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羊脂球(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如何观察社会,理解人生。

本书是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由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翻译家翻译。书中双色精美插图营造轻松阅读氛围,注音、注释使阅读无障碍。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鼎力推荐。

内容推荐

《羊脂球》是“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经典代表作。小说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有产者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生动描绘了战时法国的社会图景,被誉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堪称楷模的名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反映的社会面十分广阔。在他笔下,各种社会事件都得到了如实的表现,各个阶层的生活都得到形象的描绘,各种各样的人物都得到了栩栩如生的刻画,而各种场景也都得到了生动的写照。

目录

羊脂球

一家人

戴丽叶春楼

 一

 二

 三

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

 一

 二

 三

 四

 五

一个儿子

莫兰这只公猪

 一

 二

 三

珠宝

项链

恐怖

抽搐

试读章节

恐 怖

温暖的黑夜慢慢降临。

女士们仍然待在别墅的客厅里,男人们坐在或骑坐在门前花园的椅子上,一面抽着烟,围着一张摆满茶杯和小酒杯的圆桌。

在逐渐浓重的夜色中,他们的雪茄像眼睛一样闪亮。有人刚刚讲了头一天发生的可怕的事:在众目睽睽(kui)之下,两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竟在河里淹死了。

G将军说道:

是的,这种事令人震动,但不恐怖。

“恐怖”是个旧词,它的含义大大超过“可怕”。刚才那件可怕的事情令人震动、慌乱、惊慌失措,但并不使人如癫(dian)似狂。心灵的激动,可怕的死亡情景还不足以使人感到恐怖,你必须感到一阵神秘的战栗或者一种超自然的、非正常的不安。一个人即使是在最悲惨的情况下死去,也不会引起恐怖。战场不会引起恐怖;鲜血不会引起恐怖;最卑下的罪行也很少引起恐怖。

我这里有两件亲身经历的事,它们使我明白了到底什么是恐怖。

那是在一八七0年战争期间。我们穿过鲁昂,向奥德梅尔桥后撤。我们的部队有两千人,这两千人溃(kui)不成军、士气低落、精疲力竭,正赶赴勒阿弗尔整编。

白雪覆盖着大地。黑夜来临。我们从头天起就没有吃东西。普鲁士人离我们不远,所以我们迅速逃跑。

诺曼底的田野一片惨白,偶尔露出农庄四周的树影;田野在黑色天空下伸向远方,显得沉重而阴森。

在晦暗的暮色中,只听见一片含混不清的、拖沓而嘈杂的声音,仿佛是畜群在迁徙;在这片无穷尽的踏步声中还夹杂着饭盒和军刀模糊的碰撞声。士兵们弯着腰,弓着背,肮脏不堪,甚至衣衫褴褛;他们在雪地上拖着疲惫的步子,艰难地往前走,往前赶。

那天夜里严寒刺骨。我们的手与钢枪托粘到了一起。我常常看见一个士兵脱下使他难受的靴子好赤脚赶路,于是每个脚印都带着血。他走了一会儿便坐下休息几分钟,可再也没有站起来。每个坐着的人都是死人。

我们后面留下了多少可怜的士兵呀!他们精疲力竭,想让僵硬的两腿歇一歇再继续赶路,可是,等他们一停下来,等他们那几乎停滞的血液不再在冻僵的肉体内流动,一种无法抗拒的麻痹(bi)便使他们动弹不了,将他们钉在地上,合上他们的眼睛,不出一秒钟便使这个超负荷的人体机器完全瘫痪。他们的前额垂向膝盖,慢慢下沉,但并没有完全倒下,因为他们的腰和四肢一动不动,像木头一样硬,无法弯曲也无法挺直。

在黑夜,在雪地,在这片寒冷和致命的田野上,我们这些比较强壮的人仍然继续走着;我们连骨髓都冻僵了,凭着运动惯性往前走;我们感到悲伤、气馁(nei)、绝望,特别可怕的是,我们感到被遗弃,感到世界末日、死亡、虚无。

我看见两名宪兵抓着一个小个子的古怪男人的胳膊,他年岁很大,没有胡子,模样确实古怪。

宪兵认为抓住了一名间谍(jian die),便来找军官。

“间谍”这个词很快便在掉队的士兵中间传开了,他们在间谍四周围拢来。一个声音喊道:“枪毙他!”于是那些疲惫已极、勉强倚着步枪站立的士兵们突然感到一阵疯狂的、兽性的愤怒,这种愤怒往往驱使群众进行屠杀。

我想说话,当时我是营长,可是谁也不承认长官,连我也可能被他们枪毙。

一个宪兵说:  “他跟踪我们三天了。他到处打听炮兵的情况。”

我试着盘问这个人:

“你是什么人?你想干什么?你为什么要跟着部队?”

