年的前几个月当中,这个问题很明显让人淡忘了,看上去不可能再有人提起它了。但是就在这时,大家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这个时候,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科学方面等待解决的问题,而彻底成了一个一定要进行避免的严重的事实危险。问题转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情况。这个庞然大物成为了小岛、岩山与巨礁,并且是飞逝的、行踪不定的、难以把握的巨礁。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蒙特利尔海运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里行驶到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面的时候,船右舷的后半部分撞在了一块礁石上,但是在所有的航海图上都没有这一带海域有这样一块礁石的标示。那个时候,“摩拉维安号”凭借风力还有船本身四百匹马力的推动,行驶的速度达到了每个钟头十三节,假如不是船体质地非常牢固,被撞以后,不用说肯定会和它从加拿大载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块儿沉入海底。

这一事故发生于早上五点钟左右,正是天将要亮的时候。事故发生时,值班高级船员们马上向着船的后部奔去。他们十分谨慎地观察海面。他们不曾有任何的发现,只看到在距此三锚链的地方有一个波涛碎成浪花形成的很大的漩涡,仿佛这片洋面刚刚受到过剧烈的冲击。那个时候,一出事之处被非常精确地记录了下来。“摩拉维安号”不曾发现什么明显的损坏又接着向前行驶。它是撞在了一个海面底下的岩石上面呢?还是撞到了一个失事船只的残骸?这在那个时候是不得而知的。“摩拉维安号”一直到进船坞对船底进行检修时,才看到它有一部分龙骨已经破裂。

这事情本身是非常严重的,假如不是在三周以后,在同样的境况下又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只怕它会和另外的一些事件一样让人淡忘。新发生的那起撞船事故之所以能够引起非常大的轰动,只不过是因为受损船只的国籍和它所属公司的声誉。

任何人都知道有名的英国船主卡纳德的名字。在一八四。年的时候,这个聪明的英国企业家就用三条轮式木船,四百匹马力与一千一百六十二吨位的规模,开辟了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当中的邮路。八年以后,他的公司设备增加至四条,六百五十匹马力,一千八百二十吨位,两年以后又添了两条马力与吨位都更大的船只。一八五三年,刚刚得到继续快寄邮件运送特权的卡纳德公司又先后添置了“阿拉伯号”、“波斯号”、“支那号”、“斯戈蒂亚号”、“爪哇号”与“俄罗斯号”等船只,全部都是头等航速的船只,并且是在“大东方号”以后行驶海域最宽广的船只。这么一来,到一八六七年时,这家公司的船只达到了十二条,八条是轮式的,四条是螺旋桨(式)的。

我之所以要把这样的情况草草几句话介绍一下,是为了叫读者稍稍清楚一些这家海运公司是比较重要的。它优秀的管理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的。没有哪家横渡大洋的海运企业的经营要比这家公司更得法,成效更高。二十六年以来,卡纳德公司的船只曾横渡大西洋两千次,但是向来都没有放弃过一次航行,不曾有过一次延误,不曾丢掉过一封信件,也没有损失过一人一船。所以,虽然法国和它极力相争,然而人们还是非常喜欢卡纳德公司,愿意乘坐它的船只,这从近几年官方的统计资料里可以看出。这样说来,这家公司最华丽的客轮里的一艘遇难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对这件事,任何人都不可能感到奇怪了。

一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海上无风无浪,是一种对于航行来说很好的天气。那个时候,“斯戈蒂亚号”正在位于西经十五度十二分,北纬四十五度三十七分的海面上航行。它在本身一千匹马力发动机的推动下,时速是十三点四三节,船的机轮在海里运转得非常正常。这个时候,船吃水的深度是六点七米,排水量则为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午后四点十七分,乘客们正一块儿在大厅中吃饭,此时此刻,“斯戈蒂亚号”船侧的后半部分,略后一点儿靠近左舷机轮之处,觉得发生了一次非常轻的碰撞。

“斯戈蒂亚号”并不曾撞到什么东西上,而是它让其他的东西给撞了。撞它的与其说是一种敲击的器具,倒不如说是一种尖利的钻孔器械。这回碰撞感觉十分微小,若非货舱监装员奔到甲板上大喊:“我们的船快沉了!我们的船快沉了!”只怕船上没有任何人会对这次碰撞感到不安。

刚开始,所有的乘客都感到十分恐慌,不过安德森船长不久便把他们给稳住了。实际上,这样的危险也并不是非常紧迫的。还有就是,“斯戈蒂亚号”船的七间船舱是被水密舱壁分隔开的,它应该可以不受损坏地顶得住少量的漏水洞。

安德森船长马上奔到底舱。他看到海水已浸到了第五间船舱,并且浸入的速度非常快,这证明漏水洞已经非常大了。值得高兴的是,这间舱中没安装蒸汽锅炉,否则的话,炉火就可能忽然被熄灭。

安德森船长吩咐马上停船,而且让其中一个水手到水底查明船体受损的程度。没用多长时间,就查清楚轮船船体机身(水线以下的部分)处有一个直径两米的大洞。像这样大的漏洞形成的水道要想堵住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了。所以,“斯戈蒂亚号”船就只好在它的机轮处在半淹的状态下接着向前航行。那时它距克利尔海岬还有三百海里,在延长了三天以后才驶入公司的船坞。这次时间延长事件让全体利物浦人都心神不定。

“斯戈蒂亚号”船被架起来了,工程师们把这艘船进行了检修。对于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他们都无法相信。船体吃水线底下两米半处显现出一个十分规则的等边三角形裂口,铁皮上面的裂痕非常整齐,就是打洞钳也不可能轧制得如此准确无误。轧穿这个洞的穿孔器械并非一般的钢材制作,由于它在以一种奇异的力量朝前冲撞,在把四厘米厚的铁皮戳透以后,还可以做出一种简直让人无法想象的后退动作,让它本身得到逃脱消逝。

近期事件经过的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最后它令人们的情绪再次激昂起来。由于从今往后,曾经那些无从查明原因的失事事件如今全都算到了这个庞然大物的身上。这个奇异的动物担负了一切沉船事件的责任,但是,失事船只的数字十分巨大。按照监督委员会统计年鉴的记载,在一年中受到损害的三干只船舶里,由于不明原因而断定为失踪的汽轮或者帆船,数量最少不低于二百艘!

这个时候,这个“庞然大物”便由于船只下落不明而受到了人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指责。因为它的存在,每个大洲之间的航行危险变得愈来愈大了。人们都不假思索地纷纷表示,坚决请求不惜所有的代价将这条让人感到可怕的鲸怪彻底清除。

P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底两万里/世界名著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译者 杨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7216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