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仿佛居士说金刚经/学禅阶梯教室
内容
编辑推荐

想要进入《金刚经》的不可思议“如来”境界,绝对不可望文生义。仿佛先生有一把保密了几十年的解经钥匙,在本书中完全公开,方便修者了证金刚本性。本书是根据仿佛先生一九九九年春于龙城柳州讲述《金刚经》当时的录音及录像整理编辑而成的。

内容推荐

“金刚”,很像我们的如来自性。因为我们的自性,诸佛甲等,不会坏变。自性本如当是不亏不欠,不生不火的。由于这个原因,佛就用“金刚”来比喻自性。

真正的悟禅不只是养生,求福报,而是在进入精神境界后,顺其自然,返回人之本而开悟,获得天人合一或与宇宙互通的大智慧。

目录

编撰者按

编撰者语

第一天:如、是我闻

是“如、是我闻”非“如是、我闻”

《金刚经》名解:自性智慧了证之道

鸠摩罗什的传奇故事

《金刚经》是佛晚年为证性者所说

佛的生活写照

三教圣人的生活都很平凡

众生不起心,道者不言法

道佛合掌,出自功境

“稀有世尊”四字是败笔

《金刚经》最重要的词汇是“如来”

不明白“如来”,就读不懂《金刚经》

“如来”有时候指你,有时候指我,有时候指他

我把解读《金刚经》的钥匙先交给你们

如来对你本性说话,你的六根听不懂

为什么很多学者读不懂《金刚经》

本性佛对凡夫性,六根佛对凡夫心

本性佛在打六根佛?

六根佛说本性佛说?六根人听本性人听?

第二天:如来名义

欲解《金刚经》先解“如来”名义

如来说话皆在不同悟证层面上说

世间书皆出自六根知解,惟《金刚经》出自本性知解

如来怕你把凡夫和悟者分开

诸佛一体,何来自性

如来——说不出来的是最妙的

如来本无来去,谁说来去?

你就多了一个自己,落一个见字

众说如来:如来是“如对来应”

众说如来:如来是一种觉知

如来本无涵义,因众生之见而有涵义

释迦为何要立“如来”这一名相来说法?

“圣灵”落端,“如来”不落端

众说如来:如来与众生相对

众说如来:如来立于三界、故如来不可解

如来说法的五层意思

何为“如来悉知悉见”?

不分你我怎么知?分了你我又怎知?

如来没有本性?

六根佛和本性佛是比喻,佛并没变成两个

众人参、解“如来悉知悉见”

众参“悉知”:悉知之知非六根之知

众参“如来悉知悉见”:找到一种感觉

透破了才能读《金刚经》,并非读《金刚经》才能透破

如来与点心

“如来”之义,关诸文字,不在文字

不可以神通解“如来”

实无福德与实有功德

“如来悉知悉见”这一段里有个参题

参禅悟真,贵在透破;透破须重命修

抓住这一点感觉透下去

石头悟了,山知道了

乐小法者不能受持《金刚经》

众生本性与佛本性是一体还是两体

众生本性与诸佛一体,明白这个道理为何还不是佛?

有一点理解,但还没说清楚

不要落人“神通解”、“事理解”、“当然解”

功德和如来本来一体,故成就功德者如来悉知

如来与黑格尔及客观存在

须菩提胆小吗?

然灯佛与我授记,这个“我”是谁?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

“如来”是指谁?

如来无所得法,为何还要说法?

何谓然灯?

如来无法,故诸法如义

讲“是”很难,讲“不是”容易

实无有法,才能诸法如义

把问题再提示一下

第三天:于意云何

参学《金刚经》可以破执启慧

诸生继续参解“然灯佛所”一节之“如来”义

须菩提还有一个分别心

然灯佛即众生本原自性

“如来”立于三界, “我”亦立于三界

无有法即不二法门

以实无有法,即破三法界

勿以帝王分封,谬解然灯受记

发心灭度,是名灭度

所有存在消失即如,命因境而生即来

如来自呈本心以勘须菩提

生心灭度众生,众生无可灭度

任何知见,皆是我见、非我见、如我见

当生如是心,即当生无所住心

如我解佛所说义:是解,非解,是名解

因为有法故说无法,实无有法破三法相

三法落一,则然灯佛不与授记:我、见、性,你落哪一个?

