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树剑,博士,教授,现供职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多年来致力于针灸学术史、中医技术史研究,于针灸史的研究方法与疆域颇有开拓之功。 目录 绪论:学术调适与妥协中的针灸知识转型 一 郁郁乎文:民国针灸文献 民国时期针灸医籍研究现状 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考 民国时期针灸医籍分类及内容特点 近现代汉译日本针灸医籍述要 民国期刊《中国针灸学》钩沉 承淡安与《针灸杂志》 民国针灸译著《最新实习西法针灸》内容及其影响 民国时期汉译日本针灸医籍对我国针灸学的影响 二 示我周行:民国针灸医家 承淡安游学日本经过 民国针灸医家徐益年及其《实用针灸学》 民国针灸家陈景文《实用针灸学》学术思想初探 尧天民《中国针灸医学》考略 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科学针灸治疗学》学术探析 杨医亚先生生平事迹及主要中医针灸贡献概要 近代针灸学家罗兆琚生平著述考略 朱琏“新针灸学”与针灸科学之初曦 三 学而不已:民国针灸教育与传播 民国时期针灸教育形式的转型及其特征分析 民国时期针灸学校述要 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体例及内容特点 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无锡办学概貌 现代针灸学科体系构建轨迹的探析 ——兼评承淡安“针灸学”三部曲 近代中医药类期刊特点浅析 ——以《针灸杂志》为例 民国时期针灸医生执业管理的实施及其影响 清代及近现代传世针灸针具实物举例 四 择善而从:民国针灸学术变革 民国时期澄江针灸学派科学化实践探析 西方“nerve”的译入及其对经络研究的影响探源 民国针灸学讲义“重术”特点与原因探讨 浅谈针灸的道与术 ——以近代针灸名家为例 民国《针灸杂志》“以西释中”理论现象探析 西学引入背景下近代针灸临床思维取向和技术特点 近代灸法的学术继承与发展 ——以民国期刊《针灸杂志》为例 论疾病分类法对民国时期针灸治疗学的影响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实践与转向 ——以朱琏为中心 后记 内容推荐 对于针灸学而言,民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传统的知识不断被质疑与解构,新的知识体系又没有完成构建,保守主义的针灸师与颇具新思维的中医医家之间既有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共享利益,同时又有学术观点与新旧之争。日本明治时期经历了针灸近代化历程,民国时期日本针灸医籍的译入,也影响了中国针灸的理论与实践。本书精选了近10年以来对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刊行,分为4个部分:一、郁郁乎文:民国针灸文献;二、示我周行:民国针灸医家;三、学而不已:民国针灸教育与传播;四、择善而从:民国针灸学术变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国针灸学术史研究要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树剑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张树剑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518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6000 |
出版时间 | 202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0 |
CIP核字 | 2019144437 |
中图分类号 | R245-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1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9.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