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大学(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成长故事。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求光明。

本书是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由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翻译家翻译。书中双色精美插图营造轻松阅读氛围,注音、注释使阅读无障碍。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自画像)艰难的生活道路及其成长的过程,展示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优秀的作品。《我的大学》讲述的是阿廖沙16岁至20岁时在喀山的生活:他梦想进入喀山的大学念书,但没有实现,码头和贫民窟成为了他真正的“大学”。

试读章节

就这样我要去喀(ka)山大学。读书了,不管怎么说也算圆了上大学这个梦。

使我产生上大学念书这个念头的是一个名叫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的中学生。他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还是个美男子,长着一双女人才有的妩媚动人的眼睛。他住在我们那幢(zhuang)房子的阁楼上,他经常看到我手里拿着一本书。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我们就认识了,很快叶夫列伊诺夫就说服了我,并开始让我相信一点,那就是我对科学有着异乎寻常的才能。

“您生来就是为科学服务的。”他甩动着他那极好看的浓密的长头发对我说。

我当时还不知道,就是家兔也能为科学服务。而叶夫列伊诺夫十分热心地对我说,大学里需要的正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自然,我们多少也谈到了米哈依尔·罗蒙诺索夫的事情。叶夫列伊诺夫说,我去喀山可以住在他家里,在那里过完秋天和冬天,并读完中学教程,“随便”应付一下什么考试,就可得到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再过四五年,我就会成为一个“学者”。在他看来,一切都很简单,因为叶夫列伊诺夫还只有十九岁,他有一副热心肠,是个极善良的人。

他考完试后就回家了。过了一两个星期,我也动身了。

外婆在送我时劝我说:

“你呀,别再对人发脾气了,你总是发脾气,变得那么严厉、傲慢!这全是跟你外公学的,你没见他是个啥下场?这个可怜的老头子,他活呀活呀,最后却变成了个老傻瓜!你要记住:上帝是不会责备人的,只有魔鬼才会多嘴多舌!再见吧!唉……”

她擦掉她那肌肉松弛褐色面颊上的几滴眼泪,接着对我说:

“我们再也见不着了,你走了,远走高飞了,而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近几年来,我总是不断地离开我这个好心的外婆,几乎简直很少见到她。这时,我突然感到心里十分难受,因为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我这个骨肉相连、细心照料我的亲人了。

我站在船尾,一直望着她,她伫立在码头边,一只手在胸口画着十字,另一只手则用她那条旧披巾的一角擦着自己的脸,擦着她那双总是对人闪烁着无限慈爱光芒的乌黑的眼睛。

我就这样来到了这个一半是俄罗斯一半是鞑靼(da da)人居住的城市,住在一所窄小的平房里。房子孤零零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冈上,在一条狭窄而偏僻的街道尽头。它的一边是火灾后留下的一片废墟,废墟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在茂密的苦艾、牛蒡(bang)、团酸模(一种植物)的杂草丛里,在接骨木的灌木丛里,凸现出一堆大火焚烧后的砖瓦建筑物的残迹,建筑物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地窖,那里有很多野狗,它们住在那里,也死在那里。这个地窖我记得很清楚,印象极为深刻,这就是我上过的一所大学。

叶夫列伊诺夫一家只有母亲和两个儿子,他们仅靠一点可怜的抚恤金来过日子。我来到这儿的头几天,常常看到,这个脸色苍白、个子矮小的寡妇,满脸忧愁地从市场回来,把买来的东西分放在厨房的桌子上,暗自思索着如何来解决眼前的难题:怎样才能把不多的几块不太好的肉为三个健壮的小伙子——不算自己在内——做成一顿足够吃饱的美餐呢?

她是一个寡言少语、不爱说话的女人,但在她那双灰色的眼睛里却凝结着一种温顺的、无可奈何的顽强劲儿,就像是一匹耗尽了全身气力的马在拉车上坡,明知拉不上去,但还是在竭尽全力往上拉!

我来后的第四天早上,孩子们还在睡觉,而我在厨房里帮她洗菜,她小心翼翼地轻声问我:  “您来这儿干什么?”

“我来上学,来上大学。”

她的两道眉毛向上一扬,额头那枯黄色皮肤上的皱纹随即皱了一下,原来是菜刀切破了她的手指头。她连忙用嘴去吸指头上的血。她坐到椅子上,可马上又跳了起来,叫道:

“哎呀!真见鬼……”

她用手绢包好切伤的手指,然后夸奖我说:

“您很会削土豆。”

瞧瞧,这还能不会!于是我对她讲述了我在轮船上帮过厨的事。她问:

“您想,您靠这点本事,就能上大学学习了吗?”

