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宝川(中英文对照)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宝川是我国唐代时一位为了爱情屈身寒窑苦苦等待丈夫的伟大女性,她这个封建社会的千金小姐,忠于爱情,苦守寒窑18年的可爱形象,深受人们的同情和赞扬。本书作者知名中西文化交流专家熊式一先生将这出故事改编成了话剧。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一个中英文对照版本,可以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王宝川,从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内容推荐

相传唐时,丞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看中贫而有志的薛平贵,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被迫与薛平贵逃往城南寒窑安身。后来薛平贵为民除害,被唐王任命为后军督府,随军西征,讨伐西凉。在与敌交锋中,因王允二女婿魏虎撤兵,使他寡不敌众被俘。魏虎回朝,又传言薛平贵战死,并劝王宝钏改嫁,王丞相等也亲到寒窑劝她改嫁,但均被王宝钏拒绝。她整日苦守寒窑,忍饥挨饿,靠挖野菜度日。十八年后,西凉与唐统一,终于盼回了与薛平贵的团聚。

目录

第一部分《王宝川》英文剧本

Lady Precious Stream

第二部分《王宝川》中文剧本

试读章节

宝川 (对观众)本应该对他明说,就把信接来了。可是我衣衫褴褛,实在难为情。倘若不明说,他一定不肯把信给我的。哦,好苦的命呀!夫妇们分别了一十八年,难道今天纸上都不能相逢吗?叫我怎么办呢?(用手指敲敲脑盖。)呀,我有了,(对平贵。)军爷,您可懂得谜儿吗?

平贵 略微懂得一点儿?

宝川 您要找王宝川吗?

平贵 正是的。

宝川 您望远看呢?

平贵 远在天边,不能相见!

宝川 对啦!望近瞧呢?

平贵 近在眼前,您莫非就是王丞相千金之女——?

宝川 别那么称呼。我就是薛  平贵糟糠之妻!

平贵 (作揖)薛大嫂,您好呀?

宝川 (回礼)不敢当,方才已经问了好呀?

平贵 礼多人不怪呀?

宝川 (微笑)您真礼多呀?好罢,请您把信给我罢!

平贵 哦!劳驾您等一等,行吗?

宝川 请便。

平贵 (对观众)等一等!我跟她才结了一个月的婚,就分别了一十八年,不晓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让我调戏调戏她试试看。假如她是正派人,那我就告诉她我是谁,咱们就团聚了。倘若她不正派,那我就不认她,回到西凉去算了,古来庄周秋胡都是这样做,我不妨也试试。(转身对宝川说。)呀!那封信上哪儿去了呢?

P263

序言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正积贫积弱,遭受列强欺凌和侮辱,租界公园赫然打出“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告示。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文弱书生远涉重洋只身去到伦敦,成功地把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到了西方世界的中心,倾倒了包括英国王室和美国第一家庭在内的千千万万欧洲人和美国人。从此之后他头戴国际文化名人桂冠,把中华文明的种子撒向全球。文以载道,自古以来,杰出的文化人自然又是最富责任感和爱国心的优秀炎黄子孙。这一点既反映在他的文艺创作上,也直接表现在他的传奇经历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利用自己的国际声望奔走呼号,虽然手无缚鸡之力,那功用并不在千军万马之下,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过独特的贡献。民族文化英雄的称号,他当之无愧。他,就是熊式一先生。

熊式一先生1902年10月14日生,江西南昌人,三岁丧父,母亲周氏出自南昌名门大家,博习经籍,旁通歧黄,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熊式一先生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很小就把四书五经、春秋左传、古文辞类等背得滚瓜烂熟,为日后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根基。但他并没有如母亲盼望的那样“状元及第,官拜翰林”,只是笔耕一生,为中西文化交流架桥铺路。这大约是受了父亲“睥睨官场,不屑功名”遗风的影响。

早在20年代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毕业后,熊式一先生便开始了写作和翻译生涯,在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剧作,并翻译了大量英国名著,如肖伯纳的《人与超人》,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巴里的《彼里·潘》和《可敬佩的克莱敦》等。他满怀希望地给主持中华文化基金会的胡适送去大摞译稿,胡适无意出版。徐志摩却大为赏识,称之为中国研究英国戏剧第一人。徐志摩的推崇引起学界瞩目。一些大学拟聘熊先生为文学教授,均因没有外国大学学位无法呈报教育部而未果。他“咽不下这口气”,于1932年底只身西渡英伦。

