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意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诗意人生》是陈大柔自我的精神思考和心灵成长。全书分为四部分。“听!我诗心的歌吟”是作者创作的诗歌结集;“看!我人生的小说”中有作者的自传五部曲之一;“人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精神世界的思考;“瞧!我诗意的人生”是作者从初中到新千年后人生轨迹。

内容推荐

《诗意人生》分为四卷。第一卷《听!我诗心的歌吟》是作者陈大柔创作的诗歌结集。其中还分为《心潭影》《童心集》《自然对话》《雾》《别》五部曲。前三部涵盖了作者对这个世界、对爱、对童真、对自然的偶思遐想,《别》则是作者毕业文友在离别时各自以“别”为题所作的诗歌结集。第二卷《看!我人生的小说》中有作者的自传五部曲之一《涉世》,以日记形式所写的《家与业》通过几个好友对成家与立业问题的争论展现了年轻人在面对这两项人生大事时应有的思考和态度。《理哲在海边》则是虚构了一个有作家梦的人物理哲,在海边寻求如何创作为何创作的答案,无数先哲轮番出现为其迷思进行辩论解答。第三卷则是随笔《人与现实的反思》,谈论了文学艺术、文艺理论、形象思维、教育、读书、记忆、科学、宗教、信仰等十几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人精神世界的思考。第四卷《瞧!我诗意的人生》是作者从初中到新千年后人生轨迹,有曲折、磨难与艰辛,当然也有快乐与成就。

目录

卷首语

卷一 听!我诗心的歌吟

 第一曲 心潭影

 第二曲 童心集

 第三曲 自然对话

 第四曲 别

卷二 看!我人生的小说

 第一部 涉世

 第二部 家与业

 第三部 理哲在海边

卷三 品!我神马的随笔

 一、论文学艺术

 二、文艺理论

 三、论形象思维

 四、论教育

 五、论读书

 六、论记忆

 七、论知识

 八、论科学

 九、论哲学

 十、论真理

 十一、论宗教

 十二、论信仰

 十三、论心灵、灵魂、精神

卷四 瞧!我诗意的人生

 一、初中:《红色日记》

 二、高中:《求学记》

 三、“文革”:一张大字报

 四、高中生涯骤止

 五、知青与高考

 六、大学时代

 七、毕业留校

 八、新千年以来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噢,上帝!能够创造的女人是跟你平等的;而你还领略不到她那样的欢乐:因为你没有受苦……

元旦,呀!你岂非意味着新的生命的诞生,意味着太阳被她染红的朝霞托起,意味着历尽严冬的光秃秃的枝条上开始催发幼芽,意味着万物的脉脉情愫的萌动……

公元1958年的这一天,万能的造物主又恩允一个小小的生灵从他的母体中分离出来,让他踏上人生的漫漫旅途,用大自然赋予他的一切感官和细胞去感受人世问所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人生——它从何开始而又寂灭于何时?谁也说不清。也许是从父母诚笃的相爱开始,也许是从母亲的怀孕开始,也许是从我们在母亲腹中急不可耐地舒展四肢而使母亲感到阵痛开始……不过,我知道,当母亲在阵痛后分娩,当接生婆剪断了母子问血肉的纽带,当婴儿第一次尝到这人间的痛苦而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才开始了独立的人生。

呵,可怜的人!你这是怎样的“独立”呀?!虽然你的肉体独立了,可你的精神,你的生活,你的生存能够真正独立吗?即使是你的孩童时代不得不依赖父母是理所当然之事,可是在这个有着契约和负有义务的社会,在这个为了缓和种种矛盾而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在生活于这个国家中天性勤劳善良、却也不乏自私嫉妒的人们中间,你还能大声地叫喊“我独立了”吗?当你不是一个强者,而生活的海洋猛烈地颠簸你的生命之舟,使你的心紧紧收缩的时候,你还顾及到祈求独立吗?难道你生命诞生之日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微笑而是啼哭还不能给你足够的启示吗?