当时,我不太明白什么是幽默。我把她的问话当真了,于是又给她讲了我的行动计划,并且告诉她,我只要这样去做,科学殿堂的大门就会在我面前敞开。

她叹了口气说:

“唉,尼古拉,尼古拉……”

就在这时,尼古拉正好走进厨房来洗脸,他睡眼惺忪(song),头发蓬松。像平时一样,乐乐呵呵的。

“妈妈,能包回饺子吃多好啊!”

“是啊,好吧。”母亲顺着他说。

我想显示一下自己的烹饪知识,于是乘机说道,包饺子,这肉不太好,而且也太少了。

这些话可惹恼了瓦尔瓦垃·依凡诺夫娜,她生起气来,并冲着我狠狠地说了几句,说得我脸发红,耳根发烧,很不好意思。她把几根小胡萝卜往桌上一丢,转身就走出了厨房。而尼古拉则向我使了个眼色,然后向我解释他母亲的行为:

“她心情不好……”

他坐到板凳上,继续对我说,女人一般说来比男人更爱生气,这是她们的天性。有个有声望的学者,好像是一个瑞士学者,他无可争辩地论证了这一点。这个问题,英国人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也曾经提到过。

尼古拉非常喜欢教我,他常常利用每一个方便的时候向我头脑里灌输某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我聚精会神地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后来我竟把佛克、拉罗什佛克和拉罗什查克林这三个外国人混在一起当成了一个人。我甚至都想不起来,拉瓦锡和杜模力两个人中究竟是拉瓦锡砍了杜模力的头呢,还是刚好与此相反。这位好心的年轻人真诚地希望“把我教导成人”,他满口答应我要这样去做,但他没有时间,更没有其他的条件可以用来认真地教我,帮助我。年轻人那种自私自利和轻佻(tiao)浮躁的作风使他看不见母亲是如何努力并煞费苦心地操持家务。他的弟弟,一个沉默寡言、头脑迟钝的中学生,似乎多少还感觉到了一点。我对厨房里那一套经济和化学的复杂戏法早已熟悉了。我清楚地看到这个主妇的手是多么灵巧,每天不得不想出很多办法来填饱两个孩子的肚子,还要加上我这个跑到别人家来的年轻人,养活我这个外貌令人讨厌、举止粗野的流浪儿。不言而喻,分给我那一份的每片面包都像石头一样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我想找点什么活干。为了不在这个家里吃闲饭,我一清早就从家里跑出去。遇上刮风下雨时,我就在那片火烧后的废墟的地窖里躲雨。在那里闻够了死狗、死猫的臭味,听够了大雨滂沱(pang tuo)、狂风吼叫的嘈杂声,我这才很快觉悟到,上大学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要是去了波斯,也许会比到这儿来更好些。这时我把自己幻想成一个白胡子的老法师,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每粒粮食都长得像苹果那么大,每一个土豆都有一普特。重。总之,为了这块土地,为了不仅是我一个人在这块土地上艰难度日,我想出了不少为民造福的好事情。

我学会了幻想着许多奇异的冒险和幻想去实现许多伟大的业绩,在生活最艰难的日子里,这种幻想对我有极大的帮助,因为这样的日子很长、很长,所以我变得越来越富于幻想。我不期望别人的帮助,也不期望走运,我的意志渐渐变得越来越坚强。生活条件越艰苦,我觉得自己越坚强,甚至更聪明了。我很早就懂得,一个人就是在跟周围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

P1-5

序言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他4岁丧父,11岁起开始在社会上奔波,先后当过鞋店学徒、洗过碗碟、搬过货物、给富人做过短工,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工作。

他一生只上过两年小学,但凭借顽强的自学,在他24岁时就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马卡尔·楚德拉》,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里,“马克西姆”意为“最大的”,“高尔基”意为“痛苦的”。高尔基一生著作颇丰,他的早期作品《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和《奥尔洛夫夫妇》描绘了流浪汉和底层人民的苦难;《鹰之歌》通过富有传奇浪漫色彩的寓意形象,激励人们向往光明和自由;《海燕之歌》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些作品出版后即轰动了文坛。而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则是他最为世人称道的经典之作。1936年,他病逝于莫斯科。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在继承俄国和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主要道路,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也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莎在喀山的生活经历。阿廖莎16岁那年,在好友的劝说下,一个人离乡背井到喀山去上大学。可是,事与愿违,他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大学校园,而是进入了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在这里,他不得不为生活而继续奔波,住大杂院、出卖体力,同流浪汉、小市民一起生活形成的青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在生活最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影响极为深远。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殴,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高尔基的作品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介绍到了中国,在中国读者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书评(媒体评论)

他带着不可制服的锐气与力量走进文学界,把俄罗斯大草原的健康气息带给世界各国的读者。

——巴金

高尔基审察生活的能力,塑造人物性格的才能,以及对于俄罗斯底层的无与伦比的知识,都是他赢得巨大声誉的重要因素。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大学(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译者 张小川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65785
开本 16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8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