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朽--我的宗教(胡适论人生)/名家论人生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不朽--我的宗教(胡适论人生)/名家论人生丛书》是名家大师胡适的有关人生思想的作品。本书在探求中国传统的人生理念与现代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人生思想上自成体系,卓然成一家之言,希望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中国现代以来的人生思想研究的进展情况。

内容推荐

《不朽--我的宗教(胡适论人生)/名家论人生丛书》是学术大师胡适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做人与处事、交友与相处、成功与失败、知足与容忍、毁誉与压力等人生的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浅出而富有成效、既有现实意义有颇具科学性的论述。本书通俗易懂又文采斐然,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现代境遇下的人生归宿——《名家论人生丛书》序

导读

1.自课

2.问题与主义

3.易卜生主义

4.贞操问题

5.美国的妇人

6.不朽——我的宗教

7.少年中国之精神

8.我的儿子

9.新生活

10.爱国运动与求学

11.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12.学生与社会

13.哲学与人生

14.科学的人生观

15.读书

16.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17.麻将

18.关于人生

19.慈幼的问题

20.我的思想

21.保寿的意义

22.我的信仰

23.儒教的使命

24.信心与反省

25.大学毕业生赠言

26.治学的方法

27.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28.为学生运动进一言

29.知识的准备

30.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31.大学的择系标准

附:语萃

试读章节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器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欧洲政客和资本家利用国家主义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现在中国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种主义来欺人了。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

这三条合起来看,可以看出“主义”的性质。凡“主义”都是应时势而起的。某种社会,到了某时代,受了某种的影响,呈现某种不满意的现状。于是有一些有心人,观察这种现象,想出某种救济的法子。这是“主义”的原起。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便用一两个字来代表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主义”的弱点和危险,就在这里。因为世间没有一个抽象名词能把某人某派的具体主张都包括在里面。比如“社会主义”一个名词,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王揖唐的社会主义不同,你的社会主义和我的社会主义不同,绝不是这一个抽象名词所能包括。你谈你的社会主义,我谈我的社会主义,王揖唐又谈他的社会主义,同用一个名词,中间也许隔开七八个世纪,也许隔开两三万里路,然而你和我和王揖唐都可自称社会主义,都可用这一个抽象名词来骗人。这不是“主义”的大缺点和大危险吗?

我再举现在人人嘴里挂着的“过激主义”做一个例:现在中国有几个人知道这一个名词做何意义?但是大家都痛恨痛骂“过激主义”,内务部下令严防“过激主义”,曹锟也行文严禁“过激主义”,卢永祥也出示查禁“过激主义”。前两个月,北京有几个老官僚在酒席上叹气,说:“不好了,过激派到了中国了。”前两天有一个小官僚,看见我写的一把扇子,大诧异道:“这不是过激党胡适吗?”哈哈,这就是“主义”的用处!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在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

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解散安福部问题到加入国际联盟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纠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洋洋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为什么谈主义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研究问题的人那么少呢?这都由于一个懒字。懒的定义是避难就易。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高谈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议如何解决,这都是要费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征求意见,考察情形,还要冒险吃苦,方才可以得一种解决的意见。又没有成例可援,又没有黄梨洲、柏拉图的话可引,又没有《大英百科全书》可查,全凭研究考察的工夫:这岂不是难事吗?高谈“无政府主义”便不同了。买一两本实社《自由录》,看一两本西文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书》,便可以高谈无忌了:这岂不是极容易的事吗?

P7-P9

序言

都说人是自然的产物,但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自然是如何产生人类的过程。

自然具有无穷的威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它都是无限的。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极其有限的,是非常短暂的。即便是作为类的人,据说也有终结的时候。说人是万物之灵长,确也见得是人的孤芳自赏,或者竟是人的自以为是。

然而人与自然中其他一切物种确有着本质的差异,人有思想。这便是人的全部秘密,是人无上尊严之所在。思想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有限的存在,自然是伟大的,但自然却没有这样伟大的能力。

人类因此超越了自然。思想使我们能够自觉而深入地考究自然的奥秘,探索人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追求人生的意义的过程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现实地占有多少财富,占有多大的空间,而是要能够彰显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的东西,即人的尊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孟子云:“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此中所谓的贱而小者是指口腹之欲的满足,而小人也就是津津于物质生活中的人;而所谓的贵而大者则是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理想。孟子所谓的大人可能其物质生活十分清贫,但却具有崇高伟大的人生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积极努力奋斗不已。

不明了人生的意义,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而虚度了自己的一生,实在是人的终生遗憾,甚或可说是人的悲剧。我们可能在弥留之际还不甚了了人生的真谛或价值,但至少在漫长或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曾经思索过这样令人困惑不解的神秘问题,当离开这个世界,结束自己人生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至少因此可得到某种慰藉,不枉来此尘世走了一遭。

