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股指期货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股指期货给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广大投资者和银证期合作模式、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哪些投资者适合做股指期货?投资者如何运用股指期货管理风险和如何管理股指期货风险?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以及股指期货未来的发展前景,本书一一作答。股指期货让我们迎来了金融衍生品时代。
图书 | 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沪深300股指期货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股指期货给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广大投资者和银证期合作模式、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哪些投资者适合做股指期货?投资者如何运用股指期货管理风险和如何管理股指期货风险?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市场表现以及股指期货未来的发展前景,本书一一作答。股指期货让我们迎来了金融衍生品时代。 内容推荐 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本书共三篇,从“股指期货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到"聚焦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最后对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展望"。总结归纳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多角度展现股指期货市场的风气云涌。 目录 序言 股指期货拉开中国期货市场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帷幕 第一篇 股指期货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1章 热点一:股指期货上市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2 1.1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发展隐忧 2 1.1.1 系统性风险阻碍市场功能的发挥 2 1.1.2 制度缺陷扰乱市场价格体系 3 1.1.3 机构投资者亟待发展新机遇 4 1.2 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走势影响分析 4 1.2.1 短期趋势影响分析 4 1.2.2 长期趋势影响分析 6 1.2.3 总结及展望 9 1.3 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的结构性影响 12 1.3.1 股指期货将终结股票市场单边市局面 13 1.3.2 股指期货将引发上市公司结构性分化 14 1.3.3 股指期货将带来证券行业的结构性分化 18 1.3.4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与发展活力得到强化 20 1.3.5 股指期货将提升沪深300指数为旗舰指数 23 第2章 热点二: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影响 27 2.1 我国期货市场进入发展瓶颈期 27 2.1.1 品种结构不健全影响市场功能发挥 27 2.1.2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市场健康运行 28 2.1.3 业务模式单一限制期货行业发展 28 2.2 股指期货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影响 30 2.2.1 股指期货将带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30 2.2.2 股指期货将完善市场品种结构 32 2.2.3 股指期货将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 33 2.3 股指期货对我国期货行业的影响 38 2.3.1 股指期货将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 38 2.3.2 股指期货将引发期货行业重新洗牌 42 第3章 热点三:金融期货时代银证期合作模式分析 44 3.1 银证期合作现状分析 44 3.1.1 银期合作现状分析 44 3.1.2 证期合作现状分析 50 3.1.3 银证期仍有广阔合作空间 53 3.2 金融期货时代的银证期合作模式分析 54 3.2.1 股指期货将深化银证期合作模式 54 3.2.2 金融期货时代银期合作模式分析 55 3.2.3 金融期货时代证期合作模式分析 60 3.3 银证期合作的问题分析 64 3.3.1 业务对接需要系统技术支持 64 3.3.2 银证期合作将对监管提出挑战 64 3.3.3 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仍是潜在问题 65 第4章 热点四:金融期货时代我国金融业监管模式分析 68 4.1 股指期货需要混业监管 68 4.1.1 股指期货加速我国混业经营发展 68 4.1.2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态势 70 4.1.3 股指期货上市对我国监管模式形成冲击 74 4.2 混业监管是必然趋势 76 4.2.1 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演变 76 4.2.2 次贷危机后混业监管态势得到巩固 80 4.3 金融期货时代我国金融业走向跨市场监管 83 第二篇 聚焦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 第5章 热点五:股指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分析 88 5.1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88 5.1.1 美国股指期货市场 89 5.1.2 欧洲期货与期权市场 92 5.1.3 中国香港股指期货市场 94 5.2 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98 5.2.1 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尽合理 98 5.2.2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分析 99 5.2.3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104 5.3 机构投资者如何运用股指期货 108 5.3.1 股指期货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式 109 5.3.2 股指期货可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避险需求 109 5.3.3 股指期货在基金产品中的具体应用 111 第6章 热点六:股指期货改变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115 6.1 股指期货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 115 6.1.1 我国投资者交易行为分析 115 6.1.2 股指期货对我国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 117 6.2 股指期货丰富套利交易模式 120 6.2.1 套利交易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120 6.2.2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特点 121 6.2.3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基本类型与套利模式 122 6.2.4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交易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29 6.2.5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的风险 