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与作者其他小说一样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剌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
图书 | 曼斯菲尔德庄园(经典插图本)/奥斯丁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曼斯菲尔德庄园》与作者其他小说一样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剌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 内容推荐 善良懂事的芬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兄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成年后的芬妮也常随表姐表兄参加社交聚会,他们在牧师家里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青年克劳福德和他的妹妹玛丽。埃德蒙对美丽机智的玛丽一见倾心,芬妮的两个表姐则拼命追求克劳福德,未料克劳福德在逢场作戏后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芬妮,而芬妮深爱的却始终是温和真诚的埃德蒙……陷入感情纠葛的这几对青年男女最后的结局出入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39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试读章节 亨廷顿镇的马利亚·沃德小姐是幸运的,大约三十年前,她单凭手中的七千英镑便赢得了托马斯·伯特伦爵士的青睐,后者是北安普敦郡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她从而一跃成了从男爵夫人,拥有了豪华住宅和丰厚收入所能提供的一切舒适享受和重要地位。这门显贵的亲事获得了亨廷顿镇的普遍赞扬,连她的伯父,一位律师,也答应至少要给她三千英镑,尽管她在这方面毫无权利可言。她有两个姐妹可望从她的高升中得到好处;尤其有些熟人认为姐姐沃德小姐和妹妹弗兰西斯小姐也像马利亚小姐一样美丽,因此毫不犹豫地预言,她们的婚姻也几乎会同样有利。但是看来世界上拥有大量财富的男子,并不像配得上他们的美丽女子那么多;这样,过了六年之后,姐姐沃德小姐不得不嫁给了一个牧师诺里斯先生,他是她妹夫的朋友,但几乎没有任何家产,而妹妹弗兰西斯小姐的运气更坏。确实,沃德小姐的婚事说到底还不算坍台,托马斯爵士有力量照顾他的朋友,让他在曼斯菲尔德取得了一份教区牧师的俸禄。诺里斯夫妇便这样开始他们婚后的幸福生活,一年有将近一千英镑的收入。但是弗兰西斯小姐的婚姻,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却使她的家庭丢尽了脸面;她嫁给了海军陆战队的一个中尉,他既没有文化,又没有财产,又没有高贵的亲戚,因而毫无指望。在这件事上,她的选择简直再糟也没有了。托马斯·伯特伦爵士从他的原则和自尊心出发,希望他的立身处世无可挑剔,他愿意看到一切与他有关的人都取得体面的地位,也乐于为伯特伦夫人的妹妹尽一切力量,因此他关心这事,然而她丈夫的职业却使他无能为力。在他还来不及想出其他办法帮助他的时候,姐妹之间却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这是双方行为的自然结果,也是轻率鲁莽的婚姻难免要留下的后患。普莱斯太太为了躲避无益的规劝,在正式结婚以前,从未向她的姊妹们透露过这消息。伯特伦夫人一向安闲自在,脾气随顺,懒得多事,只要妹妹不来找她,她也落得不管,不再多费心思。但是诺里斯太太却精力饱满,不肯罢休,以致写了一封长长的骂信给芬妮,指出她的行为荒谬绝伦,并根据可能引起的各种恶果,向她提出了警告。普莱斯太太受到责骂后,十分生气;由于诺里斯太太不可能只就自己发言,因此妹妹针锋相对的回信也把两位姐姐都牵涉了进去;托马斯爵士的自尊心使他受不了这种无礼的指责,于是他们之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断绝了一切来往。 他们的家距离这么远,他们的社交圈子这么不同,几乎排除了在以后十一年中彼此获得对方消息的任何可能,但是使托马斯爵士觉得十分奇怪的是,诺里斯太太竟然还会用气愤的声音向他们报告——就像她时常做的那样——说芬妮又生下了一个孩子。然而到十一年之后,普莱斯太太再也无法保持她的傲慢和愤怒,或者再也不愿失去一家可以帮助她的亲戚了。家庭人口的不断增加,丈夫无所作为,又照旧要结交朋友,喝酒取乐,低微的收入总是人不敷出,这一切使她急于想恢复从前满不在乎地加以抛弃的亲戚关系。她给伯特伦夫人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悔恨与悲伤,诉说由于过多的子女和几乎一无所有的处境,使她无路可走,只能寻求和解。她现在正预备生第九胎孩子,在抱怨生活困难之余,只得要求他们不咎既往,作即将出世的孩子的教父教母,拉他们一把;她无法隐瞒,这对他们继续扶养现有的八个孩子多么重要。她的长子已经十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很想有所作为,可是她能为他做什么呢?不知托马斯爵士在西印度的商行是否需要人手,可以给他今后的生活提供一个机会?他什么都肯干;或者托马斯爵士是否可以在伍尔维奇”给他安排一个职务?或者可否把一个孩子派往东印度? 这封信没有白写。它恢复了彼此间和睦亲切的关系。托马斯爵士捎去了友好的劝导和问候,伯特伦夫人送去了金钱和孩子的衣服,诺里斯太太写了信。 这还只是它的直接后果,不到一年,它还给普莱斯太太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好处。诺里斯太太常常对别人说,她怎么也不能忘记可怜的妹妹和她的家庭,尽管她做了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她似乎仍想为她做点什么;最后她只得承认,她是希望让普莱斯太太的多子女家庭减少一个孩子的负担和开支。 “如果有人肯负责扶养她的长女,那有多好!”她说,“这孩子今年九岁,正是需要关心的时候,可她那个穷苦的母亲恐怕办不到。这会给扶养人带来一些麻烦和开支,但是与这件善事的意义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伯特伦夫人立刻对她的想法表示同意,说:“我觉得这再好也没有了,让我们派人把孩子接来吧。” 托马斯爵士可不能马上作出这种毫无保留的承诺。他考虑再三,犹豫不决:这是一种严肃的责任;要扶养这么一个女孩子,必须措施得当,否则让她离开自己的家庭,对她非但不见得仁慈,而且还是残忍的。他想到了自己的四个孩子,其中两个是儿子,还想到了表兄妹之间的恋爱等等。但是他刚开始阐明自己的不同观点,诺里斯太太便打断了他的话,对他讲的和没有讲的一切,都作出了回答。P1-4 序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例外,我们从《傲慢与偏见》进入奥斯丁世界,等到拿起《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经是奥斯丁的一个跟屁虫了。 达西出场,“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这就让我们有无限好感了,而紧接着一句,“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更把这人头马的道德资本给夯实了。所以,整个小说的高潮不在最后的终成眷属,而是达西的“彭伯里”登场。 “彭伯里的树林一出现在眼前,伊丽莎白就有些心慌”,事实上,伊丽莎白·班纳特马上被达西的彭伯里大厦征服,“顿时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接下来,达西的所有行动,即便有些傲慢,因为有彭伯里当底子,都获得了奥斯丁和伊丽莎白的赞许。而我们读者,作为奥斯丁领地上的居民,自然会分享奥斯丁作品中的一条公理:财产,对于单身汉,那是一种道德增值。达西那“一万磅”,没在你心中增加对他的好感吗? 可是,《曼斯菲尔德庄园》似乎要修正我们的势利眼,虽然小说一开头,还是经济问题:七千英镑嫁入曼斯菲尔德庄园,马利亚·沃德小姐实在是赚的!但是,我们的女主人公芬妮第一次走进曼斯菲尔德庄园,却没有表现出伊丽莎白式的倾倒。相反,“公馆的富丽堂皇令她吃惊,但是并不能安慰她。那些房间太大了,她在屋里觉得不自在;任何东西她都不敢碰,怕弄坏它们;不论走到哪里她都提心吊胆,怕遇到什么意外,最后只得退回到自己屋里啼哭”。当然,芬妮其时才十岁,还不懂得财产可以兑换成美德。 但接下来的芬妮意志就让我们对她刮目相看了。 小说第四章,芬妮已经十八岁。亨利·克劳福德先生出场,他有钱,风度翩翩,眉目清秀,立马惹得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两个小姐争风吃醋起来,但奥斯丁说得明明白白,他不是真心的,他是玩弄女性感情的魔鬼。而且,小说中途第二十四章,他的确显露了魔鬼本色,他再次来到曼斯菲尔德,因为没什么消遣,突然决定,“让芬妮·普莱斯爱上我”,他踌躇满志地要在芬妮的心上打一个小小的洞。可隔了六章,这个纨绔子弟就向世故的妹妹玛丽·克劳福德承认,他已经离不开芬妮,“下定决心要与芬妮·普莱斯结婚了”。但是,面对这个几乎已经变得和达西一样好的亨利,芬妮从不曾真正动心,甚至好几次,连奥斯丁也跳出来帮他说话,为他打气,铁棒磨成针啊! 其实,也不能说芬妮完全无动于衷,亨利跑到她老家朴茨茅斯去看她,脱离了曼斯菲尔德的芬妮在自己的家里反而孤苦伶仃,而亨利又显得前所未有的体贴、敏感和细腻。有那么一刹那,芬妮自己也动摇,“难道他的求婚不是完全合理的吗?”可是,问题就在于,从童年时代起,芬妮就默默地爱着表哥埃德蒙,虽然埃德蒙爱的是玛丽·克劳福德。 小说最后四章,亨利的命运急转直下,当然,这逆转并不完全来自他一边爱着芬妮,一边又引诱了已经成婚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的大小姐与他私奔,这逆转来自他突然失去了奥斯丁的庇护,或者说,奥斯丁突然失去了《傲慢与偏见》时代的宽容心情,她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都记得,达西在《傲慢与偏见》中做的最大的一宗好事就是他悄悄找到了私奔的韦翰和丽迪雅,并押着他们去结了婚,从而挽回了班纳特家的面子,这事后来也让伊丽莎白无限感激,并一举抹掉了她的所有偏见。但是发生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私奔却不能这样收场,而且,当玛丽·克劳福德向埃德蒙提出,私奔的男女应该尽快结婚,藉此让丑闻最方便地结束时,埃德蒙却非常激动地向芬妮说道:“她向我们提出了一条转危为安、妥协和解、纵容错误的途径,也就是通过结婚让罪行继续下去;可是照我现在对她哥哥的看法,结婚正是我们应该阻止、而不是促成的事。”并且,因为玛丽的这个建议,埃德蒙对她终于彻底失望,并万分痛心地感到,以前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她。对玛丽这么严格,对亨利就不用说了,小说最后,奥斯丁很干脆地说,亨利走上了“绝望的道路”。 有很多读者不满意《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结尾,芬妮和埃德蒙最后的结合太过草率,完全是奥斯丁上帝般的一个手势!相比《傲慢与偏见》,达西和伊丽莎白修成正果的时候,我们觉得幸福,但芬妮和埃德蒙的婚姻,我们虽觉得应该,却没有特别大的欢喜。那我们的不满足来自哪里呢? …… 奥斯丁的世俗笔墨具有真正的催眠性,感谢上帝,我们有这样好的译者,项星耀先生,不仅带我们亲临了十九世纪的庄园,而且还天仙配一般地把中文的魂魄附着在了奥斯丁身上。我想,这也就是奥斯丁对译者的所有要求了。 毛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曼斯菲尔德庄园(经典插图本)/奥斯丁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简·奥斯丁 |
译者 | 项星耀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7442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