在英国,许多留学生热衷研究莎士比亚,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弘扬古老中华文化,让西方人见识中国传统戏剧的风采。那时候世界看中国,除了裹小脚吸鸦片,就是三妻四妾,野蛮残暴。为了给同胞正名,塑造美好的中国人形象,他比较了几个通俗剧本之后,首选《王宝钏》的故事,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花了六个星期时间用英文把它改写成英美人士能够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舞台剧《玉宝川》。剧本完成之后,屡经波折,半年未能上演。1934年夏被伦敦文艺性出版社麦勋书局看中,慎重出版,成为文艺刊物上的热门话题。一时洛阳纸贵,文学泰斗肖伯纳、毛姆、巴里、韦尔斯等人大加赞扬,纷纷与作者结交。同年冬在伦敦演出,由熊式一先生亲自导演,首演成功,卖座奇佳。此后一周八场,连演三年九百场,可谓盛况空前,伦敦人以争看《王宝川》为荣,惊动了王室,玛丽皇后携儿媳和孙女(今伊丽莎白女王)亲莅观看,外交大臣以及各国使节陪同前往。后来此剧还在欧洲各国演出,并于1935年秋飞越大西洋,成为在百老汇上演的第一部中国戏,美国剧坛为之轰动,罗斯福总统夫人亲自接见作者,合影留念。……总而言之,《王宝川》问世之后,在它的读者和观众心里,中国成了“神龙出没,桃李争艳,梦幻储于金玉宝器之中,文化传于千变万化之后”的天国仙乡。

《王宝川》飓风吹过,世界各国人士都称它是中国舞台剧的杰作。熊式一先生认为这是误解,应该让世人知道中国文艺精品与一般通俗剧本的差别,于是紧接着又用了十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孜孜不倦把元曲巨著《西厢记》逐句逐字译成英文,结果卖座倒不如《王宝川》。与下里巴人比较起来,阳春白雪毕竟曲高和寡。但《西厢记》受到学界高度评价,肖伯纳直说:“我爱《西厢记》远胜于《王宝川》。《王宝川》不过是旧式传奇剧罢了,《西厢记》则和英国古代最佳舞台诗剧并驾齐驱,而且只有中国13世纪才能产生。”《西厢记》后来成为英美各大学中文系与亚洲研究所的教材。哥伦比亚大学更向联合国文教基金会申请经费,把它印行成大学丛书。  弘扬中华文化不是一代人的事,必须后继有人,所以熊式一先生又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曾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上世纪50年代初应林语堂先生邀请赴新加坡南洋大学主持文学院,后来又在香港创办清华书院,桃李满天下。他的许多优秀学生在世界各地一流学府任中教席。现任牛津大学教授、《红楼梦》的英文译者大卫·霍克斯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中国读书人自古忧国忧民。熊式一先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又是一位严肃的思想家和热忱的爱国者。1940年前后他以中国现代时势和社会变迁为题材与背景,创作了剧本《大学教授》与小说《天桥》。英国文豪威尔士称那是“一幅完整的、动人心弦的、呼之欲出的图画,描写了一个大国家的革命过程”。中国史学家陈寅恪读后赠诗:

海外林熊各擅场,卢前王后费评量。

北都旧俗非吾识,爱听天桥话故乡。

《大学教授》共三幕,从“五四”运动写到抗战前夕的南京政府时期,对社会政治的错综复杂、深不可测、是非难辨作了惊心动魄又细致入微的描述。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取景于杀人如麻的中日战争前夕的南京一幕之后,我又加了几行开战后的一鳞半爪。恐怕有人要说这是画蛇添足,反减低了戏剧的高潮,但是宁可如此,我要让大家听一听日本军阀对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反应是什么!”熊式一先生宁可牺牲自己作品艺术上的完美,首先关注祖国前途和人类命运,人格魅力跃然纸上。

“七·七事变”前后熊式一先生正在国内。当时所有作家不分左右组成全国文人战地工作团,他与宋庆龄、郭沫若三人被推为主席团,在上海招待各国记者,作大规模国际宣传。后来大会议决,公推宋庆龄赴美,郭沫若赴德、法,熊式一先生返回英国。当时英国保守党执政,与日本结为同盟。他到处发表文章,争取舆论支持,还陪同孙科去见丘吉尔。丘吉尔正在乡下院内砌墙,表示只要自己上台,一定支持中国抗日。不久张伯伦下台,丘吉尔果真上台,但屈服于保守势力,答应日本要求,关闭了滇缅公路。这条公路是中国与东南亚的运输大道,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熊式一先生义愤填膺,立即写信指责丘吉尔言而无信,并在报纸上撰文批评英国当局,引起舆论同情。不久丘吉尔夫人回信:“我很高兴地告诉您,滇缅公路又开放了。”