134 6.3 程序化交易的初步介绍 135 6.3.1 程序化交易的定义与发展演变 135 6.3.2 程序化交易与人工交易的差异 136 6.3.3 程序化交易的主要策略 137 6.3.4 程序化交易在股指期货套利中的应用 139 6.3.5 程序化交易的相关注意事项 140 第7章 热点七:如何运用股指期货管理风险 141 7.1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定义、基本原理及动机分析 141 7.1.1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定义 141 7.1.2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 142 7.1.3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动机分析 143 7.2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交易策略 146 7.2.1 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 146 7.2.2 消极的套期保值和积极的套期保值 146 7.2.3 改变投资组合的b系数 148 7.2.4 套期保值的一般操作步骤 148 7.2.5 套期保值的头寸计算 150 7.3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效果衡量、相关风险及其他相关事项 156 7.3.1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效果衡量 156 7.3.2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相关风险 157 7.3.3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其他相关事项 159 第8章 热点八:如何管理股指期货的风险 162 8.1 股指期货风险的定义、特点、成因及分类 162 8.1.1 股指期货风险的定义 162 8.1.2 股指期货风险的特点 163 8.1.3 股指期货风险的成因 165 8.1.4 股指期货风险的分类 167 8.2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预警 170 8.2.1 我国股指期货的特定风险 170 8.2.2 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尝试与教训 172 8.3 构建多层次股指期货风险控制体系 174 8.3.1 宏观层面的风险监管 175 8.3.2 中观层面的风险监管 176 8.3.3 微观层面的风险监管 177 8.3.4 总结与展望 181 第三篇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展望 第9章 热点九:股指期货上市历程解读与运行状况评价 184 9.1 我国股指期货上市背景与筹备历程 185 9.1.1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运行背景 185 9.1.2 我国股指期货上市背景分析 191 9.1.3 我国股指期货的筹备历程 193 9.2 我国股指期货上市将带来深远影响 195 9.2.1 股指期货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 195 9.2.2 股指期货助推企业构建避险文化 196 9.2.3 股指期货丰富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198 9.3 股指期货百日运行状况评价 200 9.3.1 环顾全球,期指总体表现出色 200 9.3.2 强化机构,市场功能初步实现 203 9.3.3 基金非期指市场的天然空头,仍需丰富投资策略 205 9.3.4 股市下跌非期指之祸,负重中将继续前行 206 第10章 热点十: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展望 208 10.1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 208 10.1.1 股指期货市场发展极为迅速 208 10.1.2 市场创新能力强 210 10.1.3 全球交易、交易全球成为现实 212 10.2 境外A股股指期货市场静待激活 213 10.2.1 境外A股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213 10.2.2 境内外A股股指期货市场联动发展 216 10.2.3 沪深300股指期货将掌握A股定价权 217 10.3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展望 218 10.3.1 股指期货有望开启金融期货时代 218 10.3.2 股指期货有助于业务创新 219 10.3.3 市场基础决定市场容量 221 10.3.4 品种创新发掘市场潜力 223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3.4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与发展活力得到强化 指数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操作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中小投资者在此领域明显处于弱势。机构投资者将携其专业技术人才优势、设备和信息优势,通过强大的研究分析能力和交易操作技巧,充分利用股指期货等金融工具与相关标的资产搭配进行操作,从而分散风险,兼或提高收益。同时,海外资金也因为有了避险以改变组合风险配置的工具,增加了投资中国市场的兴趣,将更愿意将资金投入中国A股市场,交由机构投资者投资管理的资产比重将明显增大。此外,由于交易策略的增加,打破了传统的低买高卖的单一交易模式,资本市场将涌现各种专业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未来机构投资者都将迎来新的发展。 1.股指期货净化机构投资者的运作环境 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助于改善国内股市若隐若现的庄家现象。首先,在双边市场格局下,期货、现货市场的双重作用,可以抑制大盘的剧烈波动,在走势和缓的市场里,要大幅拉升或打压某只股票将是非常困难的,坐庄将更为艰难。其次,坐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单边市场里,交易品种单一,要么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债券类产品,要么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类产品,没有其他选择,在股票市场坐庄成了获得最大收益的手段,但坐庄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由于操纵股指期货的成本和难度要远远大于操纵现货股票价格的难度,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有效遏制国内股市的坐庄现象,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将走向理性的轨道,资本市场将结束“暗庄”时代。 2.股指期货改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基金的实际操作来看,都采用精选个股、重仓持有的投资策略。一旦市场热点发生变化,基金持有的重仓股价格下跌,基金资产组合的调整相当困难,基金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使基金的资产组合调整要么是以较高的净值变现损耗完成,要么是通过较长的时间完成。在股指期货推出前,机构投资者缺乏套期保值的工具,市场系统风险无法克服。由于众多基金仓位并不能因为市场大幅波动而进行重大调整,许多基金即使知道未来行情可能要大跌,但受制于相关法规约束,并不能跳过60%的资产配置在股票上的硬性要求。股指期货推出后,随着做空机制的引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也可以复制国际投资基金应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成熟的套期保值策略,规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对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市场有了规避风险的工具,各类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组合风险收益,满足不同资金的需要,市场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将能够容纳各类机构投资者。