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三,与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相同。母亲的第三个女儿,搀着她的弟弟,一个是五年级学生,一个是三年级学生,飞快地走出城北小学校门,一路蹦蹦跳跳、咭咭呱呱地向家中跑去,似乎预感到他们的一个小同胞即将降临。

但是,当他们刚一跨进中间厅屋,便忽然停住了脚步——妈妈在房里低声呻吟着,妈妈可是再苦再累也从不哼一声的。两个孩子便侧身贴在房门两边,凝神屏息地听起来。

母亲的呻吟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最后几乎是在叫喊了。不懂事的男孩先是惊恐,随后是惊讶,随后又变为惘然——家里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啦?忽然,他用力撞开房门向里冲去,但随即就被站在房门口的大院邻居,一位七十多岁的人们叫她“前头奶奶”的老太婆赶了出来。

“去去去,小鬼螺丝,不要乱钻。”前头奶奶一边笑着一边往外推满脸老大不情愿的男孩,只大两岁的姐姐以她女孩特有敏感似乎意识到什么,也笑了起来。

“姐姐,姆妈为什么要喊啊?”男孩由于害怕而变得口吃起来。

“也许……是我们的弟弟在喊吧……”女孩说完扮了个鬼脸。

“不,是姆妈在喊,”男孩不服气地说,“姆妈在喊弟弟出来。”

这时,婶婶在屋里尖声大叫起来:“一个胖小子,一个胖小子!”

趁着屋里一片忙乱的当儿,姐弟俩很快地闯入了屋子。但是,他们立刻又惊呆了:他们看到了地上的一大摊血污,以及涂满了血迹的剪刀等利器。最不可思议的是,大人们面对血淋淋的场面居然还坦然地大声说笑着。虽然母亲不再叫喊,但这只能更增添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的莫名的恐惧,于是,这两个昏头昏脑的孩子尖声叫喊着逃出了这问可怕的屋子。

接生婆小心地用温水擦洗婴儿奶膜似的皮肤上的血污和粘沫,再用洁净柔软的襁褓裹上,然后去帮着冲西黄给婴儿喝了清火败毒。这当儿,母亲叫婶子将初生的婴儿抱至她的面前。

呵,她的孩子!一个小时前,这哇哇叫喊的蠕动着的肉团还是她自己,转眼问,她的生命已一分为二。世界上除了伟大的母亲,有哪一个不朽的艺术家能创造出如此活泼泼的杰作呢?呵,这是她的孩子,她的骨肉,她的心的光明,她的活的快乐,她的生的希望,她的整个的生命,她的迟到的爱,她的全部的财富……为了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母亲忍受了多么大的苦痛呐!自从怀孕起,母亲便一直病到生产,连喝一口汤都会呕吐出来,接着又吐黄水,吐绿色的胆汁;就连昨天晚上,母亲还在忧虑着自己另一个小生命的安危中吐了整整一夜。终于,她用自己的痛苦孕育和生产了快乐,并且,是一个男孩!可以想象,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传统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国度里,一个盼子心切的四十开外的妇女,生男孩该会给她带来多么大的欣慰啊。多少回她在心中默默祈祷菩萨保佑,多少次她不惜高价买篮子挂在房门口,而今出生在网兜里的果真是儿子,怎么能不叫可怜的母亲抛却了一切的痛苦而笑逐颜开呢。

 母亲的眼眶渐渐地润湿了。她抬起久病而赢弱的身子,呶起嘴唇举向孩子白嫩的脸蛋。但一滴泪水却先于嘴唇滚到孩子的嘴边,她慌忙伸手要擦,又迅速地缩回手,抓起枕边的一条毛巾——但已经晚了,天性的求生本能使婴儿吮吸起来。可他的小嘴蠕动了几下,便啼哭起来,未开的小眼裂开了一条细缝。这世界给予这小生灵的见面礼竟是如此的吝啬——他第一次感受到的是痛苦,他第一次品尝到的是苦涩。

母亲啊,你眼里流出的为何不是蜜汁而是苦水呢?

人生啊,命运之神是否暗示了你的这一儿子命定要遭受一番劫难呢?

就在这天晚上,这个新生婴儿的小哥哥用认认真真、歪歪扭扭的字体,向正在黄浦江畔一所中学教书的父亲写了一封短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为我(也为您)生了个胖宝宝,是男的……

P139-141

序言

我们已然身处一个挣命时代了么?满眼是行色匆匆的人群,满耳是忙忙碌碌的声音,似乎片刻的停顿都会错失时机,片刻的驻足都会错过万千繁华。

我们的脚步太快了,快得心跟不上了,快得没有时间问问自己:内心真的快乐吗?充盈吗?说到底,无非都是为了功名利禄在疲于奔命而已。忙忙忙!连心都亡了,剩下什么呢?

