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花园之路/悄吟文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一共分为四辑,分别为《中年救赎》《女子镜像》《日影离披》和《他山之魅》,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各种文学刊物上的散文美篇。内容既涉及身边亲人身上发生的事,如父亲生病、儿子的成长、母亲的厨艺、外嫲的安和,也含纳地方乡俗和文化,如潮剧的特点等。文章基本都是通过一个“我”来完成,可以感知其精神疆域一直在自我开拓,文字里回响的是精神骨节成长的声音,这也为潮汕文化乃至整个乡土文化的祛魅和复魅提供了深富探索性的思考文本。
作者简介
林渊液,广东汕头人。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出版散文集《有缘来看山》《无遮无拦的美丽》《穿过小黑屋的那条韩江》,小说集《倒悬人》。曾获三毛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和林语堂小说等。主张散文人格与散文文体的相互寻找和相互确认。
目录
第一辑 中年救赎
好阄
如花美眷
出花园之路
往生之路
第二辑 女子镜像
巴别塔看云
文字瘿木
从监狱的偏门走近卢森堡
孤独之绳
第三辑 日影离披
故乡:前往与返回
乡神
私塾、故乡与远方
蒜茸与一个女子的成长史
飞翔的现实主义
芒果树下
落花在案
花器
第四辑 他山之魅
高原反应这个假想敌
山中透明色
红嘴鸦飞过无尽的雪
荤乡愁
后记
写散文,无非是把自己溶解在时间里
导语
本书收录的作家分别为《民族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树理文学奖得主。
王尧、张锐锋、关仁山、老藤、郭文斌、李晓君等著名作家倾情推荐。
十位一线实力女作家,十部经典暖心散文集,一幅摇曳多姿、美不胜收的艺术长卷。
后记
写散文,无非是把自
己溶解在时间里
谈论散文是多么难的
一件事情,正如散文写作
本身是多么地难。有时候
喋喋不休唠嗑一阵,过后
却觉得都是废话。在前现
代时期,学诗浑似学参禅
,这个问题是可以回避的
,可是经过现代性思想的
敲击,单靠参禅来打发已
不可能。
那么谈论散文时,我
们应该谈论什么?
我想,我先来谈论小
说吧。
我是写小说之后才重
新认识了散文。这是颇有
意思的事情。在古代,散
文是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
文体,也就是说,我们现
在所界定的小说以前是属
于散文的范畴,它是散文
的一根肋骨所变。在文体
流变中呈现的情状,散文
是古老的,坚如磐石的,
而小说是年轻的,欲望无
限的。显然地,小说是人
类精神趋于复杂、文明程
度趋于高级之后衍生的,
到了今天,它依然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生殖力。这
也就可以理解了,小说缘
何会成为当下文学的优势
文体。
当我被诱惑着去写小
说时,我的生命搏动一定
是与它同频的。这段关系
更像是一场偷情,激情磅
礴,难以自抑,粉身碎骨
也在所不惜。可要命的是
,写了一段时间的小说之
后,激情消散,我发现自
己最爱的竟然是散文,是
那个坚如磐石的老男人。
我终于明白,我是一
个散文人格的写作者。
写作者是有文体人格
之分的:散文人格、诗人
人格和小说人格。这与作
家们真正选择和从事的文
体不一定是对应的。选择
错了而不自知,一辈子拧
巴着,这也为数不少。一
开始,我盗取了英国学者
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的概念
来解释,他说我们虽然不
能把一个人的面貌说清楚
,不能通过语言、文字、
图表或符号进行明确表述
和逻辑说明,但我们依然
可以在人山人海中把他辨
认出来。这个认识论观点
,放在文体人格上,依然
是妥帖的。
然而,很快地我对此
产生了不满足,知识的默
会性与参禅是一致的,它
虽然充满了朦胧美感,但
烟消雾散之时,肯定还有
蹊径可走。
我发现,散文人格是
由时间支撑起来的。一个
人的人格精神,在一个瞬
间一个事件中也许可以展
现,可是人格的形成是需
要时间慢慢养育的。散文
人格的写作者,经常会自
觉或者不自觉地等待、邀
请时间来参与自己的站立
、成长,也参与写作,他
们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
文本里的时间,那个时间
是与真实时间等长的。时
间的严苛本来就是一种规
定性.,只有它才能建造
人的精神,陛骨架。而小
说人格的写作者,对时间
的使用是十分轻率和随意
的,他们更侧重于演出效
果,即便是把时间伸缩折
叠、涂抹改写也在所不惜

我写散文,刚好三十
年。
写散文,无非就是把
自己溶解在时间里。
这其实又牵涉到另外
一个问题。散文人格,生
活和生命是第一性,写作
是第二性的,而小说人格
恰恰相反。
《出花园之路》这本
散文集,长的近三万字,
短的不足两千字,参差斑
驳,恰如生活本身。《好
阄》和《如花美眷》两篇
是姐妹篇,是近期的作品
,更加原生芜杂,也更加
彰显日常的思考。可是写
完之后,我又不知道散文
应该怎么写了,就像不懂
得走路的孩子。相似的文
字系列我是不能超过两篇
的。风格重复与原创力是
一对危险关系。风格如果
不重复,个人的标识如何
建立?可是如果一味重复
下去,一百篇与一篇两篇
又有何区别?不断自我重
复的写作者,是在短期内
实现空间的围剿,可对文
学的评判难道不是属于时
间吗?
