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西戎所著的这本《吕梁英雄传》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从《吕梁英雄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
图书 | 吕梁英雄传/红色文学经典丛书/北洋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马烽,西戎所著的这本《吕梁英雄传》是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从《吕梁英雄传》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 内容推荐 马烽,西戎所著的这本《吕梁英雄传》以吕梁山区的一个普通山村康家寨为叙事切入点,讲述了康家寨村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故事,颂扬了吕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腰、在强敌面前不低头的民族精神。《吕梁英雄传》以康家寨的抗日故事折射吕梁,折射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真实写照和微缩景观。 目录 起头的话 第一回 日本鬼兴兵作乱 康家寨全村遭劫 第二回 康顺风勾结敌伪桦 林霸施展阴谋 第三回 变花样活动维持 逞奸计敲诈钱财 第四回 维持会逼粮要款 刘二则含愤丧生 第五回 邻居义葬屈死人 石柱黑夜谈抗日 第六回 老马组织暗民兵 石柱定计打洋狗 第七回 抗交粮麦里掺砂 打暗号老武接头 第八回 卖货买货宣传抗日 将计就计合法斗争 第九回 地头蛇仗势抢亲 松树林恶霸毙命 第十回 亲亲热热讲身世 欢欢喜喜认恩人 第十一回 假书记通风报讯 真汉奸脑袋搬家 第十二回 查户口老武遇险 巧掩护大婶立功 第十三回 参加“自卫团”以真冒假 处死谍报员把假当真 第十四回 敌人准备砍木料 老武夜谈保桦林 第十五回 周毛旦奋起杀倭寇 康顺风贪功动五刑 第十六回 孟二楞带伤上火线 武工队大战石崖湾 第十七回 热烈招待子弟兵 愤怒砸烂维持会 第十八回 全村人扬眉吐气 伪人员押送政府 第十九回 保家乡青年报名 建组织民兵开会 第二十回 老武半夜得急信 石柱动员砍树人 第二十一回 三村民兵放警戒 五百群众砍桦林 第二十二回 过大年民兵放班哨 送酒肉特务设机关 第二十三回 日本鬼杀人如割草 张老汉诱敢跳绝崖 第二十四回 魔王头祭奠烈士 新政府救济难胞 第二十五回 父亲骗女儿恩绝义断 岳丈害女婿狗肺狼心 第二十六回 石柱中毒遇医生 有红睡觉走汉奸 第二十七回 牛尾梁上捎情报 关帝庙内夺耕牛 第二十八回 说假话骗出真情 装敌人抓回特务 第二十九回 民兵积极学地雷 全村变工闹生产 第三十回 保护春耕闹爆炸 诱敌上钩踏地雷 第三十一回 阅读报纸学习经验 打通思想爆炸展开 第三十二回 美人计有富上钩 破暗号三村误会 第三十三回 大意炸伤自己人 赌气临敌不上阵 第三十四回 民兵打仗救羊群 顺风奸顽假坦白 第三十五回 特务奸计布罗网 民兵被困老虎山 第三十六回 二勇士血染阵地 三民兵舍命跳崖 第三十七回 受煽惑家属哭闹 探情况混进据点 第三十八回 李有红虎穴遇故友 康明理牢笼思同伴 第三十九回 千刑不改英雄色 万苦难移壮士心 第四十回 定巧计刑场救危急 破猜疑监牢谈越狱 第四十一回 智勇发展暗民兵 奇谋营救众伙伴 第四十二回 康有富感动坦白 桦林霸畏罪潜逃 第四十三回 康顺风当场被扣 桦林霸中途就擒 第四十四回 人民群众大会伸冤 汉奸恶霸当场伏法 第四十五回 指导员当众做检讨 大汉奸财产被没收 第四十六回 开会检讨得教训 反省纠正坏作风 第四十七回 自选对象树立新风尚 新式结婚打破旧传统 第四十八回 赵得胜单身救民夫 康家寨大摆地雷阵 第四十九回 地雷声震天动地 日伪军粉身碎骨 第五十回 暗民兵送出情报 钻地道去抓汉奸 第五十一回 抓汉奸汉奸漏网 炸汽车汽车翻身 第五十二回 敌据点民兵喊话 武得民舌战伪军 第五十三回 集思广益订计划 乔装改扮抓伪军 第五十四回 众伪军纷起诉苦 邱得世逃跑丧命 第五十五回 出火坑投明弃暗 听讲话悔恨交加 第五十六回 “扫荡”敌被歼殆尽 康有富发奋立功 第五十七回 借尸首狠心敲诈 受欺侮无处伸冤 第五十八回 暗民兵开会谈玉贵 散传单公所遇秀成 第五十九回 吃败仗吹嘘胜利 看传单揭破阴谋 第六十回 