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培养决定孩子的未来,温暖的心灵成就健康的人生。一颗有爱的心,是健全人格的标志,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本书由《百家讲坛》、《对话》等央视金牌栏目主讲人及嘉宾主持孙云晓和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宏艳编著。本书为天下父母提供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合理方案,十大主题,六大步骤,个案生动鲜活,文字亲切浅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广大父母和教师了解、引导、帮助孩子的优秀读本。
图书 | 爱心决定成长--养成爱心好习惯/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爱心的培养决定孩子的未来,温暖的心灵成就健康的人生。一颗有爱的心,是健全人格的标志,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本书由《百家讲坛》、《对话》等央视金牌栏目主讲人及嘉宾主持孙云晓和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宏艳编著。本书为天下父母提供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合理方案,十大主题,六大步骤,个案生动鲜活,文字亲切浅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广大父母和教师了解、引导、帮助孩子的优秀读本。 内容推荐 如果只有一个苹果,孩子是捧给长辈,是分给别人一半,还是自己独吃? 如果你生病了,孩子会问一句哪儿不舒服,会为你端一杯水,还是无动于衷? 面对自然的魅力,生命的美好,孩子能为花开而感动,为草绿而欣喜吗? 同情、宽容、付出、分享、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从小就怀有大爱心的人。 爱心的培养决定孩子的未来,温暖的心灵成就健康的人生。一颗有爱的心,是健全人格的标志,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孙宏艳,在本书中为天下父母提供孩子健康成长的合理方案,十大主题,六大步骤,个案生动鲜活,文字亲切浅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广大父母和教师了解、引导、帮助孩子的优秀读本。 目录 序言 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Chapter 1 真爱从生命开始 “冷漠”的批语 孩子,生命无价! 孩子需要具体指导 一位母亲的远足教子法 激发孩子悦纳生命 两个结合促进习惯养成 父母心态好,孩子才健康 Chapter 2 对长辈的爱心怀感激 老父亲的一封信 孩子能“听到” “看见”爱吗? 从生活小事上提要求 给孩子一个孝敬父母的背影 从家庭小事做起 孩子更孝敬父母了吗? 家风也是一种环境 Chapter 3 让孩子有颗柔软的心 同情心是爱的萌芽 抓住生活中的契机 确定目标有规律 最好的榜样是父母 同情心就在生活细节中 同情心的基础是正义 积极营造善良和美好 Chapter 4 一草一木总关情 研究生成虐猫凶手 孩子爱护动植物吗? 爱护动植物的八个标准 关爱动植物随时开始 多对孩子倾注情感 孩子更喜欢动植物了吧? 给孩子一个爱的环境 Chapter 5 宽容才能拥有真正的爱 我们的双眼:爱与宽容 换个角度看问题 宽容的三条原则 让宽容常伴您左右 在交往中学会宽容 和孩子一起做做小测试 和谐环境塑造宽容孩子 Chapter 6 付出爱才最快乐 一座城市送别一位普通市民 付出爱的前提是尊重 付出爱的“三维”标准 随时随地给孩子榜样 在“做”中提升情感 给别人快乐就是给自己快乐 孩子有好的软环境吗? Chapter 7 集体的事大家做 一次特殊的考试 孩子知道集体的意义吗? 不损失个性,不混淆是非 孩子会有更多榜样 爱集体要先过“情感关” 在活动中评价效果 让孩子亲手布置环境 Chapter 8 关爱环境人人有责 被活活饿死的羊 孩子,感受一下环境的意义 关爱环境看日常行为 教孩子具体的环保措施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评价也要“润物细无声” 大小环境兼顾 Chapter 9 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科学家的成功秘诀 孩子,尝尝分享的甜蜜 建立适当的分享原则 藏起一半爱心做父母 分享的方法 效果评估不能“一刀切” 给孩子一个学习分享的环境 Chapter 10 热爱生活是爱的源泉 积极的态度改变认识 孩子能发现生活的美吗? 热爱生活从细微处开始 乐观地对待生活 多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更热爱生活了吗? 孩子有自由空间吗? 试读章节 做比说更重要 一位母亲非常苦恼地讲起了对女儿的教育。她说: 那天我听见女儿对着姥姥大呼小叫,和姥姥争吵着,有些话让我震撼,孩子没有一丁点儿对老人的尊敬,话语里甚至夹杂着霸气和不屑。 我实在忍无可忍,把她叫过来。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是姥姥不小心碰到了她。我说:“你明明知道是不小心的,为什么还一定要跟姥姥这样闹腾?”她理直气壮地说:“她碰到我了,就该跟我道歉。” 我没有再问什么,只是对她说:“请你仔细回想一下,然后告诉我,姥姥平日是怎么关心你的?请你说出五点。”女儿想了又想,最后只想出两点:一、她给我夹菜;二、她每天给我做饭。别的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倒是想起了姥姥的一大堆不好,什么说话声音大,爱唠叨,总是记不住事情,睡觉打呼噜。 无奈,我只好和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很多时候我甚至含着眼泪,恨不能把姥姥爱她的点点滴滴都告诉她,让她感受到长辈的爱。可是,我发现效果并不好,虽然当时孩子忏悔得流出了眼泪,可过后还是不知道孝敬姥姥。 我苦恼地和爱人说起这些时,他总是说小孩子懂什么,老人就不能让着点儿孩子?整天和小孩子吵,哪像个大人样?这真让我无可奈何。 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父母遇到这样的烦恼,您对孩子说了很多话,但孩子却不能按照您的要求去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因为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因为成人往往给孩子的更多是口头上的教育。在孝敬长辈方面,父母做比说更管用。尤其对于小孩子,他常常难以理解大道理,而是喜欢看着父母的背影做事。 有的父母在口头上大讲子女应该如何孝敬父母,但自己却不孝敬老人。有的儿媳对婆婆恶语相向,有的女婿对丈母娘不理不睬,还有的夫妻自己不做饭,每天晚上回家蹭饭吃。爷爷奶奶在教育孙子孙女时有所不妥,夫妻也会对老人没有好脸色,这些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这样的“榜样”想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很困难的。 有个古老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所以,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身边形成好的氛围 一位父亲每到发工资的日子,就带着儿子去给农村的爷爷奶奶寄钱,他请儿子帮助他填写汇款单,还让儿子在留言栏给爷爷奶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春节时单位里发了过年物品,总是要先带着孩子一起送到父母家。 一位母亲每周末回婆婆家,都会给婆婆端盆热水,让辛苦一天的婆婆烫烫脚。每逢父母生日,她也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作礼物,而且无论多忙都要全家一起为老人庆祝生日。 一位父亲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总会主动让座,甚至还让孩子起来让座。路上遇到过马路的老大爷,也会主动拉上一把。 一位母亲见了小区里的大婶大娘,总是主动打招呼。在上下电梯时也总是前后招呼着,让老年人先上先下。 这些,都是父母给孩子树立的榜样。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自然会成为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因为在他的生活里,没有不孝敬的榜样供他效仿。 一位母亲对此深有体会。这位母亲有个12岁的男孩,她说:“孩子的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对母亲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母亲的意见,有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我们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奶奶您吃!’