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代书手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大量敦煌文书和唐代墓志为材料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围绕身份与职能、仕履与生活、教育与艺术三个主题展开,从“书艺—人—制度—社会”四维角度探析写本最繁盛时期书手群体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文字书写的实际状态,厘清了书手的多重身份以及其职官的变迁轨迹;考补了六位书手墓志及其世系生平;从地域与空间、共时与历时的互动方面探讨了书手个体技能与集体素质、师承取法与时代书风、入仕迁转与群体地位等一系列问题,试图还原唐代普通书写者的生活面貌,考察其背后凝结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目录
引言/001

上篇身份与职能:唐代书手的构成与执业
第一章唐代书手身份构成/023
第一节先秦至唐书手称谓与身份演变/023
第二节文书题记所见书手身份与构成/032
第三节墓志题署所见书手身份与构成/044
第二章唐代书手的从业场域与执事/064
第一节官府场域下书手本位与执事/064
第二节民间书手职业考察/091

中篇仕履与生活:唐代书手入仕与生活
第三章唐代书手的入仕与迁转/103
第一节书手的出身与“入流”/103
第二节唐代墓志所见书手个案考析/116
第四章唐代书手的生活生存状态/132
第一节书手的政治状况/132
第二节书手的经济生活状况/139

下篇教育与艺术:唐代书手的书法考察
第五章唐代书手的书法教育/147
第一节唐代书法教育体系下的书手教育/147
第二节名家书法的垂范与学书方式/168
第六章唐代书手墨迹考察/177
第一节书写种类及形制/178
第二节书写特征及艺术风格/181
第七章唐代书手墓志书法/206
第一节书手墓志书法的基本数据/206
第二节书手墓志书法的基本风貌/211
第八章唐代书手的贡献/240
第一节书手对图书缮写、传播的贡献/240
第二节书手对文献校勘、研究的贡献/243
第三节书手对书法史的贡献/253
结语/259
参考文献/262
后记/266
序言

唐代书手研究的拓荒之作
   ——序周侃《唐代书手研究》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鼎盛期,书法艺术更是
光辉灿烂,先后涌现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孙过庭、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
。然而,仅靠扬名书史的大书家构成的书法史无疑是不
完整的。基于“小人物造就大历史”的认知理念,我们
发现:由成千上万默默无闻、具有“甘为他人作嫁衣裳
”牺牲精神的书手组成的草根书法群体,才是搭建唐代
书法伟业不可或缺的奠基石。正是无数不知名的草根书
手与书坛名家的合力,才造就了有唐一代书法人才济济
、书艺彪炳千秋的繁荣。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雕版印
刷术尚未兴起的“写本时代”,书手是各类图书典籍、
宗教经文、墓志碑刻、科举取士誊录乃至全社会日用文
书抄写的主力军,他们对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意义深远,
在唐代文化史上的地位不言自明。对于这一重要的书写
群体做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唐
代书法发展的历史,而且对理解唐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界对这一
群体的重视明显不足,尚无一部研究唐代书手的专著出
版。周侃博士所著《唐代书手研究》可以说是这一领域
的拓荒之作,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较高,不仅填补了唐
代书手研究的学术空白,而且为后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前贤和时彦的研究基础上,周侃博士《唐代书手
研究》一书,对唐代书手群体做了系统、全面和深入的
探讨,其学术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性。作为学界第一部研究唐代书手的专著
,该书对唐代书手群体及其贡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
的考察。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身份与职能
:唐代书手的构成与执业”,着重从制度变迁与史料辨
析两个层面对书手的身份和职能等问题做了专题研究。
首先对书手的源流做了长时段的动态考察,有助于认识
在制度的变迁下书手身份与职能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
将唐代书手分为墨迹书手和墓志书手两大类。墨迹书手
以专司抄写的官书手、经生为主体;墓志书手构成芜杂
,专门从事墓志书写的书手群体并未发现,从高官政要
到平民百姓,广泛参与其中。中篇为“仕履与生活:唐
代书手入仕与生活”。首先,以书手墓志为案例考察书
手的入仕、迁转以及政治地位等。从伏案抄书到缮录王
言,从低级僚佐到中级官员,书手虽出身相同,其执事
、释褐、入仕、迁转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囿于其浊流出
身,书手难以跻身清要。书手的经济生活因其执事场所
、书法技艺高低而有所不同。其次,在宏观整体思考之
后,作者又进行了微观的个案考索,二者相互结合。唐
代书手出身入仕的情况旧史所述疏略,尤其是家世生平
,新旧《唐书》《唐会要》《唐六典》《通典》等书记
载阙如,周侃结合墓志、笔记、碑刻等多种文献梳理出
官书手的入仕途径,在文献的使用上尽可能穷尽,披沙
拣金,难能可贵。下篇为“教育与艺术:唐代书手的书法考察”。首先,对书手教育的制度与内容等问题进行
了系统考察,特别指出书手教育以“小学”内容为主体
,以书写技能教育为辅,体现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
次,以现存的敦煌文书和出土墓志为研究对象,通过作
品数量、传播地域、书写时间等多重角度对比,对其形
式内容、书体源流、书法风貌等作详细考察。总结提炼
了书手的地位与价值。众色书手的抄写存在个体差异,
书写水平高低不一,为我们还原书写的初生形态提供了
活化石,更为今天的书法学习、书法理论研究、审美观
念和创作方法提供了源头活水。书手和精英书家共同创
造书法史,共同谱写书法史的篇章,也为文化事业的发
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二是深入性。对问题的深入研究,首先建立在对文
献资料的充分占有和深度解读上。周侃史学背景出身,
良好的历史学学术规范的培养与熏陶,使得她对搜集文
献、挖掘文献有一种“自然”的灵敏和热爱,查找资料
是她最享受的事情,她查阅了不计其数的敦煌文献、唐
代墓志以及各类史籍文献。其研究运用了不少新材料,
也善于从旧材料中发现新问题。她对史料的甄择注重史
源的辨析和拓展以及“史事”本身的梳理和发掘,在目
前书法研究领域,是难能可贵的。如对官书手员额的辨
析,综合新旧《唐书》、《唐会要》《唐六典》《通典
》《册府元龟》的种种记载逐一分析,态度严谨;如对
书手家世谱系的探究,补充书手家族那些不见于传世文
献的支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勘补《元和姓纂》的相关内
容,不将史料作为单独的只言片语孤立看待,而是试图
在历史的环境中考察其意义,发前人之未发,颇有新见
。其次表现为较为深透的艺术研究。通过探寻书写者个
体素质与集体素质、个体师承取法与时代书风、个体的
迁移与群体的交流等一系列因素,考察书写者群体内在
的相互共通性以及作品中的稳定性特征,揭示书写者群
体书写形式与技巧的趋同与书写者主体的内在精神尤其
是社会心理变化之间的深刻的呼应关系,同时也为当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代书手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76941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20-12-01
首版时间 2020-12-01
印刷时间 202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410
CIP核字 2020247789
中图分类号 J292.112.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