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为何物(进化的逻辑)
内容
内容简介
二战后高歌的全球化,让许多预言家误以为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地球村”的大同。正当人们满怀信心地憧憬21世纪的美丽新之际,情势急转直下: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余波未了,新冠疫情又将人类打出原形。一时间,各地势力肆虐,逆全球化风起云涌,全球合作秩序遇到挑战,面临崩塌危险。其实,人类历史从未走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道循环。所幸,重大历史变迁都会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人类自身而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更深刻、更本质、更准确的理解。
本书在各学科对人类既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面认识“人为何物”的3×3结构化模型,第一次用建模的方式,东西方过往学者,将对人的认识提升至新的高度。作者用这个模型简明扼要地重梳了原始社会至今的人类历史,解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如何在的阴影下组织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重塑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心智模式和精神。
本书以为原点解释“人为何物”,旨在说明人化的过程是一个掌握、控制行为,让非合作更加合理、更加必然的过程
目录
前言:问世间,人为何物
第一章 天有始,地无终:人类时间
第二章 天有经,地有纬:人类空间
第三章 天下清,四:原始大征服
第四章 天不应,地不灵:原始大灭绝
第五章 天也怒,地也怨:人间
第六章 天行纲,地走常:有序人间
第七章 思之乾,信之坤:意识的力量
第八章 天堂上,地狱中:人类心理
第九章结:问世间,“人为何物”?
致谢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局部,又局部,既见树木,也见森林呢? 

必须以一个简单的概念为原点,从这个原点出发,认识关于人的所有局部。 

成为原点的条件是,关于人的一切,人的基因、人的行为和人的精神,都是因其而生,为其而成。就是这个原点。我们著此书以为证,以人类原化的逻辑,说明这个观点。 

本书最后部分概括出一个3×3结构模型,或日三环结构模型图,用它描述人类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解释人的这三个存在,如何围绕这个原点展开。这个3×3结构模型图,用“理工男”的思维方法讨论“人为何物”问题,第一次将这个哲学问题的讨论结构化,方便大家快速把握本书的核心思想,准确、逻辑、系统地理解人这一物种。 

对人的完整认识,竞可以如此简洁;关于“人为何物”的答案,竞可以这么严谨准确。希望读者在领会了3×3结构模型图之后,对此能有同感。 

2 关于原始人 

本书从“猿之末、人之初”开始,以原始人为背景,探讨“人为何物”。 

以原始人为背景探讨“人为何物”有着的意义。人类诞生之前和人类早期的生存博弈,决定了人类的基因、人类的体形、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现代人是原始人的后代,今日是昨日的延续。 

聚焦原始人对回答“人为何物”的意义,可以从时间概念上认识。人类历史的一大特点是,原始的昨日之长,与文明的今日之短,形成强烈对比:前者已有几百万年,后者才万年历史。昨日, 问世间,人为何物 

1 关于人哲学有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简言之,哲学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问世间,人为何物? 

庚子年间,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始有暇再读原始社会史,也再次感受“学而思,思而学”之妙,忽有所悟。 

真理是简单的!原来,对人的认识,只要抓住一个关键词,便可一通百通。这个关键词就是:。泛指通过武力侵害他人身体、财产或精神的行为。 

何来此说? 

因为,人类诞生于一个的,由催生,又靠赢得生存权,化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基因,成为地球上的物种。人类是在一个,由催生、为而存在的物种。 

所以,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精神,都建立在的基础之上,都笼罩着的阴影。 

我们将用这一整本书,详细解释这个“因为”和“所以”,解释人类诞生化的环境,解释人类的生存博弈,解释如何决定了人类的社会秩序和精神。 

关于“人为何物”已经有很多说法,抓住这个关键为何很重要? 

现代以来,人们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角度,对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专业研括考古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基因遗传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等,涵盖的问括社会、政治、组织,、技术、生理、心理、行为、等问题。 

这些研究虽硕果累累,但均为从局部入手,在专业范围内刨根问底,深究细探。在各行各业专业精神的指引下,关于人的讨论体来说还是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最终,我们收获了关于人的很多说法:善人、恶人、自然人、高尚之人、卑劣之人、社会人、理性人、情感人、的子民、统治者的臣民、自由人、主人、奴隶等等。这些说法均有道理,但显然是从特定角度看人,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要这类对人、对“局部人”的说法,有一个知识结构上的巨大挑战:我们掌握的知识,不是太少,就是太多;过去或许太少,现在肯定太多。仅以一个不大不小的历史事件为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书籍已超过5万种,对阅读量的挑战,已远不是常言“熟读24史”的概念。1正如杜兰特(Will Durant)指出的现代人掌握的知识,早已超出其理性所能承受的极限。这造成科学家的知识日益深而不博(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而哲学家的知识则日益博而不深(know less and lesout more and more),最终,科学家在获得知识时失去了问题和方向感,而哲学家则在讨论问题时失去了知识和专业性。

2 要从本质上、整体上系统准确地回答“人为何物”问题,既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又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如何才能让业已积累的海量知识,成为载舟之水,而不是覆舟之水呢?怎样才能了解,与今日之时间比例决定了,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特征来说,现代人都不过是刚刚穿上文明外衣的原始人。 

......

作者简介
王一江,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曾任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戴维逊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后曾担任银行顾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经济、货币与公共金融等。在过去几年中,王一江博士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被大量引用。作者2010年在我社出版的《民富论:关于发展与分配问题的探讨》一书,销售量1.7万册,并获得了各界好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为何物(进化的逻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一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26565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对人的本源这一哲学问题、对人类进化和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对个人、对社会、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706
CIP核字 2020263635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3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