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陈业新:结庐之处车马喧,心境安然地自偏
卜风贤: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
余新忠:才高识妙,探其理致
朱浒: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郝平:走向田野,深入民间
马俊亚:悠悠淮水,一汪乡情
夏明方:灾害人文学的倡导者
方修琦:文理融合的跨学科研究
袁林:经世致用,关注现实
周琼:走向边疆灾荒史的深处
附录一受访学者代表性论著
附录二回归灾害本位与历史问题
附录三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附录四中国灾害史研究论著的学术史回顾
附录五中国灾害史研究著作年表
跋
| 图书 | 黎元为先 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未来 |
| 内容 | 目录 前言 陈业新:结庐之处车马喧,心境安然地自偏 卜风贤: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 余新忠:才高识妙,探其理致 朱浒: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郝平:走向田野,深入民间 马俊亚:悠悠淮水,一汪乡情 夏明方:灾害人文学的倡导者 方修琦:文理融合的跨学科研究 袁林:经世致用,关注现实 周琼:走向边疆灾荒史的深处 附录一受访学者代表性论著 附录二回归灾害本位与历史问题 附录三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附录四中国灾害史研究论著的学术史回顾 附录五中国灾害史研究著作年表 跋 内容推荐 “水旱霜蝗之变,何世无之?”从文明初萌时的洪水泛滥,到优选化时代的新冠肺炎,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如何辩证看待人类与灾害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理性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命题。自古至今,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应对危机、裨益后人的防灾理念、救灾方法与应灾举措。以邓拓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们,怀着经世致用、鉴古知今的人文情怀,参天尽物、济世为民的学术理想,不断总结灾害救助的历史经验,反思灾害应对的成败得失,提出防灾减灾的中国智慧。为了回顾前辈学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性贡献,延续传承自邓拓先生以来重视经世之学的良好传统,访谈组邀约陈业新、卜风贤、余新忠、朱浒、郝平、马俊亚、夏明方、方修琦、袁林、周琼等知名学者,畅谈灾害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未来。在传承与破立之间,构建灾害史研究的新框架,确立灾害史研究的新起点,并将近代以来灾害史研究论著编目整理,以益学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黎元为先 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历程、现状与未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闵祥鹏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813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23000 |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X432-0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22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