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祖槐/政协委员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著名作家李存葆的经典散文十八篇。作品一唱三叹,荡气回肠。力透纸背的《鲸殇》《大河遗梦》《祖槐》,均是以人类的生存环境为视角,在广阔的时空里,将生命体悟与历史情怀化为一体,从文化层面对当代社会文明作了深度探究。广受好评的《飘逝的绝唱》,在古典与现代爱情的相互参照中,显得悠远而现实。讲述鲜卑族走出大森林、大草原建立北魏的《呼伦贝尔记忆》,称得上是大美之文。文章夹叙夹议,大开大合,时而风云跌宕,时而和风细雨,时而情意绵绵,使智性与诗性辉映,展现出壮美的生命和历史画卷。《沂蒙匪事》《国虫》和解读《金瓶梅》的《永难凋谢的罂粟花》,均对人性作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洋洋四万余字的《东方之神》,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对武圣关羽的寻找,是在寻找中华民族的“心灵标本”“人格坐标”。
李存葆的大散文,汪洋恣肆,文采飞扬。其格局正大高远,气象雄浑博雅,意境深邃隽永,风格刚劲超拔,为当代大散文的写作别开生面,启创新路。
作者简介
李存葆,1946年,李存葆出生于山东省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同绝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作为家庭的壮劳力,他初中毕业后即在本村务农。然而,同绝大部分孩子不一样的是,在农村短暂务农后,他于1964年应征入伍,成为原济南军区守备十九师五十团五连战士。对于年轻农民李存葆来说,参军是其人生中的第一大事,因为在那个年代,年轻人参军入伍不仅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也预示着从此有了脱离农门、复员后成为工人或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是个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从1979年到1983年,其作品先后获得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解放军文艺创作一等奖(报告文学《将门虎子》)、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高山下的花环》)等。从1984年到1990年,他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将《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发表中篇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毕业后,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并与王光明合创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获“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历任原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务,1997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其间创作出报告文学《沂蒙九章》、电影剧本《百年老屋》、散文《我为捕虎者说》《鲸殇》等,并获得多项大奖。
进入新世纪,他出版了众多散文专著或文集。其中,《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龙城遐想》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
目录
我为捕虎者说
鲸殇
大河遗梦
祖槐
沂蒙匪事
飘逝的绝唱
东方之神
永难凋谢的罂粟花
绿色天书
上苍的艺术
净土上的狼毒花
梦幻仇池山
呼伦贝尔记忆
我眼中的老龙湾
国虫
最后的野象谷
渐行渐远的滋味
一默斋主
导语
本书为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散文随笔作品的精选集。收入近年来出版发表的散文《我为捕虎者说》《鲸殇》《飘逝的绝唱》《永难凋谢的罂粟花》《我眼中的老龙湾》《渐行渐远的滋味》等二十一篇。这些散文选择的多是民族文化和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等重大命题。散文体现出作者对国民性体察的细微和准确,对中国文化精妙之处独具慧眼的发现。
精彩页
我为捕虎者说

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不免戚戚。在狩猎文明早就成为历史陈迹,人类凭借工业文明已使象狮虎豹们俯首为奴,诸多野生动物因濒临灭绝而备受关怀的今时,再为一捕虎猎豹者扬威立言,委实有悖于时代新潮。
今年4月,我同几文友到韩愈的故里河南孟县去开蒙文心诗魂。作为旷世文宗韩退之,其诗文灿烂过多少代人的胸怀。韩文公那智慧的头颅、铮铮的铁骨早已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足可使孟县人光彩千世。有文无武意犹未尽,似乎尚不能充分显示一方水土的地灵人杰,好客的主人又向我们亮出了孟县的另一张王牌——“当代武松”何广位。
当功利之心和尘俗之念急剧膨胀,当超然物外的文化想象力日渐萎缩,当英雄的灵光已被某些人视作骗子的烟雾,当悲壮的故事已变为昨日的黄花,“赵公元帅”和“孔方兄”势必成为吸引众庶千夫的强力“磁场”。在孟县武桥村一寻常的农家院落里,我们竟被另外一种“磁场”所深深攫住:
这就是那赤手空拳、玩虎豹狼豺于股掌之上、力大无朋的英雄吗?
这就是那食量之大令人咋舌、酒量之巨让人瞠目的壮士吗?
