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变道
内容
试读章节

毋庸置疑,任何一位有志男儿都应该报效祖国,“治国安邦”。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以“治国”为宏愿的志士: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得岳飞成为抗金英雄;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还嘱托他的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民族英雄林则徐振臂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都将“治国平天下”视为毕生的夙愿。,并为此奋斗终生。

每一个人都应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是一种爱国热情的最佳体现。但是能够真正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人,大多是那些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等,而且这些领域都很高端,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还是普通人,还是做着普通的工作,以养家糊口为己任。所以说,“治国平天下”对你来说如果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就不如勤勤恳恳地多干一些实事,用更多的精力去“齐家”,去追求个人的幸福。

陈光大学毕业后,当他的同学都在做着怎样“治国平天下”理想规划的时候,他却认为那些人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中楼阁,恐怕付出很大的代价,也难以实现。所以,陈光很务实:与其在毫无边际的理想中虚度年华,还不如干些实事,获得人生的幸福。

陈光决定从实际出发,将父亲的好手艺——剪纸艺术继承下来。有了这个打算,陈光拜父亲为师,父亲成为他干实业的领路人。

由于陈光头脑聪明、领悟能力强,经过三年l的学习,他不仅掌握了父亲的剪纸艺术,还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陈光开办了一家剪纸艺术工作室。由于他的剪纸艺术独具特色,其作品也在市场上独领风骚,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别人还在为如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不断求索时,陈光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有些人可能会视陈光这类人为胸无大志,一生都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是小富即安。其实,理想和现实总会有反差的。事实表明,即使你有“治国平天下”的鸿鹄之志,如果没有促成你理想实现的条件,志向也只能是空谈。

顾军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治国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身上了。”于是,顾军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当国家干部的志向。

有这个志向作支撑,顾军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报考国家公务员,但是他并没有被录取。因为公务员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很难胜出。“当公务员”这条路没走通,顾军很懊恼,因为不能实现自己“治国”“为国家作贡献”的理想。

看到顾军成天闷闷不乐,朋友张乐便去劝他:“小顾,别成天心情郁闷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在一棵树上吊死。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夙愿,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个条件。不能‘治国’,你就去‘齐家’嘛。这条路走不通,你完全可以干其他的工作,同样能够获得幸福。”

听了朋友的规劝,顾军的心情豁然开朗。他不再追求大而空的理想,而是踏踏实实地到一家民营企业去上班。在这家企业里,顾军踏实勤奋,不断追求进步,他从职场基层步步晋升为公司高层,成为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

可见,对于普通人来说,勤勉务实、踏踏实实地去工作,比追求那些所谓的“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要现实得多。与其在虚无缥缈或不合实际的理想中碌碌无为,不如从实际出发,去追求个人的幸福。

虽然“治国平天下”是有志之士的理想追求,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都是普通人,大多不具备实现远大抱负的条件。所以,对普通人来说,与其追求“治国”,不如改变思路,踏踏实实地去“齐家”,这同样能够获得幸福。

提及“自私”,人们就会灌以贬义色彩。比如说某个人“自私自利”、“徇私枉法”等等,都是被人不齿的行为。所以,许多人都会对这个“私”字深恶痛绝,甚至谈“私”色变。其实,人生在世,没有一点儿“自私”精神,不仅不会成功,还会使自己变得被动。

厚黑学家李宗吾先生认为,人都是自私的,谋私利是人的天性。你看刚出娘胎的小孩子,为了活命,本能驱使他去抢妈妈手中的食物放在自己手里,如果有人跟他抢,他就会推他打他。不能认为这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做出的任性举动,这完全是一种出自人类本能的“良知良能”。这个“良知良能”如果很好地发挥,完全可以让人成就一番事业。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里,最残酷的争斗莫过于皇位的争斗,这往往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皇位之争,就需要这种“自私”精神。如果在权力面前,你大公无私,不仅干不成事业,反而会赔上性命。

就拿唐太宗李世民来说吧,他最终获得帝位的继承权,就是“自私”帮助了他。为了争夺皇位,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先杀掉哥哥李建成,又杀掉他的弟弟李元吉,最后又逼迫父亲李渊将天下让给他。可能你会觉得李世民的做法不可思议,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李世民没有这点自私精神,一味地大公无私,皇位得不到是小事,很可能还会被建成和元吉杀掉。所以说,李世民关键时刻的“自私”,不仅是一种成功手段,还是一种自卫本能。

翻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在王位争斗中,大公无私的人往往会落下个凄惨的后果。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论才华比曹丕强得多,然而在立嗣之争中曹植却输给了曹丕。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方面是曹丕有手腕,另一方面则是曹植的大公无私,他认为兄弟之间没什么可争的,谁当王都可以,于是便放弃了王位之争。然而,相比较而言,曹丕则是自私的,他继承了魏王大位,全不念手足情深,想杀曹植而后快。于是,他故意刁难曹植,让他在七步之内做诗,如果有差错,便要立即斩首。曹植悲痛欲绝,含泪吟诵:“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曹植在郁闷中死去。P3-6

