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上中下)/朝内166人文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毛泽东青年时期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则更是终生奉之为楷模。然而,是什么缘故使得人们对曾国藩毁誉参半?又为什么曾国藩的家书、日记现在如此广泛地得以出版,成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的案头常备书?唐浩明所著的《曾国藩(上中下)》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内容推荐

曾国藩,湖南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忠于清室同时又饱受争议。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等均对他做了非常正面的评价。 唐浩明精心研究曾国藩近二十年,心得独具而厚积薄发,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著成《曾国藩(上中下)》。他跳出“三立完人”和 “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传统习贝,从对文物历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说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写他的文韬武略,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意。《曾国藩(上中下)》对史实的处理上作者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主人公置于矛盾冲突之中,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上起伏浮沉,优乐荣枯,从而成功地塑了遗个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目录

第一章 奔丧遇险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二 波涛汹涌的洞庭湖中,杨载福只身救排

 三 摆棋摊子的康福

 四 康家围棋子的不凡来历

 五 喜得一人才

 六 把这个清妖头押到长沙去砍了

 七 哭倒在母亲的灵柩旁

 八 蟒蛇精投胎的传说

 九 刺客原来是康福的胞弟

第二章 长沙激战

 一 城隍菩萨守南门

 二 康禄最先登上城墙

 三 今日周亚夫

 四 欧阳兆熊东山评左诗

 五 计赚左宗棠

 六 巡抚衙门里的鸿门宴

 七 药王庙里出了前明的传国玉玺

 八 左宗棠荐贤

第三章 墨经出山

 一 谢绝了张亮基的邀请

 二 世无艰难,何来人杰

 三 接到严惩岳州失守的圣旨,张亮基晕死在签押房里

 四 陈敷游说荷叶塘,给大丧中的曾府带来融融喜气

 五 郭嵩焘剖析利害,密谋对策,促使曾国藩墨经出山

第四章 天王定都

 一 江宁失守,洪秀全称王

 二 天王开国的三 件事:定都、朝拜、开科取士

 三 东王揽权,翼王献策

第五章 初办团练

 一 乱世须用重典

 二 曾剃头

 三 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

 四 鲍超卖妻

 五 拿长沙协副将清德开刀

 六 大闹火宫殿

 七 停尸审案局

 八 逼走衡州城

第六章 衡州练勇

 一 王鑫挂出“湘军总营务局”招牌,遭到曾国藩的指责

 二 忍痛杀了金松龄

 三 从钓钩子主想到办水师

 四 接受船山后裔赠送的宝剑

 五 一个钟情的奇男子

 六 把筹建水师的重任交给彭玉麟杨载福

 七 湘江水盗申名标

第七章 靖港惨败

 一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二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三 青年学子王闿运的一 番轻言细语,使曾国藩心跳血涌

 四 曾国藩踌躇满志,血祭出师;一道上谕,使他从头寒到脚

 五 定下引蛇出洞之计

 六 利生绸缎铺来了位阔主顾

 七 曾国藩紧闭双眼,跳进湘江漩涡中

 八 左宗棠痛斥曾国藩

 九 白云苍狗

 十 兄才胜我十倍

第八章 攻取武昌

 一 青麟哭诉武昌失守

 二 湖北巡抚做了彭玉麟的俘虏

 三 薛涛巷的妓女蚕儿真心爱上造反的长毛头领

 四 康福挥刀砍杀之际,一眼看见弟弟康禄

 五 一律剜目凌迟

 六 来了个满人兵部郎中

 七 明知青麟将要走向刑场,曾国藩却满面笑容地说:我将为兄台置酒饯行

 八 康福的绝密任务

 九 一颗奇异的玛瑙

 十 一箭双雕

 十一 曾国藩身着朝服,隆重地向湘勇军官授腰刀

 十二 曾国华率勇来武昌,王璞山请调回湖南

第九章 田镇大捷

 一 周国虞横架六 根铁锁,将田家镇江面牢牢锁住

 二 三 国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结良缘

 三 从蕲州到富池镇,太平军和湘勇在激战着

 四 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

 五 委托东征局办厘局

 六 康福带来朝廷绝密

第十章 江西受困

 一 浔阳楼上,翼王挥毫题诗

 二 水陆受挫,石达开一败曾国藩

 三 水师被肢解,石达开二败曾国藩

 四 湘勇厘卡抓了一个鸦片走私犯,他是万载县令的小舅子

 五 参掉了同乡同年陈启迈的乌纱帽

 六 塔死罗走,曾国藩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

 七 樟树镇受辱,石达开三败曾国藩

 八 在最困难的时候,曾氏三兄弟密谋筹建曾家军

 九 邹半孔出卖奇计

 十 大冶最憎金踊跃,哪容世界有奇材

 十一 重踏奔丧之路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奔丧遇险

一 湘乡曾府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湘乡县第一号乡绅家,正在大办丧事。

这人家姓曾,住在县城以南一百三十里外的荷叶塘都①。荷叶塘位于湘乡、衡阳、衡山三县交界之地,崇山环抱,交通闭塞,是个偏僻冷落、荒凉贫穷的地方,但矗立在白杨坪的曾氏府第,却异常宏伟壮观:一道两人高的白色粉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了府内百十间楼房;大门口悬挂的金边蓝底“进士第”竖匾,门旁两个高大威武的石狮,都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往日里,曾府进进出出的人总是昂首挺胸,白色粉墙里是一片欢乐的世界,仿佛整个湘乡县的幸福和机运都钟萃于这里。现在,它却被一片浓重的悲哀笼罩着,到处是一片素白,似乎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过早地降临。

