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妮日记(全译本)/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全译本)》是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漫长的25个月内,她用她的笔,用她的梦想,书写下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安妮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

内容推荐

一个十六岁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全译本)》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安妮日记(全译本)》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目录

译序

安妮日记

试读章节

晚上我做完其他作业后,便想起了开普托老师的作文题。我把钢笔的笔尾含在嘴里,开始思考这个题目:随便写几句,这谁都会,可怎样才能证明爱说话的必要性呢?我想呀,想呀,突然灵光一现,便洋洋洒洒地写完了规定的三页纸。我提出的论点是,爱说话是女人的天性。虽然我也想努力改正,但这是永远都不能改掉的天性,因为我妈妈和我一样爱讲话,可能比我还厉害,你能拿遗传的性格怎么样呢?开普托先生看了我的作文后哈哈大笑,可当我下一堂课又开始说话时,他又给我布置了第二篇作文。这一次的题目是“本性难移的话匣子”。我把这篇作文交上去了后,开普托老师整整两节课也没有抱怨什么。可到了第三节课,他又受不了啦:“安妮,你的话实在是太多了,我要罚你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嘎嘎嘎,鸭嘴小姐闹喳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只好跟着笑,可心里却很担心,因为这个关于爱讲话的题目已经让我才思枯竭了。我必须想点别的东西,想点绝对有创意的内容。幸运的是我的朋友桑妮很会写诗,她答应帮我用诗来写这篇作文,我快活地蹦了起来。开普托老师本想用这个可笑的题目让我出洋相,可我偏要奋力还击,让他也成为全班的笑柄。

诗写好了,简直是完美。诗里写的是一只鸭妈妈和一只天鹅爸爸同三只小鸭的故事。这三只小鸭由于整天叫个不停而被天鹅爸爸咬死了。开普托老师看得哈哈大笑,还在我们班上朗诵了这首诗并大加赞赏,后来他也在别的班上朗诵了。

从那以后,我在开普托老师的课上讲话就再也没有被罚写作文了。相反,他现在常常会说上几句俏皮话呢。

你的安妮

1942年6月24日星期三

亲爱的基蒂:

天气热死了,我们都快被烤化啦,可就算是这么热,不管我去哪里也只能步行。我现在才真正知道坐电车是多么的舒服。但是这种享受对我们犹太人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昨天午休的时候我请假到扬罗肯街去看牙,从学校到诊室要走很长一段路,下午上课的时候我差点儿睡着了。幸好牙医的助手非常好心地给了我一杯饮料,她真是一个好人。

值得安慰的是我们还可以乘渡船,不过也就这点好处了。那是一条从约瑟夫·以色列斯卡德来的小船,只要我们招手,那上面的船夫就会马上把我们载到对岸。我们过得如此悲惨,不能全怪荷兰人呀。

我真希望自己不用去上学,因为我的自行车在复活节那几天被人偷了,而妈妈的车子又被爸爸寄放在基督徒家里保管,所以我只能步行上学。不过谢天谢地,马上就要放假了,再过一个多星期我就算熬过去啦。

昨天上午,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儿。当我走过自行车车棚时,突然有人叫了我一声,我转过身去,看到一个可爱的男孩子站在后面。我想起前天晚上在伊娃家里曾见过他,他好像是伊娃的远房表兄弟。既然提到了伊娃,那我就顺便跟你讲讲她吧。刚认识伊娃的时候我觉得她很可爱(她确实很可爱),可是她一天到晚只谈论男生,真叫人厌烦。这男孩儿害羞地朝我走过来,介绍自己叫哈里。我感到惊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不过这一点很快就清楚了——他问我能不能一起上学。我回答说:“要是你顺路的话,那就可以。”于是我们就一起结伴上学了。哈里今年十六岁,会讲好多好玩的故事。今天早晨他又在等我了,我真希望他愿意永远和我一起上学。

你的安妮

亲爱的基蒂:

很抱歉今天才给你写信。这几天的事情太多啦,上周四我和几个朋友整整玩了一天,星期五家里又来了客人,他们住到今天才走。

这个星期我和哈里混得很熟了,他跟我讲了许多他自己的事。

哈里原来不是荷兰人,他的父母都住在比利时。他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生活,上学后就来荷兰跟爷爷奶奶住了。他有个女朋友,叫菲妮。我认识她,是那种温柔却古板的女孩儿。哈里跟我说他和菲妮在一起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开心,但自从遇见我,他的世界开始变得阳光明媚。我不仅让他变得清醒,而且还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这么说我是兴奋剂喽!你看我们都有自己的用处,有时候还竟然是些奇怪的用处。

杰奎琳星期六来我家玩,一直待到星期天上午。我们像亲姐妹一样聊天、看书、打闹,亲密极了。可当她下午去丽丝家以后,我就开始感到无聊。

哈里本来约好晚上来找我,可是六点左右的时候他打来了电话,恰好是我接的。

“我是哈里。请找安妮听电话!”

“你好,我就是安妮。”

“安妮,你好吗?”

“很好,谢谢。”

“很抱歉,我今晚来不了了。不过我想找你说会儿话。十分钟以后我来找你,行吗?”

“可以,没问题。回头见!”

挂上电话后我赶紧换好了衣服,还梳了梳头发,然后就心神不定地站在窗前等他。哈里终于来了,可谁能想到我并没有立刻奔下楼去见他,而是静静地等他按铃之后我才走下楼去。门一开,他就急匆匆地说了起来:“安妮,你听我说,我奶奶说你年纪太小,不能和你经常来往。她叫我去找菲妮。不过你应该知道,我以后再也不会约菲妮出去了!”P7-9

序言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的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要自由、幸福地活下去!”这番辛酸又坚强的话出自本书的主人公(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少女)的一本日记之中。

在日记中,安妮以坦率真诚的笔触,详细地记述了在种族迫害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下(确切地说是在荷兰被纳粹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八个犹太人躲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全景和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暗无天日的藏匿生活,食物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极度稀缺,数不清的空袭和意外事故,扭曲恶劣的人际关系,恐惧绝望的日日夜夜,还有难得的片刻欢愉。然而,她却把这种窒息的“地下生活”当作“一场浪漫又刺激的冒险之旅”,带着她的日记踏上了征途……  。

安妮·弗兰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当地一名颇有名望的商人。母亲则出身名门,家族地位显赫。此外,在家中,安妮还有一位比她长几岁的姐姐——聪明善良的玛格特·弗兰克。十来岁之前,安妮在亲朋好友的呵护下,无忧无意地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

但在温暖的小屋外,世界并不太平。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开始了对犹太人残酷的种族迫害。迫于形势,这一年,奥托·弗兰克带着全家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并在那儿创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像大多数的荷兰女孩子一样,小安妮在阿姆斯特丹过着十分普通的生活:在蒙特梭利中学上学,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校园生活。

在安妮十三岁的生日这一天,安妮收到了一份很特别的生日礼物——一本装帧精美的硬皮笔记本。从此,与这位名叫“基蒂”(安妮给笔记本起的名字)的朋友的对话便成了安妮每天必做的功课。

此时,二战一触即发。

一九四○年,德国侵占荷兰,对荷兰的犹太人实行了更为严酷的种族“清洗”运动。一九四二年七月五日,德国当局传唤玛格特。为了免遭逮捕和屠杀,弗兰克一家仓皇出逃,躲进“秘密小屋”(奥托·弗兰克公司大楼五层以上的房间)。没过几天,奥托·弗兰克的生意合伙人——同为犹太人的凡·佩尔斯,也带着一家三口来此避难。后来,他们又好心地收留了一位名叫阿尔伯特·杜赛尔的犹太裔牙医。

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转入“密室”,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遭人告密而被纳粹警察逮捕,这八个犹太人就在这座“空中密室”里生活了两年。“我们每天都活在惶恐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切割着我们的生命,这种非人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白天,他们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以免被楼下的工人或者邻居发现。因为小屋楼下是公司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照常营业,所以他们只能等晚上工人们下班后才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幸好还有楼下的几位公司员工无私地帮助他们。库格勒先生、克莱曼先生、梅普·沃森、艾莉……这几位善良的荷兰朋友为他们提供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偶尔还会给他们带些小礼物和城里的新消息。要是遇上重大节日或者某人的生日,小屋的成员们便会慷慨地拿出自己的存货一起分享庆祝,为苦难的生活带来一丝甜蜜。

