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由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极佳读本。
图书 |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德国文化交流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套书由多位北大亚太研究院的名师学者共同撰写,是一套大家写给大家的中外文化交流通史读本。每位导师都着眼于自己的专攻领域,以严谨、科学的方法梳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演进,分析不同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情况,帮助读者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历史文化的概貌,把握其中的发展脉络和规律。本套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是中西方历史交流爱好者、学生、职场人士的极佳读本。 作者简介 丁建弘,长期从事德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曾作为洪堡学者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后在德国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高等院校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回国后创建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曾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内容简介 丁建弘,长期从事德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曾作为洪堡学者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后在德国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等高等院校任客座研究员或客座教授,回国后创建杭州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曾任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目录 第一章 “向中国”:汤若望-莱布尼茨时代 精彩文摘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潮,当在我国的明末清初,那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至深且大,但同时出现的东学西传,对西方的影响更是至深至远的。 对欧洲而言,中国精神世界的真正发现者首推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但第一个接近中国皇帝、通过担任中国朝廷大员使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欧洲人,却是德籍耶稣会士汤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他的这种地位在西方传教士中是独一无二的。被喻为早期中西方交流史上三巨星的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在把中华古典文化西传中都起过卓越的作用。在他们的时代,“汉学”和“天学”(或称“西学”)正式形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德国文化交流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建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5127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06 |
CIP核字 | 2020264004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9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