那人用无法听懂的土话嘟囔了几个字。

这的确是个怪人,肩膀窄窄的,眼神狡猾,在我面前惶惑不安,以至我对他是间谍不再怀疑。他看上去年龄很大,身体虚弱。他偷偷打量我,神色谦卑、愚蠢和狡诈(zha)。

人们在我周围喊道:

“让他靠墙站!靠墙站!”

我对宪兵说:

“你们负责俘虏?……”

话还没有说完,士兵们便一拥而上,将我推倒,顷刻之间,愤怒的人群抓住那个人,将他打翻在地,拖到路边,扔到树旁。他摔在雪地上奄奄一息。

他立刻被枪毙了。士兵们朝他射击,重新装上了子弹,再次射击,像野人一样疯狂。他们拥挤着轮流从尸体前走过,向尸体射击,就像人们列队从棺材前面走过抛洒圣水一样。

突然一声呼喊:

“普鲁士人!普鲁士人!”

于是士兵们狂乱地溃逃,巨大的喧嚣(xiao)声响彻四野。

流浪汉的枪击声引起了恐慌,就连开枪者本人也吓坏了,他们不知道恐慌来源于自己,慌忙逃走,消失在黑暗中。

我独自待在尸体前,那两个宪兵恪尽职守也待在那里。

他们抬起这个被打得稀烂的、血肉模糊的身体。

“搜搜他。”我说。

我掏出衣袋里的那盒火柴——蜡烛递过去。一个宪兵为另一个宪兵照明,我站在他们两人中间。

摆弄尸体的宪兵说:

“他穿蓝罩衣、白衬衫、长裤、鞋。”

第一根火柴——熄灭了,又点燃第二根。宪兵在翻死者的衣袋,继续说:

“一把角质小刀、一条方格手帕、一个鼻烟盒、一小截细绳、一块面包。”

第二根火柴也熄灭了,又划着第三根。宪兵在尸体上摸了很久,大声说:

“就是这些。”

我说:

“把他的衣服脱光。在贴肉的地方也许能找到什么。”

为了让两个宪兵同时行动,我亲自划火柴为他们照明。在一瞬即逝的急速的微光下,他们从他身上脱下一件件衣服,将这个还有热气的血肉模糊的身体脱得精光。

突然,一个宪兵喃喃地说:

“真见鬼,指挥官,这是个女人!”

我无法描述我当时感到多么恐慌,一种奇异的、钻心的恐慌。我不相信,便在雪地上跪下来,看着这堆不成人形的血肉。这是个女人!

两个宪兵目瞪口呆,十分气馁,等着我发表意见。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想,该作何假设。

于是宪兵班长慢慢地说:

“也许她是来找孩子的。她孩子在炮兵部队,一直没有消息。”

另一个宪兵接着说:  “可能是这样吧。”

我曾经历过许多可怕的事,但当时我哭了起来。在那个冰冷的夜晚,在那片黑色平原上,我面对死尸,面对着这个奥秘,面对着这个横遭残杀的陌生女人,体验到“恐怖”的含义。

去年我在审讯弗拉泰。考察团的一位幸存者,一位阿尔及利亚步兵时,再次有这种体验。

你们知道这件残酷悲剧的细节。但有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

弗拉泰中校越过沙漠去苏丹,穿过塔尔吉人的辽阔地区。在这片从大西洋到埃及、从苏丹到阿尔及利亚的浩瀚(han)沙海上,塔尔吉人是海盗,就像昔日横行霸道的海盗一样。

考察团的向导属于瓦尔格拉的香巴族。

有一天,他们在沙漠里宿营,阿拉伯人说去水泉还有一段路,所以要牵骆驼去汲水。

只有一个人警告中校,说他要遭暗算,可是弗拉泰不相信,便和工程师、医生、几乎全体军官一同随驼队去了水泉。

他们在水泉附近被杀害,骆驼也全部被劫。

留守在宿营地的只有瓦尔格拉的非洲办事处的上尉,他立刻指挥幸存的骑兵和步兵撤退,抛下行李和食品,因为没有驮东西的骆驼。

他们在这荒凉无垠,没有一丝阴凉的沙漠中撤退,从早到晚被炙(zhi)热的太阳烤着。

一个部落宣布归顺他们,并且送来了大枣,枣里下了毒。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死了,其中有最后那位军官。

