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电影的诠释学(坐忘梦游或解构)/浙江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艺术书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黄宝富的《电影的诠释学(坐忘梦游或解构)》,集中探讨艺术电影,将那些因为文化的隔阂、审美的距离或资源的缺乏,而被遮蔽、被掩埋在商业化、娱乐化的喧嚣之中的艺术电影点亮。 作者简介 黄宝富,浙江省兰溪市人,1963年11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长三角高校影视戏剧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电影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影片分析、影视批评等课程,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艺术概论》教材等。 目录 第一章 身体美学:灵魂隐喻的感性场域 第一节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第二节 仪式、奇观与戏仿:非物质文化在电影话语中的身体表现 第三节 “非遗”影像的身体叙事 第四节 体育电影的身体美学 第二章 电影符号学:滑动或歧义的能指 第一节 意象与隐喻:“后战争”时代的家园叙事 第二节 祭品与牺牲:后现代符码中的情感消费 第三节 后现代语境中喜剧形式的现代性诉求 第四节 影像民族志:历史谱系中的集体记忆 第三章 文化地理:电影叙述的地方想象 第一节 形象、民族及场域:欧洲视野下的非洲影像 第二节 南非黑帮电影的“元叙事”分析 第三节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叙事影像的人类意义 第四节 非洲生态纪录片的叙事伦理 第四章 意识形态的想象性:好莱坞的商业策略与欲望叙事 第一节 差异背景、日常叙事以及世俗询唤 第二节 历史还原、废墟美学以及创伤叙事 第三节 异域视野、哲学镜像与全球性隐喻 第四节 文化立场、公共性语境以及国家形象 第五章 精神影像:情感的在场、背影以及思想地平线 第一节 缓慢旋律、情感累积与多义性尾声 第二节 散淡叙事、生命细读性以及心灵聚焦 第三节 性别冲突、偶然性语境与命运悖论 第四节 暴力美学、死亡复调以及自由的偏离 第五节 影像哲学:人类生存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第六章 互文叙事的谱系:族群守望和现世意义 第一节 视角和绵延:中国故事的“新黄金时代” 第二节 “多声部”叙述中的影像序列和现实表述 第三节 艺术视界、现实指涉的互文表现 第四节 叙述策略、影像操演以及心灵归属的合法性 第五节 社会语境、跨文化“陈述”以及角色塑造 后记:光影与生命的流水记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电影的诠释学(坐忘梦游或解构)/浙江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艺术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宝富 |
译者 | |
编者 | 邹贤尧//黄钟军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518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3 |
CIP核字 | 2021014752 |
中图分类号 | J90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