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2015年出版的《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一书的修订再版,原版2014年曾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分上下册,共100万字。现在作者做了精简压缩,调整为40万字,除了缩短篇幅及校正讹误之外,还补充了新的史料。
本书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八章。描述了清末民国时期读书人创办报刊、在报刊上登载言说的历史情况。包括“思想界”形成的背景、报章发行的拓展、报章与学术的关系、报章作为“生意”、报章对社会的影响、读书人表达方式的转变、读书人晋升的阶梯、清季民国时期的“公共舆论”等。
图书 |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典藏版)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稿为2015年出版的《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一书的修订再版,原版2014年曾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分上下册,共100万字。现在作者做了精简压缩,调整为40万字,除了缩短篇幅及校正讹误之外,还补充了新的史料。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进行解析,试图说明其成长并非无关宏旨,须紧扣“近代”这一线索去把握。“思想界”及其他“~界”“~~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浮现,乃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写照,既意味着近代中国形成国家与社会新型的对应关系,也映射出告别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对新的角色与身份的探求。聚焦“思想界”,是期望探讨这两个要素的交互作用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据此可以看出,清季民国时期由新型传播媒介营造的思想环境有哪些特征,形成了怎样的“思想版图”;而读书人与此的互动,又如何导致其写作方式、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章清,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常务副主任,2013年入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科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先后出版《胡适评传》、《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获“第八届上海市优秀社科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等专著。 目录 引言作为“场域”的“思想界”:新型媒介与读书人00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典藏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章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801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7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73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08 |
CIP核字 | 2021032057 |
中图分类号 | B25 |
丛书名 | |
印张 | 3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63 |
高 | 4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