股指期货上市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一工具对冲风险,实现符合其资金性质的风险收益的配比,这将有力吸引这三类增量资金的进入,促使证券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将呈现多样性,市场投资者结构将日趋合理。 证券投资基金也可以应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套利与对冲,规避市场风险。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的ETF基金正方兴未艾,由于ETF基金完全复制指数,是一种被动式的投资方式,其净值追随指数的增减而波动,因此,当面对股市系统性风险和指数大幅下挫时,ETF基金将坐视基金净值的损失而无能为力。而中国股票市场总风险中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达40%,远高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平均水平。交易理论和国际经验都证明,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诞生、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指数期货或期权的套利或对冲操作,以规避风险和完善产品功能。股指期货与ETF基金是息息相关的“孪生兄弟”。股指期货的推出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交易所交易基金、指数基金等创新型基金的发展。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构建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投资产品,各类专业型基金将应运而生,专家能量也将得以发挥。 具体而言,公募基金可以采用Alpha基金的模式,利用股指期货设计对冲大盘风险的产品,淡化择时的概念,稳健投资收益和投资行为。私募基金则可以根据自己对行情的判断,灵活使用套保、投机和套利交易,利用杠杆配置设计出高收益的产品,一批优秀的私募基金甚至可能成长为实质上的对冲基金。指数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复制指数,在缩小跟踪误差的基础上,考虑设计多元化投资的产品,强化投资收益。保本基金可以采用可转移Alpha基金策略,利用股指期货的杠杆机制,将节省的多余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从而提高保本收益。套利基金则可将股指期货价格作为参照系,设计期现套利或价差套利产品。后面的章节对此还将有详细的叙述,此处不再展开。 可以预知的是,股指期货推出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等大机构投资者在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可能会加大介入股市的力度;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局面。市场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基金将成为最大的参与者,“机构博弈”将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 P20-22 序言 股指期货拉开中国期货市场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帷幕站在2010年的时点上,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无论是从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来说,长达30多年的高增长时代即将结束,中国经济将从此进入次高速增长期。在后危机时代,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系统性风险。中国期货市场要为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保驾护航,成为一个高效、有序、规范、开放的资产配置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 201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弱冠之年,中国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20年的风雨历程,我国资本市场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挫折,资本市场成就了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接近两位数增长的奇迹。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它一步步地从新兴走到繁荣,又从繁荣走向成熟。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在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市场的同时,沪深300股指期货又填补了金融期货的空白。而随着股指期货为期货市场完成加冠仪式之后,我国期货市场由量变到质变的帷幕也徐徐拉开。 2010年4月16日,一声锣响宣告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诞生,成为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股指期货打通了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从而赋予了期货品种以更多的金融属性。在金融期货得以破题的同时,期货市场也正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至今,股指期货已走过了半年的历程,回顾过往,股指期货在这半年中成功实现了“平稳起步,安全运行”的目标,并在股市下跌中经受住了考验,初步显现出规避风险的作用;展望未来,配合股指期货的功能发挥,期货业也应当在各方的努力下实现质的飞跃。 期货品种结构发生质的飞跃 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了我国商品期货一枝独秀的局面,让我国跨入了金融期货的时代,填补了金融期货零的空白。依据海外的经验,判断一项金融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其交易量的大小,因为交易量不仅是投资者需求度的表现,也是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保障。截至10月底,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量为7 127.5亿手,成交额为62万亿元,日均成交量约27万手,已跻身国际股指期货日均交易前列。按照这一标准,沪深300股指期货已成功地站稳了脚跟。股指期货上市半年多的表现,给中国期货市场和投资者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真正为中国期货市场“质”的转变拉开了序幕。股指期货的上市也将推动我国期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高、精、尖、专的股指期货市场中,期货公司的竞争更大意义上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而塑造核心竞争力则需要依托专业人才的聚集和经营理念的更新。因此,在金融期货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地定位期货公司的角色,如何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期货公司和监管层需要共同深思的课题。 半年多来,股指期货期现拟合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主力合约基差率一般维持在2%以内。到10月底,已经交割的05、06、07、08、09、10合约均实现了平稳交割,最终收盘价与交割结算价收敛度好,未出现所谓的“到期日效应”,期间也未发生强制平仓和强制减仓,市场表现非常理性。表0-1为已交割股脂期货合约的偏差率。 