就这样,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青春期最重要的两年。在那两年里,小安妮快速地成长起来。凭着她的智慧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思索着战争、种族迫害以及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敏感问题。

在日记中,安妮犀利地控诉了法西斯的种种恶行。为什么人类的飞机大炮越造越大?为什么一边自相残杀,一边又重建家园?“为什么每天要把几百万元投入战争,却不舍得投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者、艺术家和穷人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忍饥挨饿,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却多得发霉腐烂呢?哎,人为什么这么疯狂?!”难道“战争只是大人物、政治家和资本家搞出来的吗?不,绝对不是!我认为每个小人物、普通人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在战争机器的碾压下,明天的世界将会呈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对于这个问题,善良的安妮始终坚信:“人性本善,混战和苦难终将结束……”因为上帝不会抛弃我们,犹太人终将作为“人”(不仅仅是“犹太人”)回到人类的大家族,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一切都会好起来。

安妮的日记也记录下了她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青春的萌动和期待。她向她的“好朋友”诉说她与其他小屋成员(尤其是父母)之间的隔阂、冲突,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立无援的状态和心中郁结的苦闷情绪;坦言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对性以及异性的好奇和渴望,以及那场突如其来的“罗曼史”;报告她的学习计划:搜集王室家谱和电影明星的资料、阅读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书籍、学习法语和英语、讨论问题;她还学会了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冷眼审视自己,剖析内心深处的感受。在她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我的性格有两面。一面没大没小、嬉皮笑脸……可这一面总遮盖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纯洁的另一面……”是啊,这深沉、纯洁、低调的一面才是那个最真实的安妮,她始终在指引着安妮追寻的方向。

事实上,她也找到了。尽管密室生活把她变得叛逆不羁、敏感脆弱,但那只是麻痹自己的假面。在与不可抗拒的命运抗争时,在倔强高傲地保持尊严时,她发现了真实的自己——一个独立坚强、是非分明、有主见有理想的安妮。她勇敢地笑对一切:“看呢,这几的生活就是我人生精彩的开端。所以越是在危险的时刻,我就越要保持镇定,用旁观者的姿态一笑而过。”瞧,安妮在最困难的时刻还依然紧握希望、紧握梦想:“我不愿像妈妈、达恩太太或者别的女人那样生活,她们整天忙家务、带孩子,然后就被人们遗忘了。除了丈夫和孩子,我还要有我能为之献身的事业!我要活下去,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她的最大愿望就是当一名记者,用上帝赋予她的写作能力为全人类创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管与外面的世界相比,秘密小屋就是乌云里的一小块蓝天。但这里的生活极其枯燥烦闷,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没有自由,只有饥饿、病痛和与世隔绝的孤独紧紧地围困着他们。小屋外,轰隆隆的飞机没日没夜地在头顶盘旋,震耳欲聋的空袭噩梦般地反复上演,层出不穷的盗窃事件让人抓狂。恐惧,孤独,绝望,这些不仅来自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她自身。一方面,小屋里的成员要学会在日复一日的、与死神的照面和周旋中挣扎着顽强地活下去,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通过读书、学习、听收音机,执着地企盼着解放的到来。

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安妮日记毫无预兆地中断了。三天以后,纳粹警察闯进秘密小屋,八名成员被捕!八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一个人活着从集中营中回来。公司的朋友们将散落在密室地上的安妮日记收了起来,于战后交给了她的父亲。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纳粹德国投降,这架疯狂的战争机器终于引火自焚——世界如安妮所愿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但当人类开始在废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园时,我们不会忘记,有一双来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召唤我们。但这位天使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历史名人,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少女,一个战争的牺牲品,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妮日记(全译本)/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译者 李文雅//张霖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7814
开本 32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