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人容易管心难(禅门十一堂人心管理课)
内容
试读章节

商船上顿时一阵恐慌。每个人都绝望地喊着:“完了!这下我们都跑不掉了,只有死路一条!”

商船上有位年轻的商人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也和大家一样焦急、绝望、恐怖,唯一与大家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失去往日的冷静:“在这关键时刻,最主要的是想一个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大家的性命。过去曾经听说海神有洁癖,他们最厌恶的就是死尸,如果我们把自己的鲜血倾注于大海之中,让海神感到厌恶,也许他们就会放了船上的人。在这危急关头,能以自己的生命救众人性命才是最高尚的!”想到这里,他果断地对众人说,“请诸位用手托着我的身体。”商人们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还是照办了。

年轻人随即抽出一把短刀,迅速向自己的喉管刺去,他死了,殷红的鲜血洒到船上、海中,漂在波浪上。

海神果然是有洁癖的,见到这种情景便慌忙躲开,海上顿时风平浪静,大家都得救了。

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所感动,大家抱着他的尸体,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地叫道:“天啊!这必定是菩萨下凡呀!宁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死去,也不能让这个有德的人死掉呀!上天啊!救救他吧!”

商人们诚心诚意的祈求混合着他们悲痛的泪水,终于深深地感动了天帝释,于是他派天神下凡,用一种天上的仙药灌入年轻人的口中,随后又用仙药涂遍了他的全身。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年轻人渐渐苏醒过来,他环顾周围,好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他,而且个个都焦急不安,而后又都笑容满面。当他知道是众人祈求天神救了自己之后。也深深地被他们的深情感动了。

后来。天帝释又变出各种奇珍异宝送给商人们,比他们原有的还要多1000倍。商人们将这些宝物足足装满了几艘大船,然后顺利地返航。

亲友们见到众人归来,个个都兴高采烈,在听说了海上发生的事情后.大家一致同意将这些财宝都用来救济穷人。

可以说,慈悲是一个大概念,它涵盖了太多的东西,涉及了太宽的范围,因此,要想说清慈悲到底是什么,就必须先把它具体化。而结合当代的社会现状,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不妨将慈悲具体化为“以人为本”。

也许很多人一看到“以人为本”,就不免嗤之以鼻,认为它是现代的新名词,与佛教与释尊毫无关系。而事实上,“以人为本”这个词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以前,而且其最早的思想来源正是佛教因众生而慈悲的精神。

据史料记载,在唐贞元年间,厨宾国(又作劫宾国、羯宾国,位于印度北部,即今克什米尔一带之地)三藏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共40卷,称为《四十华严》。其中《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了。此外,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20卷中也提到“王以人为本,亿兆同一身,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这似乎应该是“以人为本”最早的出处了。

应该说,现代企业在今天崇尚以人为本是恰如其分、恰如其时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以人为本即人本主义,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佛教的慈悲所度化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是佛家慈悲的体现,更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要点和重点。

近几年来,“以人为本”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很多企业家、管理学者都对这一理念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真正地体现“以人为本”,使之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实际的效用,这就要和释迦牟尼的“慈悲”相衔接了。

企业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管理者所要探究的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哪里来?无疑,每一个管理者都会回答:“效益是由人创造的。”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企业文化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这个主体就是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企业才会进入良性稳定的发展轨道。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以人为本”呢?这里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根本,也就是说,任何事情的完成必须靠人来完成,没有人,就没有发展;其二,就是以人为血液、为生命,把企业的生命与员工的生命紧密结合起来。现代很多企业都认为,只要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就会有发展。但似乎很少有人愿意进行反向思考,即如果企业把员工的发展当做企业的首要发展,那么员工发展了、提高了,企业自然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说到“以人为本”的具体实施和操作,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针对“人”的特点去制订管理措施、宣扬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以此使企业更具有发展的动力和后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靠的不是奖金和职位的诱惑,更不是阴谋拉拢或是结派排挤,而是要靠佛家所倡导的“视彼如己,不分彼此”的理念。P5-7

目录

第一堂管理课

以慈摄众,用慈爱之心感化大众

 第一节视彼如己,慈悲法象,不分彼此

 第二节舍身大无畏,慈悲法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第三节与乐拔苦,慈悲法象,设身处地

