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回归言语形式的文言文教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沈华这本书对文言文的言语形式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阐述。本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文言文的言语形式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这样的理论架构和研究视角契合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扇文言文阅读的视窗,启窗而观,景致丰富,风光无限。不论是在整体宏观视野下审视文言文篇章,从文本体式、篇章结构、章法运用等角度进入文言文的言语世界,还是在中观视野下研究文言文字句段的关系,从言语的省略、留白、矛盾、顺序等角度走进文言文,或者从微观视角聚焦炼字炼句,都是为了发现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和谐统一,从言语形式中理解言语内容,体悟言志载道。这样的研究不是为了迎合某种理论,也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是真正想破解文言文教学的困局;这样的研究能为一线的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作者简介 沈华,任教于杭州市文澜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拱墅区十佳教师,拱墅区运河名师。曾获得全国运河赛课节一等奖,全国教坛新星杯说课一等奖,浙江省义务教育展示课一等奖。多次受邀参加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录像课和专题讲座。在《中学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教学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教育信息报》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近百篇。致力于“回归言语形式的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追寻“好玩”的语文课堂,认为语言是语文课的安身立命之处,语文教师要乐于折腾语文课,玩出语文的趣味、意味和深味。 目录 第一章 文言文教学的乱象与回归 第一节 文言文与文言文教学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乱象丛生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追本溯源 第二章 言语形式与文言文教学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第二节 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 第三节 言语形式与语文教学 第四节 言语形式与文言文教学 第五节 言语形式与文言文测评 第六节 言语形式与文言文言语活动 第三章 文言文言语形式聚焦 第一节 宏观视野下文言文的言语形式 第二节 中观视野下文言文的言语形式 第三节 微观视野下文言文的言语形式 第四节 言语形式视野下文言文发展思维的路径 第五节 基于言语形式的文言文文化解读 第四章 文言文言语形式课堂实践 第一节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 第二节 《狼》教学 第三节 《塞翁失马》教学 第四节 《答谢中书书》教学 第五节 《虽有嘉肴》教学 第六节 《小石潭记》教学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归言语形式的文言文教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8439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2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0 |
CIP核字 | 2021052236 |
中图分类号 | G633.3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