拉关系定出捉鳖计 巧安排暗中布罗网 第六十一回 入虎穴活捉日寇 得胜利未打一枪 第六十二回 敌人胆寒假增援 百姓悲愤度除夕 第六十三回 辞旧岁民兵大闹据点 迎新春群众慰问抗属 第六十四回 伪军官兵起矛盾 “曲线救国”当汉奸 第六十五回 图报复敌寇吃败仗 防反正汉奸耍阴谋 第六十六回 月黑夜解救伪军出苦海 清明节公祭烈士倍思亲 第六十七回 暗民兵机智捉密谍 红黑账警告伪人员 第六十八回 催粮款激起众人忿 拉闲话组织大搬家 第六十九回 退租地泄露搬家事 巧说道遮掩不透风 第七十回 破坏围墙打通出路 挖敌耳目奸伪落网 第七十一回 积极协助大搬家 热情招待移来户 第七十二回 村子空荡荡逼上碉堡 山岗冷清清困守炮台 第七十三回 详细讨论准备战斗 具体组织围困据点 第七十四回 战斗队进驻汉家山 日伪军抢水遭痛炸 第七十五回 工事内观察挖地道 碉堡中敌人受煎熬 第七十六回 争水喝敌伪起矛盾 施毒手日寇大屠杀 第七十七回 费心机发明自发雷 受挫折讨论改河道 第七十八回 大爆炸碉堡飞上天 紧围困敌伪坐禁闭 第七十九回 宣传争取伪军瓦解 合力围困敌人窜逃 第八十回 汉家山解放庆祝胜利 新政府号召民兵参军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回 日本鬼兴兵作乱 康家寨全村遭劫 吕梁山的一条支脉,向东伸展,离同蒲铁路百十来里的地方,有一座桦林山。山上到处是高大的桦树林,中间也夹杂着松、柏、榆、槐、山桃、野杏;山猪、豹子、獐子、野羊时常出没。山上出产煤炭和各种药材,山中有常年不断的流水,土地肥美,出产丰富,真是一个好地方。 山下有个大村子,名叫康家寨。东南七里是桃花庄,东北六里是望春崖。三个村正好成了一个鼎脚。从康家寨顺沟往西走十里地,翻一架山过去是靠山堡村,顺沟往东走十里翻一条梁过去,是一个小集市,村名叫汉家山。汉家山再往东二十里就是水峪镇了。 康家寨全村有百十来户人家。村中有一家土老财,名叫康锡雪,年纪五十上下,长的圆头圆脑,脑门心秃得光溜光,酒糟红鼻子,三绺黄胡须,不管冬天夏天,经常戴一顶徽绒瓜皮帽。他有两个儿子,大儿佳玉,在晋绥军里当副官,敌人打来的那年,随着晋绥军逃到陕西去了;二儿佳碧,二十来岁,在家游手好闲,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每天起来嫖破鞋串媳妇,赌博抽洋烟,那颗脑袋瘦的像个干萝卜一样,没有一点血色,外号人叫“康家败”。 康锡雪在旧政权统治的时候,衙门里当过师爷,当过村长。家有土地四百多垧,开着几座炭窑。村里人大半都是他的佃户。这人满肚子阴谋诡计,横行霸道。仗着有钱有势,与衙门里有来往,硬把桦林山这座天生天化的东西,霸成他自己的家产。谁要上山砍一背柴,刨一点药,都要给他纳捐上税,因此外号人叫“桦林霸”。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进攻,战争爆发。康家寨是偏僻村庄,老百姓没见过大的世面,也不懂是怎么一回事情,只是想到事情不妙,又要遭“兵灾”了。特务和一些巫婆神官到处造谣说:“这是劫数,在劫的难逃,‘推背图’上注定的,要大乱三年,有星宿下凡啦!” 不久,太原失守了。晋中平川里的大城市都失守了。接着溃军蹿了下来,康家寨一天要过几十伙,有穿灰军装的,有穿草绿军装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歪戴着帽子,倒背着枪,南腔北调,各种口音。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老总”们,有的骑骡压马,有的牵驴拉牛,牲口上拴捆着花红柳绿的包袱。一到了村里,见门就进,见人就捉。手里提着皮带,一开口“妈的×”,一伸手几皮带。要白洋,要大烟,要酒肉,要女人……不给吊起拷打……。一连过了两个月的溃军。不久,顺屁股日本兵也追到山上来了,把个康家寨闹得乌烟瘴气。直到八路军贺龙将军领导的一二。师开来晋西北,打走日本鬼子,一九四。年春天又建立起抗日新政权,人心才慢慢安定下来。新政权为了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使家家有活路,人人有饭吃,好发挥出一切力量齐心抗日,保卫家乡。 康家寨是边沿地区,离敌人的据点有四五十里。全村佃户穷人在农会领导下,向桦林霸进行了减租斗争。穷人们减了租,抽了受剥削的欠债契约,陈皮烂账打扫得一清二楚,家家光景慢慢过好起来了。村里的抗日自卫队也发展起来了。 一九四二年春天敌人实行“蚕食政策”,一步一步向解放区蚕食。正月底,敌人三路“扫荡”晋绥边区的心脏地区——兴县。