见性之人,不落对待执

佛性有如灯草,点燃即为成佛

六根觉受:分而无间,合而不融

佛说人生如苦海,是为究竟观

凡落诸一相,不能解如来

道贵自悟,亦须求证

然灯授记,来世作佛,所作是言,隐含何机?

注意把握三线思维

释迦破了诸相,为何要立“然灯授记”相?

既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何要设“然灯授记”?

有法、无法、无有法都不能授记

如来的种种境界和涵义

三十二相与人的两端思维

起问必然落端,回答对应落端

妙哉“如是伏心”:如起而是伏,是起而如伏

何谓“于意云何”?

第四天:如是伏心

然灯授记、于意云何:三位女生的总结

何为“一合相”?

众生若循如来路,然灯佛亦予授记

思维落对待,你没法解说然灯佛!

仿佛再解“然灯授记”之如来五层涵义

《金刚经》于“然灯佛”所立了一个什么相?

佛立“无住”,既破我人众寿又不落空

无住生心是如来的什么法?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法?

一切有为是什么法?

如来为破众生空有执,故立“无住”执

如来让众生不着诸相,为何要立“然灯佛”相?

仿佛分章本《金刚经》共五十小节

有情落有执,为何还说“有情来下种”?

情为人之大碍,佛之智慧亦立于此大碍

菩萨所发何心?如何“降伏”?降伏何“心”?

众生起心,为何要如来降伏?如来以何心降伏?

不识如来真面目,只缘心在此心中

悟解如来之心,才能明白“我”

如何解菩萨问心:如何发心?住心?伏心?

菩萨所问如何发心、住心、伏心——与如来是什么关系?

如是伏心、如是住心

一心分三,三心对九,何为如来心?

解了菩萨问心,才能解“如来”

第五天:本如当来

何为“如来善护念、善付嘱诸菩萨”?

应性如来:仿佛解说“如来善护念、善付嘱”

参悟格解:菩萨如何发心、住心、伏心

菩萨发心,如来护念,起如是心,伏如是心

如来,即众生共性,应世谓之心,未应世谓之性

如来——本如当来

有如而无来谓之众生,有如而有来谓之菩萨

灭度众生,众生当来即自灭度

菩萨不能有灭度相,众生也不能着灭度相

灭度对有界言:当来有灭,本如无灭

有相布施,落有无常,无相布施,福德无量

于意云何:提醒你进入你性思维

本如无相,当来有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言有何漏洞?

本如当来与“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落了法相执

与佛相应,即知此人种诸善根

本如当然知悉当来

知我见谓之“我相”

非法也是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当来”而有差别

功德在本如,福德在当来

当来皆从本如出,故诸佛之法也从本如出

佛说四果,为便应俗

菩萨若作念得道,则落于“当来”之下,佛不予授记

当来感受本如,是名授记

然灯佛真予释迦“授记”、“作是言”了吗?

《金刚经》最关键的内涵就是:“无住生心。”

无住是当来的具体点界

如来者,本如当来,故不可以定相见如来

所有福德皆落有,俱在“当来”之下

四句偈语,直指本如

《金刚经》直指本如当来,众生皆应尊重

释迦牟尼在作一些“有名无实”的事

佛说“是”、“非”、“是名”,为破众生六根诸相执

须菩提说“我从昔来”,这是屁话

离一切诸相——当来,则名诸佛——本如

第六天:无住生心

如来说转世,是真是假?

此处的如来指谁?

如来所示相,不以真假论

歌利王的问题参不透,你就破不了我相-

带着人见进入《金刚经》,不能“受持读诵”-

以转世说解《金刚经》即是谤佛

如来为何在破诸相时还要立相?

如来因须菩提之相执而立相破相,如何破出此相?

