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以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为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诸多方面,全面地展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本书先取《论语》的经典版本,配以精当的注释和准确的译文,尤适于中学生阅读。
打开《论语通译》,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图书 | 论语通译(新课标)/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以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为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艺等诸多方面,全面地展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本书先取《论语》的经典版本,配以精当的注释和准确的译文,尤适于中学生阅读。 打开《论语通译》,聆听“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内容推荐 《论语通译》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真理。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试读章节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 ①诸:之乎。 ②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道理就马上行动呢?” 冉有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说:“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有问同样的问题?你回答‘听到了道理就马上行动’。我感到迷惑,所以大胆问问。”孔子说:“冉有做事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原文】 子畏①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①畏:拘囚。 【译文】 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夫子健在,我怎么敢死呢?” 【原文】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②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③矣。” 曰:“然则从之④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然:鲁国季氏的同族人。 ②曾:乃。 ③具臣:有做官的才能,具:才能。 ④之:季氏。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由和求呀。所谓大臣,是能够用正道来侍奉君主的,如果不能这样,他宁肯辞职不干。现在由和求,只能算是具备了做大臣的才能。” 季子然说:“那么他们做什么事都跟从(季氏)吗?”孔子说:“杀父亲、杀君主的事,也不会跟从的。”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①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②夫佞③者。” 【注释】 ①贼:害。 ②恶:讨厌。 ③佞(ning):巧言,谄媚。 【译文】 子路让子羔去费地任行政长官。孔子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何必非读书才算学习呢?”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巧言狡辩的人。” 【原文】 子路、曾皙①、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干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②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③,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④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①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②比及:等到。 ③宗庙之事:祭祀之事。 ④唯:语首词。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奉孔子闲坐着。孔子说:“因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拘束。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轻率直爽地急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而且知道遵守礼义。”孔子微笑了一下。(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华,你如何呢?”公西华答道:“我不敢说我能做到什么,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的志向)不同于他们三人的陈述。”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孔子说:“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华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有宗庙,有同别国的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P126-129 序言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文学名著描摹了人类社会的状态,是对人类社会的艺术表现与思考,它不仅时贯古今,而且地连八方,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思想行为,道出了各个时代,各个空间的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风貌。所以文学名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艺术,更是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呕心沥血为我们所呈现的最真实也最自然的社会简史。 读文学名著,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著作的熏陶,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当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通过与名家的对话,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就会浸润我们的灵魂,将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阅读文学名著,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和“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认识人生。读一本名著,实际上是在读一种文化,一种思想。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借助文学家、思想家透彻而敏锐的视角去解剖历史,去诠释文化,去感读他们的灵魂。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编辑了此套文学名著。 此套文学名著从几千年来的中外文学名著中采撷菁华,筛选出了文学作品近百部,其中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选目科学、权威,它们的创作者无一不是各个时代文学与思想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足以使世界为之惊叹的文坛巨匠、思想巨擘。这些举世闻名的作品,有的是历尽作者毕生心血的鸿篇巨制,有的是指引时代的思想标航,有的是千年传承的智慧箴言,有的是扣人心弦的生花之笔。无论哪一部作品都是经历了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审视和思考,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千百年文化的渲染与沉淀,它们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历久弥新。此外,此套文学名著还结合了青少年读者的特点,精心设置了文章导读、内容思考等栏目,以此深入浅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读者走进名著的神圣殿堂。 此套文学名著,由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在古今中外的茫茫书海中精挑细选,综合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经过长时间的斟酌酝酿,数次修订之后编辑而成。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干百年来文化沉淀的差别,探究一个个不同民族的独特气质,深入触摸一个个震撼时代的灵魂,细细品尝人类文化的精粹精华,开阔我们的视野,强健我们的精神人格。通过阅读这些精神典籍,学会在思考中探索、回味、感悟、提升。 毋庸置疑,此套文学名著必定是一套人文素质“教科书”。编者力图在抓住作品精髓的基础上,对爱好文学的青少年朋友们能有所启示。本套名著不仅会受到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同时更是将《新课标》的指导内容贯穿始终的优秀的青少年读物,相信它一定能让热爱文学的高中小学生们体会到“博”而“精”的阅读乐趣。 此套名著的编选,挂一漏万,也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2010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语通译(新课标)/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金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211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8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