目录

做人篇:守住做人底线,变通处世规则

第一章 改变价值观,不当清苦圣人,做个幸福凡人

 1.放弃“平天下”的大理想,追求“齐家”的小理想

 2.“自私”有时未必是贬义词,需要客观去理解 

 3.如果实在没啥远大志向,就踏踏实实去赚钱

 4.人本趋利,“财迷”不一定是坏人

 5.意思比意义重要,自己活得滋润就好

 6.“仁义道德”要分对谁,对待恶人就以牙还牙

 7.不要老想着做“对”的人,要做一个“舒服”的人

第二章 改变处世观,不做众矢之的,保持单纯自我

 1.想钻进某个圈子,就必须把自己“变形”

 2.铜钱是外圆内方,做人也要向它靠拢

 3.为了得到“里子”,必须舍弃“面子”

 4.脸红心跳腼腆不好意思?你OUT了

 5.“小聪明”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大智若愚才是真聪明

 6.诚实是美德,但是某些时刻必须说谎

 7.无法改变事情,可以改变心情

 8.不要苛求绝对的公平,合理的交换更让人踏实

第三章 改变交际原则,不害人,但是要利己

 1.朋友的界定已经变得越来越宽泛

 2.跟你谈理想的人,也许是崇高,也许是忽悠

 3.面对竞争对手,你的“善心”就要让位于“野心”

 4.你不主动伸手,没人硬塞给你钱

 5.友谊是会变质的,千万要提防

 6.“零和”时代已经过去,“双赢”时代悄悄降临

做事篇:固执死板事难成,灵活变通好做事

第一章 改变思维方式,必要时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1.你的目标,曲线前进也不错

 2.与其泛泛学习“知识”,不如掌握一技之长

 3.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可能得到惊人效果

 4.给自己充电是对的,但是不能盲目追求学历和证书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可能是你的时问杀手

 6.天才=99%汗水+1%灵感,1%的灵感起着决定性作用

 7.细节决定成败,你必须掌握确保细节不出纰漏的方法

 8.在错误的方向上停下来,这就是进步

 9.心怀梦想同然重要,强大的行动力却是重中之重

第二章 改变做事方法,自己做不成,及时请来救兵

 1.“不求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低头拉车不看路是傻瓜,找高人指点才正确

 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4.跟陌生人讲话,或许有意外惊喜

 5.自己的智慧毕竟有限,不如找些才华横溢的人为你所用

 6.打工不是为老板卖命,而是借助老板上位

 7.“赌”或许是件好事,因为创业者需要勇气和魄力

 8.三流计划一流执行,远远好过一流计划三流执行

 9.把握机会,更要识别机会

第三章 改变陈旧观念,跳出观念束缚,听从自己的心声

 1.好马不吃回头草,主要是因为回头草不够好

 2.铁饭碗带不来好生活,砸碎它或许是个好主意

 3.老一辈的“碎碎念”就抛到脑后吧

 4.“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这个想法完全过时了

 5.如果你积极入世,抱着“知足常乐”的观念是不行的

 6.“钉子精神”诚可贵,灵活做事价更高

 7.人人争当“劳心者”,你敢不敢做“劳力者”

做局篇:以变应变,做局之术

第一章 改变说话方式,废话套话场面话一句都不能少

 1.直奔主题,大人物可以,小人物不行

 2.看着再不顺眼的人也应该夸上两句

 3.不愿意“拍马屁”,那就“戴高帽”

 4.榆木疙瘩没人爱,适度幽默才受炊迎

 5.当众讲话就结巴那要加紧练习才行

 6.如果不想被酒淹死,就得学着说酒桌话

 7.忠言未必逆耳,婉转一些效果更好

第二章 改变社交圈,根据环境调适自己,或者让环境闪你不同

 1.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2.根据环境改变自己,或者让环境因你不同

 3.现实跟理想总会有差距,80%满意就OK

 4.把“团队协作”看成“互相借力”,就和谐了

 5.你以为自己是主角,可能仅仅是个龙套

 6.无法适应这个圈子,就要尽早离开

第三章 改变游戏规则,你不当坏人,但要会识别坏人

 1.相信这个世界好人多,也要相信坏人不少

 2.免费为你搭建的舞台,不是让你献艺,而是让你献丑

 3.这个世界欢迎“厚道”,也欢迎斗智

 4.别轻信“大哥”,他也许在忽悠你

 5.总当“老好人”,你就总是捞不到好处

 6.你越妥协,就陷人更多的妥协

 7.“欢迎多提宝贵意见”不一定是真欢迎

 8.怀疑的人可以用,好好监督就是了

 9.做个有雄心、有缺点、有手腕、有争议的“四有新人”