还记得阿尔卑斯山谷道旁那句话吗:“慢慢走,欣赏啊!”其实,有时放慢脚步并不意味着落后他人,它会使我们更真切地认清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更可以让我们短暂的生命不致错过绝美的风景,以致这个丰富华丽的世界成为了无生趣的囚牢。

那么,怎么样朋友:让我们慢下来,慢慢地走过遗憾的岁月,在“慢生活”中欣赏沿途花开花落的风景。既然,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那就学会改变生命的宽度吧;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囚牢般的现实,那就索性放开去向往诗意人生吧!就像柏拉图说的那样:如果你有两块面包,那么你就用一块去换得一朵水仙花……

请跟我来朋友,让我们一道来开启《诗意人生》的心扉吧。当你孤寂无聊的时候,请你翻开它;当你靡情热恋的时候,请你翻开它;当你惆怅迷茫的时候,请你翻开它;当你快活无边的时候,请你翻开它;当你受挫失败的时候,请你翻开它;当你得意忘形的时候,请你翻开它。或者,当你对酒当歌花前月下的时候,请你翻开它;甚至,当你穷困潦倒痛苦绝望的时候,也请你翻开它。

因为,请你相信,人生的诗意不只在富足安逸的时候会产生,平凡淡泊中也会产生,甚至在失意悲痛中一样会产生。人生的悲剧性本身就充满着诗意,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都是你诗意人生花开花落的一部分,都是你诗意人生云飞云散的一个过程。

几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回望翻阅自己的《诗意人生》,眼里也不时会溢满感动和感激的泪水……

亲爱的读者,您呢?

后记

一天,我跟友人说起想出本《诗意人生》的书,不想被他反问了一句:你所谓的诗意人生是什么样的呢?一时语塞:不问好像还清楚,一问倒答不上来了。是啊:什么是诗意人生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像荷尔德林所言“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呢?

也许,一提诗意人生,人们马上想到的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飘逸洒脱的人生,是陶潜“采菊东篱下”般悠然自得的人生,是庄子梦蝶般浪漫逍遥的人生,或是阮籍率意独驾那样放荡不羁的人生……其实,达摩祖师面壁顿悟禅理传禅道的人生,王阳明龙场悟道“致良知”的人生,曹雪芹“披阅十载”历尽艰辛创作《红楼梦》的人生,阿基米德光着身子在大街上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的人生,海伦·凯勒在87年的无声无光世界中向往光明、传播光明的人生,乃至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从容就义的人生,皆可谓诗意人生。

定会有人说:这都是些先人、古人、圣人啊……今人呢?常人呢?也可以拥有诗意人生吗?我的回答是:完全可以!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听我说朋友:生命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一切的物种都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自然界的生命各有其美丽,人的生命亦如是。关键是你能不能感受这美丽,体味这美丽,享受这美丽,也就是你的人生能不能“诗意地栖居”之所在。就如月在当空,照临我们每个人,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

用哲理的眼光来看,诗意的人生就是跳出自我的圈子,跳出主客二分的世界,把自己从“技术性”的工具“存在”中解放出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回归人的本真存在和精神家园,用审美的心情去发现和体验宇宙中无限的美丽,去向往和追求心灵的富足和灵魂的怡然,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和终极关怀。用现实的眼光来看,要能诗意地生活,就是要能在物欲横流中摆脱世俗的羁绊,在滚滚红尘中照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在物质富足的同时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的灵性世界。

一杯茶,一朵花,一抹斜阳,一泓清水,一串音符,一方静夜……这些是谁都可以拥有的呀!为什么有的人能“诗意地栖居”而另一些人就不能呢?这些人大概就是马克思老人所谓的“忧心忡忡的穷人”和“贩卖矿石的商人”吧?他们之所以不能在现实中诗意地生活,是因为他们太想或已满足于实际生存的需要,也就是功利目的性太强的缘故吧!而我们知道,无论是席勒所追求的人性的自由,还是康德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抑或是黑格尔所强调的理念王国的超时空自由,都带有“无目的”的特征,正因了“无目的”,才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了诗意地栖居与生活的可能。