八路军为着集中兵力反“扫荡”,边沿地区放松了一点,敌人乘机便占了离康家寨三十里的水峪镇。消息传到康家寨,闹得人心惶惶,日夜不安。村干部商量了一下,每天派两个自卫队员,出去探听消息。连着探了两三天,回来都说没有动静,敌人只是在水峪镇修炮台,连村都不出。村里人这才安下心来。当时虽然马区长在据点附近各村,跑来跑去,动员大家空室清野,站岗放哨,严防敌人,可是康家寨群众听说敌人连村都不出,都满不在意地说:“敌人就是占大城镇哩,咱这山沟小村,保险不来。”村中干部也没积极推动。后来又因惊蛰已过,家家都忙着上地劳动,也好像忘记水峪镇有敌人了,连个哨也不放。到二月问敌人又占了汉家山,人们才着了急。 一天清早,天刚朦胧亮,这村农会干事张勤孝,提着粪筐拾粪。一出村口,见沟里进来一股穿黄衣服的队伍,他心中一跳,扔下粪筐便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喊道:“敌人来了!快跑吧!”接着就听见村外响起了枪声。这下村中大乱了,狗乱咬,妇女娃娃哭喊成一片,人们满街乱跑,有穿着裤子没穿上袄子的,有光身子披了一床被子的,老婆找不见丈夫,娃娃找不上妈妈,乱纷纷的往村西奔跑。 桦林霸康锡雪,本来全村数他家起得迟,只因昨晚多吃了些猪肉,天不明就起来跑肚。刚蹲在茅房里,忽听见外边打枪,街上乱喊敌人来了,吓得没有屙完,连忙拉起裤子,一溜烟跑到草房里,取出埋藏了的文契盒子,抱上就往外跑。混在逃难的人群中间,一气跑到山上,这才坐下来喘了一口气。低头一看,鞋子不知在什么时候跑掉了,脚底划破了一绽,脚板上糊满了鲜血与泥土,疼的像碎刀乱割。往山下村里一看,才想起家里人还都睡着,心想再回去叫吧,敌人已进了村子,只好心里干着急。 逃出来的人,整整在山上饿了一天,眼巴巴的等到半下午,忽然见村子上空冲起一片黑烟,高处的几问房子,吐着红红的火舌。料想是敌人放火后走了,男子汉们这才赶忙跑回来救火。 P1-3 序言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向我国进攻。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对日屈服,订下许多卖国条约,专一压迫屠杀人民,对日本的进攻毫没作抵抗的准备,因而不到三个月光景,便被日寇冲进长城,顺着平绥铁路、同蒲铁路打进了绥远、山西。那时好几十万晋绥军,只是乱招架了一阵,便望风而逃;那些政府官员、将军、太太,带上平时刮地皮刮下的金银珠宝、法币现洋,坐上火车、汽车,争先恐后地逃到西安、重庆等大后方去了。这下敌人更是凶焰万丈,到处杀人放火,如入无人之境。山西、绥远大部地区沦陷敌手,千百万同胞在敌人铁蹄下呻吟。 幸亏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敌后坚持抗战,内中有一位贺龙将军,率领一二○师,浩浩荡荡开到晋西北来。那时正是数九隆冬,北风凛冽,雪花纷飞。一二○师的健儿们,在冰天雪地中和敌人苦战,给疯狂的日寇以迎头痛击。一九三八年春天,接连收复了宁武、五寨、神池、岢岚、偏关、河曲、保德七县,并深入到绥远敌后,建立起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年春天,晋绥人民、各抗日团体、抗日军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民主政权。从此以后,军民更加同心协力对敌斗争,不顾流血牺牲,到处攻打敌寇。解放了二十多座县城,粉碎了敌人无数次“扫荡”,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巩固扩大了晋绥解放区。 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许多热血男儿都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在家的就参加了民兵。民兵们平时在家生产,抽空练兵习武;一到战时便拿起步枪、火枪、地雷、手榴弹和敌人战斗,保护群众,日夜打击敌人,并且配合主力军作战。尤其是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挤敌人”的方针以来,军民创造了明的、暗的、软的、硬的各种战法,组织了“变工爆炸”,实行了“劳武结合”,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政策”、“怀柔政策”、“三光政策”,以及数次“强化治安”,挤得敌人统治区日益缩小,由面变成线,由线变成孤立的据点。