大门口用松枝白花扎起了一座牌楼,以往那四个写着扁宋体黑字——“曾府”的大红灯笼,一律换成白绢制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布条。门前大禾坪的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晚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起,一会儿轻轻落下。禾坪正中搭起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里供奉着一块朱红销金大字牌,上书“戊戌科进士前礼部右堂曾”。碑亭四周,燃起四座金银山,一团团浓烟夹着火光,将黄白锡纸的灰烬送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在禾坪各处。

天色慢慢黑下来,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点燃了,院子里各处也次第亮起灯光。曾府的中心建筑黄金堂灯火通明。黄金堂正中是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此时,这问大厅正是一个肃穆的灵堂。正面是一块连天接地的白色幔帐,黑漆棺材摆在幔帐的后边,只露出一个头面。幔帐上部一行正楷:“诰封一品曾母江太夫人千古”。中间一个巨大的“奠”字,“奠”字下是身穿一品命服的老太太遗像。只见她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幔帐两边悬挂着儿女们的挽联。上首是:“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下首是:“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左右墙壁上挂满了祭幛。领头的是一幅加厚黑色哈拉呢,上面贴着四个大字:“懿德永在”。落款:正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接下来是长沙府学教授王静斋送的奶白色杭纺,上面也有四个大字:“风范长存”。再下面是一长条白色贡缎,也用针别着四个大字:“千古母仪”,左下方书写一行小字:“世侄湘乡县正堂朱孙贻跪挽”。紧接县令挽幛后面,挂的是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所送的各色绸缎绒呢。遗像正下方是一张条形黑漆木桌,上面摆着香炉、供果。灵堂里,只见香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过一会儿,一位年迈的僧人领着二十三个和尚鱼贯进入灵堂。他们先站成两排,向老太太的遗像合十鞠躬,然后各自分开,缓步进入幔帐,在黑漆棺材的周围坐下来。只听见一下沉重的木鱼声响后,二十四个和尚便同时哼了起来。二十四个声音——清脆的、浑浊的、低沉的、激越的、苍老的、细嫩的混合在一起,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保持着大体一致。谁也听不清他们究竟在哼些什么:既像在背诵经文,又像在唱歌。这时,一大捆一大捆檀香木开始在铁炉里燃烧。香烟在黄金堂里弥漫着,又被挤出屋外,扩散到坪里,如同春雾似的笼罩四周的一切。整个灵堂变得灰蒙蒙的,只有一些质地较好的浅色绸缎,在附近的烛光照耀下,鬼火般地闪烁着冷幽幽的光。换香火、剪烛头、焚钱纸、倒茶水的人川流不息,一概浑身缟素,蹑手蹑脚。灵堂里充满着凝重而神秘的气氛。

灵堂东边一间厢房里,有一个六十二三岁、满头白发的老者,面无表情地颓坐在雕花太师椅上,他便是曾府的老太爷,名麟书,号竹亭。曾家祖籍衡州,清初才迁至湘乡荷叶塘,一直传到曾麟书的高祖辈,由于族姓渐多略有资产而被正式承认为湘乡人。麟书的父亲玉屏少时强悍放荡,不喜读书,三十岁后才走入正路,遂发愤让儿辈读书。谁知三个儿子在功名场上都不得意。二子鼎尊刚成年便去世,三子骥云一辈子老童生,长子麟书应童子试十七次,才在四十三岁那年勉强中了个秀才。麟书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子,便死了功名心,以教蒙童糊口,并悉心教育儿子们。麟书秉性懦弱,但妻子江氏却精明强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夫妻俩共育有五子四女。家中事无巨细,皆由江氏一手秉断。江氏把家事料理得有条有理,对丈夫照顾周到,体贴备至。麟书干脆乐得个百事不探,逍遥自在。他曾经自撰一副对联,长年挂在书房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将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把艰巨付几曹。”现在夫人撒手去了,曾麟书似乎失去了靠山。偌大一个家业,今后由谁来掌管呢?这些天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巴望着大儿子回来。曾府有今日,都是有这个在朝廷做侍郎的大爷的缘故。丧事还要靠他来主持,今后的家事也要靠他来决断。

就在曾麟书坐在太师椅上,独自一人默默思念的时候,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着重孝,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这是麟书的次子,名国潢,字澄侯,在族中排行第四,府里通常称他四爷。

“爹,夜深了,你老去歇着吧!哥今夜肯定到不了家。”P1-3

序言

以“文库”形式荟萃本社历年出版物之精华,是国际知名品牌出版企业的惯例和通行做法。作为新中国建社最早、规模最大、读者知名度最高的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自己六十余年的历程中,已累计出版了古今中外文学读物凡一万三千余种,沉淀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出版我们自己的“文库”不仅生逢其时,更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精品阅读的需求。

有必要对“朝内166人文文库”这样的命名予以简要说明:“朝内166”是我们赖以栖身半个多世纪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师,沁透着一股股书香,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地标;“人文文库”似已毋须赘言;而随后还将对文库该辑所集纳之图书某一门类予以描述,我们的描述将是客观的、平实的,诸如“经典”、“大全”、“宝典”一类的炫丽均不是我们的选择。

“文库”将分门别类推出,版本精良、品质上乘是我们的追求,至于门类的划分则未必拘于一格,装帧也不强求一致。总之,我们将通过几年的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套精心编就的、开放的文库。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一二年五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上中下)/朝内166人文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浩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3793
开本 32开
页数 14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0
出版时间 2002-07-01
首版时间 2002-07-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6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6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