序言

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坚信,《西游记》的第一主角是孙悟空,他自由自在,无法无天,身怀绝技,是为“妖孽”,却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修成正果,成为代表着“真善美”的佛爷。这是一个从妖到佛的神奇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人从走投无路到柳暗花明的突围过程。

相信多数人第一次看《西游记》的时候,都会把“齐天大圣”当成心目中的偶像:他能够七十二般变化,拥有能伸能缩的如意金箍棒,不怕天不怕地,玉帝面前也神气……他简直是无所不能。可是,随着少年变成青年、逐渐成熟起来,他就开始明白“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再厉害的猴子也需要观音菩萨点化他,要唐僧救他出五行山,他害怕紧箍咒,他也有打不过的妖怪,他需要四处请救兵帮自己降妖除魔……西去之路任重道远,“红头文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拿到的,总得经历个九九八十一难,让师徒四人受尽各种各样的折磨,并且把取经年限由3年拉长到14年,让他们更深刻地领会神仙佛爷这个奖项来之不易。孙悟空从天生地长的右猴“升级”为斗战胜佛,经历了太多苦难。好在,八十一难终究过去,原来的“妖猴”经过重重考验,蜕变成享受香火供奉的佛爷,虎皮腰裙、火眼金睛的光辉形象是以名垂青史的形式流传下来,而不是遗臭万年。

美猴王的成功历程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改变是唯一的出路。七十二变,是孙悟空在师父那里学到的基本功。若不是有这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本事,他也折腾不到天庭上去,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种种传奇。猴子的“改变”当然不仅仅是这些。他痛恨死亡向往长生,于是逼着阎王更改生死簿;他从不向权贵低头,但是,为了从五行山下脱身出来,必须改掉这个嚣张的毛病向一个凡夫俗子低头叫“师父”;他原本是天不怕地不怕一心一意与天齐的“齐天大圣”,受了菩萨点化和紧箍咒的束缚,在双重的利诱威逼之下只好心无旁骛一路向西……他改变着对人的态度,改变着做事的方法,改变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孙大圣一直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着,就像《大话西游》里无奈放手的至尊宝一样,不变,就不能解脱;不变,就不能圆满。

孙悟空的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人的一生,说短还真短,区区几十年,运气好了凑够一个世纪;说长还真长,会经历无数次换届选举、无数次改革、无数次天灾人祸、无数企业开张和破产……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变动的时代,原有的社会体系、价值观都在改变:以前考上大学就很成功,现在大学毕业体会啥叫失败;以前你只要老老实实拿工资,现在你需要搞副业捞外快;以前人们必须找工作,现在SOHO一族到处都是;以前士农工商的划分明显,现在各行各业都有风云人物;以前你只要为老板打工,现在你要让老板帮你成就事业;以前“义”大于“利”,现在前者让位于后者;以前白领自我感觉良好,现在金领灰领粉领各领风骚;以前老板才是大爷,现在打工的也有皇帝皇后……

社会变了,人心还能不变?进化论讲究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就能活下去,适应不了的就被淘汰出局。而这适应,也是有程度大小之分的,适应得好,生存得就好,适应得勉强,活得就勉强,适应不了,那就只好game over了。所以,改变是唯一的出路;适应,是最灵的法宝。《变道》就是教你从哪些方面开始改变,如何实施具体的改变。

在《西游记》里,观音大士制服了孙悟空之后,送给他三根“救命毫毛”,告诉他,如果有困难,就拔下其中的一根,自然会得到救助。那么,在《变道》这本书里,我们也要送给读者三根“救命毫毛”:做人、做事、做局。圆通做人,可以在社会上少吃亏多享福;灵活做事,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产出;高明做局,在争取双赢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孙悟空说过:“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是人们一手造就的,那么,我们还得靠自己的力量去适应它,最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

内容推荐

社会变了,人心还能不变?进化论讲究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就能活下去,适应不了的就被淘汰出局。而这适应,也是有程度大小之分的,适应得好,生存得就好,适应得勉强,活得就勉强,适应不了,那就只好game over了。所以,改变是唯一的出路;适应,是最灵的法宝。《变道》就是教你从哪些方面开始改变,如何实施具体的改变。

在《变道》这本书里,我们要送给读者三根“救命毫毛”:做人、做事、做局。圆通做人,可以在社会上少吃亏多享福;灵活做事,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产出;高明做局,在争取双赢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编辑推荐

纳兰性德有一句词:“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世道和人心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在变化无穷的人世行走,墨守成规。不改变自己的做人、做事、做局策略,只会碰壁。

在《变道》这本书里,我们要送给读者三根“救命毫毛”:做人、做事、做局。圆通做人,可以在社会上少吃亏多享福;灵活做事,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产出;高明做局,在争取双赢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变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永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695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