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影视媒介品牌建设现状与趋势 基于文化产业的视角 |
内容 | 内容推荐 章阐述影视产业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影视产业积极因应国家文化产业战略要求,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软实力建设、产业化改革与实践、媒介品牌建设等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角色与功能,并进一步提出国家影视业培育与建设媒介品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为整个课题的研究奠定宏观架构,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核心内容叙述的铺陈进一步奠定基础。第二章阐述影视媒介品牌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内容以研究对象的纵向(历史维度)与横向(现实维度)联系与比较为观察视野,针对影视媒介品牌建设现状中的若干问题,梳理提炼出中国影视媒介品牌的“历史与现状”。第三章展开对于中国影视媒介品牌的内容与渠道建设分析。在影视内容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该以一定的鲜明的导向性介入当下缤纷的社会生活,为时代涌现出的新问题与新困惑,为在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遭遇的各种复杂矛盾进行形象阐释,体现一个时代里大多数人的精神追求、情感状态以及优选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品牌定位与营销的观念与策略方面,提出强势定位、空档定位和差异化定位等策略,并认为影视媒介商品的品牌营销价值首先体现为文化的软实力。影视媒介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是受众的导向与需求。用户思维对影视品牌营销构成重要影响;在品牌如何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方面,分别提出电影品牌以艺术为中心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两种文化传播模式以及针对电视节目海外传播提出若干建议。第四章展开对于中国影视媒介品牌建设的影响力分析。主要内容阐述了当前电影媒介品牌对文化产业在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产业联动因素等方面的实际影响力;也阐述了当前电视媒介品牌对文化产业在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人才培养等层面的实际影响力。第五章展开对于中国影视媒介品牌建设趋势与对策的分析。分析影视媒介品牌建设领域出现的须着力解决品牌内容创新性不足,同质化明显的问题;须着力解决制约影视媒介品牌建设的体制改革问题;须高度重视影视媒介品牌建设如何适应新型媒介生态环境的问题等一系列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持续推动影视品牌建设的机制创新;以政府为的文化创新战略;以企业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战术;建立“多层次 职业化 互联网化”的影视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沈鲁,江西九江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赣江青年学者,兼任影视传播系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类项目10项,已出版专著4部,主编出版教材2部。在《当代电影》《学术界》《文艺争鸣》《江西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艺术百家》等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主讲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七批重量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另有慕课入选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江西省5批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南昌大学“十大教学标兵”、江西省教育工委“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等荣誉称号。 目录 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影视媒介品牌建设现状与趋势 基于文化产业的视角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鲁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699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8 |
出版时间 | 2020-10-01 |
首版时间 | 2020-10-01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