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城乡社会学评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城乡社会评论》定位为靠前城乡关系研究的高端平台和学术阵地,以新时代城乡关系的新特征和新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学术探讨和田野调查为主要稿件内容。具体问题如新型城镇化、郊区问题、城乡发展新模式等。 作者简介 主编何雪松, 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历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2009~2010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2007),上海市很好青年教师(2008),上海市社科新人(2010),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六十周年杰出校友(2010),并荣获教育部部霍英东基金很好青年教师奖(2008)。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主编熊万胜(1972— ),男,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人。先后在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就学,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农村社会转型,中国文化与社会理论的关系。主持多项重量、教育部以及省部级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主持横向课题多项。先后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辑刊》等CSSCI非常不错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理论篇 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何雪松 中国“城乡社会”的历史转型与地方差异/熊万胜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贺雪峰 区域中国:乡愁与城愁的交融与舒解/唐亚林 区域社会研究及其对于理解整体中国的路径 意义/汪华 大都市郊区乡村的“去工业化”与乡村振兴形态 ——对上海“五违四必”整治行动的学理解读与延伸 思考/叶敏 扶贫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及其后续发展路径选择 ——基于城乡联动的分析视角/马流辉莫艳清 大城市郊区乡村的生活治理:从基本治理单元的 视角/杨君 田野篇 电商村落:网络社会与乡土社会的相互建构/宗世法 代际支持、时空压缩与城市化模式 ——基于苏州郊区J村的田野研究/沈迁 地租经济、宗族村庄与现代生活 ——广东佛山市H村调研报告/卢青青 流动人口社区的治理样态与生活形态 ——浙江L社区的调研报告/方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城乡社会学评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雪松,熊万胜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何雪松//熊万胜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6741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000 |
出版时间 | 202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0 |
CIP核字 | 2020091253 |
中图分类号 | C912.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89.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