 第四节佛教“五戒”慈悲法象,以身作则

 第五节爱语摄,慈悲法象,良言感悟

第二堂管理课

以法领众,戒律是约束人的法宝

 第一节佛旨实证:定法要严,执法要宽

 第二节佛旨实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第三节佛旨实证:常青藤律宗,千年传承的奥秘

 第四节佛旨实证:自律方能化他,严守戒律而自度

 第五节佛旨实证:“法四依”方是真法

第三堂管理课

以智教众,授之以鱼,不如授其渔

 第一节 佛智在于:身教重于言教,口说不如身行

 第二节佛智在于:各守其职、各安其分

 第三节佛智在于.无我,放下我执、我见

 第四节佛智在于.与人方便,即是给己机会

 第五节佛智在于:般若智慧的进阶

第四堂管理课

以容管众,凡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一节佛祖教诲:难忍能忍,难让能让

 第二节佛祖教诲:管人之前,先管自己

 第三节佛祖教诲:处世五心,笑对万物

 第四节佛祖教诲:宽容以对,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

 第五节佛祖教诲:以德报怨,终将息怨

 第六节佛祖教诲:不排异己,泰山故能成其高

 第七节佛祖教诲:慈悲生祸害,放纵生事端

第五堂管理课

以利养众,得利是因,反馈是果

 第一节佛家言利:有“利”才能生存

 第二节佛家言利:企业利己,更要利他

 第三节佛家言利:感恩报恩才能永存

 第四节佛家言利:弘法利生,福利众生

 第五节佛家言利:管理出利润,佛祖布道,遗惠后世

 第六节佛家言利:信仰是做强的资本

第六堂管理课

以变示众,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第一节佛理深湛:因势而变,以变应变

 第二节佛理深湛:不破不立 思变是发展的必然

 第三节佛理深湛:变即无常,在变化中求发展

 第四节佛理深湛:转型当应时而变

 第五节佛理深湛:轮回就是上下浮沉

 第六节佛理深湛:圆融境界,管理重在灵活变通

第七堂管理课

以平待众,勿用有色眼镜看他人

 第一节佛陀诚不我欺:一切众生兼具佛性

 第二节佛陀诚不我欺:三无差别,打造分享型价值观

 第三节佛陀诚不我欺:众生平等“无形之手”有真谛

 第四节佛陀诚不我欺:去神圣化,团队第一,个人第二

第八堂管理课

以谦笼众,谦和卑下方能和四方

 第一节佛语道破:须知自矜者不长

 第二节佛语道破:融人大众才能避免曲高和寡

 第三节佛语道破:佛法大海,学会低头

 第四节佛语道破:修持定力,宁静以致远

第九堂管理课

以理服众,团队建设首尚理

 第一节释家哲理:以人为本,佛性实为人性

 第二节释家哲理:佛教认可求同存异

 第三节释家哲理:持戒守行、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第四节释家哲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第十堂管理课

以文合众,企业文化需要气象引领

 第一节气象源头,佛语日为:就在企业人心

 第二节欲速不达,佛语日为:闲适得当,远离“忙文化”

第十一堂管理课

以实率众,执行力在于脚踏实地

 第一节法力感召:融合贯通,不能僵化

 第二节法力感召:团结合作,功德圆满

 第三节法力感召:凡所有相皆虚妄,赢利源于财商

序言

“诸行无常是一切有为法”,禅学认为,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更应该将这种“诸行无常”的发展变化观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今天的市场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乃至世界格局都处在无常的变化之中。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思想和能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放松。

禅学通过对人之禅性的精细分析,把能否修身养性完全归于人的自身、归于人的自我努力、归于人对于内心的自我净化,从而确立了人及其思维的中心地位,这又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精髓不谋而合。应该说,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的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经营人心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管理也要像禅学所主张的“对心的修炼”一样,强调并重视人及人心。

本书通过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容管众、以利养众、以变示众、以平待众、以谦笼众、以理服众、以文合众、以实率众等诸多章节,向读者展示了包罗万象、深湛难解的禅学对于企业管理的妙用,让企业管理者有如醍醐灌顶一般参透个中的玄妙。

究竟人们如何借助深湛的禅理将其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呢?那就请翻开本书,在书中寻获你要寻找的答案吧。

内容推荐

一般的管理往往只注重物质上的、可量度的成效,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不可量度的力量,其实后者的影响更深远。禅门的智慧正好能弥补现代管理学这方面的不足,它使我们在管理事业的同时也能兼顾精神的管理,在提升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能提升心灵的境界。

《管人容易管心难(禅门十一堂人心管理课)》试图通过对佛法的阐释和理解,通过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容管众、以利养众、以变示众、以平待众、以谦笼众、以理服众、以文合众、以实率众等诸多管理精髓,完美诠释了禅门之于企业管理的至高价值和现实意义。

《管人容易管心难(禅门十一堂人心管理课)》的作者是韦渡。

编辑推荐

今天的市场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经济环境、宏观政策乃至世界格局都处在无常的变化之中。面对这纷繁复杂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思想和能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放松。

《管人容易管心难(禅门十一堂人心管理课)》(作者韦渡)试图通过对佛法的阐释和理解,通过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容管众、以利养众、以变示众、以平待众、以谦笼众、以理服众、以文合众、以实率众等诸多管理精髓,完美诠释了禅门之于企业管理的至高价值和现实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人容易管心难(禅门十一堂人心管理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23187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