奶奶高兴得逢人便夸自己的孙子孝顺。现在每到周末,孩子常说:‘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我给大家做蛋炒饭!’看到自己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影响,我们也有了成就感。” 习惯养成需要榜样,榜样的行为就是不断地强化给孩子的教育。孝敬父母,对长辈的爱心怀感激,重要的是在孩子周围形成好的氛围。除了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样外,还要在身边给孩子找同龄榜样,“十佳少先队员”孝敬长辈的故事、邻居小伙伴帮父母做家务的故事、班级同学尊老爱幼的故事等等,都可以作为孩子的榜样。 P45-48 序言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一位母亲跟我说:“我的孩子真讨厌,坏毛病太多了,不爱写作业、贪吃零食、乱花钱、整天粘着电视,你说怎么办呢?我都说他八百遍了,就是改不了。” 因为彼此比较熟悉,我和她开玩笑说:“你要是这样说孩子八千遍,他就更改不了了。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跟我说,一句话重复三遍就是对别人的折磨。你对你的孩子重复了八百遍,孩子怎么受得了?”我建议父母们,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把你们每天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录一星期后放给自己听听,父母自己都会烦死。 孩子们对我抱怨说:“我妈妈真烦人,每天都唠叨不完,她只要嘴唇一动,我就知道她要讲什么,因为她天天都讲一样的话。” 我也惊讶地发现,全国许多父母都像克隆人,都对孩子唠叨一样的话:别看电视了,赶快写作业!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学,怎么考得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以后怎么找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喝西北风去?等等。这样的话说一遍两遍还可以,说多了之后就变成一堆噪声,只能让孩子情绪混乱信心崩溃。这是您想要的结果吗? 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他学习不好一定是碰到了困难,孩子需要的是你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或训斥。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其实,今天的父母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我发现,问题在于许多父母还是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的内容,而忽略了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换句话说,习惯培养是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 为了给广大父母和教师朋友以具体有效的帮助,我们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套《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我们首先选定了拥有爱心、认真负责、尊重他人、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五个习惯,因为这五个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关键内容,如果养成了这些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成为孩子一生幸福的保证。同时,我们对于如何培养这五个习惯提供了可以具体操作的详细建议。(培养自我管理习惯的一册率先出版,书名《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上市当月即发行4万册。)一套丛书能够在儿童习惯培养方面,提供如此具体的教育方案,是极为罕见的。 多高的墙多深的基。我们之所以能够编写这套《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是因为作者大都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自2001年起,我们一直在做国家教育部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现在又开始做习惯培养方面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在这里,我愿意试着与您分享一下习惯培养的六大步骤,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帮助。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你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你走向成功。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虽然外语考试要14:00正式举行,但为了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该规定在考场纪律和考生准考证上均明确写明,各大媒体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考试当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学考点,13:45以后一连来了4名迟到的考生,而这时都已过了13:55。当老师告诉他们不得入内时,这几名同学当场傻眼,这才想起看准考证。他们纷纷表示没有看清该规定,求监考老师放行。其中一位不断向老师苦苦哀求:“我为今年考研已经准备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一位考生边哭边说考官不近人情。 这几名男生迟到的理由,有的是因为睡觉睡过了头,有的是因为吃饭吃晚了,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忽视了“13:45前入场”这一规定。据说,全国很多考点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可以说,任何对自己负责的同学都不应该有这样低级的失误。 上面这件让入感慨的事情告诫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确认的习惯,否则就会有吃不消的苦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确认的习惯更会终身受益。例如,平时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考试的时候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的事情要牢记在心并提前落实,等等。这样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会好,为人处世也会受到欢迎。 让我们来欣赏另一个故事: 1959年10月,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并于1960年3月开始在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l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当时20名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感动了他。罗廖夫说:“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加加林为什么成功呢?因为好习惯给他带来好运气,因为好习惯解放了他,他根本不需要考虑要不要脱鞋,他的文明行为已经自动化了。也就是说,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失败。 有人会问,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爱心决定成长--养成爱心好习惯/习惯培养有方法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云晓//孙宏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7399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