如来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如来不着相,不能破诸相;如来着相,不能破诸相

勺舀水勺亦沾水,如来破相如来着相否?

本如无心则有住,当来生心则无住

如来不会撒谎

众生求法,非虚即实;当来所得法,非虚非实

能受持读诵《金刚经》者,需要什么条件?

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金刚经》上的这些矛盾你绕不过去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破了那些相?

“然灯佛与我授记”,着了什么相?

成为如来了,如来如何对应他破执?

如来的话落了诸相,你们怎么帮他破掉?

如来无相,以众生之相为相

众生的任何苦难,就是如来的苦难

如来无言,以众生之言为言

如来为何以“不可思议、无边功德”称述此经?

我这么问,就是要看你们着不着相?

若落相理解,众生就会起心贪求“无边功德”

讲得很通顺,可能不懂(淦刚经》

如来为什么要用“无边”的功德来“引诱”你?

“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关键是受持

如来为什么要作这么大的“比喻”?还不悟?

功、罪是人见界定,如来为何要说功德和罪业?

不要落入“乐小法”者之见

如来的这些话是,着了什么相?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诸生试解如来之意

用常见不能解如来之意,这个问题要留待下次解

然灯佛于“当来”之时予“我”授记

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非佛法

三心不可得,可得惟当来

福德落六根

当来有相,本如无相;当来有说,本如无说

须菩提又着了众生相

佛随时在本如上破你的执

我本无我,是名有我

四句偈语,破一切相;怕你落空,说不断灭

有相福德与无相福德

如来者无来无去,即不着处所相,不着变动相

名相与实见,皆六根界定,不是真有,是名为有

落色声香味触法,拜佛亦并无功德

佛以众生心安慰众生之心

如果说吃肉有界,那是天地有罪

罪业落心,果报亦落心,我心不罪,谁能罪我?

附:仿佛分章标题标点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试读章节

鸠摩罗什的传奇故事

《金刚经》的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是后秦时期一位著名的译经家。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最著名的译经家有三个,鸠摩罗什是其中之一。我们今天选用的这个版本,就是这位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他于后秦时期从龟兹国来到中国,到中国来以后他学中文,学中国的语言,后来他翻译了很多佛经。

鸠摩罗什一生翻译的很多佛经中,《金刚经》堪称他的代表作。《金刚经》的翻译,其要义,有很多也确实符合中国传统道门悟证的内涵。注意!佛、道两家在自性了道方面是相通的,由于它们是相通的,所以,很多道门的术语,就被很自然地就用在了这些汉译佛经上,并因此而有所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金刚经》,应该是后人造的,不是当年释迦牟尼本人讲经时候的原貌。但我们从经文中可以看出来,如经文中介绍了释迦牟尼在祗树给孤独园的一些情况,相比较而言,这里记载得还是比较朴素而可信的,不像后来的一些佛经,尤其是唐以后伪造的佛经,越造越神,简直把释迦牟尼编造成了在莲花宝座上坐着、腾在空中、浑身冒金光的神了。这里的佛陀,当然已不是“敷座而坐”的佛祖了,不是坐在那硬板的林地上屁股会痛,所以还要拿东西垫好的释迦牟尼!干这种事的人,确切地说,并不是在抬高释迦牟尼,因为这对早已了世的释迦牟尼毫无意义;而是在抬高自己——后世利用释迦牟尼抬高自己身份的宗教人士!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真实的《金刚经》!确实,在这一点上,先圣们还是描写得比较真实可信的,真是令人感动!由此,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佛陀。看来,真实的释迦牟尼当年,他还是一个人,一个现实而真实的人,并不是后来神化了的、传扬中的那个释迦牟尼,那个神化了的释迦牟尼!