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达25亿手,累计成交金额为236万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1.53%和136.75%,而且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几乎是以翻番的速度增长,期货市场的体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期货市场服务于国民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表0-1 已交割股指期货合约的偏差率 交割日期 交割合约 交割 当日合约 收盘价与交割 偏差率 交割数量 结算价 收盘价 结算价之差 5月21日 IF1005 2 749.46 2 749.8 0.34点 +0.01% 640手 6月18日 IF1006 2 717.50 2 716.8 -0.7点 -0.03% 1 394手 7月16日 IF1007 2 595.79 2 596.0 0.21点 +0.008% 1 245手 8月20日 IF1008 2 911.75 2 911.6 -0.15点 -0.005% 546手 9月17日 IF1009 2 866.63 2 866.2 -0.43点 -0.015% 926手 10月15日 IF1010 3 310.69 3 310.6 -0.09点 -0.003% 710手 不过,在中国金融创新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创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基本都可以得到保障。因此,如何发挥金融工具的市场功能是更重要的课题。经过监管层对套保文化的宣扬和投资者理念的更新,以券商自营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避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公开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自营部门通过套期保值,在最近下跌中减亏分别达2.2亿元和1亿元以上,机构投资者避险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股指期货已初步发挥了规避风险的功能。 股指期货带来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品种少、规模小”的问题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依然是“散户占主导”。股指期货实行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将资金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散户暂时排除在股指期货门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优化。 据统计,截至2010年10月15日,股指期货市场累计开户数已超过5.1万,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在95%以上。尽管投资者结构仍不甚合理,但随着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自营部的示范效应逐渐扩大,一些基金专户参与力度也在加大:国投瑞银一对多专户的套利交易正在进行中,大成基金一对一专户参与股指期货的筹备工作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未来,股指期货市场将有可能形成以券商自营、基金专户、私募为主体的“机构市”。 从股指期货的持仓量和成交持仓比来看,投机交易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持仓量的稳步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据统计,自6月中旬以来,投机持仓比已基本维持在10倍以下,较早前20多倍已得到较大改善。尽管投机交易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但股指期货投机者的市场表现却相当理性,目前基本由投机者构成的股指期货市场并不是一个投机性市场。基于中国仍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保证股指期货市场的安全平稳运行仍是市场初期的首要前提。 股指期货催生期货行业重新洗牌与新的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伴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飞速增长,期货公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无论是期货公司的资本规模、营业部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与人才结构,还是客户数量与保证金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期货公司的业绩提升,竞争能力增强,涌现出了一批竞争力强、综合实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期货公司。整个期货行业也告别了全行业亏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全行业盈利的喜人局面。 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整个中国期货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券商系期货公司在股指期货中占得先机。由于股东的庞大客户基础和较强的研发实力,券商控股的期货公司异军突起,在与传统期货公司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期货行业的重新洗牌也会更为激烈。事实上,在高精尖专的股指期货市场中,公司的竞争更多意义上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而这一过程又需要依托专业人才的聚集和经营理念的更新。因此,在金融期货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地定位期货公司的角色,如何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期货公司和监管层需要共同深思的课题。必须改变我国目前“大交易所小公司”的格局,期货公司应当从传统的交易量、手续费、保证金量的竞争逐步过渡到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必须明确期货公司的市场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步伐,完善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期货公司信息技术建设,培育竞争有序的期货文化,营造和谐的期货生态环境,把期货公司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股指期货将全面提升期货市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展望沪深300股指期货未来的发展,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和平稳运行仍是首要目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仍是最后底线。股指期货来之不易,市场主体应继续保持自律,精心呵护,监管层也应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共同维护尚处初创期的股指期货市场。在此范围内,加强创新并进一步发挥市场活力也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必举之措。此处,创新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后续产品和理财产品创新;二是期货新品种的创新;三是拓展期货公司经营范围的制度创新。 第一,股指期货产品创新,包括沪深300股指期货后续产品的创新和投资于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创新。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运行后,广大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具有更多的期盼和需求,中金所应顺应市场需求,适时推出沪深300股指期权和迷你型股指期货;目前,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风险明显大于主板市场,可以通过推出创业板指数期货和中小板指数期货,来化解创业板和中小板的系统性风险;此外,指数型基金等对股指期货亦有个性化套保和套利需求,可以适时推出诸如上证180、上证50、深证100等指数期货。 证监会已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提出了相关指引,从这些指引来看,套期保值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唯一可以进行的操作策略。