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肮脏哲学
内容
内容推荐
什么是肮脏(物)?“是肮脏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干净的”又是什么意思?肮脏和干净常常与负罪、他者、社会控制的观念相联系,也与过负责任的生活、与环境和谐相联系。在这项博学的、妙趣横生的、开拓性的研究中,奥利·拉格斯佩兹作出了极富说服力的探讨,来阐明肮脏及其在哲学和文化上的影响。他认为,肮脏和弄脏的问题既不能被化约为卫生问题,也不能被化约为仪式性污染的问题。相反,它们是每一项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作为物质文化的参与者,我们生产物品、丢弃物品,但我们也在实践、美学和道德上与它们有着密切关系。
本书囊括的主题和时代,涵盖了从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经由文艺复兴、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马丁·海德格尔和玛丽·道格拉斯,直到现代的卫生制品,并结束于卑贱物的当代艺术。拉格斯佩兹对肮脏这一主题的当代思想有所质疑,他根据我们与世界的物理关系,提出了一种关于肮脏的新观点。《肮脏哲学》是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当然也适合一般想了解肮脏问题的读者。
作者简介
奥利·拉格斯佩兹是芬兰的奥博学术大学(Abo Akademi University)的哲学高级讲师。他最新的著作包括《信任、伦理与人类理性》(Trust, Ethics and Human Reason, 2015),以及与基尔斯蒂·索林纳(Kirsti Suolinna)合著的《爱德华·韦斯特马克:智识网络、哲学与社会人类学》(Edward Westermarck: Intellectual Networks, Philosophy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2014)。
目录
第一部分 “肮脏”与“干净”的哲学图景
第一章 哲学与文化中的“肮脏”
第二章 “肮脏”的哲学简史
第三章 肮脏与干净:主要区别
第四章 化约论与科学的角色
第二部分 “肮脏的”与“被禁止的”:人类学还原论及其局限
第五章 仪式、无序和污染
第六章 压制“他者”:关于卑贱物的神话
第七章 文明的进程
第八章 自律的模糊性与文明的运动
第三部分 算一算物质的账
第九章 在事实与实践之间
第十章 修理与看守
第十一章 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
导语
丑仅仅是美的缺失吗?
清洁就是启蒙、责任、健康、节制和光明?
肮脏就是迷信、懒惰、疾病、纵欲和黑暗?
芬兰权威学者深耕逾10年。
肮脏研究集大成之作。
《肮脏哲学》是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当然也适合一般想了解肮脏问题的读者。
书评(媒体评论)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那
些事物,因为它们的简单和
熟悉而被遮蔽。——维特根
斯坦
精彩页
Homo sordidus:肮脏的和干净的动物
Homo sapiens(智人)同时也是Homo sordidus(脏人)——不仅仅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肮脏的(和干净的)动物,这种动物的生活在许多方面都被肮脏和干净的观念规定着。①从我们目前的知识状况来看,干净与肮脏——就如同神圣与亵渎,熟悉与陌生,是与非——构成了一个组织原则,它普遍适用,并且至少有可能在每个人类社会中以某种形式存在。它无处不在,类似于维柯(Giambat—tista Vico)所说的宗教、婚姻和葬礼的普适三位一体,或者T.S.艾略特所说的“出生、交配和死亡”。②
现有的人类学材料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了。然而,我认为重要的并非某些习惯普遍存在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是我们期待从中发现普遍性。例如,有可能存在着某种文化,那里的人不知道汤的概念;但是,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会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完全没有对与错、真与假,以及家庭、宗教、葬礼——抑或肮脏、干净这些概念。请注意,这并不是因为人类的本性不知何故永远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而恰恰是因为,若非有某些限定性的观念,人类社会之存在似乎就毫无可能。“如果他们连这个观念都没有——那么他们还华有什么观念呢?”因此,尽管我们希望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对肮脏不同的容忍程度以及各种清洁方法,但如果想去找到一种完全缺失干净和肮脏的分类的文化,我们则无能为力。我们要么质疑这种报道的真实性,要么就提出反驳,认为它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而是别的东西:如一个临时的团体,里头是因船只失事而迷迷糊糊的个体。④
有关人类文化的本质这个问题又分为三个问题:人类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还会发生什么?最后,我们所谓的人类文化,其边界在哪里?在写这本书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第三个问题。并不是说某些普遍文化习俗总是固定不变,就仿佛人类文化之表现方式的溪流变动不居,而流经的河床却始终固定。②相反,我们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反思,以创造文化习俗的方式,引导着我们的理解。但我们——你和我——也是人。看看人类是如何看待其他人类的,这也会告诉我们人类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
这显然也适用于我们如何看待干净和肮脏的分类。假设我们遇到了一个人,他看上去连一丁点干净观念也没有。我们不仅会认为他的状况令人深感不安,而且还会认为他缺少一种基本的人类特性——这远比纯粹的智力缺陷要更严重。让我们在这里简单地记住这些因素对于塑造和瓦解人类社会的作用。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有句名言:与跟你意见相左的人交朋友是可能的,但与气味难闻的人交朋友则绝不可能。如果你想煽动种族屠杀,你最好先把目标群体描述成肮脏不堪的,于是他们也便不是人了。
这样的事实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证存在着一种不变的人类本性,因为不能排除未来或过去的未知变化。然而,审视一下我们对人类本性的期望,却是可能的。如果没有肮脏与干净的分类,人类文化似乎完全不可想象。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些分类太熟悉了,可能导致了我们很难对此给予关注。正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所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那些事物,因为它们的简单和熟悉而被遮蔽。”①我们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是鱼发现的。
关于某某哲学,特别是,肮脏哲学
图书馆里已经有那么多关于肮脏和不干净的论著,为何还要再添一本?除了有着明显的怪异吸引力之外,还有些什么哲学上的好理由呢?
干净和肮脏的区分在每种文化中都存在,但就我所知,火的使用也是如此。然而,我们似乎并不需要什么“火的哲学”,更不需要“茶杯哲学和秃头站长哲学”——这是引用自科林伍德《某某哲学的观念》一文中的注释。科林伍德的主张是,哲学(与民族学相反)只处理这样的概念,即原则上适用于一切实存的事物的概念,或者适用于一切我们所思所做之事的概念。因此,不存在茶杯哲学,而思想、行动、艺术、科学和历史等概念是哲学的真正主题。无论如何,火在人类文化中的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偶然的,而干净和肮脏的概念却不是。人类也许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满足他们对取暖、烹饪和防卫的需要。与此相反的是,正如我稍后会详细讨论的那样,只要存在着文化,只要存在着系统性地把自然变为人造现实,干净(洁净)和肮脏(污染)的概念就有适用于所有地方的可能性。肮脏和干净是科林伍德意义上的“先验者”;我们不从某些特定的事物类别中提取这两个概念,但它们的确是我们可以应用于所有实在的东西。②因此,对肮脏概念的哲学研究正是“肮脏”视角下的哲学(文化哲学、哲学人类学)。P4-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肮脏哲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芬)奥利·拉格斯佩兹
译者 译者:沈敏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069380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308
CIP核字 2021042904
中图分类号 B-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