不过,这话还得说回来,不然仿佛便又是在诳蒙众生了!释迦牟尼在他成就的那个境界里,在佛悟境界里,那他当然是不可凡见凡量的!后世只是把讲经的释迦牟尼搞到特别的境界里去了,人为地给他“提高”了,这就是俗套,错在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境界。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开创人,我们将来讲佛教宗派的时候再给大家介绍三论宗。鸠摩罗什译经译得好,本人的修为也很高,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很多,最有名的,是王治平先生曾经讲给我听的那些故事。

有一次,鸠摩罗什讲经说法,听众云集,来了几千僧人,因为他是一个著名人物嘛。他一上场,下面的人就大吃一惊.鸠摩罗什坐在中间,两边站着八个妙龄女郎,一边四个,且各个长得如花似玉,特别漂亮。这一下,和尚们全傻了,一个个口念阿弥陀佛,竭力抵御!怕禅心浮动,还把脑袋都低了下去……闹出了一场“展花试道心”之闹剧。本来,大名鼎鼎的鸠摩罗什大师来了,大家都很想来瞻仰一下这位鸠摩罗什的佛陀风采,现在,他把这些女人这么一排,和尚们自然都不敢仰慕这僧色了。

终于,有一个老和尚忍不住了,也许是受大家的目光推动,他慢慢走上去了,恭敬地对鸠摩罗什作礼说道:“请大法师……是不是可以让你身后的女菩萨们暂且回避一下。”意思就是说和尚们都觉得不自在了。

鸠摩罗什一笑:“她们在这儿,你们有什么不自在吗?难道她们真是老虎!?”

“不、不……她们不是老虎,她们是女菩萨。”

“既然是女菩萨,那你就把她们当女菩萨就行了!好了,坐好坐好,头都抬起来!”

所有的僧人都开始把这头,抬、抬、慢慢地抬……

“忽!”又都低下去了。(众笑)

大家知道,和尚们是不敢看女色的,特别是娇媚佳人,怕看了要心动!哈哈,其实这也说明他们定力太差了。(众笑)  说到色的问题,有人曾对我说:先生,我现在女色这个关已经过了。我说:过了?那行呀,什么时候找几个漂亮姑娘把你一围,让你姓什么都不知道。(众笑)

实际上,要真正地过色关,练这个性,那你还得在女人堆里去练,你天天躲着它,可不是个办法。

P7-8

序言

本书系根据仿佛先生一九九九年春于龙城柳州讲述《金刚经》当时的录音及录像整理编辑而成。

由于仿佛先生此次讲授《金刚经》,率以启导诸学者参悟为主,并非一般的讲授解课方式,故当时听受之学者,亲临其境者,对先生设境启机、激发慧心的独特讲授方式,感受深刻。其间,很多学者都有身心大动、思维激荡的体会。事后,都觉得此次参学《金刚经》真正成为透悟本性、生发智慧的一堂本性灵源修为课。

诸学者当时的发言,皆是在仿佛先生的一步步激发和启导下,率性而答,往往顾不上语言的完整和表达的清晰,以故此次的编辑整理工作,费时颇久。因为,编辑者为是尽量保留课中问答原貌,还是多作文字之梳理而委决不下。

确实,这样的一次《金刚经》讲授,实乃历史上所未见,故保留原貌当具有相当的历史文献和参悟价值;然而,对未能亲临其境的读者来说,若不熟悉这种参悟式的讲经说法,可能会因文字上的某种生疏而错过进入《金刚经》的契机。

斟酌再三,我们只好先采用某种折衷的方式,在不影响师生讲授参悟原貌的前提下,对一些文字作了一定的编辑,目的是为使读者不因为一些繁复的枝蔓而影响阅读。

本书中编辑者加注了提示性的小标题,以便于读者能把握全书大义,亦方便检索。

参加文稿整理和编辑的有:海心、金辉、霍用灵、程栋、应明芳、裴飙。

尤可慨者,学者海心,其时身患罹疾,苦痛时加,犹是带病整理编撰文稿,本书之成,大半出诸其手笔,厥功匪浅,特此一记。

讲座与会学者,约数十人。

课间,先生与学者,相与问答,生动活泼。

书中,参与问答之学者,以“生”简称之。

仿佛先生,则以“师”简称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仿佛居士说金刚经/学禅阶梯教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仿佛居士陆锦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309853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