事实上,除套期保值这一基本功能外,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资产配置也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股指期货本身具备对风险分割和转移的功能,因此利用股指期货可以配置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 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实践来看,通过股指期货构造期现或跨期套利产品、通过Alpha策略构造赚取绝对收益的理财产品,以及利用股指期货代替指数构造可转移Alpha策略的加强型指数基金,都是基于股指期货资产配置功能的具体体现。如果能做好研发、交易和风控制度的准备,这些策略的风险通常低于单方向的交易方式,而且对股指期货市场投机持仓比的下降也有显著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政策指引还是机构自身,都应重视股指期货资产配置功能,以便进一步开发细化投资者风险收益需求的理财产品。股指期货作为我国期货市场的一大创新已经成功问世,今后更多投资于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的创新将值得我们期待。 第二,期货品种的创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我们必须在现有的期货品种做精、做细、做优、做强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品,以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体系。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行和国债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在当前背景下,人民币遭遇到了“外升内贬”的困境。面对美国试图通过美元贬值而加速复苏的政治压力,以及国内刚起稳回升的经济势头,人民币的币值似乎正在寻找一个折中的权衡。然而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公认的必然趋势,由此形成的预期更是对人民币形成了巨大的升值压力。同时,2009年以来国内将近10万亿的天量信贷已形成了强烈的通胀隐忧,日益高起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其他资产价格,传导至消费品终端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民币对外升值就是一个汇率风险,对内贬值就是一个利率风险。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推出汇率期货和利率期货,利用市场内在力量破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困境,是可供选择的良方。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人民币是我们的货币,也是我们的问题,但不仅仅是我们的问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在不远的将来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强势货币和储备货币之一,与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是一个有理想的货币。 第三,拓展期货公司经营范围的制度创新。从期货公司完整的业务划分来看,一般可分为期货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代理境外期货业务。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期货公司经营范围仅限于经纪业务。期货市场本身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但这一市场却要承载着160多家期货公司,造成了期货公司以交易量为纲和手续费不当竞争的局面,期货公司距离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要求还相距甚远。随着期货市场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不断推进,破除业务限制的坚冰已刻不容缓且正逢其时。 不久之前,证监会已就关于《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彰显了监管层破除制度障碍的决心。从目前期货公司的人才储备来看,先行试水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也较为稳妥,此举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期货公司的专业优势,拓展期货公司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培养国内机构投资者,提升各类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就股指期货市场而言,尽快推出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CTA)也是迫在眉睫。期货属于高精尖专的专业化投资产品和投资活动,需要有专业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人才通过专业化的手段和专业化的工具进行专业化的管理。CTA就是让专业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人才去做专业化的事情。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首先就要把期货公司打造成专业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业务能够使期货公司有能力提供更高质的服务,量身定做的套保方案等个性化服务也将得以实现,从而助推期货公司进入服务、人才和盈利能力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通过这项业务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提高全市场的投资决策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深化期货市场功能。 同时,也应鼓励期货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开展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通过持续的创新活动,提高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提升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还要积极推进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为国内相关期货企业利用境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提供更加方便、安全的专业中介服务,逐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交易由境外中介机构垄断的局面。创新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生命力,期货公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创新主体。可以预见的是,在可控和渐进的前提下,随着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做大做强做优期货公司也将得到保障,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万众期待中,沪深300股指期货隆重上市;众星捧月中,市场平稳运行。股指期货已经足以令我们满足与惊喜。欣慰之余,我们也清晰地感受到对仍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的股指期货,应当给予股指期货市场合理的预期和更多的支持,为风险管理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强国的推进提供更大的动力。在股指期货领域,本书是一个研究起点;在期货市场发展的大格局中,本书是一个期待,期待我们的期货市场在步入金融期货时代后由量变走向质变。我们希望股指期货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坚信中国期货市场的明天会更好! 后记 股指期货历经十年风雨路,终于在2010年成功上市了。