是的,只要摆脱了过度功利目的的羁绊,我们就能摆脱生命机械化地运转,让生存变为生活,并让生活趋于艺术化。其实,现实中平凡与淡泊是最能够体现诗意的生活的;不仅如此,便连在失意的人生、苦难的人生中,我们照样能活出诗意来,前文所提到的文天祥和海伦·凯勒便如是。这也让我想起“绝代才人、薄命君王”李煜的一生,这位“千古词帝”在被囚期间,甚至被宋太宗赐予毒药死难之时也过着诗意人生,因为诗就是他的生命,诗词就是他生命绿洲上的阳光雨露,他把自己的生命诗意化了!换个角度看,宋太宗也是一位悲剧性人物,他的可悲之处在于,成就了李煜让人扼腕叹息、假想无限的诗意人生。

于是,我们可以说,诗意人生总是伴随着失意,伴随着缺憾,伴随着困顿,甚至伴随着苦难。因此,我才在自己的诗意人生中既表现了阳光、正能量的一面,又记述了缺陷、灰暗的一面。我认为,如果没有挫折、没有困苦、没有缺陷,“我的诗意人生”是不充分的,不完满的。譬如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倘若不是在我最春风得意的日子里,老天磨难了我两三年时光,恐怕我是写不出《情殇》这一让我自己都会读得泪流满面的作品来的。

这本《诗意人生》文集是与我第一本文集《呼吸纯真》相呼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后者的延续。如果人不能在万千繁华面前保持内心的纯净安宁,生活是一定不可能充满诗意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急速变化的当代生活中,诗意其实就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恬淡悠然的情怀,一种释怀从容,感恩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虽不是至善至美,心灵却可以充满诗意。  既然是《诗意人生》,自然就少不了诗,因而诗在文集中就唱起了主角。诗歌是中国文学的大宗,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当代诗歌,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成了千古绝唱。人生因诗歌而美丽,因充满诗意而更加绚丽多姿。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诗歌爱好者,写诗权当在工作生活之余寻找心灵休憩的一片绿荫,在自娱自乐中释放心情,感受快乐。

文集卷一中第一曲《心潭影》是我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的诗集,其余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第四曲《别》不是我个人的作品,是我的学生和朋友们的集体之作。我想,当年在杭州植物园聚会的浙大学子们告别母校时的那一份情、那一份意,肯定不会随风华流逝而流逝,不会随容颜老去而老去。《别》中每位作者的内心一定开放着不老的诗心,不老的诗意。当真正年老来临时再幕幕回放这或轻吟浅唱或激昂高亢的“别”,将留给岁月一份念想,并让回味绽放出一朵朵真实的生命之花。

卷一第二曲《童心集》是我读了泰戈尔《新月集》半年内写就的,三十年后的今天再拿出来瞧瞧,居然仍会让我怦然心动,为那一份纯,为那一份真,为那一个纯真的童稚世界。《童心集》中原来有几首想不好标题,便冠以《无题》。一天我侄女陈晓的小儿刘博闻来家中玩,他与我小女陈羽歆同岁,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我将《童心集》读给他们听,两人饶有兴致地听完后,居然为我的几首诗起名并为我所用。譬如《我和我的世界》、《鸟和鱼》、《妈妈的怀抱》、《小天真》是陈羽歆起的名,《长大》是刘博闻起的名。记得当我读完那首诗我的小女脱口而出“我和我的世界”时,我还愣了一下,因为我感觉有点文不对题,但马上,我就使劲点头赞同:也许这更加切题,或者干脆将我原诗的内涵外延都大大拓展了。儿童的头脑里是没有任何程式、没有任何框框的,因而更具想象力,更具创造性。听到我的赞扬,两张纯真的小脸笑得如花骨朵般灿烂美丽,活脱脱就是村上春树笔下的“小确幸”。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他们何尝不是在过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诗意人生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蕴藏着诗意;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平凡的“小确幸”无处不在。人生并不缺乏诗意和“小确幸”,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她们的眼光,有没有消受她们的福气。

