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诉权概念史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15年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诉权概念史”的成果。以“诉权概念史”为题,围绕上述问题依次展开。《诉权概念史》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依次为“诉权的罗马法起源”“诉权概念的近代解析”“独树一帜的法国诉权理论”。 目录 上篇 诉权的罗马法起源 第一章 罗马司法的组织形式与诉讼程序 一、重新理解罗马法的“司法权”概念 二、裁判官的“司法权”变迁 三、裁判官告示 四、法官的司法权 五、对法官的选择 第二章 法定诉讼程序的诉权观 一、概述 二、誓金法律诉讼 三、要求审判员或仲裁人之诉 四、请求给付之诉 五、拘禁之诉 六、扣押之诉 七、诉的早期演变与当事人诉权 第三章 程式诉讼程序的诉权观 一、程式诉讼程序的早期发展 二、程式的要素与构成 三、市民法之诉的程式构造 四、裁判官法之诉的程式构造 五、“二元诉权观”:市民法之诉与裁判官法之诉的诉权原理 六、“一体化”的罗马诉权观 第四章 非常审判与诉权观的剧变 一、罗马古典法学的衰落 二、诉讼程序的根本性变革 三、优士丁尼将两种“诉”糅合 四、裁判官法的衰亡 第五章 再论诉与诉权的关系 一、“诉”是诉讼程序 二、“诉”是程序法上的诉权 三、“诉”是实体法上的主观权 四、无谓之争: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问题 中篇 诉权概念的近代解析 第一章 学派之争:法德两国的罗马法研究差异 一、中世纪以来的罗马法学方法嬗变 二、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在欧陆地区的继受 三、德国历史法学派与罗马法“诉”的研究 四、法国沿革法理学派与罗马法“诉”的研究 五、一个基于比较法的初步结论 第二章 德国诉权理论的演进 一、温莎伊德的误解:“实体法一元论” 二、理论体系的建构:“诉讼法一元论” 第三章 法国诉权理论的近代发展 一、近代早期的法国诉权理论 二、法国诉权理论的转型 下篇 独树一帜的法国诉权理论 第一章 诉权在法国民事诉讼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诉权的概念 二、诉权与权利的分离 三、诉权与权利的必要联系 第二章 诉权的要件 一、诉的利益 二、诉的资格 第三章 诉权的消极要件 一、诉权的安排 二、诉权的转移 三、诉权的消灭 第四章 诉权的法效果 一、“诉不受理”制度 二、诉权滥用之禁止 结论 附录一 主观权与诉权亨利·莫图尔斯基(Henri Motulsky) 附录二 诉(Actions) 艾涅斯特·梅茨格(Ernest Metzger)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诉权概念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巢志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594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2021-01-01 |
印刷时间 | 202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1 |
CIP核字 | 2020112529 |
中图分类号 | D915.0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