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哑巴红军-百年百部红旗谱
内容
编辑推荐

《哑巴红军》作者将笔触伸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实,将历史叙事与人物描写有机融为一体,将一个血肉丰满的革命战士、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哑巴红军》将字格空间留给哑巴同志这位长征途中的“边缘人群”、“平凡人物”,将笔头转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原真实历史人物,在整体上做到了将历史叙事与人物描写有机地融为一体,语言质朴感人,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内容简介

《哑巴红军》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讲述了哑巴红军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无论是在长征路上、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哑巴红军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把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人民军队,用赤子之心谱写出了一部无声传奇。

作者简介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著有《乡村国是》《大战“疫”》《马桑树儿搭灯台》等长篇报告文学20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等,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目录

自序

上篇

“毙了这狗日的”

“松绑,让他背行军锅”

胜利大会师,哑巴跟着“嗷嗷”欢庆

“穆桂英挂帅时有个哑巴战士,红军怎么就不能有个哑巴呢”

“看,哑巴背上的行军锅被炸烂了”

陕北张村驿:哑巴第一次与战友离别

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痛别石连长

“你就是我的大哥哥!”

南泥湾的出色挑夫

六块银元,一顶八角帽、一枚红五星帽徽、一对红领章

张思德牺牲后

“把哑巴给我绑上,带回团部炊事班”

“谢谢您了,老红军”

中篇

“咱们都习惯,就他一个人不习惯”

初次“下岗”的哑巴

在大连荣军院的“幸福”生活

“荒地栽上果树,解决哑巴工作”

罕见的老头少尉

“授勋章和奖章是对哑巴革命人生的肯定与评价”

四川寻亲记

果园“保卫战”

“想要什么,就让他拿什么,该过秤的过秤,记上账,年底统一结”

“只要师里有文艺汇演都要通知他看”

五块银元丢了后

“给哑巴找个伴”

吴烈司令员说:“今天是向你们布置一项重要任务”

果园被铲平后

周总理对吴烈说:你是卫戍区司令,要照顾好哑巴

“你这个没良心的哑巴,我就是你婆娘啊!”

下篇

心脏病突发后

一台彩电和一台冰箱

湖北来了封认父信

成立哑巴医疗护理小组

哑巴与“女儿”小张

卫戍区政治部干部部批复:同意哑巴同志按副师职待遇离休

哑巴同志在北京逝世

尾巴

前言

哑巴同志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唯一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聋哑红军。

哑巴同志既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红军,又是一个身份特殊的红军。他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别人说话,典型的天聋地哑。他更不识字,甚至不懂哑语,只会用简单的手势表达自己的心思。在档案里,他的姓名是哑巴,出生年月不详,入伍时30岁左右,籍贯只知道是四川一带,其他的具体内容都不详,唯有入伍年月明了:1935年6月。哑巴同志是红一方面军途经四川时,被红军战士误当作奸细而带上革命道路的,并且机缘巧合地成了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贴身警卫部队——中央警备团炊事班的一名挑夫,红色奇缘由此演绎。哑巴同志跟随着主力部队,从大渡河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京香山,再从香山来到北京城内,从背行军锅到喂马、挑水、烧火,再到看管果园,他的身份以及他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十分普通,甚至普通得不为人所关注。

中央红军过了大渡河后,政治保卫大队的战士肖士杰与马天皇发现哑巴同志时,曾与哑巴同志有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在那场对峙中,哑巴同志不畏强暴,分得清好与坏、是与非。而更让肖士杰与马天皇吃惊的是,面对他俩黑洞洞的枪口,哑巴同志居然毫无惧色。虽然在这里哑巴与肖士杰和马天皇似乎结了仇,但在后来的战争洗礼中,坚定的革命信念让他们紧紧地走在了一起,成为同甘共苦的革命战友。哑巴同志正式被批准参加红军后,对革命充满了向往。当他看到灰色粗布中山装、八角帽、缀布质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时,左看看右看看,前摸摸后摸摸,感觉特别亲切,久久不愿放手。

哑巴同志有一些缺点和小毛病,比如脾气暴躁、爱用唾沫表达自己的不满等,这些小毛病几乎贯穿了作品的始终,而这些对主人公小毛病的描写不仅没有让读者怀疑主人公的品质,相反体现了鲜明的人物个性、可敬可佩的高尚品质,让我们更加敬重这个从大渡河走出来的聋哑红军战士。当年在大渡河被肖士杰和马天皇他们带回大队的时候,哑巴同志就对他们对自己的轻视给予了回击,他不会说,就吐唾沫。平时只要谁说他的坏话,他就会毫不客气地吐唾沫。新中国成立后,哑巴同志生病了,领导想让他去休养,但领导知道如果说要哑巴同志去休养,他肯定不会去,于是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让他去一个荣军院,负责那里的卫生。来到荣军院后,对于那些摆架子,到处乱扔垃圾的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英雄,哑巴同志会纠正他们的缺点,要是他们不改,逼急了,哑巴也朝他们吐唾沫。这一小毛病直到哑巴同志去世都一直没改掉。正是这些小毛病,让哑巴同志与许多人闹过矛盾。

哑巴同志的手特别紧,在延安的时候,他把几块银元放在布口袋里,贴身放着,生怕丢了,或是被人偷了。当时与他一块儿的战友熊健心里还产生一个疑问:哑巴同志怎么把钱看得这么重要呢?是不是他老家还有老婆孩子啊?要么就是他的农民意识太强了。关于哑巴同志手紧的例子还不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哑巴同志对钱看得重是事实,但他不贪钱,说得准确点儿,他只是爱惜钱、勤俭节约。可战友要离开连队了,他会送点儿钱,战友家里有困难了,他也会资助点儿钱。后来,当熊健离开连队时,哑巴同志也送给了他一块银元。这是熊健始料未及的,熊健对哑巴同志的猜疑也随之消失——哑巴同志不是抠门,而是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高尚。后来,他又随同部队来到北京城内,并在这里负责看管果园,虽然他不随便让官兵进入果园摘果子,但他却经常送果子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吃,至于捡回来的果子,他会把好的没烂的送给战友们吃,自己只吃烂了的。

哑巴同志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上了红军,红军给他饭吃、衣穿,甚至干活还给他发银元、发工资;随同部队到达北京后,他又得到了战友、领导甚至是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哑巴同志的一生又是颇有遗憾的,直到他去世,仍旧没有找到他的家和亲人,他也没有成家。组织上也多次安排去找他家里的亲人,甚至在报纸上刊登了消息,前来北京认亲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排成了长队,但没有一个是他的实在亲戚;组织也想给哑巴成个家,让他老来有个伴,其间有不少令人发笑但却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既体现了哑巴同志平凡的一面,又体现了他高尚的一面。

哑巴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党和军队领导并没有忘记他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对他进行了特殊的照顾。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哑巴同志病重后,师领导和师医院领导一致同意成立“哑巴医疗护理小组”,让他安度晚年,这不光在卫戍区部队,就是在全军都是破了例的。

本书将字格空间留给哑巴同志这位长征途中的“边缘人群”、“平凡人物”,将笔头转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原真实历史人物,在整体上做到了将历史叙事与人物描写有机地融为一体,语言质朴感人,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哑巴红军-百年百部红旗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红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37481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21-03-01
首版时间 2021-03-01
印刷时间 202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10
CIP核字 2021012465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7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