卷二是我早期的小说习作,其中第一部是我孩提时代的自传体小说,第二部是反映“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一代人的处境和思考。第三部借古今中外名人之口,进一步表达了那个时代对名与利及爱情的思考,其原作将名人名言皆作了注释,但有一百多条,收录本集时作了简化。卷三是《心路》拾遗,当年写《心路》时通过笛子父女两代大学生探讨了许多问题,几乎除经济外无所不及,但出版时因字数所限割舍了。文集中收录的内容是我在九十年代对《心路》的整理,还有诸如伟大与渺小、悲观与乐观、妒忌与宽容、自卑与自尊、诚信与荣誉等尚未整理出来。我忽然想到,如果说卷三是我对《心路》这本书的“拾遗”,那么,这本文集又何尝不是对我整个人生心路历程的一次“拾遗”呢。

卷四接续了卷二第一部《涉世》自传,版画式地勾勒出了“我的诗意人生”,几乎不作任何修饰地将我人生中真善的一面和假丑的一面都袒露在读者的面前。我想,若是虚构的作品则需要精心构思精美表述,而一个真实坦诚的人生经历,只需原汁原味地素描出来就足够显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了。首先,我们从卷四中不难看出,笔者个人的命运其实是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的。“我的诗意人生”表面看只是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但实际上也是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时代变迁和社会风云的缩影,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后的“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知青上山下乡”、“学黄帅反潮流”、“批林批孔”、“四人帮”倒台,到“文革”后恢复高考、竞选人民代表、学潮、高校思政工作,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股市风云”、“小沈阳”现象、官场革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等等,读者都可以在文集中觅得相关的历史记忆。其次,我想用这本文集来鼓励那些正在艰辛山路上奋力前行想有所作为的人们:“人只须坚定,向着周围四看,这世界对有为者并不默然。”这也是卷二第三部《理哲在海边》结尾众先哲合唱的圣歌。我还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昭告读者:一个人经过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回望自己走过来的路,越艰难越曲折越挫败,越是你人生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并都是你诗意人生不可再得的一部分。再者,我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选录了一些文字作品,一方面可以让读者看到我文学人生中文字功底的进步历程,另一方面让读者从我身上看到人的文学才能可以从上中学时起经努力而达到一定水平的(从我的初中“红色日记”中读者应能感觉到我的语文水平是相当差的),从而打破那个让千百万中国年轻父母们纠结不已的魔咒: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本文集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不仅给了我生命,而且给了我德性和灵性。母亲毛玉娟小时锦衣玉食,有了这个家后受尽了磨难,瘫痪在床几十年,但她从不叹苦叫痛,如果可能,她甚至不愿麻烦别人一丁点,总是宽以待人,从来没跟邻里红过脸,因而被邻里称为“活菩萨”。父亲陈曼予虽然生性耿直狷介,但实际上也是“菩萨心肠”,母亲最后几十年主要由他照料服侍;由于几十年如一日递茶送饭、端洗脸水给母亲,最后背竟弯曲得非常厉害。父亲原是上海浦东“浦泾中学”的二级教师,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方面是权威,为照顾母亲退休回了靖江,之后仅有一次随靖江县教育局组织的退休教师旅游团来杭州看过我一回,除此再也没离开过靖江、离开过母亲的病塌,唯一的乐趣是每日下午去公共花园下二三小时象棋,然后赶紧回家。如果要在现如今,我的父亲真可当得起“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呢!有时,我会对自己没能让父母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心怀内疚;但有时,我也挺释然:谁又能说我的父母不是度过了他们大半辈子相濡以沫的诗意人生呢?!当然,我的父母都能高寿(母亲活81岁,父亲活90岁),与几个子女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他们是我的二姐陈其兰、三姐陈其秀、哥哥陈大刚,以及早年去世的大姐陈其美,作为“小弟”,在此也深表手足之情和敬意。亲情,在诗意人生中是不可或缺的。

还要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世纪文睿公司,能冲破常规之见出版我这本别具一格的“混搭”文集。是的,这是一本非常规意义上的书,因为它既非单纯诗意的,亦非单纯关乎人生的,而是诗意与人生的有机结合,文学与励志的有机结合。如果说我的第一本文集《呼吸纯真》是校园的诗性记忆,那么,这本文集则是人生的诗性记忆,历史的诗性记忆。因此,我希望读者既不要用纯诗意的、纯文学的眼光来评判它,也不要用纯人生的、纯励志的角度来打量它。若是读者能从各自的眼光与角度来读出其中的味道并取得各自的收获,则作者不胜欣慰。

陈大柔

2014年11月18日于紫金文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意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大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27081
开本 16开
页数 4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5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6
CIP核字 2014287007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