只剩下包括下士波贝甘在内的几名骑兵和香巴族的几名土著步兵,还有两峰骆驼,但是一天晚上,骆驼和两个阿拉伯人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是这些幸存者便明白他们必须相互残杀。他们一发现两个阿拉伯人领着两峰骆驼逃走以后,便相互分开,鱼贯地在软沙上,在强烈的炙热阳光下行进,相距一个步枪射程以上。

他们白天就这样走着。每当来到泉水边,他们就依次饮水,前边的人饮完水又拉开距离后,后面的人才上来。他们白天就这样走着,在炙热和平坦的沙漠上时时掀起小小的尘柱,从远处表明有人在沙漠中行走。

然而有一天早上,一个士兵突然斜插过来,向邻人靠拢,于是大家都停住观看。

这位饥饿的士兵朝邻人走去,邻人并不逃跑,而是趴在地上,瞄准来人,等他来到射程之内便开了枪。来人并没有被击中,继续走近,端起枪,一枪便打死了同伴。

于是其他人都从四处跑过来分享成果。杀人者将死尸切割成块,分给众人。

接着,这些无法妥协的盟友们又分散开,直到下一次谋杀时再次聚拢。

他们靠分到的人肉过了两天。后来饥饿卷土重来,上次杀人的那个士兵又杀了一个人,而且又像屠户一样将尸体切割成块,分给同伴,只留下他自己那一份。

这些吃人肉者,就是这样继续撤退的。

最后那个法国人,波贝甘,是在救兵到达的前夕在井旁被杀死的。

你们现在明白我所指的“恐怖”了吧。

这就是那天晚上,G将军对我们讲的事情。

(桂裕芳译)

……

P138-142

序言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上,莫泊桑是继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大仲马、左拉、福楼拜等一大批杰出文学家之后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尤为出色,因而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年)1850年8月5日出生于法国西部诺曼底省图尔维尔絮尔阿尔克镇一个没落小贵族的家庭。11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合而正式分居。这一家庭悲剧对莫泊桑影响颇大。他曾就读于教会中学和普通中学,1869年10月入巴黎法学院攻读法律。翌年,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开赴前线,在随后的溃败中,险些当了俘虏。1872年退役后,先后在海军部和公共教育部任职,同时在福楼拜的悉心指导下,业余创作剧本、诗歌和小说。1880年,他的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一举成名,从此,如他自己所说,“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正式开始他的作家生涯。在此后短短的10年里,他连续发表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部诗集、数部戏剧以及数百篇有关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等,共计27卷。1890年,在完成中短篇小说集《无益的美》和长篇小说《我们的心》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被迫放弃写作计划,从此辍笔。由于70年代时染上的梅毒已扩散至大脑,身心上都令他痛苦不堪,最后发展到神经错乱,下肢瘫痪,终于在1893年7月6日去世,时年43岁。7月8日,下葬于巴黎蒙帕纳斯墓园。

莫泊桑的六部长篇小说为《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彼埃尔与若望》(1888)、《胜过死亡》(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以《一生》和《漂亮朋友》最为出色。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中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的中短篇小说侧重描写凡人琐事、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故事的背景主要是普法战争,如《羊脂球》,故乡诺曼底,如《一个农场女工的故事》,以及巴黎生活,如《一家人》。此外,还有内容和手法都颇为奇异的,等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其中总有一个真实而又引人人胜的故事,而且有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和针砭,构思布局独具匠心,细节描写栩栩如生,语言文字简洁质朴,真可谓色彩缤纷,美不胜收。

莫泊桑是中国读者熟知的法国作家,他的《羊脂球》、《项链》等在我国已经脍炙人口。早在1923年4月和12月,即有谢直君译的《莫泊霜(桑)短篇》和李青崖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先后问世,前者收《项链》等12篇,后者收《珠宝》等16篇。自1929年4月至1931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还出版了李青崖译的9卷《莫泊桑小说集》,共收中短篇小说107篇。此外,早年译过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还有耿济之、黎烈文、周瘦鹃、李劫人等著名老译家和老作家。

收人本书的13个中短篇,主要是我国当代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和桂裕芳两位先生的译文,堪称精品名译。

在莫泊桑葬礼仪式上的演说中,左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他的作品时,可以笑或者哭,但永远发人深思”,确实言之有理。

书评(媒体评论)

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法】法朗士

《羊脂球》无论从结构、讽刺或观察来看,都是杰作。

——【法】福楼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羊脂球(名家名译双色插图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莫泊桑
译者 柳鸣九//桂裕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65594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9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8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