我上下凝视左右端量,总感觉不像。
何广位年八十有六,中等偏上的个头,松身鹤骨,霜眉雪发,面如重枣,白髯飘胸,一双睿目炯炯有光,如果不是西装加身,倒像是杏林悬壶的高迈中医,也酷肖福慧双修的年尊方士。但听老人说话,气自丹田,声若洪钟;再观其动作,仍猿猱般灵活刚健,元气淋漓,使人不难觅到这捉虎擒豹者的勃勃风采。
我与何老先生促膝而谈。老人本身就是一部令人浩叹的大书。翻阅这部大书,我们不仅可领略力之征服、美之魅力,亦可仰俯时代,解读命运,参悟人生……

公允的历史老人也常会产生疏漏。古今中外与猛兽厮搏者不可悉数,然何广位徒手擒得猛兽之多,堪称天下一人。可《吉尼斯大全》上竟没有这位老先生的名字。
何老先生一生擒缚七只老虎,攫得九头野牛,捉拿二百六十余只豹子,降伏八百余头野猪、千余只恶狼,至于蟒蛇狐獾,更是指不胜屈。
因民族、境遇、身份不同,载于典籍和写进文学作品中众多斗兽者的擒兽手段及目的也迥乎其异。在古罗马“大斗技场”上,斯巴达克斯们同猛兽相搏,上演过奴隶社会一幕幕嗜血的惨剧,角斗士成了鼎贵们游戏盘上的一颗血淋淋的人肉棋子,斯巴达克斯们的整个生命价值,仅能博得鲜衣美食的贵族老爷太太们的一粲。英殖民主义者占领印度后,那些貌似典雅的骑士的后裔们,以比赛枪杀孟加拉虎争强斗胜,仅在一次集体围猎中,就毙虎三百六十余只,那高背椅上斑斓美丽的虎皮,成了占领者炫耀征服的象征。坦桑尼亚有个古老的习俗,成年男子只有亲手杀死一只猛兽,方可取得结婚的资格。清康熙帝一生于“木兰围场”猎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那是在三公九卿、御林武士的簇拥下,用鸟枪弓矢射得,伴随着山呼万岁的声浪,皇帝老儿在龙颜大悦的同时,既强悍了八旗贵胄的筋骨,又扬厉了泱泱大清的国威。国人耳熟能详的打虎英雄大概有三:武松暴虎是因吊睛白额大虫危及自身性命,李逵用朴刀刺虎是为了给老母复仇,而杨子荣枪击山君不仅仅因为虎撞枪口,更有着明显的政治企图,一只老虎为这位机智的英雄提供了一份晋见“座山雕”的丰厚礼物……
历史上猎兽者的捕兽手段,大抵只有武松与何广位相同,他们凭的是“洒家的拳头”;而何广位擒虎猎豹的目的再简单不过——为了填饱肚子。
填饱肚子曾是历代中国农民的最高奢望。
1909年,何广位生于安徽宿县一赤贫之家。家中靠租来薄田几亩,飘摇度日。兄弟三人,广位为长。广位自小食量惊人,生就一个能伸能缩、深不可测的“橡皮肚子”。九岁时,父母令他在家看好借一还十的三斤麦种,竟被他饕餮一空。父母归来,急如热蚁,诘以缘由,广位哽咽,据实已告。父亲信疑参半,遂又借来菜团十余,旋即又被广位鲸吞殆尽。时兵连祸结,大肚皮给广位带来异乎寻常的不幸。十二岁那年,父亲被土豪打伤致死,从此,何广位萍飘蓬转,给地主、业主做佣工,当厮徒。尽管其力超壮汉,终因饭量巨大,辄被驱逐解雇。十四岁上,他辗转至豫东,拜一游侠义士为师,习练棍棒拳脚。十七岁那年,他随师卖艺至湖南长沙。一日,城中百姓正围观其师徒精湛技艺,忽一队兵痞闯来,逐走平民,逼其耍练。卖艺索钱,天经地义,然兵痞非但不给,竟大开骂口。何广位一怒之下,棍舞棒飞,二十余丘八訇然倒地,他左抵右挡,转瞬掩护其师杀出重围。逃奔途中,师徒失散。何广位日赶夜奔,当遁至桃源县余坪山中,已是风高月黑,忽觉有一毛爪触其肩背,他当即两手紧钳兽爪,猛地朝身前一掷,一只老狼被摔出丈余,他趋前又击数拳,恶狼登时毙命……作为一介农子,何广位仅祈求用诚实的劳动换来蔬米,以果馁腹。他由湘南流浪至鄂北,在大别山麓,寻觅一枝之栖。某日,天色微熹,他匆匆行走于莽林小道,忽闻几声虎啸,但见树动山摇,一猛虎迎面朝其扑来,广位不及细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祖槐/政协委员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存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23233
开本 16开
页数 4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20-12-01
首版时间 2020-12-01
印刷时间 202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56
CIP核字 202018405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