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无疑是幸福的,但未曾找到却也思索或探索过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也会在我们的心头时时充溢着崇高、伟大和愉悦的感觉。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中国人造就形成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行之有效的价值系统,儒、道思想便是这种价值系统的代表。其中特别是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以修身为本的教化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导着人们如何实际而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晚清以来伴随着强大的器物文化,西方的人生哲学思想也趁势大量地涌入中国,西学几乎主宰着中国思想界的走向,对于中国传统的人生理念几乎具有颠覆性的作用。当时的那种情势逼迫国人焦虑着如何强国、如何保种,而不是怎样依照传统的人生理念勾画设计自己的人生。西方的民主、自由、科学、法治、市场经济等理念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已经具有无比重要、人人称道的地位。于是问题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人生理念是否仍然具有自己的价值或意义。

思考中国传统人生理念的现代价值,实质上是在探索中国传统人生理念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知道现代生活的内容似乎都是源自西方的。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生活的这些理念并不是产生自中国传统文化内的,于是在探讨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时候,也就自然产生了如下三种基本的反应模式:自由主义的、激进主义的和保守主义的。这三种主义之间好像南辕北辙,水火不相容,但它们所应对的问题却是相同的。不但问题相同,而且这三种主义的拥护者讨论这一问题的背景也是同样的,即他们都站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内。

此种认识告诉我们,激进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和保守主义的反应模式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似乎很难说是达到成熟。文化并不是完全听人使唤的仆人,可以任你随性摆布,供你随意驱使。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你要它全盘西化,它就能全盘西化?你要使它整个儿的翻盘,它就完全听从你的,第二天就根本改过?同样,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之下,你毫不动心,不予理会,也同样是异想天开。如梁漱溟在文化上应该说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坚定地持受儒家思想立场,但你仔细读他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你会很容易地发现,他前期关于生命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后期的则受了罗素本能、理智和灵性三分法的影响。

身处现代社会,不管你在讨论人生观问题上取何种态度,站什么立场,似乎都不可避免要落在中西文化的关系之内。我们的看法就是,讨论现代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正确立场不应该再是简单地回复到本位的或保守的立场,或是率直的西化、激进的态度,而是应该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理性地、客观地融合中国的和西方的有关人生的各种思想,正确地解决中国人的人生理念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在历史上曾经成功地摄取了印度佛教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吸收消化演变而成中国特有的禅宗思想。同样的,中国人也有能力站在自己文化或人生理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努力,逐渐地吸收消化西方的文化或人生思想而逐渐地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新的人生理念。记得梁启超一百多年前在其《新民说》中曾这样说过:“新民云者,非欲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诚哉斯言!

中国古代思想无疑有其不朽的永久性的价值,但与现代的生活终究有一定的隔膜和距离,因此极需现代化;而西方思想的辉煌成就也自不待言,然而现成的搬运过来、食洋不化,也将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济于事。所幸的是,现代中国的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在探索中国文化的前途或出路的努力中,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融会古今中西思想资源的人生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体系中有关人生思想的内容对于当代的年轻人将会有极大的帮助,有益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增进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了解,使其臻至更高的人生境界。

《名家论人生丛书》所收集的均为现代著名思想家或哲学家关于人生思想或哲学的种种论述。它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我们不敢说收入本丛书中的著述已成为了“圣人遗训”,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这些论述在探求中国传统的人生理念与现代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总的精神方向是正确的,健康的,并在中国现代社会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且能够为我们现在进一步思考人生意义或价值提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参考。第二,尤其重要的是,进入本丛书的作者对人生思想均有深入系统精到的思考分析,对东、西学术都有亲切的体认和系统的掌握,在人生思想上自成体系,卓然成一家之言。第三,本丛书希望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中国现代以来的人生思想研究的进展情况。

根据上述的这些特点或标准,收入本丛书的便有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朱光潜、贺麟、张东荪、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等名家大师的有关人生思想的作品。有的哲学家如金岳霖虽然有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其重点在形而上学和知识论方面,没有人生哲学思想方面的系统的论述,所以也就不在本丛书的收列之中。

本丛书的编选既是为了给现代青年们提供关于人生思想方面的优秀读本,也是便于专家学者对中国现代人的人生思想的深入研究。编者希望在此一论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撰写出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且适合于青年阅读的人生哲学书来。

《名家论人生丛书》是北大出版社有感于现在社会上弥漫的急功近利、过度注重经济实业发展的风气,坊间又缺乏可供青年人阅读的人生思想方面的成套的上乘佳作这一现状而策划的选题。同样由于我的学术兴趣在中国现代哲学领域,更由于我近来对人生哲学思想也有很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就主编了这样一套人生论丛。

此套丛书的出版既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青年,也有益于推进对于人生思想的学术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朽--我的宗教(胡适论人生)/名家论人生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39278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4022661
中图分类号 B261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