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统与维护--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在考察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过程中,围绕道统与维护这条主线,分别探讨了:一,谏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传统,源远流长,它明显昭示出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批判精神;二,“士志于道”的传统文化,哺育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政治早熟与热情;三,唐朝前期的君主政治生态环境与进谏成风的互动关系;四,唐代谏官在中央政府机构中的“清要”位置以及谏官群体的文化精英素质;五,进谏与权势的博弈;六,中晚唐衰败时期的谏官风格。本书最后所附三篇论文,依然是在道统与维护的主线上进行的专题研究。其中有对文献中唐代谏官给事中的封驳制敕等相关问题作出的梳理与考证;也有对中央集权下尚书都堂集议的政治功能以及在君臣共同体中,话语权的归属问题所作出的论证;最后一篇围绕陆长源《上宰相书》,对德宗贞元时期“宰相不作为”的政治局面进行了个案考察。
作者简介
胡宝华,1954年生于上海,祖籍山西定襄。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隋唐政治制度史、20世纪日本中国学研究。出版专著《唐代监察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编著《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学著作编年》(中华书局2012年),译著《内藤湖南的世界——亚洲再生的思想》(合译)(三秦出版社2005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品质的历史积淀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二、“天下为公”与“君臣共治”
三、“天下为公”与“士志于道”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智慧
第二章 “君臣道合”:唐代谏官制度运作的政治环境
——兼论唐代君主政治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传统的君臣之义内涵及其发展
二、“君臣道合”的出现与释放的政治新意
三、唐代君主政治生态环境的评价
第三章 唐代谏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唐代谏官制度的研究现状
二、唐代谏官系统在中央的位置
三、唐代补阙、拾遗定员考
四、宰相李泌欲废除补阙、拾遗的原因
第四章 唐代进谏制度的运作与影响
一、进谏的方式
二、进谏的内容
三、中晚唐时期进谏环境的变化趋势
四、唐代谏意识的普及与评价
第五章 唐代补阙、拾遗的构成与政治品格
一、补阙、拾遗制度的出台及其任命与晋升
二、唐代补阙、拾遗群体的构成特色
三、补阙、拾遗进谏所及范围
第六章 唐代谏议大夫的基本构成与仕途发展
第七章 唐代制举科考的政治意义
——以“直言极谏科”为中心
一、从“直言极谏”到“直言极谏科”制举考试
二、元稹和白居易在制举科考中的表现
三、文学与政事:元、白二拾遗的人生组合
附章一 读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
——以唐代给事中封驳制敕为中心
附章二 唐代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尚书都堂集议
——兼析君臣共同体的话语权
附章三 读陆长源《上宰相书》札记
——围绕安史乱后尚书六部功能的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统与维护--唐代谏官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宝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06165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88
CIP核字 2019059081
中图分类号 D691.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