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莫里森(Donald Morrison),记者,曾先后在纽约、墨尔本、香港和伦敦工作,五年前移居巴黎。他是美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固定撰稿人,其评论以文化主题居多。 安托万·贡巴尼翁(Antoine Compagnon),法兰西公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现当代文学教授。他曾出版多部论文集,如《反现代主义者:从约瑟夫·德·迈斯特到罗兰·巴特》(伽俐玛出版社,2005年)。
图书 | 法国文化还剩下什么(精) |
内容 | 作者简介 唐纳德·莫里森(Donald Morrison),记者,曾先后在纽约、墨尔本、香港和伦敦工作,五年前移居巴黎。他是美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固定撰稿人,其评论以文化主题居多。 安托万·贡巴尼翁(Antoine Compagnon),法兰西公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现当代文学教授。他曾出版多部论文集,如《反现代主义者:从约瑟夫·德·迈斯特到罗兰·巴特》(伽俐玛出版社,2005年)。 内容简介 法国和法国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水乳交融,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又互相成就了彼此的荣耀。法国艺术家曾经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其地位一度举世无双。然而往昔的辉煌如今只剩下自我主义、怀旧和谨小慎微。 以上便是作者唐纳德·莫里森,一位居住在巴黎的美国人,在细致考察了法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之后得出的结论,可谓一针见血。法国在文化交流中影响力甚小且地位轻微,法国艺术家虽然有着不可否认的创造力却也于事无补,法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号召力已然消失。 文化的衰落非常符合法国的国民性,人们迫不及待开始悲叹自嗟。安托万·贡巴尼翁通过回应唐纳德·莫里森指出,法国文化具有一种矛盾的双重性,它虽然具有登峰造极的能力,却又受困于对兴盛的忧虑。法国或许可以在世界文化舞台有更好的表现,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她也应当停止与美国、与美国的文化傲慢为敌。 围绕法国文化活力的争论不会就此结束,不过唐纳德·莫里森和安托万·贡巴尼翁之间的有益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对法国的看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内容推荐 法国和法国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水乳交融, 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同时又互相成就了彼此的荣耀。法国艺术家曾经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其地位一度举世无双。然而往昔的辉煌如今只剩下自我主义、怀旧和谨小慎微。以上便是作者唐纳德·莫里森, 一位居住在巴黎的美国人, 在细致考察了法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之后得出的结论, 可谓一针见血。法国在文化交流中影响力甚小且地位轻微, 法国艺术家虽然有着不可否认的创造力却也于事无补, 法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号召力已然消失。文化的衰落非常符合法国的国民性, 人们迫不及待开始悲叹自嗟。安托万·贡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国文化还剩下什么(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唐纳德·莫里森、(法)安托万·贡巴尼翁 |
译者 | 译者:傅楚楚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10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2021-01-01 |
印刷时间 | 202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4 |
CIP核字 | 2020195438 |
中图分类号 | G156.5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5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