熊式一先生还做过一件大事,写蒋介石传。那是开罗会议之后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到后期,要为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等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领袖立传。写蒋介石传的任务落到了熊式一先生头上。从着手准备到成书历时数年。The Lif 0f CHIANG KAI-SHEK于1948年出版。它不仅增进了欧美等英语地区人士对中国的了解,也为后代研究蒋介石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留下了珍贵资料。

1959年熊式一先生应故友郭沫若邀请准备回内地观光访问,可惜在香港遇车祸未能成行。80年代初从香港清华书院退休后,一直在香港、台湾等地居住。1990年还获得台湾文艺特别贡献奖。1988年年近九十的时候,他终于踏上回大陆省亲的路,看望在北京工作的几个子女。1991年8月2日再次从台北回来,本来还打算去南昌,不幸于9月15日病逝于北京。他虽终未能回到江西老家,但总算安息在故土,了却了叶落归根的夙愿。

作为国际文化名人,熊式一先生以文会友,广交中外名士,张大干、徐悲鸿、刘海粟、梅兰芳、老舍、冰心、费孝通等许多业绩辉煌声名如雷贯耳的顶级人物都是他的朋友,或曾经是伦敦他家里的座上客。可是半个世纪以来他本人的名字在大陆却鲜为人知。十年之前笔者也是如此,直到1992年熊式一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他的长媳张华英女士请我写篇纪念文章,看到了一些私人收藏资料,才知道现代中国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文化巨人!这一发现使人震惊,也引人深思。

回顾多年前西方戏剧舞台上刮起的那股中国风,对于今天人类探讨如何继承各民族优秀传统,共创地球村新文化,必定大有裨益。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建设“全球伦理”的问题,其实“全球伦理”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看看熊式一先生的《王宝川》,也许能得到许多启示。它问世将近七十年,已经有上百种语言的译本,在一些国家被指定为中小学必读教材,成了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全人格的经典。这个剧本不仅在当初引起轰动,而且经受了全世界读者观众半个多世纪的检验,历久弥新,至今仍不时在各地上演。它的魅力来自何处?来自发自人心的真情实意,来自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坚贞情操。时代有古今之分,地域有东西之别,人性之至真至诚却不容变更,这就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由中国传统通俗小剧改写而成的《王宝川》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久影响并非偶然。与讲述王宝钏故事的京剧《红鬃烈马》剧本相比较,它有几处主要改动。首先,在剧本开头的招亲过程去掉了怪力乱神的内容,只留下宝川慧眼识真,尤其是原来那位西原国的代战公主不再作为薛平贵的另一位妻子与宝钏平分秋色。而以宝川平贵妻团圆作为结局,否定了中国历来的一夫多妻制,后者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总而言之,只有超越了传统,才能继承和弘扬传统中的精华。今天我们振兴中华文化,一定要站在当今世界文明的制高点上,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才能够海纳百川,与其他民族共同前进。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我们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熊式一先生正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肖伯纳给他的信中曾经写道:“等到有一天中国把世界各国的各种人全吸收尽了,归化尽了,同化尽了,理想中的天堂便人人可登了。”此话也许不宜从字面去生硬理解,却实实在在地表达了文化背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这位文坛巨匠对中国的景仰和倾慕。这就是说,只要人人都奉献出真心诚意,文化背景的差异不会导致相互排斥和敌视,反能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互相尊重友好交往,一起走进大同世界。熊式一先生的功绩正在于他向全世界献上了中国人的正心诚意,从而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中西文明对话。发扬和继承熊式一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用文明对话去化解文明冲突正是关系到当今全人类命运的重大话题。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不分派别,不分倾向,只要这个人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作出过卓越贡献,人民就应该尊敬他,记住他。这才是泱泱大国气度。上世纪初,中国人形象遭到严重扭曲的时候,熊式一先生利用戏剧舞台为我们的民族赢回了尊严;国际法西斯势力猖獗,国家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为祖国和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学识、才华、人格、风范至今煜煜生辉,堪作后世楷模。首次在大陆出版《王宝川》中英文对照本无疑是对熊式一先生最好的纪念。但愿能够以此为契机,走进时光隧道,清除里面的乌云迷雾,让历史天空中这颗明亮的星在它热爱的故国重放异彩。

                       燕遯符

                      2004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宝川(中英文对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式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46800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4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4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