在写作资源的耗用上
,我是极其奢侈的。在短
篇小说《花儿锁》写过这
样一个情节。一位男子为
了恋人的翡翠坠子寻找配
对的玉料,最终觅得的是
一块三公斤重的老料,这
是有手镯位的,可是他无
意做成手镯,只为了一枚
坠子。玉雕师没见过这么
浪费老料的,便规劝道:
手镯位的里面,还有坠子
位的。但他坚持认为,这
虽是明料,但看到的也只
是牌面,况且做了镯子,
坠子就得避让,不可能是
最好的那一枚……我的写
作与这位男子十分相似,
从不愿意为了更多的获得
而避让和妥协。据我所知
,很多作家以小说为正业
,好的玉料优先给小说经
营,剩料再给散文。他们
都是持家有方的,我是败
家子。我经常把最宝贵的
玉料,拿给散文去挥霍。
请别责怪我写得这么
少。我早已知道的,我只
能等待时间慢慢地参与,
写很少的文字,收获很少
的读者。只是,我希望经
由时间浇溉的每一段文字
都摇曳如花,每一个遇见
的读者,都能够在文字里
实现灵魂的肉搏,每一位
都是知己。
书评(媒体评论)
林渊液的散文拥有惊
人的经验取景框,杂取旁
收却始终不离精神的红线
。她的写作在经验的及物
性和精神的冥思性之间保
持张力,是当下散文可贵
的收获。
——评论家 陈培浩
精彩页
好阄
1.当是秋风摇落时
凌晨六点多,接到父亲的电话。这不是常态。往常,这个时候他已在诊所里忙于为病人针灸。他从不放长假,每天六点半开诊,这种坚硬而又坚韧的习惯持续了数十年。父亲,其实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他的度量衡上有我前半生的所有重要印记。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问题。我告诉他,我和先生立刻回去,我们去医院,做头颅CT。中年人生。意外事件缤纷莫测,非常态似乎才是一种常态。放下手机,我边盥洗边盘算取消行程的最优程序。按照原计划,这天午后我将乘飞机远行,到雪野湖度假区参加国际戏剧节,所有剧目和论坛都已预约完成,昨天晚上我还在微信群里向当地土著请教行程攻略,那即将到来的舞台、光影、心灵惊喜与激战,在群里弥散为一种艺术荷尔蒙,四散释放却又无处寄屯雨。
刷牙时动作有些磕碰和迟钝,牙缝里渗出了几缕血丝。又接到父亲的电话,他问,要联系哪一位CT医生?即便在眩晕严重发作之时,他也未能消停。我说,从现在开始,你不用操心了。我与父亲分属两个不同的价值系统和操作系统。小时候,他的系统辖制了我的,到后来,两个系统交叉并存。如今他病了,我只能瞬间升级。
车子上路之后,我开始提起精神打电话。从市区回到家乡小县城,有十几公里的车程,我先生开车从不争抢,是极稳妥的,这个时间段刚好容我把一应事情打点。我先打了一位CT医生的电话,他并不在班。做一场CT检查,需要办健康卡、找临床医生开具申请单,然后才到CT室候诊。每个环节都是人满为患,如果走正常程序,等到下班都不一定轮得上。我想,最好能够找一位打通关的人物。
在烟火人间我有严重的社交病,在一些场合,只能坐在背光的地方,一言不发;在另一些场合,竟是与人争抢着说话,成为话痨,这话也不见得多有见地,大多平庸而又琐碎,偶尔才能讲成一朵玫瑰。这大概就是俗语说的,逢人才能说人话,见了鬼连话也说不了。然而,在甄别是人是鬼之前,还有大量的面目模糊之人,需要客套、寒暄、皮笑肉不笑,我的病症就在于对这种是一概摈除的。那些半生不熟、久未联系,那些在交际藤蔓上或远或近攀结着的瓜瓞,是连微弱的阳光也不给的,它们会在时光里慢慢萎顿、枯黄、失活。
可是,父亲是我唯一的父亲,我是父亲唯一的孩子。
幸亏,是在这所医院。大学毕业后我在这里上过几年班,后来调动到市区,也一直在卫生系统,同事关系、师友关系各种盘根错节,这几乎是一个最容易破冰的地方。我重新找了一位老同事,她现在是护理部副主任,名叫阿菱。我们是同龄人。同龄人的友谊,天生有着时代常识的默契感。当年我与阿菱同在儿科住院部,我当医生,她当护士。虽久未联系,但她电话里的声音爽朗甜亮,闻之稍得抚慰。
接着去办理机票的退票手续。网页一直登录不了,打过后台电话,服务生的回答却是漠然的、机器化的:在哪里买只能在哪里退,工作人员操作不了。艰苦卓绝的退票之旅,一把长剑梗在喉头,一直逼我吞下。操作、电话、操作、电话,服务生是随机接听的,这意味着,每一次接入,都得把复杂过程复述一遍。等到我万念俱灰时,服务生说,估计浏览器有冲突,重新下载一个试试。柴火就是在此时点着的,然后轰轰燃烧起来,火苗似乎能够把左近的任何东西舔到。我说:下载了如果还是不行呢?这个破系统既然没有检测成熟,后台就应该有补救措施,没见过这么整人的,接下来我哪有时间做这个事情!我的潜台词波涛汹涌,父亲的最坏结果,其实是直肠肿瘤的颅脑转移,那其实已经来日无多了……半年前,当他排鲜红血便之时,以一个医生的直觉.我便觉得他患上的是直肠或结肠肿瘤,也曾游说他做肠镜检查以便确诊,他拒绝了。之后,症状停止了,我与父亲一度有了侥幸心理,说不定,说不定不是呢。侥幸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热气球,虚胖、昭彰地悬挂在我们的上空。只是,不管日常的草丛如何平静宁定,它如何经得起风动虫鸣。服务生谅必已从电话的那一端觉察了异样,他也着了慌,终于认真应对,他回说,回程可以退20%,我把退票时间修改为一个月内有效,您看,这个时间足够吗?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花园之路/悄吟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渊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36453
开本 32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2
CIP核字 202025601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30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