犹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在股指期货上市的前夜,我就在思索股指期货上市对市场可能带来的变化,继而提出了“股指期货十大猜想”的命题。 2010年1月8日,这个股指期货终于获得国务院和监管层同意推出的时点,我正在上海协助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主持编写《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手册》,当晚我们就和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举杯欢庆。在兴奋之余,我初步将“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猜想”这一命题首次向公众提出,并得到热烈回应。意犹未尽,我萌发了把这一命题写成书稿的想法。 4月8日,中国证监会专门为沪深300股指期货举行隆重的上市启动仪式,这是在中国期货史上前所未有的。当时我和常清教授在CCTV-2为此活动的直播节目做嘉宾。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我又作为中金所的特邀嘉宾专程去上海,亲身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我的书稿《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猜想》也就在这一时刻杀青。作为期货市场的研究者和股指期货上市过程的亲历者,我有很多话要说,许多心得也都基本凝聚在这部书稿里了。 现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经成功上市半年有余,十大猜想许多已经成为现实,多年的期盼和多年的研究终于有了个交代。于是,我把这部书稿重新命名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奉献给广大读者。这部书稿也凝聚了我多年来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心得,先后发表了几十篇有关股指期货的文章,从书中的参考文献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终于完稿付梓。拉杂写来,已近数十万字,然意犹未尽。搁笔的一刻,却也感到久违的快乐和轻松。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虽然不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与我的工作生涯息息相关,依然活跃脑际。随着此书的出版,借此平台,仍想一吐为快。 伴随中国期货市场的成长壮大,我也从青年步人中年。作为期货市场的研究者,从她诞生那天起,不管是低迷,还是活跃,我都一如既往地关注和研究这个市场,可谓情有独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期货市场方面的教材——《期货交易实务》。那时,国内期货市场才刚刚起步,那本教材也是参照国际期货市场的经验,主要介绍期货交易的通行做法。90年代中期,在著名期货专家童宛生教授的带领下,我与常清教授开始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几位导师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坚持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的学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实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成长潜力的团队。当年的学生有些已经成长为期货公司的总经理,有些成为我的同事,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就如同看到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成长。 2010年10月11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了“影响中国投资界的大学圈子”,把北京工商大学与北大、清华、人大、五道口、上财、中财、西财、武大、厦大等大学并列为影响中国投资界的十大名校,还刊发了“北工商:期货大鳄家族”的专题文章,对我们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目前,我们期货方向的研究生在校内是一个品牌,一张名片,在期货业内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较高的声誉。多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心里甚是欣慰。 感谢我的年轻的同学们。我之所以乐于和年轻的同学们打交道,是因为他们的阳光灿烂给了我年轻的活力。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只要和同学们在一起,我的心依然年轻,我的心永远年轻。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同学们说过:青春期的机会成本是最高的,沉湎于一时的闲暇、一时的懈怠,你将可能丧失的是一生的潜能、一生的辉煌和一生的成就!早巳过了青春期的我和我的老师们尚不敢懈怠,更何况年轻的同学们。我还曾经对同学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也许一个偶然的决定往往就改变了你一生的命运。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多数同学牢牢把握住了命运的主动权,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过去,把师生关系比做师徒关系,教会了徒弟就饿死了师傅。现在不同了,作为老师,再也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学生取得成就更让我感到欣慰了。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尽快地超过老师。当他们的事业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会为他们骄傲,会为他们喝彩的! 我要特别感谢童宛生教授和常清教授。几十年来,童老师在研究领域里辛勤耕耘,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诲人不倦。她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与她的交往,往往如同忘年之交的老友,她淡泊、平和而又认真的处世风范使人肃然起敬。童老师是我学习的楷模。与她共事的二十多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常清教授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期货市场的建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笔耕不辍,时有大作问世。他担任我们学校的兼职教授已有近二十年,对学生弟子耳提面命,悉心授教,学生和我都受益匪浅。 感谢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先生和惠湄女士、叶国鹏博士等,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个研究股指期货的极好机会。在完成这部《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过程中,中金所的许多同仁都给我提供了许多研究资料,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的学生谷庆林、安波、王沈南、何志良、谌琴、王彩惠等同学协助我一起收集资料和撰写书稿,我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此书的出版如果能给中国的期货市场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是我们最大的期望。我们真切地期望中国期货市场能健康快速发展。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舛误恐难幸免,祈望读者不吝指正。 胡俞越 2010年11月11日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俞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13263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3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3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