把晋绥解放区保卫得铜墙铁壁一般。 在这八年的斗争当中,人民用血泪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无数民兵英雄。一九四四年晋绥边区群英大会上,单说出色的民兵英雄,就有一百二十四位。这些人物当中,有的是爆炸大王;有的是神枪能手;有的是破击英雄;有的是锄奸模范;有的是智勇双全的领导人;有的是天才卓越的指挥员……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本领。真是花开万朵,朵朵鲜红。像许多民兵英雄,英勇斗争惊天动地的战绩;像围困蒲阁寨、围困娄烦、围困三交、围困岔口等史无前例的模范战斗,要一一介绍出来,恐怕三年五载也说不完。如今只写一个故事,虽然仅是一个小村子里的事情,但也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后记 这本书,开始写于一九四五年春天。那时晋绥边区刚开过第四届群英大会,《晋绥大众报》上要介绍民兵英雄们对敌斗争的事迹,因为报纸篇幅有限,几百个民兵英雄们的英勇战功,无法一一介绍;后来编委会决定由我俩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材料,编成连载故事。当时并没有计划要写成一本书,也没有通盘的提纲,只是想把这许多生动的斗争故事,用几个人物连起来,并且是登一段写一段,不是一气呵成,因而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在全书的结构上,在故事的发展上,都未下功夫去思索研究,以致产生了很多漏洞和缺陷。比如:一些人物写得没血没肉;性格不突出;没有心理变化;故事发展不够自然;没过程;甚至有些前后矛盾的地方。这许多缺点,也说明了我们工作上不够细心。 《晋绥大众报》上连载的,共九十五回,一九四六年印成的单行本,只合编了前一部分,共三十七回。后来我们就下乡参加了土改运动,没时间修改下一部,所以一直也没有出版。上部出版后,不少同志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提出了其中一些缺点与错误的地方,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最近,我们又抽空校阅、修改了一遍,共编成了现在的八十回。初版上部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缺点,也进行了一些修改。但由于我们能力的限制,缺点依然很多。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同志,各位读者给予更多的批评指示,以便将来有机会再版时修改。 最后还有一点声明,写这本书,除了我们亲自所搜集和边区武委会所供给的一些材料外,我们还改编了报纸上的一些消息和通讯。比如六十一回写民兵从碉堡内活捉出日军,就是根据利润战斗写的。另外在写作过程中和写好以后,好多同志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这里一并致谢。 这本书只能说是一本连续故事,作为一本小说看是很不够的;同时,这本书实际上是一本集体创作,我们仅是作了一番整理记录的工作。 马烽 西戎 1949年1月于兴县高家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吕梁英雄传/红色文学经典丛书/北洋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烽//西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0375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5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1957-01-01 |
首版时间 | 1952-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2014068008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红色文学经典丛书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